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莹陕西首富的后人是什么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莹陕西首富的后代是什么人
那年花开月正圆孙俪扮演周莹历史是真切存在的,剧中孙俪扮演
的周莹历史上确的确实有这个人,那么周莹陕西首富后代是谁 ?下边是分享的周莹陕西首富后代介绍,一同来看看吧。
周莹有两个后代,一个是养子吴怀先,一个是养女秀翘。
电影中,吴聘患病,周莹为给吴聘“冲喜”而嫁给了他,那么,
现实中身为大家闺秀的周莹又是怎样嫁入吴府的?
在泾阳有这样的传说,周莹父亲母亲早逝,由其兄嫂抚育长大,17
岁时由兄嫂做主嫁给大病缠身的吴聘“冲喜” 。
陶赞则称,周莹年幼
就被指定了婚姻,丈夫成年大病缠身,成婚后不久便逝世了。
但是,周莹后代吴国华特地对此辟谣。
她说,周莹本来的墓志铭写着,吴聘和周莹成婚 3 年后,吴聘才逝世。
吴聘和周莹曾有过个女
儿,不到一岁就夭折了,这在《吴宓日志》中有记录。
吴国华说,吴
聘在世时,周莹便过继了中院两岁的侄儿吴玉成做儿子,更名叫怀先,字念昔,也就是她的爷爷。
由于思女心切,在吴怀先10 岁时,周莹还收养了一个女儿,名叫秀翘。
陕西女首富周莹养子吴怀先是谁历史上的周莹家族也是陕西着
名的盐商,周莹是红顶盐商周梅村的女儿,她嫁给吴聘也是门当户对。
两个成婚以前吴聘就已经大病在身,周莹依旧对他不离不弃。
谁知天有测风云,吴聘的父亲出差时罹难了,而吴聘听到这个信息以后也撒
手西去了。
这时候的周莹无反顾的肩负起了吴家的发展,并将其发展成为商业上寥寥可数的商业世家以后。
在周莹接收吴家产业时,周莹将吴家的一个两岁的侄子以为义
子,精心的培育这个孩子。
在周莹死后,吴先怀继承了吴家的产业。
由于遇到周莹的影响,吴先怀在发展吴家的产业时,还不忘掉老百姓,当遇到饥荒时开仓放粮,当时老百姓没有被饿死的事例。
不单这样,他依据周莹的遗言将吴家的产业都分给了贫苦百姓和吴家的人,为了支持抗日周莹养子吴怀先捐军响,最后他把吴家大院也捐了。
他说他这辈子最恭敬的是自己的养母周莹,由于她的影响自己才会这样会作。
陕西女首富周莹的传奇故事宣统二年 (1910 年),安吴寡妇周莹逝世,终年 42 岁。
陪伴着她生命的谢幕,她将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巨额财富分给全部下人,土地归村人共有。
她走开周家时十七岁,在吴家度过了整整二十五年的风雨光阴。
她用自己的刚强和不屈的性格,撑起了岌岌可危的吴家,据当地人说,安吴寡妇周莹出殡的当日,自觉送葬的四邻同乡约有八万之众,这类葬仪,在关中道上不是绝无仅有,也是举世无双。
只管这样,吴家寡妇周莹,死后也是不幸的,在她手里修的吴氏陵寝是吴氏庄园的有机构成部分,园内柏树林立,石马、石碑、石坊尽显威严与气概,到此刻还显示着不容忽略的魄力。
但是她的坟茔却进不了吴家陵寝,只在陵寝以东 200 多米的地方埋葬,到现在已了无踪影…… 周莹依赖其经营累积,大批购买地产,土地多
达数百亩,主要集中在安吴堡四周,口镇以及冶峪河边的寇家花园一代的土地,都是为其做活的男女工匠耕作。
为彰显大气,她特地派人去京城查察紫禁城的格局,而后仿建了三进四合院,偏正共四院,称之为吴氏庄园,极尽豪华;在安吴堡东
南二公里之遥的寇家村还修了一座花园,园中亭台楼榭,波折游廊,假山鱼池,还修有温室暖房 …… 吴国华说,周莹过继了她的爷爷吴怀先为子。
吴怀先继承周莹家业一世经商。
吴氏庄园也在历史的长河中剩下了中间的一院,其余的都分给了其余人。
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饷,这一件件义事,使周莹成为关中地域远近有名的“女商人” 。
固然周莹平生做了好多有利于同乡的善事,但却没有获得一个善终。
42 岁的她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好像她的婚姻一般,她死后也是不幸的。
即使当时占地 50 亩的吴氏园陵内柏树林立,石马、石碑、石坊尽显威严与气概,但却容不
下一个没有子嗣的寡妇。
听说,她最后被埋在距离吴家祖坟200 米
处东北方向的地下,现此刻她的墓地了无踪影。
清末一系列的社会动乱给秦商造成了毁坏性的影响,周莹死后,她的家族买卖也未能逃走时代的潮流,最后走向了衰败。
而她生前所修建的商业帝国,无疑是秦商衰败道路上的一个亮点。
因没有生育子女,周莹生前过继了吴家中院的侄子吴怀先为养
子。
吴怀先接手吴氏庄园后,将其捐献了出去。
1937 年洛川会议后,西北青年训练班从延安迁到泾阳,安吴青年训练班于1937 年 10 月开始创立, 1938 年春迁于当时的吴氏庄园,并将规模扩大。
全国各地去往延安的热血青年都需要先到此地参加政治、军事培训。
安吴青训班的学员,有从仇敌铁蹄之下和陷落区逃出来的青年,有从他乡回来的爱国华侨 ;有工人、农民、店员、小商小贩 ;也有艺术家、工程师、留学生、军官、士兵等。
青训班的学员最多时达到 1500 余人,先后培训了 12000 余名学员,分别输送到延安、抗日前线、敌后依据地、公民党友军等地参加和展开抗日救亡斗争。
当时胡乔木任青训班的副主任,刘瑞龙任青训班教务到处长。
正由于吴氏庄园以后成了青训班,也才使它得以保存。
安吴堡村
77岁的老人吴中峰是吴家北院的后辈。
他称北院当时做的四川井盐
买卖,东院做的淮盐买卖,北院买卖虽不及东院的大,但在当时的影
响力也很大,庭院也很豪华。
但在土地革命时,除东院的房子外,吴
家其余四院房子都遇到了损坏,被区分红了小间,分给了外村来的杂姓人家。
因此此刻安吴堡村姓吴的后代极少,而杂姓人家居多。
周家大院,位于三原县城西北鲁桥镇西南约 4 公里的孟店村。
建于清朝乾隆末年嘉庆初年 (1787~1798) ,距此刻约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陶赞介绍,周家原有房子 17 院,当时在孟店村形成了一个宏大的古建群号称“孟店周”。
清同治十一年 (1872) 因战乱烧毁了十六院,现仅存 1 院,即此刻的周家大院风俗博物馆。
该院为五进大院,占地面积 3206 平方米,建筑面积 979.8 平方米,在建筑特色上采纳的是南北联合的建筑风格,座南朝北,进深
71米,每进三五相间均有大门相隔,若敞开全部的中门,可一眼看
到后楼,给人以安静幽雅之感,是陕西省唯一无二的古民宅。
此刻只
能从这宅院仰望以前安吴寡妇当年的风范,此刻她的后辈还在,宅院还在,当年的产业已经吞没在历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