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特点、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特点、问题及对策
田宁霞;王媛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指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进行的全面评估.我国企业目前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系统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相关建议.
【期刊名称】《西部财会》
【年(卷),期】2010(000)012
【总页数】3页(P66-67,77)
【关键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对策建议
【作者】田宁霞;王媛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特点和作用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CSA(ControlSelf Appraisal,简称CSA)是近年来产生的一种新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体现了内部控制评价的新观念,除了可以在审计领域中应用外,也可以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等领域中使用。

它是指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及其效率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其目的是确保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和有效性,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内部控制为目标实现提供
的保证程度越高,内部控制就越有效;反之,越无效。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法
1、专题研讨会。

引导者要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制定好每次会议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引导评价小组围绕重点问题展开讨论。

研讨会给公司不同部门的人员聚在一起进行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也可以是公司的员工与高层管理人员直接对话,使高层管理人员了解到一线的情况,同时也使员工更加了解企业的各种控制措施。

经过讨论,针对存在的问题,大家可以集思广益,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同时也有利于这些措施的推广和执行。

2、问卷调查。

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由管理者提出问题,这样可以避免任何人因参加调查而受到个别打击或是报复,可以鼓励大家在彼此相互信任和公开透明的
环境中畅所欲言。

3、管理结果分析。

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结果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提高管理的效率。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特点
1、自发地由控制成员全员参与评价。

传统的管理强调管理人员的作用,忽视了一般的工作人员,而自我评价所采用的专题研讨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推动了全体员工参与评价的程度,使自我评价可以得到企业自上到下和自下向上的支持,加大了企业管理的范围。

2、有一整套系统化的评估运营程序。

与传统管理只强调单个职能部门的作用不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内容包括多个方面,不但涉及企业重要的财务管理领域,同时还囊括了公司治理、经营理念、职业道德、信息沟通以及人力资源政策等组成企业整体的各个有机部分,它是站在企业整体的角度看待企业的管理,让管理者可以从全局出发对企业进行更全面的管理。

3、提出软控制。

传统的企业控制大多属于“硬控制”,即在涉及企业业务流程时
使用预先设计好的操作界面,这便缺乏灵活性。

而新的内部控制方式加强了公司治理、高层经营理念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相比较一些技术较成熟的硬控制,自我评价更强调公司治理的软控制。

4、与风险管理相融合。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并且持续由管理层主导进行风险重新评估。

规范要求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就使企业事先对自己的内部控制状况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评价,可以及时地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加以修正和改进,防止出现更大的错误和漏洞。

因此,自我评价是一种对企业的风险状况反映更加灵敏和迅速的评价机制。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作用
1、强调全员参与的重要性,改善了企业文化等内部控制的软环境。

全员参与是当今各类管理实践都普遍强调的要点之一,体现了重视员工价值的观念。

自我评价使员工由过去的被评估者转换成评估者,提高了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

全员参与对于增强员工主动性、塑造优秀企业文化、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2、提高了审计的质量和数量,降低了审计的风险,提高了内部审计的效率。

通过实施控制自我评估所得到的审计结果由于吸收了大量内控实施人员的知识、经验和想法,获取了丰富的关于控制状况和有效性方面的证据和数据,其审计结果更能真实反映内部控制系统的现状及产生问题的本质原因,所提出的改进建议也更具创新性和可行性。

3、改进内部审计程序,节约了审计的时间和成本。

自我评价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通过研讨会等形式,从一线员工那里获取大量的直接真实有用的信息,能够使审计人员对机构内部控制的软硬两方面做出合理评估。

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经济的风险导向审计人员能够用很少的时间和精力就得到关于风险和控制方面的大量信息,依据这些信息就可以确定审计风险及审计范围,确定更为精炼、简便的方法。

二、我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格式不规范
由于我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体系正在探索研究中,因此管理部门并未提出统一的具有指导性意见的评价规范,要求上市公司评价的规范内容不一定完全合理,有些内容披露的成本过高,而违规成本却过低。

(二)企业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规章制度的大部分内容都流于形式,只是提出了一些宏观层面或是口号式的要求,并未具体细化,使自我评价的可操作性明显降低。

(三)政府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监管力度不够
上市公司自身的披露意识不强烈,或者在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时有企图掩盖自身漏洞的动机,已披露出来的报告出现避重就轻的情况,内容信息含量较低,可信程度受到质疑。

三、对构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各方的法律责任,实行问责机制
制定对各种违法违规编制和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行为进行处罚的法律法规,有区别地对失职或违规的不同情况分别追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这对于保证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质量及完善其制度建设至关重要。

同时,企业内部也应相应加强内部监督机制,设定合适的奖惩制度,赏罚分明,督促全体员工一并遵守。

(二)制定详细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标准
企业应在健全性、合理性、遵循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围绕制度是否完善健全,是否能及时防止、发现和纠正经营活动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等展开工作,使评价的标准具体化,细化到具体的可操作人,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

同时还应该注意评价标准的经济性,使有效性和经济性统一结合,并在评价过后形成评价报告。

(三)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体系
风险管理成为组织管理的关键所在,内控评价的重点应该是确认风险及测试管理风险的方法。

即在构建内控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该以风险管理理念为基准,通过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评价,分析、揭示关键性的风险点并确定重点评价领域和环节,在评价标准、指标和权重的选择上把握风险管理理念。

这样既可以抓住内部控制的关键问题,也可以提高内部控制评价的效率和效果,并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内部控制评价的成本。

(四)注重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强调信息资源的沟通和共享,形成真正的团队意识
在员工中加大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使他们形成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地参与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之中,使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在企业中得到广泛的支持,并顺利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和加强货币资金会计控制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2001.
[2]张颖,郑洪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审计研究,2010(1).
[3]桑向阳.控制自我评价CSA企业管理新理念.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1).
[4]骆良彬等.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问题研究.会计研究,2008(5).
[5]上海市内部审计师协会课题组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研究——基于上汽集团借助工厂系统平台的CSA实践.审计研究,2009(6).
[6]韩洪灵,郭燕敏,杨汉文.内部控制监督要素之应用性发展.会计研究,2009(8).
[7]李明辉.论我国衍生工具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会计研究,200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