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燕子专列 (2)_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子专列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教学目标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
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知识与技能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之间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2)学习本课生字,积累优美词语。

(3)说话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使孩子深入认识燕子遭遇的险境:恶劣气候导致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2)通过研读重点句子、课堂拓展训练让、演练法让孩子感受人们关爱燕子的真挚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

(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关于燕子你有哪些了解?(学生回答:理解候鸟),今天们一起学习一篇与燕子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
1、首先,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课文预习情况。

谁来读第一段,……老师相信这些同学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声音洪亮,有感情。

其他同学请看课本,认真倾听。

2、课文同学们读得不错,我们来看看词语预习的怎样。

指名读一遍,齐读一遍。

3、词语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相信课文会读得更棒。

请自读课文一
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能完成课文内容的概括。

有一年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政府呼吁人们(寻找燕子),用(专列)把燕子送向远方。

三、理解课文内容:
读了课文之后,你觉得在本课中“专列”指的是什么?(专门运送燕子的列车),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为什么还用专列送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幻灯出示:
1、燕子在瑞士遇到了什么麻烦?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能读出来?
2、为了帮助陷入困境的燕子,人们是怎样做的?
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1、指名学生读第二段。

小燕子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那些麻烦,谁来说?
饥寒交迫,你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读出来的?
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的昆虫都冻死了。

从“骤降”这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气温下降快)
这时候小燕子感到——冷。

“几乎所有的昆虫都冻死了”让你想到了什么?(小燕子没有食物吃)所以这时的小燕子——饿。

在文中用哪个词语来描写又冷又饿的小燕子的?——饥寒交迫
还有其他麻烦吗?非常疲劳,从哪里读出来了?经过长途跋涉,你体会到小燕子非常——累。

饥寒交迫、疲惫不堪的小燕子已经到了什么样的境地,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濒临死亡)
看到小燕子处在如此危险的境地,你心情怎样?(伤心、难过、着急……)指名学生用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读句子。

读句子
2、谁来交流第二个问题的答案。

板书:政府、居民、贝蒂
(1)、政府是怎样做的?
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

瑞士政府的做法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政府对燕子的关爱。


政府还干什么了?
(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他们送到火车站寻找冻僵的燕子,送到火车站)
(2)居民们是怎样做的?
指名读第三段,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读了这一段,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居民们的关爱之情,天气的恶劣),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纷纷:写出了寻找燕子的人很多。

四处:找的地方多。

冒着、顶着、踏着:写出了天气的恶劣。

在这么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里,大家不顾寒冷,不顾疲劳的出来找燕子,一位老奶奶颤巍巍的走出家门,她冒着风雪,顶着——你来读一位妇女走出家门,她冒着严寒——你来读
一位小姑娘走出家门,她——你来读
所有的人都出来了,大家一起读
有一位小姑娘也来了,谁呀?(贝蒂)
指名读第四段
小贝蒂是怎样找燕子的?
她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

从“皑皑白雪的山间岩峰”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环境的恶劣,寻找的艰苦)
从“救护了了十几只燕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她找的地方多)
在这么寒冷的天气中,小贝蒂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的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她的脸冻得通红,她一点也——不在乎
她的手冻得僵硬,她——一点也不在乎
冰天雪地的严寒,她——一点也不在乎,
她在乎的是——燕子,她惦记的是——燕子,她什么都不在乎,唯一在乎的是——燕子。

让我们带着对小燕子的在乎,再读第四段。

3、小结:政府的专列、人们的寻找,小贝蒂的不在乎都让我们体会到一个字,那就是人们对小燕子的——爱,板书。

让我们读第一段,再次感受人们对小燕子的爱。

这一段中有一句话最能体现人们对燕子的爱,自己读第一段找出来。

你从哪些词中体会更深一些。

载着这么多人的关爱,运送小燕子的专列启动了,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把你对小燕子的关爱之情送给它。

保护动物、保护植物、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四、课外延伸
请同学们读主题语文108页《拾贝的小女孩》,读完后你想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读主题语文丛书中的下列文章:《灰鸽七四八》《自由与生命》,做好摘记。

板书:
燕子专列
政府、居民、贝蒂
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