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方案专题: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优选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讲 │ 要点探究
例 3 [2010·汕头模拟] 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 制度最根本的区别是( )
A.实施群体不同 B.享受权力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主要作用不同
第11讲 │ 要点探究
C [解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属于中国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的内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建立是“一国两制”的 体现。
第11讲 │ 要点探究
[点评] 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基本的常用的方法。科学地 运用比较法进行历史学习,对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 用。因此,学会科学的比较方法,掌握一定的比较技能,尤 为必要。(1)把性质相同或相似的人物事件进行比较,分析 其不同背景、特点、作用或实质等。(2)把性质相同但分布 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事件加以分析比较,理清发展线索。 (3)把同类历史事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进行比较。(4)把 某些表现相同而性质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认清其不同 实质。
第11讲 │ 要点探究
例 2 [2011·杭州模拟]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 的不同之处是( )
A.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 B.前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 C.后者允许保留自己的军队 D.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
B [解析] 港澳问题是列强侵略中国历史遗留的问 题,台湾问题是解放战争国民党失败后,溃逃台湾,属于 内战遗留问题,是中国内政。
第11讲 │ 要点探究
(2)意义:①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 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② “一国两制”既体现了维护国 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尊重港澳台地区人民习惯以及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这一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 港澳台地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居民安居乐业。③“一国 两制”的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创造了 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结构新形式,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内只能 允许一种社会制度及其相应政权组织形式存在的观点,实现 了一个国家内部两种制度的和平共处。④为国际社会以和平 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范 例。
第11讲 │ 备用习题
1.[2010·滨州模拟] 据新华社报道:“2008 年 11 月 7 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 在台北签署了包括空运、海运、邮政与食品安全 4 项协议, 实现了两岸民众期盼已久的三通。”提出大陆与台湾“三 通”问题的历史根据是( )
A.20 世纪 40 年代的内战遗留问题 B.1979 年的《告台湾同胞书》 C.美国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 D.“台独”势力造成
A.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作主 B.前者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C.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前者有利于各民族的繁荣,后者有利于祖国的统一
第11讲 │ 要点探究
C [解析] 本题是最佳选择题。第一幅图片反映 的是民族区域自治,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是“一国两制。” 民族区域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最大的不同是两者实行的 社会制度不同。
第11讲 │ 要点探究
例 1 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指出:“一 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 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对此理 解最正确的是( )
A.国际社会想干扰中国收回香港 B.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 C.“一国两制”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 D.“一国两制”对解决国际争端有借鉴作用
第11讲 │ 考点梳理
考点3 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两
岸
关
系
的
缓
和 与
坚持一个中国
发
展
第11讲 │ 考点梳理
中
国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
共
产
成而继续奋斗》
党
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
决
台
湾 问
一国两制
题
作
出
的
努
力
第11讲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及意义
(1)特定内涵:①“一国两制”的前提是祖国统一,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 ②“一国两制”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坚 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 主义制度。③实行“一国两制”是指在中国大陆和港、澳、 台地区实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在各方面有着根本、 重大的区别。④实行“一国两制”有宪法和法律保证,在 一些地区实行不同的制度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第11讲 │ 要点探究
C [解析] 题干中台湾海军的举动说明,台湾当局 反对南越对我国西沙群岛的入侵行为,支持我方的军事 行动。这也说明,台湾当局和我们有着对国家、民族利 益共同的认同。所以,台湾当局认同“一个中国”。
第11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区别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区别: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 题虽然都属于国家统一问题,但两者的性质不同,台湾是内 政问题,香港、澳门是历史遗留问题。香港问题涉及外国侵 略问题,必须恢复行使主权,因而人民解放军必须进驻香港, 其对外也必须以一个中国特别行政区的身份出现。而台湾问 题是中国内部问题,只要完成了领土的统一,在国际上以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区出现。它可享有高度自治权,并可 保留军队。驻军与否是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重要区别。
第11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三 民族区域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 合的产物;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地方行政区,享有一定自治权; 与中央的关系都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
(2)不同点:①两者解决的问题不同。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 我国的民族政策为解决民族问题而设置的,特别行政区是根据 “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妥善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为实现 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而设置的。②两者实行地区不同。民族自治区 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特定地区,特别行政区是在香港、澳门、台 湾等特定地区。③两者权限不同。民族自治区有民族自治权,而 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④两者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民族 自治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不变。
第11讲 │ 要点探究
[2010·滨州模拟] 据人民网报道:1974 年, 为打击侵入我国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增 派军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支援前线。当时台湾海军 未加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这说明台湾 当局( )
A.拥护“一国两制” B.希望与中共结成军事同盟 C.认同“一个中国” D.欲放弃“台独”实现国家统一
一 一条猎狗将兔子赶出了窝,一直追赶他,追了很久仍没有捉到。牧羊看到此种情景,讥笑猎狗说‘你们两个之间小的反而跑得快得多。‘猎狗回答说:‘你不知道我们两个的跑是完全不同的!我仅仅为了一顿饭而跑,他却是为了性命而跑呀! 目标二 这话被猎人听到了,猎人想:猎狗说的对啊,那我要想得到更多的猎物,得想个好法子.于是,猎人又买来几条猎狗,凡是能够在打猎中捉到兔子的,就可以得到几根骨头,捉不到的就没有饭吃.这一招果然有用,猎狗们纷纷去努力追兔子,因为谁都不愿意看着别人有骨头吃,自已没的吃.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问题又出现了.大兔子非常难捉 到,小兔子好捉.但捉到大兔子得到的奖赏和捉到小兔子得到的骨头差不多,猎狗们善于观察发现了这个窍门,专门去捉小兔子.慢慢的,大家都发现了这个窍门.猎人对猎狗说:最近你们捉的兔子越来越小了,为什么?猎狗们说:反正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为什么费那么大的劲去捉那些大的呢? 动力 三 猎人经过思考后,决定不将分得骨头的数量与是否捉到兔子挂钩,而是采用每过一段时间,就统计一次猎狗捉到兔子的总重量.按照重量来评价猎狗,决定一段时间内的待遇.于是猎狗们捉到兔子的数量和重量都增加了.猎人很开心但是过了一段时间,猎人发现,猎狗们捉兔子的数量又少了,而且越有经验的猎狗,捉兔子的数量下降的就越利 害.于是猎人又去问猎狗.猎狗说‘我们把最好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您,主人,但是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老,当我们捉不到兔子的时候,您还会给我们骨头吃吗?‘ 四 猎人做了论功行赏的决定.分析与汇总了所有猎狗捉到兔子的数量与重量,规定如果捉到的兔子超过了一定的数量后,即使捉不到兔子,每顿饭也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骨头.猎狗们都很高兴,大家都努力去达到猎人规定的数量.一段时间过后,终于有一些猎狗达到了猎人规定的数量.这时,其中有一只猎狗说:我们这么努力,只得到几根骨头, 而我们捉的猎物远远超过了这几根骨头.我们为什么不能给自己捉兔子呢?‘于是,有些猎狗离开了猎人,自己捉兔子去了骨头与肉兼而有之…… 五 猎人意识到猎狗正在流失,并且那些流失的猎狗像野狗一般和自己的猎狗抢兔子。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猎人不得已引诱了一条野狗,问他到底野狗比猎狗强在那里。野狗说:“猎狗吃的是骨头,吐出来的是肉啊!”,接着又道:“也不是所有的野狗都顿顿有肉吃,大部分最后骨头都没的舔!不然也不至于被你诱惑。”于是猎人进行了改革 ,使得每条猎狗除基本骨头外,可获得其所猎兔肉总量的n,而且随着服务时间加长,贡献变大,该比例还可递增,并有权分享猎人总兔肉的m。就这样,猎狗们与猎人一起努力,将野狗们逼得叫苦连天,纷纷强烈要求重归猎狗队伍。 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冬天到了,兔子越来越少,猎人们的收成也一天不如一天。而那些服务时间长的老猎狗们老得不能捉到兔子,但仍然在无忧无虑地享受着那些他们自以为是应得的大份食物。终于有一天猎人再也不能忍受,把他们扫地出门,因为猎人更需要身强力壮的猎狗……生活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经常会得到最好 的。
[解析] B 1979 年《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提 出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第11讲 │ 备用习题
2.下列关于解放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两岸人民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B.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C.“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实践 D.“一国两制”的原则得到所有国家一致认可
[解析] D D 项中“得到所有国家一致认可”表述 错误,某些反华势力对此持敌视态度。
第11讲 │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11讲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11讲 │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考点1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一个中国
九条方针
特别行政区 六届二次会议
第11讲 │ 考点梳理
考点2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7
第11讲 │ 考点梳理
《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第11讲 │ 考点梳理
第11讲 │ 备用习题
3.[2010·枣庄模拟] 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 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 历史事件有( )
①虎门销烟 ②签订《南京条约》 ③签订《马关条约》 ④香港回归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C 从题目中的“粤海销烟”看出虎门销烟, 从“悲港岛易英徽”看出香港问题。
第11讲 │ 要点探究
D [解析] 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 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一国两制”方案的付诸 实施,这一事例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借鉴。
[点评] 高考历史试题中,大凡较难的选择题,命题者往 往在历史事件及历史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时代特征上做文章。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 的内容。外延在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确指对象的范围。学习 时要全面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点评] 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是中国 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结合我国国情创立的具 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两种自治模式。地方自治对推进政 治民主、构建合理的中央与地方关系,解决民族问题和国 家统一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第11讲 │ 要点探究
[2010·合肥模拟] 下面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两 大行使自治权力的区域,它们最大的不同是( )
第11讲 │ 要点探究
厦门环岛路上有一巨幅标语“一国两制,统 一中国”。下列关于“一国两制”表述错误的是( )
A.20 世纪 80 年代初针对台湾问题提出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规定港澳台地区享有同样的自治权 D.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C [解析]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不同。港澳问题属 于我国主权问题,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因此台 湾地区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