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期末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期末复习
1、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重点分析了悲剧的“卡塔西斯”作用,即悲剧的宣泄、补偿、净化、陶冶、平衡功能。
2、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1)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希腊悲剧之父”
代表作:《乞援人》《波斯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2)索福克勒斯: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
代表作:《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
(3)欧里庇得斯:被誉为“舞台上的哲学家”,“问题剧”的创始者,最富民主精神
代表作:《美狄亚》是最早为妇女鸣不平的作品。
3、欧美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理想社会(乌托邦)的作品是阿里斯托芬的《鸟》。
4、骑士文学
(1)骑士抒情诗
中心主题:“骑士之爱”,中心是法国的普罗旺斯,普罗旺斯诗人被称为“特鲁巴杜尔”,体裁中以“破晓歌”最有代表性
(2)骑士叙事诗:“宫围传奇”、“骑士传奇”。
这类诗人被称为“特鲁维尔”。
三个诗系:希腊诗系、不列颠诗系、拜占廷诗系。
5、《神曲》从头至尾充满象征和寓意。
森林代表混乱的政治环境、豹象征淫欲、狮子象征强暴、狼象征贪婪。
维吉尔象征理性,贝亚特丽齐象征信仰。
6、文艺复兴“前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7、“三一律原则”: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创作理论,指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三整一律,即同一个情节,在同一地点完成,时间一昼夜之内(不超过24小时)
8、彼埃尔·高乃依的代表作《熙德》是法国第一部古典主义悲剧。
9、让·拉辛的代表作《安德洛玛刻》是法国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
10、18世纪时期,在英国文坛,古典主义在诗歌创作中最有影响,其中最富盛名的是亚历山大·蒲柏,他在诗歌中提出“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蠢人们蜂拥而至。
”
11、法国第一位启蒙主义作家是孟德斯鸠。
12、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作家德尼·狄德罗的对话体小说《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用暗示手法启发读者思考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批判了宿命论的思想。
13、卢梭《爱弥儿》“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
14、席勒《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首次提出并区分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基本创作方法。
15、奠定歌德个人世界声誉的作品是《少年维特之烦恼》。
16、瓦尔特·司各特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
17、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奥涅金(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最后一个多余人是奥勃洛摩夫(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
18、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小人物”形象是维林(普希金《驿站长》)。
19、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主人公是爱玛,副标题是“外省风俗”。
20、福楼拜《情感教育》的副标题是“一个青年人的故事”。
21、《简爱》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
22、《呼啸山庄》的作者是爱米莉·勃朗特。
23、萨克雷小说《名利场》的副标题是“没有英雄人物的小说”。
24、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序幕是《高老头》。
25、狄更斯的作品:《博慈杂记》
第一时期:《匹克威客外传》、《奥列佛·推斯特》、《老古玩店》
第二时期:《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圣诞之歌》、《马丁·朱什尔维特》
第三时期:《荒凉山庄》、《艰难实事》、《小杜丽》、《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
26、狄更斯被称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
27、19世纪俄国三大评论家: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
28、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的主人公是拉斯柯尼科夫。
29、惠特曼是美国著名的自由体诗人,被称为“现代美国诗歌之父”。
30、法国文艺理论家泰纳提出了“种族、环境、时代”决定论。
31、“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
32、契诃夫最有名的戏剧是《樱桃园》。
33、哈代《苔丝》的副标题是“一个纯洁的女人”。
34、易卜生《玩偶之家》提出“现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
”
35、《月亮和六便士》的作者是毛姆(英国小说家、戏剧家)。
36、“人就是真理……一切在于人,一切为了人”出自高尔基小说《底层》。
37、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开创了卫国战争题材文学创作的新阶段,为表现心理体验的“战壕真实派”创作奠定了基础,主人公是索科洛夫。
38、劳伦斯《虹》中的主要人物:
第一代:汤姆——丽迪娅
第二代:安娜(丽迪娅的女儿)——威尔
第三代:厄秀拉(安娜和威尔的女儿)——斯克里本斯基
39、“意识流”这一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威廉·詹姆斯。
40、象征主义作品《荒原》的作者是T.S.艾略特。
41、后现代主义的流派包括:荒诞派戏剧、新前卫戏剧运动、新小说派、黑色幽默等。
42、卡夫卡“孤独三部曲”:《美国》、《诉讼》、《城堡》。
43、萨特的戏剧《禁闭》是一出哲理意味极浓的名剧,也是一部典型的“情景剧”。
其中,三个鬼魂的关系,剧本将其概括为“他人就是地狱”。
44、戈尔丁提出表现“人心黑暗”主题的长篇小说《蝇王》
名词解释:
1、多余人:
“多余人”形象是19世纪初俄国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
普希金的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国贵族革命时期,开始觉醒可又找不到出路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主人公奥涅金代表了19世纪贵族知识青年一代的生活状态。
这些人本来是优秀的贵族青年,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倾向,对现实不满,但是没有足够的力量从平庸的生活中挣脱出来,也看不到人生的希望,找不到奋斗的目标,更没有踏踏实实做一番事业的精神,因此,他们只好在无聊的事情上空耗青春和生命。
这个形象被概括为“多余人”形象。
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包括: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贵族之家》中的拉夫列茨基、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
2、伟大的心
“伟大的心”是根据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主人公提出的。
按照罗曼·罗兰的看法,“有伟大的心,才是真正的英雄”。
小说从五个方面来表现“伟大的心”或“伟大的灵魂”:
①身体健壮,生命不息,肉体、精神具有汹涌奔突的生命力;
②永远保持自我人格的尊严;
③恪守个性独立的原则,在思想、艺术和生活上真诚表现自我;
④博爱的胸怀;
⑤吃苦耐劳的精神。
3、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原来是心理学和哲学术语,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最早提出。
20世纪20年代,欧美一些作家把这种理论直接用到文学创作上来,认为文学应表现人的意识流动,尤其是表现潜意识的活动,人的意识流动遵循的是“心理时间”,而非物理时间,这就是意识流文学。
他们的作品采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自由联想、内心独白、象征暗示和多层次的意识结构等表现手法,在语言、文体、标点等方面都有创新,对其他流派很有影响。
法国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是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作品,其他有爱尔兰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英国沃尔夫的《墙上的斑点》、美国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4、湖畔三诗人:
19世纪初期,英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华尔华兹、柯尔律治和骚塞。
他们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致力于描写远离现实斗争的题材,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景物,描写奇异神秘的情节和异国风光,美化、缅怀中古时代的“淳朴”,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
华尔华兹和柯尔律治的《抒情歌谣集》成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奠基作;华尔华兹的《〈抒情歌谣集〉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
华尔华兹代表作是《丁登寺》,提出诗是“强烈的自然感情的流露”,诗的意境高远、形象真实生动,被誉为“自然诗人”,是西方抒情诗的革新者、现代诗的鼻祖。
柯尔律治代表作《古舟子咏》,骚塞曾被封为“桂冠诗人”,写过长诗《审判的幻影》。
5、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是出现于20世纪50年的法国,“存在即荒诞”的存在主义哲学观是荒诞派戏剧的理论基础。
在思想上,以表现生存环境、生存方式的荒诞为基本主题。
在艺术上,以表现形式的荒诞为基本特色。
首先,情节结构是荒诞的,戏剧缺乏符合生活逻辑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情节发展没有逻辑性和客观真实性;其次,舞台形象是荒诞的,人物形象多是抽象的、没有个性的、破碎的、“反英雄”的形象;再次,台词是荒诞的,台词常常失去意义、逻辑性,人物的对话或内容空洞,或语无伦次,甚至是无意义的话;在体裁上,偏于悲喜剧因素的荒诞性融合。
代表作家作品有:法国的尤奈斯库,其《秃头歌女》的上演标志着该流派的诞生,还有法国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英国品特的《生日晚会》以及法国的阿达莫多、热奈,美国的阿尔比等等。
6、人生三课
“人生三课”是指巴尔扎克小说《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从贵族子弟变成为资产阶级野心家经历的三段过程。
体现他从良心到野心的转变,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具有典型代表性。
第一课:鲍赛昂夫人的隐退,证明“高贵的门弟”、“真挚的爱情”斗不过金钱,使他目睹了即便在情人之间也在奉行“利己拜金原则”的冷酷现实,他认识到金钱可以主宰一切。
第二课:伏特冷被捕,教会了他掠夺与暴力的“强盗哲学”:要不顾一切道德准则、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
第三课:高老头的惨死,证明“崇高的父爱”斗不过金钱,使他深深的知道了利己拜金的原则不仅流行与整个社会,而且渗透到家庭的至亲骨肉之间,泯灭了亲情。
他变得冷酷自私、忘恩负义。
7、《埃涅阿斯纪》
《埃涅阿斯纪》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最后杰作,是按照奥古斯都的旨意创作出来的,属于“遵命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埃涅阿斯纪》描写的是特洛伊王子历尽千辛万苦到意大利建立新王朝的故事,作品模仿荷马史诗,前6卷描写的海上漂流经历和《奥德赛》相似,后6卷描写的与异族图尔努斯的战争和《伊利亚特》相近。
史诗塑造了埃涅阿斯这样一位理想的君主:虔诚守信、英勇有谋、大仁大智、克己守礼,贯穿了和平和爱国精神。
艺术上,基调严肃哀婉;其中的英雄多责任感、使命感,有集体主义精神;语言华美庄严;运用梦幻的手法,注重描摹人物内心。
8、《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被古人称为“十全十美的悲剧”(亚里士多德语),它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中关于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
俄狄浦斯未出生就被神谕将来会弑父娶母,于是出生时就被抛弃。
被科任斯托国王收养,长大后又得到神谕,就离家出走,结果还是打死了生父拉伊俄斯,被忒拜人拥立为国王后,娶得前国王遗孀竟是自己的生母,他的行为终于遭到了天谴,最后刺瞎双眼,请求放逐。
该剧表达了人与命运的冲突,是一部“命运悲剧”。
在表现人的自由意志与无法摆脱的厄运的冲突过程中,不但写出了人的自由意志的积极性和可贵性,而且它为千百年来一直支配着、压迫着人类的命运划上了一个问号,让人们对命运的公正性、合理性产生了怀疑。
艺术上,悲剧色彩浓烈;采用经济笔墨的“回溯法”和巧妙紧凑的“倒叙式”情节结构表现人物性格的内在冲突;心理描写深刻细腻。
9、迷惘的一代
源自斯泰因的一句话“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出现于一战后的20年代,其鼎盛期在20年代下半期,它既没有纲领,也没有宣言,不是一个严密的文学团体,他只是一些带有同样“迷惘”的情绪,以同样的主题和差不多的创作手法进行创作的一批作家的总称。
代表作家有海明威、菲茨杰拉尔德和福克纳等,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是“迷惘的一代”的宣言书和代表作,《永别了,武器》是其最高成就。
10、流浪汉小说
16世纪中叶,在中世纪市民文学传统影响下,西班牙产生的一种新型小说。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以自传体的形式;其主人公为下层流民;主要描写他们的的不幸和见闻,表现他们的反抗情绪;通过他们的行踪,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
西班牙最早且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是无名氏的《小癞子》。
简答题:
1、列举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1)1915年,法国罗曼—罗兰凭借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获奖。
(2)1925年,英国肖伯纳凭借剧本《圣女贞德》获奖,代表作还有《伤心之家》。
(3)1948年,英国诗人T.S.艾略特凭借《四个四重奏》获奖,代表作还有《荒原》(4)1954年,美国海明威凭借小说《老人与海》获奖,属于“迷惘的一代”,代表作有《永别了,武器》。
(5)1969年,爱尔兰的萨—贝克特凭借剧本《等待戈多》获奖,属于荒诞派戏剧。
2、《百年孤独》的艺术成就
(1)首先,体现在小说鲜明的魔幻性上。
小说通过大量的奇幻描写、鬼魂形象和荒诞不经的情节来表现魔幻性。
(2)其次,小说的叙事角度颇具特色。
小说总体上保持着一种倒叙的风格,即作家以俯视整个布恩地压家族命运的姿态,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已然逝去的故事,但小说情节铺展的逻辑起点却是现在。
(3)再次,小说采用了环形的结构。
社会的发展,家族的变迁,都在画着一个个封闭的圆圈。
大的方面说,马贡多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百年之中,它从起点回到起点。
从小的方面说,布恩地亚家族中的每个人的精神历程都是一个圆。
(4)再次,象征性手法和隐喻性手法的运用。
书中许多场景、情节乃至细节都可以看出来。
(5)最后,夸张、变形手法和揶揄、幽默、讽刺挖苦的语气相结合。
这些事件着重强调了环境与个人的不协调,并将它们放大、变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的压力。
3、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有哪些独特性?
(1)文学与人民解放运动相连,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为主要内容。
(2)具有悲怆的情调,反映时代苦难,表达知识分子的忧愤、焦虑及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
(3)独特的形象系列,产生了“多余人”系列和“小人物”系列。
(4)有系统的进步理论作指导。
4、为什么说《红与黑》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之作?
(1)直接取材于现实,面向当代社会,表现时代风貌,副标题是“1830年纪事”。
(2)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斗争和政治矛盾。
(3)塑造了具有现实性和典型性的小资产者形象——于连。
(4)艺术上运用典型环境、人物行动和心理描写的手法塑造人物。
(5)运用独特的心理描写手法,展示人物心理活动与人物心理辩证发展过程中的“心灵史”
5、《荷马史诗》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1)真实反映了古希腊风俗习惯和文化生活。
①古希腊英雄时代的军事民主制度;
②奴隶主贵族阶级逐步形成;
③家长奴隶制下妇女地位低下。
(2)表现古希腊人的世界观。
①体现了热爱生活、肯定人的力量的积极乐观的思想。
史诗对神、命运、生活的态度。
②反映了英雄主义和群体意识。
(3)历史文献价值和思想艺术价值。
(“永不复返”的人类童年时代。
)
荷马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全部遗产。
6、复调小说的基本特征
苏联文学理论家巴赫金在他的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中把陀氏小说称为“复调小说”。
理解陀氏小说复调结构的关键有三点:平等关系、独立意识、全面对话性
(1)复调小说的主人公不仅是作家描写的对象和客体,也是存在独立意识、表现自己观念的主体。
(2)复调小说的主旨不在表现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描写命运,而是展示具有同等价值的各种不同的独立意识,是各种不同的声音(观念)在进行全面对话。
(对话理论)
(3)复调小说的主人公与作家关系是平等的、对话的关系,各有其独立意识,不可替代。
7、《浮士德》的人生五阶段及其内涵
(1)追求知识阶段(书斋悲剧):批判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反映了陈腐的书本知识和丰富的自然人生之间的矛盾。
(2)享受爱情阶段(爱情悲剧):反映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要求和封建制度、宗教势力的矛盾。
(3)政治生活阶段(政治悲剧):批判了封建王朝的腐朽与堕落,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妥协性和思想上的软弱性。
(4)追求古典美阶段(艺术悲剧):古典美的追求不能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渴求进步的人生理想,否定了用艺术美来改造时代的幻想。
(5)事业阶段(事业悲剧):肯定了改造自然的意义,实质是欧洲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
论述题
1、海明威小说的文学成就及艺术风格
(1)海明威小说主要有三大成就
①表现了迷惘的主题。
如: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永别了,武器》深刻反映了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深重灾难,以及对青年一代造成的肉体痛苦和精神的迷惘、觉醒和抗争。
②塑造了一系列硬汉的形象
早期:人物主要活跃在斗牛场和拳击场,他们孤独、倔强、争强好胜,如:《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在一战中受伤而失去性爱能力的巴恩斯;
中期:人物多体现为与法西斯的斗争,他们是为正义为民主而战,如:《丧钟为谁而鸣》中的领导游击队炸桥的罗伯特·乔丹;
晚期:人物则表现为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和超时空的存在,具有哲理和象征色彩,如:《老人与海》中的渔民圣地亚哥。
③“冰山原则”的提出
具体表现在简洁、清新的文体风格和简约、含蓄而内涵丰富的表达形式上。
海明威以冰山原理来比喻写作:“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威严壮观,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
”
(2)艺术风格
①简约有力的散文文体:他重视思想感情对于形象的重要意义。
在他的笔下,他对感情从来不作过分的描写,它们总是凝结在艺术形象里,包括简洁的景色描写、人物的动作、电文式的对话、内心独白。
②讽刺和象征的手法。
这种含而不露的写法为读者留下联想的空间。
如:《老人与海》结尾,渔民圣地亚哥最后又梦见了狮子。
(3)海明威的艺术风格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
①不善于进行广阔的社会描写或描写有众多人物参加的场面
②不善于用多头线索展开复杂的故事情节
2、于连与拉斯蒂涅结局不同的原因?
(1)出身不同:于连来自平民阶层,想跻身上流社会很难;拉斯蒂涅出身于破落贵族家庭。
前者有较强的反抗性,后者更具有妥协性。
(2)理想不同:于连为了显示平民阶层的力量,他崇拜拿破仑,想一跃成为强者,很不切实际;拉斯蒂涅则想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出人头地,重振家业。
(3)对上流社会的态度不同:于连想靠自己的奋斗强迫上流社会承认他的人格和才干,并试求战胜社会,保持独立人格进行斗争;拉斯蒂涅为投身上流社会而事事妥协,投其所好。
(4)采取的手段方式不同:于连靠自己的才能,不放弃自尊;拉斯蒂涅靠门第和女人,必要时可以放弃自尊。
(5)心态不同:于连心存反抗,充满对上流社会的仇恨,既藐视又羡慕;既反感又向往。
拉斯蒂涅欣然投靠上流社会,他有纯朴的天性以博众人的好感,接受“人生三课”被同化,变得学会掩饰、厚颜无耻,成为投机钻营之人。
(6)性格不同:于连比较内向,性格孤僻,这决定了他将以个人的力量来反抗整个社会,为了自尊而追求民主和平等,所以他不惜用生命捍卫自尊。
拉斯蒂涅是外向、有才气有热情的青年;他对社会更多的是羡慕眼热顺从,利用规律向上爬,亦步亦趋向上爬,所以他不惜出卖自尊和灵魂,终爬上内阁副部长的高位。
3、为何说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1)思想意义
①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反封建反教会
②对教会以及垄断中世纪全部文化的宗教神学给予严厉的揭露和批评;
③歌颂现世生活的意义,认为现实生活自由本身的价值;颂扬理性、自由
④反对蒙昧主义,提倡文化,尊重知识。
(2)思想内容的矛盾性(两重性)
①政治方面:批判精神,忧患意识——宗教偏见,政治幻想
②神学观念上:新人人文主义思想——旧的宗教伦理道德
③人生观方面: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个性解放
④文化上:重视知识和理性——推崇神学和信仰。
(3)艺术特征
①结构上完美
②写实和浪漫相结合
③语言运用的创新
a.运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学习了意大利人民歌形式,其民族特色开近代文学之先声;
b.奇偶连锁韵,尾韵以aba,bcb,cdc,规则连续不断,“三行套韵”
(4)艺术手法:象征、梦幻、寓意、比喻
a.三个部分皆以“stella”(stars)刹尾,象征黑暗中光明!
地狱阴暗凄惨,以象征痛苦与绝望
净界柔和爽目,以象征宁静与希望
天堂祥光四溢,以象征幸福和喜悦
b.贪婪者灵魂之眼/宝石脱落戒指,蚂蚁触须
(5)艺术上的矛盾性(两重性)
a.用宗教题材与中世纪文学的梦幻、象征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用体现神权思想的艺术结构形成古代艺术庄严肃穆的风格。
b.人物、景物描写大多简略模糊,又不乏用近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手法写成的卓越篇章。
c.使用意大利俗语,但又有中世纪语言繁琐的涩人弊端。
4、福斯塔夫和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两大喜剧形象,谈你的看法。
(1)福斯塔夫形象: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亨利四世》中的主人公,他是英国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流氓、雇佣兵和冒险家形象。
他道德败坏、好色淫荡、招摇撞骗、偷盗抢劫,各种恶习,应有尽有。
然而,他又具有底层人物的乐观粗犷、机智幽默,而且他出入宫廷,混迹市井酒肆,是联结贵族和平民的纽带人物。
从伦理学角度看,他是现实生活一个被否定的流氓骗子。
从美学角度看,他是一个具有艺术魅力的喜剧人物,机智幽默的性格给他带来光彩,表现出美的独立性。
首先,他有不可抑止的幽默感,开口就引人逗笑,他坦承自己是坏人,且对自己的恶德辩护,自炫为美。
他的赞美与他的恶行冲突,自我肯定成了自我否定,从而产生出一种因自相矛盾而产生的幽默。
其次,他应变能力强,以锋利的言辞讽刺世事,一本正经地取笑别人。
由于他本身就是万恶世界中的一恶和没胆懦夫中的一员,他却批评时政,他把自己当作世界的轴心,由此产生了幽默滑稽的效果。
他又拿自己肥胖的身躯作为取笑的对象,体现了下层平民的乐观与粗犷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