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汉中市2018-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
案)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综合运用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略。

对二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
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为依据,其他史学家必然接受
C. 两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有一定道理
D.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
2.英国人杜麦斯曾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

杜麦斯此呼吁是有感于中国某一制度的设立,这一制度是
A.察举制 B.内阁制 C.科举制D.皇帝制度
3.亚里士多德说,雅典平民政治的本质特征是“政事裁决于大多数人的意志;大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

这句话所体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三权分立 B. 人民主权C.法律至上D.权力平等
4. “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的特点是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这段话体现的罗马法所蕴藏的法律理念是
A.人人平等
B.不告不理
C. 三权分立D.集体管理
5. 1783 年,年仅 24 岁的小皮特成为英国首相,下院多数议员反对“把国家委托给一个小学生来管理”。

血气方刚的小皮特要求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结果获得新议会的支持。

对这段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A.说明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体现了责任内阁制特征
C.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加强
6.汉密尔顿在《美国宪法原理》中指出,“立法机关越权之危险性乃与行政机关越权,流于专制政治之严重性,实不相上下”‘其意在表明
A.当时的三权分立流于形式 B.立法与行政机关矛盾重重
C.三权分立无法防止专制 D.权力机关依法行事的重要性
7.“刘、邓”对于面临的重重困难和巨大危险作了最坏的打算,他们指示全军,如果不幸遭遇敌人者被打散,各部队组织分头突围,最后集合地点不变,那就是党中央赋予我们无上光荣神圣的任务目的地——大别山。

”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B.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D.标志着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8.巴黎公社规定:用严惩的办法禁止雇主们以各种借口对工人罚款以减低工资……把一切已关闭不论是资本家逃跑了还是自动停了工)都交给工人协作社。

这些规定体现出
A.和平夺取、平稳过渡的必然要求B.工农联盟执政的政权性质
C.社会主义在法国变为现实 D. 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性质
9.列宁在《论策略书》中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实,而不应该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

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下列属于列宁在其革命生涯中践行这一观点的是
A.用暴力革命的手段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 调整国家政策,推行新经济政策
10.“它的任务是:团结各种力量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中国。

在全国未普选以前,它执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材料中的建设新民主主义“它”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协商会议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一国两制”构想
11.据某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的调查估计,香港目前约有 30 多万回流人士,而在 1992-1997 年间,却有 30 万港人移民国外。

香港移民“回家”的最主要因素是A.“一国两制”保障了香港繁荣B.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C. 国际局势的动荡D.香港回归后投资环境的好转
12.某一条约中有如下文字:“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人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

准,批准书将向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交存。

”该条约的签订
A. 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B.勾划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C.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结束 D. 说明美苏对峙格局趋于形成
13.考古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可以印证历史上的文字记载。

右图为甲骨文中的“田”字,考古学家对其展开积极研究,认为该字与当时的土地制度列表述符合当时土地制度的是
A.刀耕火种B.土地私有、个体劳动
C.土地公有、个体劳动
D.“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1 4.《广志绎》载:晋商中的)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富
者蓄藏不于家,而尽散之于伙计。

估人产者,但数其大小伙计若干,则数十百万
产可屈指矣,贫者可立富,其居室善而行止胜也.”根据该史料我们可以推断出的结论是A.晋商主要靠专卖权致富 B.“伙计”有利于晋商发展
C.晋商经营的票号业相当发达D.晋商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商帮
15.近代郑观应指出:“……置之,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

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有……(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郑观应盛赞的是
A.铁路的修筑 B.报刊的影响C.电影的出现D.电话的发明
16(原创)法律、社会或经济环境的任何改变必定对同一批居民的某些特点特别有利,因而可以改变某些种族的平均生物特性。

十九世纪西方是如何提高他们种族的平均生物特性的①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②掀起两次工业革命③建立统一国内市场④瓜分世界⑤发起第三次科技革命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17(原创)“辛亥革命不是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而必须采取的唯一手段”对这句话较准确的理解是 A.辛亥革命是否来的过于迅猛和完全必然值得商榷B.辛亥革命因为缺乏必要的理论准备和组织准备从而使革命后的中国社会陷入空前混乱中国社会实际情况未发生任何根本改变 C.辛亥革命的客观效果和主观意图每每背离因此说它使中国现代化丧失了一次重要机遇 D.辛亥革命的发动和戏剧性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国内外各种因素互相作用的机缘巧合
18.(原创)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内涵最准确的是A.以人为本“人是万物的尺度”
B.因信称义 C理性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博爱及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共产主义D.浪漫
主义
19.从右边时事漫画(图中四个卡通形象代表金砖四国,即中国、
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的寓意,可见当今
A.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B. 世界经济正向区域集
团化
C.世界经济正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D.世界经济开始向“金砖国家”主导
20. 2018年6月潘基文在发表连任就职演说时引用了中国某位先贤的名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表示要将这一先贤的智慧应用到工作中,国十起共同应对当今世界的挑战。

下列名言也出自这一先贤的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群为轻”
B.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 “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D.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1.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

这说明
A. 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
B.魏晋时期的书法成就只有“写经体”
C. 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
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
22.19世纪英国植物学家华生在给一位科学家的信中写道:“您的主导思想,就是自然选择的思想,一定会被看做是确定不移的科学真理,它有一切伟大真理所有的特征。

”对“您的主导思想”说法正确的是
A.冲击了上帝创造万物的学说B.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
C.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思想武器D.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23.右图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作品《伊凡雷帝杀子》。

这幅画一问世就惹怒了沙皇当局,一位总检察官在给沙皇的奏折上说:“画家偏以全部真实去描绘这事件,其用意究竟何在?"下列表述与该作品理念一致的是
A.“光是画中的主角” B. “我不爱理性的绘画”
C. “艺术是一种诉说真理的谎言”
D.“对当代生活作准确、详尽和不加修饰的描述”
24.“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
问题。

……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
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上述材料引自毛泽东的一篇文章,该文章最早发表于
A.20世纪 20 年代
B.2O世纪60 年代
C.20 世纪 50 年代
D. 20 世纪 80 年代
25.某文件规定: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规定考生必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恢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生;修改政审标准,贯彻“重在表现”的原则;严格考试制度,抵制和反对营私舞弊、“走后门”等不正之风。

该文件出台的背景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
B.邓小平复出,着手恢复高考
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实施“ 211 工程”计划,发展高等教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2 分,第 28 题 14 分.第 29 题 12 分,共 50 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

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六部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

材料二巨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盖自三权燕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一人主零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曹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任?”…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主权森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遇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央机构发生的重大变化。

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 3 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想,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设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 3 分)。

(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材料二,比较孙中山与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

(4分)
(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趋势。

( 2 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以澳门一果阿(印度地名)一里斯本的贸易而论……从澳门运往果阿,其中数量最大的是生丝, 1580 一 1590 年从澳门运往果阿的生丝为 3 000 担,价值白银24 万两,利润达 36 万两……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以白银为大宗。

这些白银是墨西哥和秘鲁出产的。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洋布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蜡、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打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


材料三 20 世纪 90 年代,“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成为最流行的口号……对那些富裕的居民来说,中国入世的好处随处可见:进口的奔驰更加便宜,沃尔玛的商品更加丰富……但也并非都是赢家,农产品进口减低,许多农民的生计变得艰难……
(1)材料一中的丝、银贸易反映了世界经济什么状况的原因。

( 4 分)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经济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4分)
(3)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为实现“‘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中国作出了怎样的努力?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入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4分)
28.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从学习苏联模式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曲折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进一步建设的探索中,执行“一边倒”政策的中国共产党,很快学习了苏联模式一五年计划”。

我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投资总额为四百二十七亿四千万元。

其中工业的投资 248.5亿元,占58.2 % ;在工业投资中,苏联帮助设计的主要是重工业的建设单位的投资占 44.3 % ,加上直接配套的建设投资,别占 51 . 5 %。

材料二……无论苏联最高领导层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的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的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勇于冒险的邻邦。

(见下图)
(1)依据材料一,概括我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主要特点。

(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 A 时间段内中苏两国经济分别出现什么问题,并分析共同原因。

(6 分)指出 B 时间段内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造成各
自不同趋势的主要原因。

( 6 分)
29.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影响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运动中的百科全书派洋溢地介绍中国的文明,认为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是“理性”,高度评价中国的儒教与理学,说它“只须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把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这个帝国的悠久历史使一切统治者都明
了,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

”伏尔泰也说:“吾人与生俱来之悠久的存在,一切人之心中同样有其萌芽。

从天所授的德性,由人来表现,人却为私欲或迷误蒙蔽了它。

”可见宋代理学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

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

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

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里: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

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材料三“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作用下产生的。

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质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

”——文池《思想的灵光》
(l)材料一中,启蒙学者们极力宣扬中国儒家的哪些思想? ( 2 分)其本质目的何在?
( 2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提出的主要人文思想。

( 3 分)
(4)从“东学西渐”到“西学东渐”的历史变迁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 2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