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的思考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同时也灌入了新的思想。
新课标主张“健康第一”为教学宗旨,在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时,应该以学生们的健康体质为基本出发点,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小学生们对运动的兴趣,同时确保学生们的身体素质稳步提升。
本文重点分析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的基本途径,结合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情况加以分析,明确应该采取的教学策略,保证小学体育教学效率稳步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体育;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近些年,青少年身体素质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面对社会对于青少年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体育课受到了广泛的关注【1】。
小学体育课作为基础课程之一,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观念,保证让学生们接受积极的体育锻炼,以此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
结合当前的教育实际情况分析,部分教师采取了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了单调的教学手段,导致教学过程十分枯燥,影响了学生们对运动的兴趣。
根据《中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需要对当前的教育实践进行有效的变革,充分的凸显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使其对运动的兴趣逐步提升,保证其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强化,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的关注其重要性,在明确基本现状的基础之上,拟定合理的策略,保证稳步的推动小学体育教学的整体进程。
(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小学体育教学中仅看重教学目标的实现,却并未重视小学生身心素质的稳步提升,以至于影响到教学的具体成果【2】。
课程教学的内容倾向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选择的教学内容偏向于竞技运动项目,比如跑步和跳绳等,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同样的项目重复的展开,整个过程相对枯燥且乏味,导致学生们无法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久而久之影响到运动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学器械的限制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需要配备专业的体育器械,以此满足学生们的运动需求。
综合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加以分析,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意外受伤的情况,但学校为了规避责任,禁止使用具有危险性的体育器械。
部分家长因担心孩子的生命安全,对体育锻炼未能给予高度的关注。
结合2011年国际小学生足球对抗赛加以分析,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中的学生出现了不同情况的生理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们平时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较差。
(三)缺乏合理化的监督与指导
目前,学校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并未进行严格的考核与分析,导致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缺乏科学的评价,以至于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情况。
还存在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实际采取的教学方式不当,极大了削弱了学生们的运动积极性,严重的影响到教学的具体情况,威胁到具体的教学成果。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原则
(一)健身性
在新课改的具体要求下,小学体育教学主张体现出健身性的原则,这是学校开展体育素质教学活动的本质体现【3】。
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们的正确引导,使得学生们正确的认识身体姿势的重要性,通过体操以及跳绳等
多种项目,锻炼学生们的柔韧性和协调性等能力,促使学生们达到相对理想的运
动水平。
依照新课改提出的具体要求,学生们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能够清
楚的认识到灵敏和柔韧等多种能力的锻炼意义,促使学生们真正的有目的的学习。
(二)趣味性
老师所选的课程教学内容应该积极的营造出相应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们在
体会到乐趣的同时,真正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充分的彰显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的遵循着趣味性的原则,促使学生们强
化运动的自主性,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指导,以此保证教学目标稳步实现。
(三)科学性
在小学教育阶段,体育教学属于一项基础性的科目,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
上应该体现出科学性,严格的遵循着科学原则,选择对学生们身体有利的体育项目。
因小学阶段的学生生长速度较快,身高和体重增加明显,如果选择不适宜的
项目,将会对他们的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小学生在体能以及速度等多个方面的能
力较差,需要老师们的正确引导,全面的考虑他们的身体素质,科学的安排体育
活动。
只有科学合理的选择体育项目,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
保证学生们的身体素质逐步强化。
三、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的途径
(一)积极执行教学规律,确保课堂效率稳步提升
在课前准备阶段,小学体育老师应该积极的分析学生们的身体情况,同时结
合其基本的状态,落实好体育活动的合理规划【4】。
老师应该分析学生们的思
想性格,在课前需要结合活动场地做出合理的判断,将一切安全隐患加以排除。
在日常训练阶段应该分析学生的精神状态和组织纪律情况,开展相应的常规教育。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反复的训练,让学生们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
习惯,保证小学体育课程顺利开展。
依照小学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强化学生们
的组织意识,保证学生们真正的理解体育教学的规律。
在体育课堂上应该安排符
合小学生年龄及性格特征的体育活动,让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二)实现教学情境的有效结合,促使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作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以此达到相对理
想的教学成果。
为了调动其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适当的运
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们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认识到体育学习的意义。
比如将多种器械加以展示,借助于多媒体的图片以
及视频等,让学生们更加直观的认识,鼓励学生们正确的理解跑步的姿势,对比
形象的视频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通过这样相对灵活的方式,强化学生们对体育
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稳步的提升课堂的整体效率,属于一种相对新颖的教学手段。
(三)积极开拓新型教育手段,促使体育事业稳步发展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出来。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
程改革,充分的彰显出素质教育的具体价值,老师们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积极的分析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年龄特征,建立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之上,
创新教学的手段,采取多元化、灵活化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们的积极性充分调
动起来,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通过进一步发展体育教育事业,为国家的综合国
力注入动力,使得国家的体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状态【5】。
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之下,体育教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了小学阶段较为重要的
课程之一。
对比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的思路,改善教学的方法,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率,确保教学的成效更加显著。
通过本文的概述,明确了新课改背景之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具体情况,通过详细的了解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拟定了对应的策略,旨在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卢明振.创设多样情境,优化体育教学——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8):180.
[2]白鸿英.关于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小学田径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田
径,2019(08):62-63.
[3]陆敬华.欢乐氛围,游戏创造——小学体育的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7):205.
[4]王志军,邬小江.以课改引领教学发展,以创新提升教学质量——浅析课改下小学体育的实践与思考[J].体育师友,2018,41(06):26-27.
[5]向革清.无规矩不成方圆——关于小学体育课纪律问题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