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_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巩固比例知识,知道如何计算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懂得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质疑——比较——建模——运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习惯。
培养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事物,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知道如何计算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
2.懂得不同速度的自行车的优势与劣势。
教学难点:通过反比例知识,推导出计算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的计算公式。
教学用具:课件、学习单。
教学教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快满12周岁了,即将进入初中,那时,同学们可以骑着心爱的自行车上学了。
我们的自行车里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自行车里的数学”。
(板书课题)
2.了解自行车种类
普通自行车、变速自行车电动车等等。
3.了解自行车的已学知。
(1)三角形的知识:自行车的车架大多都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而做成三角形。
(2)圆的知识:自行车的轮子是圆形,轮子的轴就在圆心上,轮子里的每根钢铁的长就是半径的长。
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1.提出问题。
师:大家知道自己的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2.分析问题。
(1)直接测量,误差较大。
(2)计算方法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看看蹬一圈,车轮转几圈,再用车轮转的圈数乘车轮的周长。
师:蹬一圈是谁转动了一圈?车轮转动的圈数实际是谁的圈数?下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单来研究自行车蹬一圈的路程究竟是多少。
3.小组合作,研究原理
师:在小组长带领下,研究自行车的实物,填写学习单。
活动一
1.合作研究自行车的工作原理。
①蹬一圈是指()转一圈
②车轮转动的圈数实际是()转动的圈数。
2.合作研究齿轮转动原理。
①如果前齿轮45个齿,后齿轮15个齿。
那么前齿轮转1圈,后齿轮转()圈,车后轮转()圈。
②如果前齿轮转2圈,后齿轮转()圈,车后轮转()圈。
3. 你观察后得出什么结论:
4.汇报交流,理清原理。
(1)自行车的工作原理:
①蹬一圈是指(前齿轮)转一圈。
②车轮转动的圈数实际是(后齿轮)转动的圈数
(2)齿轮转动原理:
①前齿轮 45 个齿,后齿轮15 个齿前齿轮转1圈,后齿轮转(3 )圈,车后轮转(3 )圈。
②如果前齿轮转2圈,后齿轮转(6 )圈,车后轮转(6 )圈。
(3)研究结论:
①解决自行车蹬一圈的问题关键是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
②前后齿轮转动的齿数始终一样。
③齿数和转的圈数成反比例关系。
④前齿轮的齿数乘圈数等于后齿轮的齿数乘圈数。
(4))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多少圈呢?通过表格,让学生进一步感悟。
5.分析总结,建立模型
(1)师:根据“前齿轮的齿数×它的圈数=后齿轮的齿数×圈数”。
进行推理:前齿轮转一圈时,后齿轮转的圈数怎样用算式表示?
生:前齿轮转一圈时,后齿轮转的圈数=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2)师:后齿轮转的圈数即是车轮转的圈数,由此,自行车蹬一圈走的距离怎么计算。
引导学生根据分析问题得到解题思路:
蹬一圈自行车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6.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1)A车轮直径是0.8米,前轮是48个齿,后轮是12个齿,蹬一圈A车跑多少米?
根据上式,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怎么表示?
学生讨论,列式:0.8π×≈10.048米
(2)B车轮直径是0.8米,前轮是48个齿,后轮是16个齿,蹬一圈B车跑多少米?
学生列式:0.8π×≈7.536米
(3)①师:如果是你,愿意骑哪能辆自行车?为什么?
生:A车跑得快,因为同样蹬一圈,A车行的距离长。
②师:A车为什么快?
生:车轮转得快。
三、研究变速自行车的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1.A车跑得快,如果是你,你想选择A车,那B车造出来又有什么意义呢?引导学生了解车速慢的省力些。
2.为了把各种优点集合在一起,聪明的人们便造出了变速自行车。
3.介绍变速自行车的结构
师:变速自行车的主要结构图:有2个前齿轮(齿数分别是48和40),6个后齿轮(齿数分别是28,24,20,18,16,14)。
4. 独立完成学习单。
活动二、这是一种变速自行车的组合,请完成表格后回答问题。
1.这些组合中():()的组合车速最快,但骑车人较费力。
2.这些组合中():()的组合车速最慢,但骑车人较省力。
3. 如果参加赛车,我会选择():()的组合。
如果登山,我会选择():()的组合。
5.小组合作探究。
①轮流交流学习单上的内容。
②验证你们组的结论。
③每组选一个人作为代表发言。
4. 展示分享,全班交流。
(1))这些组合中(48 ):(14 )的组合车速最快,但骑车人较费力。
(2)这些组合中(40 ):(28 )的组合车速最慢,但骑车人较省力。
(3)如果参加赛车,我会选择(48 ):(14)的组合。
如果登山,我会选择(40 ):(28 )的组合。
四、巩固练习,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1、一辆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是0.5米,前齿轮有48个齿,后齿轮有16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多少米?(4.71米)
2、一辆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是0.8米,前齿轮有28个齿,后齿轮有14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多少米?(5.024米)
五、回顾本节课的研究成果。
1.蹬一圈自行车走的距离=车轮周长×(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2.前、后齿轮齿数相差大的,比值就大,这种组合走得就远。
车速快,但骑车人较费力。
3.前、后齿轮齿数相差比值较少时,车速较慢,但骑车人较省力。
六、拓展。
展开你的想象,想想你心中未来的自行车是怎样的?又蕴含哪些数学知识呢?与同学说一说吧--- ---
板书
自行车里的数学
前齿轮的齿数×前齿轮转动的圈数=后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动的圈数
1圈
自行车蹬一圈走的距离=齿数比×车轮的周长
(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