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国产化工作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述职报告
一、节约挖潜见成效,维修费用“阶梯跳”
能源管理进一步强化,跑冒滴漏彻底杜绝。
重新划分了各班组能源负责区域,组织人员专门整修了自来水、中水管道,进一步整治了工装设备的风力输送。
一是对德国磨床、上海数控磨床、K6三孔钻床、台二数控车床和台三数控车床所共用的风包管路进行了改造,增加了截止阀,使之成为互为独立的用风个体,理清了用能人员管理部位,明确了用能的责任,彻底根除了此处的“推诿扯皮”,消除了管理上的搭缝。
二是通过技术改进成功实现了上海数控磨床的“一次装夹双端磨削”的功能,使其不再借助于“小诸葛新发明”的机械调头装置,不再使用风能,大大减少了能源消耗。
通过一系列的强化管理,使车间的能源管理全年实现公司“零考核”。
维修备品管理进一步加强,最大限度做到了“钱尽其用,物尽其才”。
在《关于车间设备维修费用使用的规定》制度规范下,车间设备配件采购流程(计划与入库分开)进一步顺畅,备品电子台帐更加详尽,在设备维修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进一步加大,避免了配件的重复采购,消除了库存量过大的现象,彻底根除了以前的无谓储备,降低了维修费用的过量占用。
立足自力更生,积极承担车间电控柜以内的电气、暖气维修任务。
一是在炎热的夏季,组织人员自行承担印度车轴新增四台摇臂钻床的电气安装任务,不仅为公司、车间节省安装费用,还可为车间创收,并提高维修团队的电气施工能力。
当车间韩主任问到“你们为什么自己接线,没找动能呢”时,我回答:“找动能,仅接线就8000元,咱自己接去掉人工后乘以0.6就是车
间的收益啊。
”二是调动每一名维修人员的积极性,自行为新安装的壁扇进行电气施工,节省了近2万元的设备维修费用。
三是改委外维修暖气为自行维修暖气,换阀门和暖气片、增设暖气管路等,节省 1.5万元的设备维修费用。
立足于自制或自我改造,进行设备的维修。
为节省维修开支,在不断提高设备日常保养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部分配件的国产化力度,达到部分或完全自制。
一是在承担日产90根印度车轴的艰巨任务下,针对德国磨床冷却系统频繁故障(凹面流量开关报警致机床停转),影响正常运转时,借鉴美国磨床和上海数控磨床独立过滤经验,对其冷却系统的电控部分连夜进行了改造,完全扔掉冷却系统的电气控制部分,使其独立运转,不受机床整体控制信号的影响。
如此解决了印度车轴加工中的一个“瓶颈”,节省维修费用3万余元。
二是为消除美国磨床的“磨削纹”,不是采用以往更换主轴、尾座轴承、X轴滚珠丝杠的疲于应付的方式进行维修,而是采用了自动更改砂轮主轴变频速度的方法,彻底解决了该设备自98年投用来一直不能实现自动变频的重大难题,非常简单巧妙地消除了“磨削纹”,保证了印度车轴和部标车轴的生产任务,消除了无谓的维修浪费,每年减少维修投入达5万元。
三是上海数控磨床的“一次装夹双端磨削”功能实现,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能源消耗,不再使用机械调头装置,每年节省设备维修费用2万元。
四是8月份美国镗床尺寸忽大忽小,造成产品质量波动,影响生产进度;为解决该问题组织了高级车工对电子镗杆内的8件蜗轮进行自制,试加工后质量稳定;一次性为公司节省维修费用近15万元(长江集团株洲分公司购买整套电子镗杆费用为85万元),再次证明了“没有办不到,只有想不到”的观点,也印证了“员工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看如何激发职工的积极性”这句话。
五是10月份支承座焊接机器人故障,无法开机,影响生产进度;排查故障发现
示教器P H G的背光管烧毁(一般寿命20000小时),遂将车体一车间侧墙焊接生产线的备用液晶屏背光管更换上,机器人恢复正常;同时在上海一次性购买了符合要求的背光管40支,每次可为公司节约费用 4.5~9万元(05年的维修方法是花9万元购买了1件新的P H G)。
六是美国镗床A B触摸屏故障,经程序升级后,U S B 接口激活,现场可直接使用键盘和鼠标,不必更换价值3万元的触摸屏了,节省了大量维修费用。
在设备管理方面进行的节约挖潜,使设备维修费3年来持续降低,由07年92万元、247.8元/辆车,降为08年63万元、150元/辆车,持续降为09年28万元(至11月底25万,全年不超28万)、136.5元/辆车;实现了09年的预期目标——设备维修费控制在32万元之内、145元/辆车,从而使设备维修费的控制实现了“阶梯跳”。
二、技术改造进一步,团队业务水平得提高
技术改造在08年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是09年设备管理中的重头戏。
通过技术改造,使维修团队由“维修服务型”转变为“改造创新盈利型”。
一是在公司“走出去”发展战略目标指引下,围绕印度车轴、米轨车轴的批量加工,组织维修团队,对现场30台车轴、轮对、转向架加工设备进行了可行性改造,确保66辆马达加斯加米轨漏斗车转向架和8000根印度车轴加工的顺利完成,为公司国际市场开拓取得历史性突破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支持。
同时印度车轴迅速形成日产90根的能力,实现了“只要全长不超过2.6m 的车轴在设备许可的前提下,没有加工不了的”预期目标(08年定的目标),
二是美国镗床升级程序、激活U S B接口后,现场可直接使用键盘和鼠标操作触摸屏。
三是对德国磨床的冷却系统进行了电气改造,使
冷却系统报警完全消除,不再干扰设备的运转,将该设备的利用率由70%提高至95%。
在印度车轴加工中成效显著,为其生产任务完成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四是成功实现了上海数控磨床的“一次装夹双端磨削”功能,使连机床厂家都无能为力的、瘫痪了4年之久的双端功能起死回生。
不仅去掉了“小诸葛专利发明”——机械调头装置,而且还将车轴磨削效率由28根/班提高一倍——56~62根/班,同时将定员由3人减为2人;双班制即可满足成型磨床(德国磨和美国磨)日产120根的轮座磨削任务。
另外,此次改造未发生任何费用,只是重新编制了数控程序而已。
五是台一双端精车的加长改造,使该设备的加工能力由“车轴全长2181m m”提高至“全长2600m m”,充分提高了该设备的车轴加工能力。
六是台湾数控立车精车功能的顺利实现,使该设备自安装以来未能实现的精车功能得以实现,使之成为美国镗床故障后完成车轮加工生产任务的一面“盾牌”。
七是成功实现了Y25下芯盘的数控加工,顺利解决了Y25转向架试制“瓶颈”。
通过设计专用的刀具、夹具,巧妙编制4个数控加工程序,使其他单位耗时2个月、报废10件下芯盘毛坯而未能干出1件合格品的“窘境”,在1天之内得以顺利解决;同时使工艺流程进行了调整。
八是以内部合同的形式承揽了米轨轮对磨合试验台和4台摇臂钻床的安装工作、Y25转向架压吨机用基准试棒的设计制作。
另外,在完成车间内部设备改造的同时,还带领维修团队,积极承揽外单位的技术改造任务,使数控维修中心的服务职能进一步拓展。
一是为满足米轨车轴、印度车轴的探伤要求,对C J W-3000型荧光磁粉探伤机进行了机械改造,使其他单位花4万元设计了2次都无法满足米轨车轴探伤要求的设备改造得以成功实现,且仅花费5000元。
同时为该设备设计的非常巧妙的“气
缸行程可调机构”,解决了不同全长尺寸车轴(1900m m~2514m m)的探伤问题。
二是为满足印度车轴的超声波磁粉探伤,维修团队承揽了3件半轴试块的制作,不仅解决了制约印度车轴加工的“探伤瓶颈”,还为公司节约了购置费 2.8万元(委外 3.4万元,自行制作6000)。
三是承揽磁粉探伤机和计量理化中心车床、锯床等设备的修理任务。
四是承揽配件公司X714数控加工中心和5m台湾数控加工中心的维修任务。
通过不遗余力的技术改造,使这支年轻的维修团队迅速成长为公司设备维修的主力军,为数控维修中心培养出了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维修团队;不仅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维修资金,使机床制造厂家上门服务费用“阶梯”降低(07年12万、08年 4.6万、09年0.9万),还为车间创收11.2万元;使维修团队由“维修服务型”转变为“改造创新盈利型”。
三、团结协作很重要、合力共赢是目标
木桶理论已证明:干好每项工作离不开团队支持,设备维修中团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维修一般都是集体作业,有查电的、有检测液压的、有排除机械故障的、还有负责钻孔固定螺丝的,象链条一样环环相扣、相互支持,方能修好设备。
我的团队是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团队,是个“团结协作、不辱使命”的团队,是个“刻苦钻研、争创一流”的团队,也是个“不仅能从事高精尖设备维修,还能从事时传祥样的工作”的团队。
09年6月,我的团队利用4天时间对车间多年来的“顽疾”——露天跨存放场进行了清理,共清理出32吨废钢铁、4车生活垃圾。
此项工作在08年由其他班组整理过3此,都没有清理彻底。
此次我的团队接到命令后,异口同声地说:必需彻底治理,在5~8年内争取不再去理会它,替车间去掉这块心病。
我的队员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没有嫌生活垃圾发出刺鼻的
臭气,没有躲避尿液受湿热天气影响而散发出的骚味儿,也没有躲避漫天飞舞的地面积尘,队员们只是埋头清理,默默无语地捡拾着地面上散落的废钢铁,齐心协力地将废气砂轮片整齐的码放在墙角边。
经过清理的露天跨,现已成为车间组装青岛多经轮对轴箱的地方,也成为了Y25转向架整修的场地。
四、潜身修行得坚持、干事不折腾显成绩
俗语说:要想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作为维修团队的领导,不能只掐腰,不干活;不能要别人干,自己不干;必须带头钻研业务知识,必须冲锋在维修第一线,必须掌握维修改造的精髓。
通过潜身修行,一是掌握了美国磨床(包括数控立车、台一、台二、台三)P M C控制程序的原理,更改了宏加工程序,成功实现了尾座顶尖的自动夹紧和退回。
若该功能早实现,03年美国磨床Z轴导轨被吊弯(未松顶尖)、09年印度车轴被加工费2根(顶尖未夹紧便执行程序)这两种情况便可避免。
二是研究了S I E M E N S数控系统高级程序的编程,成功实现了上海数控磨床的“一次装夹双端磨削”功能。
若该功能早日实现,便可不必投资设计机械调头装置,便可减少提前4年减少定员1人。
三是研究了美国磨床变频器全英文说明书,成功实现了砂轮主轴自动变速功能。
若该功能早日实现,便可不必为“磨削纹”大伤脑筋,07年停机50天的局面有可能就不会出现。
因此,只有潜身修行,才能做到干事不折腾,才能工作不返工、才能不无谓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为车间和公司尽最大限度的节省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