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科技振兴教育》备课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发展科技振兴教育》备课思考
涟源市龙塘镇珠梅中学刘日平
课标要求:
4.4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湘教版九年级《思品》遵循新课标理念“从生活出发,回归生活”,把学生的生活空间由七年级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公共生活范畴,到八年级的社会生活、公民在国家范畴内的相关问题,引向了世界,将目前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以引起他们对世界和人类的思索。
第三单元从科技与教育这一人类所关注的共同话题,特别是今天中国要发展,中国要以积极的状态、强劲的势头来迎接世界竞争,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的国策。
该单元仍从世界的角度,以大量感性的、学生容易接受的事例来加以说明,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科技、教育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继而联系到中学生自身,了解发展科技、发展教育与中学生的联系,引导学生创新精神、珍惜受教育权,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适应未来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2、单元知识结构
“前言”,从身边的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入手,引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科技与教育;发展科技、振兴教育,已成为当今强国的必然选择。
第一节“科技改变生活”,本节讲述三个内容:(1)科技发展的足迹,学习的是文明的发展过程;(2)感受科技的魅力,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3)直面成就与差距,要我们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形成强烈的责任感。
第二节“教育振兴民族”,在体系上与第一节类似。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学习型社会。
而社会的发展,以教育为本。
共分两个框题:(1)“教育是一种力量”,讲述了四个内容:什么是教育?教育对个人的影响?教育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影响。
义务教育制度。
教育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第五单元中同样更具体涉及);(2)“我国教育的现状”编写了三个内容:我国教育的成就。
我国教育的严峻形势(有发达国家的差距,城乡的差距)。
面对挑战,我国教育的应对措施。
第三节“科技兴国的重托”,整节内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面对“科教兴国”的重托,该怎样做?首先讲述了“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
本节内容共分两个框题:“培养创新精神”、“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第一个框题阐述了创新的重要性,重点是怎样培养创新精神,具体引导怎样从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培养想象力、实践出真知等方面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第二框题涉及的是一个法律的问题,讲述四个内容:什么是受教育权?接受义务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积极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3、单元知识结构图
科技发展的足迹
感受科技的魅力直面成就与差距
教育是一种力量
我国教育的现状
培养创新精神
珍惜受教育的权利二、学生分析:
(1)学生对科技和教育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有强烈的认知欲。
学生对于科技和教育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已有大致的了解,但是,学生在这方面的兴趣是远无止境的,有必要通过材料和学生活动,来对科技和教育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做简单介绍,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开拓他们的视野。
(2)针对学生对科技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学生生活在科技和教育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时代里,虽能体会到科技、教育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但对科技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尚存在认识上的不足,至于科技与教育究竟在哪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更是知之甚少。
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通过列举相关材料和数字来做一说明,并在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中阐释:科技、教育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在未来的社会中,科技和教育还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针对我国科技与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确立忧患意识,进一步培养责任意识。
学生往往在感受到我国科技与教育带来的重大变化时,常常感受到有许多地方的不足,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面临发达国家科技教育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产生忧患意识,确立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发展我国的科技与教育是青少年应该承担的责任。
(4)要树立学生在科技和教育上的参与意识。
学生在认知了科技和教育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科技在社会发展中能起到的巨大作用后,应让他们知道科技和教育是不断发展的,未来的社会靠青少年,未来的科技与教育更是依靠青少年。
青少年应该去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在科教兴国、未来科技发展的大潮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5)针对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总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的,强烈的求知欲趋势他们去学习、探索与创新,而创新又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有必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三、综合设计思路:
1、课时设计安排
具体为:第一节科技改变生活(2课时)第一课时感受科技感受科技的魅力
第二课时直面成就与差距
第二节教育振兴民族(2课时)第一课时教育是一种力量第二课时我国教育的现状
第三节科教兴国的重托(2课时)第一课时珍惜受教育的权利第二课时培养创新精神
2、具体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节科技改变生活(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学习、重视科学的人生态度;感受科技魅力,体会我国面临发达国家科技方面的压力,从而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2、能力:分析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如此大变化的原因;探究科技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
3、知识:了解科技发展的历史,特别是三次技术革命带来的变化与影响;认识到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上的差距;了解科技在人类社会发展方面的成就和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影响;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强大推动作用;我国科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面对差距我们如何增强责任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下自己的力量。
难点:科技革命对人类的负面影响;如何面对差距,增强责任意识。
第一课时感受科技的魅力(详见附录1)
(一)课前准备:搜集相关世界各国古今科技成就。
(二)导入新课
播放《哈利*波特》片段、会跑的机器人等视频,从其中的高科技电脑处理、教材引言部分的阅读等,让学生感受科技的魅力。
(二)学习新课:
1、科技发展的足迹
(1)感受古代的文明与科技:
(2)三次科技革命:
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个内容已经在初二的《历史与社会》中学过,所以只要由学生整理出相关知识即可。
2、科技带来的魅力
(1)由三次科技革命转入:科技使我们今天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
本部分内容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共同感受科技的魅力及其科技带来的影响。
(2)同时展望未来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3、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
在学生热烈谈论科技的魅力同时,教师及时出示材料(有关几次工业革命后的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对比材料)进行对比。
可以开展“科技发展的影响利大于弊”VS“科技发展的影响弊大于利”的辩论。
4、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直面成就与差距(也可设计成活动课的形式)课前准备:搜集查阅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一系列科技成就。
新课学习:
(一)活动一:
“伟大的祖国”小型科技知识竞赛。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辉煌的科技史。
(二)活动二:
展示课前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的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科技成就。
教师也展示自己查到的相关资料,体现师生共同的努力,探究。
(三)讨论:诺贝尔科学奖离中国有多远?
在师生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时,教师要求学生转入一个话题:诺贝尔科学奖离中国有多远?在讨论中清醒地看到与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