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营销中事件营销策略的应用.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事件营销概述 1 事件营销概念。
从某种意义上说,事件营销是指在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基础上,对具有名人效应、新闻价值、社会影响的人或事件进行合理地策划、组织,并加以利用,制造一些具有热点新闻效应的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体、消费者的眼球。
以此,不断提高企业及产品、服务的社会知名度,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促成产品、服务销售目的的一种手段。
2 事件营销的特点。
首先,事件营销需要借助外部事件,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对外部事件的依托性、双重目的性是事件营销的主要特点。
一是依托
性。
对于事件营销来说,无论是自行策划事件,还是已有的事件,都需要始终以一个主题为核心,抓住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来达到营销的目的。
而在营销的过程中,以外部事件为纽带,进行有新闻价值的传播活动。
在此基础上,把产品各方面的信息传递给潜在的消费者,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
二是双重目的性。
塑造企业形象、销售产品是事件营销的最终目标。
以外部事件为中心,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传播,可以有效避免媒体多元化的干扰,使企业的品牌效应得到更好地发挥。
此外,从新闻事件的角度,对产品进行宣传、销售,可以有效避开媒体高额的费用,减少成本的支出,增加企业的经济利润。
其次,事件营销具有明确的营销目的,较强的针对性。
在信息宣传方面,事件营销不同于大众媒体,该特点使它在深受社会大众青睐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营销成本。
最后,事件营销传播持久,具有很强的战略性。
对于事件营销来说,它的传播属于一种连续性的行为,非常注重长期宣传的效果。
对于企业来说,事件营销已成为其生存发展的长期战略,需要长期进行投入,进行系统化的组织。
3 事件营销的原则。
第一、事件选择性原则。
对于事件营销来说,合理选择即将利用的事件是其首要前提。
换句话说,想要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必须传播具有一定价值的事件,才能提高对应的社会影响力。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可供选择的事件,企业要以自身实际状况为出发点,创造适宜的新闻话题,制造相关的新闻事件。
在灵活运用这一事件的基础上,传播企业信息。
第二、策划系统性原则。
在应用事件营销的过程中,企业要以对应的战略目标为核心,寻求可以具有利用价值的社会事件,并对事件进行系统地谋划,来完成产品的销售。
第三、利益均衡性原则。
就事件本身而言,其宣传效果并不是无限的,还要在利用大众媒体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传播的效果。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要寻求企业和媒体利益之间的最佳切入点,实现事件营销效果最大化。
第四、传播协调性原则。
在事件营销中,新闻媒体和广告投放息息相关。
广告投放可以使新闻传播以更具体的形象展现在消费者面前,而新闻传播也可以使广告投放更具有可信度。
因而,在处理二者关系的时候,需要严格遵循传播的协同性原则,使事件营销具有更加直接而全面的效果。
二、事件营销策略在图书营销中的应用对于事件营销策略来说,是在利用事件突发性特点的基础上,寻找适宜的卖点,积极而准确地引导舆论。
以此,来提高受众群体接收信息的程度,进行更深远的传播,引发蝴蝶效应。
同时,也使产品宣传的成本不断怕降低,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在新时代下,各种事件营销策略已逐渐应用到图书营销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
因此,本文作者对其中的冰山一角予以了分析。
1 以舆论为导向,充分利用事件营销策略。
从某种意义上说,舆论对策是企业借助媒体之手,发表和企业产
品、服务相关的文章。
通过这些文字来宣传自己,吸引社会大众的眼球。
《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在出版之初,被称作伪书,引起了有关部门、很多新闻媒体的关注。
对于此书,有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对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严厉地打击。
同时,很多报刊杂志也纷纷对伪书这一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报道。
这样一本普通的书却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而就在那个时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发现了其中蕴含的商机。
该出版社充分借助舆论之手,在仔细分析这本书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地改版。
同时,还在书上附上了版权方所宣布的授权声明,腰封上刊印了相关的律师声明,提高了该书的可信度。
最后,在媒体作用下,对伪书和正版书加以区别,使读者对伪书有更清晰、更准确的认识,把伪书逐出图书市场。
随之,社会科学出版社改版后的这本图书深受社会大众喜爱,其销售量一路飙升,给该出版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这也是事件舆论策略在图书营销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很好地扭转了已有的局面。
2 以活动策略为媒介,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形象。
简
单来说,活动策略就是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广已有产品,进行地一系列宣传活动,来吸引社会大众的注意力。
因而,对于出版社来说,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活动策略来出版对应
的图书,使图书的销售量得到极大地提高。
比如,在出版名人书籍的时候,大都采用的是签名售书的方式;而对于重大事件的一类图书,则需要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来销售图书。
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这些活动策略的时候,也需要不断对图书进行品牌拓展、推广。
进而,在提高消费者喜爱度的同时,为对应图书的销售提供良好的长期客户资源。
比如,浙江少儿出版社。
在采用不同形式活动策略的同时,该出版社还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自身的优势为媒介,来为销售奠定长期的客户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该出版社充分了解市场动态,以社会对孩子情感
教育方面的需求,和相关的教育机构、网站进行合作。
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关注孩子教育的征文活动。
借助孩子之手,抒写他们心中的爱。
在该活动开展之后,赢得了社会广泛地关注,特别是很多新闻媒
体、电视台纷纷参与其中,对该活动进行大量地报道。
此外,该出版社还根据这些征集来的文章, 出版了相关类型的图书,加大地提高了出版社的外在形象。
很显然,除了上面这些,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应用。
比如,以概念策略为基点,在满足消费者现有需求的同时,不断挖潜他们潜在的需求,来提高销售产量。
比如,以新闻策略为媒介,把这些重大新闻和自身的品牌紧密相联,来达到对应的宣传效果。
三、结语总而言之,在图书营销方面,事件营销策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能够在研究消费者心理,规避风险的同时,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知名度,帮助企业建立品牌效益,树立良好的形象,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但对于事件营销来说,它犹如一把双刃剑,如果企业运用不当,将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塑造品牌形象。
因此,在运用事件营销策略的过程中,需要站在客观的角度,有效利用事件营销的影响力对企业已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地整合,打造对应的核心竞争力,使我国图书出版业走上持续稳定发展的道路。
作者郝卫卫单位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本word 为可编辑版本,以下内容若不需要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篇一: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
重症肺炎
【概述】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在人类总死亡率中排第5~6 位。
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 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 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亦可发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 。
在HAP 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 内获得的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和健康护理(医疗)相关性肺炎(health care -associated pneumonia ,HCAP更为常见。
免疫抑制宿主发生的肺炎亦常包括其中。
重
症肺炎死亡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征,在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结局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需要一个独特的临床处理路径和初始的抗生素治疗。
重症肺炎患者可从ICU综合治疗中获益。
临床各科都可能会遇到重症肺炎患者。
在急诊科门诊最常遇到的是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
本章重点介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对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只做简要介绍。
【诊断】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
CAP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简单地讲,是住院48 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
CAP 临床诊断依据包括: ① 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② 发热。
③ 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
④WBC > 10
99 X 10 / L或重症肺炎通常被认为是需要收入ICU的肺炎。
关于重症肺炎尚未有公
认的定义。
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布的CAP 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将下列症征列为重症肺炎的表现:①意识障碍;②呼吸频率>30次/min③PaO25d、机械通气>4d)和存在高危因素者, 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 亦视为重症。
美国胸科学会(ATS) 2001 年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诊断标准①需要机械通气;② 入院48h内肺部病变扩大>50%;《少尿(每日177卩mol/L( 2mg/dl)。
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
PaO2/FiO2 2007年ATS 和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制订了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新的修正。
主要标准:① 需要创伤性
机械通气② 需要应用升压药物的脓毒性血症休克。
次要标准包括: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 氧合指数(PaO2/FiO2) 20 mg/dL)⑥ 白细胞减少症(WBC计数v 4X 109 /L)⑦ 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v 100 X 10gL)⑧ 体温降低(中心体温v 36 C)⑨ 低血
压需要液体复苏。
符合 1 条主要标准,或至少3项次要标准可诊断。
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F)的定义与SCAP相近。
2005年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制订了《成人HAP, VAP, HCAP 处理指南》。
指南中界定了HCAP 的病人范围:在90d 内因急性感染曾住院>2d;居住在医疗护理机构;最近接受过静脉抗生素治疗、化疗或者30d内有
感染伤口治疗;住过一家医院或进行过透析治疗。
因为HCAP患者往往需要应用针对多重耐
药(MDR)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治疗,故将其列入HAP和VAF的范畴内。
【临床表现】重症肺炎可急性起病,部分病人除了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外,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休克、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其他系统表现。
少部分病人甚至可没有典型的呼吸系统症状,容易引起误诊。
也可起病时较轻,病情逐步恶化,最终达到重症肺炎的标准。
在急诊门诊遇到的主要是重症CAP患者,部分是HCAP
患者。
重症CAF 的最常见的致病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其临床表现简述如下:
⑴肺炎链球菌为重症CAP最常见的病原体,占30%~70%。
呼吸系统防御功能损伤(酒精中毒、抽搐和昏迷)可是咽喉部大量含有肺炎链球菌的分泌物吸入到下呼吸道。
病毒感染
和吸烟可造成纤毛运动受损,导致局部防御功能下降。
充血性心衰也为细菌性肺炎的先兆因素。
脾切除或脾功能亢进的病人可发生暴发性的肺炎链球菌肺炎。
多发性骨髓瘤、低丙种球
蛋白血症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疾病均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典型的肺炎链
球菌肺炎表现为肺实变、寒战,体温大于39.4 C,多汗和胸膜痛疼,多见于原先健康的年轻人。
而老年人中肺炎链球菌的临床表现隐匿,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典型的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胸部X 线表现为肺叶、肺段的实变。
肺叶、肺段的实变的病人易合并菌血症。
肺炎链球菌合并菌血症的死亡率为30%~70%,比无菌血症者高9 倍。
⑵金葡菌肺炎为重症CAP的一个重要病原体。
在流行性感冒时期,CAP中金葡菌的发生率可高达25%,约50%的病例有某种基础疾病的存在。
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较普遍,死亡率
为64%。
胸部X线检查常见密度增高的实变影。
常出现空腔,可见肺气囊,病变变化较快,常伴发肺脓肿和脓胸。
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为CAP中较少见的病原菌,但一旦明确诊断,则应选用万古霉素治疗。
⑶革兰氏阴性菌CAP重症CAP中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约占20%,病原菌包括肺炎克雷白杆菌、不动感菌属、变形杆菌和沙雷菌属等。
肺炎克雷白杆菌所致的CAP约占1%~5%,但
其临床过程较为危重。
易发生于酗酒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和衰弱者,表现为明显的中毒症状。
胸部X 线的典型表现为右上叶的浓密浸润阴影、边缘清楚,早期可有脓肿的形成。
死亡率高达40%~50%。
⑷非典型病原体在CAP中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者占3%~40%。
大多数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在非典型病原体所致CAP中占首位,在成人中占2%~30%,肺炎衣原体占
6%~22%,嗜肺军团菌占2%~15%。
但是肺炎衣原体感染所致的CAP,其临床表现相对
较轻,死亡率较低。
肺炎衣原体可表现为咽痛、声嘶、头痛等重要的非肺部症状,其他可有鼻窦炎、气道反应性疾病及脓胸。
肺炎衣原体可与其他病原菌发生共同感染, 特别是肺炎链球菌。
老年人肺炎衣原体肺炎的症状较重, 有时可为致死性的。
肺炎衣原体培养、DNA检测、PCR血清学(微荧光免疫抗体检测)可提示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存在。
军团菌肺炎占重症CAP病例的12%~23%,仅次于肺炎链球菌,多见于男性、年迈、体衰和抽烟者,原患有心肺疾病、糖尿病和肾功能衰竭者患军团菌肺炎的危险性增加。
军团菌肺炎的潜伏期为2~10 天。
病人有短暂的不适、发热、寒战和间断的干咳。
肌痛常很明显,胸痛的发生率为33%,呼吸困难为60%。
胃肠道症状表现显著,恶心和腹痛多见, 33%的病人有腹泻。
不少病人还有肺外症状, 急性的精神神志变化、急性肾功能衰竭和黄疸等。
偶有横纹肌炎、心肌炎、心包炎、肾小球肾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0%的病例有低钠血症,此项检查有
助于军团菌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军团菌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特征为肺泡型、斑片状、肺
叶或肺段状分布或弥漫性肺浸润。
有时难以与ARDS区别。
胸腔积液相对较多。
此外,20%~40%
的病人可发生进行性呼吸衰竭,约15%以上的病例需机械通气。
⑸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约占CAP病例的8%~20%,老年人和COPD病人常为高危人群。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 起病可急可慢, 急性发病者有发热、咳嗽、咳痰。
COPD 病人起病较为缓慢,表现为原有的咳嗽症状加重。
婴幼儿肺炎多较急重, 临床上有高热、惊厥、呼吸急促和紫绀, 有时发生呼吸衰竭。
听诊可闻及散在的或局限的干、湿性罗音,但大片实变体征者少见。
胸部X线表现为支气管肺炎,约1/4呈肺叶或肺段实变影,很少有肺脓肿或脓胸形成。
⑹卡氏孢子虫肺炎(PCP) PCP仅发生于细胞免疫缺陷的病人,但PCP仍是一种重要
的肺炎,特别是HIV感染的病人。
PCP常常是诊断AIDS的依据。
PCP的临床特征性表现有干咳、发热和在几周内逐渐进展的呼吸困难。
病人肺部症状出现的平均时间为4周,PCP相对
进展缓慢可区别于普通细菌性肺炎。
PCP的试验室检查异常包括:淋巴细胞减少,CD4淋巴
细胞减少,低氧血症,胸部X 线片显示双侧间质浸润,有高度特征的“毛玻璃”样表现。
但30%的胸片可无明显异常。
PCP为唯一有假阴性胸片表现的肺炎。
【辅助检查】
1.病原学:
⑴诊断方法包括血培养、痰革兰氏染色和培养、血清学检查、胸水培养、支气管吸出物培养、或肺炎链球菌和军团菌抗原的快速诊断技术。
此外, 可以考虑侵入性检查,包括经
皮肺穿刺活检、经过防污染毛刷(PSB经过支气管镜检查或支气管肺泡灌洗(BAL)。
①血培养一般在发热初期采集,如已用抗菌药物治疗,则在下次用药前采集。
采样以无菌法静脉穿刺,防止污染。
成人每次10~20ml,婴儿和儿童0.5~5ml。
血液置于无菌培
养瓶中送检。
24小时内采血标本3次,并在不同部位采集可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
在大规模的非选择性的因CAP住院的病人中,抗生素治疗前的血细菌培养阳性率为
5%-14%,最常见的结果为肺炎球菌。
假阳性的结果,常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
抗生素治疗后血培养的阳性率减半,所以血标本应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但如果有菌血症高危因素存在时,初始抗生素治疗后血培养的阳性率仍高达15%。
因重症肺炎有菌血症
高危因素存在,病原菌极可能是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革兰氏
阴性杆菌,这几种细菌培养的阳性率高,重症肺炎时每一位病人都应行血培养,这对指导抗生素的应用有很高的价值。
另外,细菌清除能力低的病人(如脾切除的病人)、慢性肝
病的病人、白细胞减少的病人也易于有菌血症,也应积极行血培养。
②痰液细菌培养嘱病人先行漱口,并指导或辅助病人深咳嗽,留取脓性痰送检。
约40%病人无痰,可经气管吸引术或支气管镜吸引获得标本。
标本收集在无菌容器中。
痰量的
要求,普通细菌〉1ml,真菌和寄生虫3~5ml,分支杆菌5~10ml。
标本要尽快送检,不得超过 2 小时。
延迟将减少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以及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检出率。
在培养前必须先挑出脓性部分涂片作革兰氏染色,低倍镜下观察,判断标本是否合格。
镜检鳞状上皮〉10个/低倍视野就判断为不合格痰,即标本很可能来自口咽部而非下呼吸道。
多核细胞数量对判断痰液标本是否合格意义不大,但是纤毛柱状上皮和肺泡巨噬细胞的出现提示来自下呼吸道的可能性大。
痰液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各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大。
痰液培养阳性时需排除污染和细菌定植。
与痰涂片细菌是否一致、定量培养和多次培养有一定价值。
在气管插管后立即采取的标本不考虑细菌定植。
痰液培养结果阴性也并不意味着无意义:合格的痰标本分离不出金葡菌或革兰氏阴性杆菌就是排除这些病原菌感染的强有力的证据。
革兰氏染色阴性和培养
阴性应停止针对金葡菌感染的治疗。
③痰涂片染色痰液涂片革兰氏染色可有助于初始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其最大优点
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并根据染色的结果选用针对革兰氏阳性或阴性细菌的抗生素;涂片细菌阳性时常常预示着痰培养阳性;涂片细菌与培养出的细菌一致时,可证实随后的痰培养出的细菌为致病菌。
结核感染时抗酸染色阳性。
真菌感染时痰涂片可多次查到霉菌或菌丝。
痰液涂片在油镜检查时见到典型的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有诊断价值。
④其他在军团菌的流行地区或有近期 2 周旅行的病人,除了常规的培养外,需要用
缓冲碳酵母浸膏作军团菌的培养。
尿抗原检查可用肺炎球菌和军团菌的检测。
对于成人肺炎球菌肺炎的研究表明敏感性50%-80%,特异性90%,不受抗生素使用的影响。
对军团菌的检
测,在发病的第一天就可阳性,并持续数周,但血清型 1 以外的血清型引起的感染常被漏诊。
快速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可考虑抗病毒治疗。
肺活检组织细菌培养、病理及特殊染色是诊断肺炎的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