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论文 感悟 教学反思 心得体会——第三只眼睛看小组间交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只眼睛看小组间交流
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堂中,小组交流是其探究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完善的小组交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可以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

根据交流对象的不同小组交流可以分为:小组内交流和小组间交流。

小组间交流又有介绍式和解释式两种。

下面对小组间交流的两种形式做一下简要介绍和比较。

一、小组间交流方法一:介绍式──展现组内集体智慧
介绍式是现下比较流行的一种小组间交流的方式,即小组成员在讨论结束或完成实验后,选取代表将小组的讨论结果或实验发现介绍给其它组的同学。

在介绍同时展示他们在讨论过程中或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表格、图画以及文字等。

介绍结束后,其他组的同学可以针对介绍组的介绍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也可以提出问疑或给出评价,甚至可以在介绍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

介绍式的组间交流方法很好的展现了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大大增加了课堂的有效容量,特别适合于多因素(三个以上),多层次课题的研究。

例如在青岛版科学教材《摆的秘密》一课中,要研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时,学生会有三种猜测:摆线的长短、摆锤的轻重和摆角的大小。

可以让学生根据情况自由选择要研究的问题,然后就实验的发现进行介绍式的交流。

这样学生可以在只研究问题局部的情况下,对研究内容有比较全全面的了解。

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缩短研究时间避免教学任务的剩余,同时保证课堂容量的最大化。

介绍式组间交流既可以让学生在不能兼顾的情况下有所侧重,又保证学生能系统的、全面的了解所研究的课题。

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自己研究的内容和通过介绍得来的认知在体
验程度上会有明显的不同。

二、组间交流方法二:解释式──追求组间共通思维
与介绍式交流方法不同的是,解释式交流法是在学生讨论或实验结束后只呈现小组的讨论结果或实验发现,小组成员并不对他们所呈现的内容做任何的说明,而是由其他的小组成员对呈现信息进行感悟理解。

当其他小组认同呈现的内
容时,就由其他组对呈现信息进行解释说明。

思维发展以接受、认可为主的接受式
思维以理解、感悟为主的存异求同式思维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解释式交流法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方面比介绍式要略胜一筹,这也是这种方法被积极推广的主要原因。

其实不管是介绍式还是解释式,都只是科学研究不同阶段所使用的交流方法。

解释式交流法常见于对问题、现象研究提出“解释”“假说”的阶段,而介绍式则适用于问题解决后将方法进
行推广介绍的阶段。

以前我们常说“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两人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一个思想,我一个思想,两人交换,每人有两个思想”。

小组间交流让我们知道:思想的交换远比物质的交换让我们受益更多。

面对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锋,我们应该说“你一个思想,我一个思想,两人交换,我们将收获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