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电解质溶液模拟试题.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 常温下,二元弱酸H?A 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所得混合溶液pH 与离子浓度变化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直线M 表示pH 与lg 箸孑的变化关系
B. K a2( H 2A) = 1 O'43
C. 交点 e 的溶液屮:c(H 2A)=c(A 2' )>c( HA )>c(H +)>c(OH )
D. f 点溶液中:c(H')-c(OH )=c(HA )+c(A 2-)-c(Na*)
2. 常温下将NaOH 溶液分别滴加到两种一元弱酸HA 和HB 中,两种混合溶液的pH 与 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电离常数:Ka(HB)>Ka(HA)
B. Ka(HA)的数量级为10$
C. 当HA 与NaOH 溶液混合至中性时:c(A')=c(HA)
D. 等浓度等体积的HA 和NaB 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H +)>c(OH )
3. 25°C 时,将浓度均为0.1 mol-L \体积分别为V a 和V&的HA 溶液与BOH 溶液按不 同体积比混合,保持V a +V b
=100 mL, V a 、Vb 与混合液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HA
)
HHAJ
c(A :")
B. b 点时,c(B +)=c(A')
eg) c(OH-)・
c(HA) 混合溶液屮
D. a —c 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
4.已知常温时HC10的K ;l =3.OxlO'8,HF 的K b =3.5xl0'4o 现将pH 和体积都相同的次氯 酸和盘氟酸溶液分別加蒸镭水稀释,pH 随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 曲线I 为次氯酸稀释时pH 变化曲线
B. 取a 点的两种酸溶液,中和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OH 溶液,消耗蛍氛酸的体积 较小
C. b 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c 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
D.从b 点到d
点,溶液中C
(H ;;.::H -)保持不变(HR 代表HC1O 或HF )
5. T°C 时,浓度均为lmol/L 的两种弱酸HA 、HB 中不断加水稀释,并用pH 传感器测定 溶液PII 。
所得溶液pH 的两倍(2pH )与溶液浓度的对数(gc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A. 酸性:HA 〉HB
B. a 点对应的溶液中:c (HA )=0. lmol/L, c (H +) =0. Olmol/L
CTC 时,弱酸HB 的pKa~5
D. 弱酸的K “随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增大
6.已知:25 °C 时,Kb (NH 3・出0)=1.8乂10一5。
该温度下,用0. lOOinol ・的氨水 滴定10. 00 mL 0. lOOrnol ・L'1的一元酸HA 的溶液,滴定过程中加入氨水的体积(V ) 与溶液屮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①HA 的电离平衡常数:Ka =
C(H+)xC(>T) C(H4)-C(?T) C2(H +) C(H4)
② P Ka=-lgK ;.
A.HA为强酸
B.a=10
C.25 °C时,的水解平衡常数为|x 10~9
D.当滴入20 mL氨水时,溶液中存在c(NH/)>c(A")
7.常温下,H2A是一种易溶于水的二元酸,将NaOH溶液滴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2A溶液屮,溶液屮H2A、HA、A?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血的电离平衡常数K al=10-3 30
B.当c(Na)=2c(A2)+c(HA)时,溶液呈中性
C.pH二6. 27 吋,c (A2-) =c (HA)>c (H ) >c(OH)
D.V(NaOH 溶液):V(H2A 溶液)=3 : 2 时,2c (Na) +c (OH ) =2c OLA) +c (HA ) +c (H)
&下列有关滴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25mL滴定管进行中和滴定时,用去标准液的体积为21. 7mL
B.用标准的KOH溶液滴泄未知浓度的盐酸,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KOH中有NaOH杂质, 则结果偏低
C.用Cunol/L酸性高镭酸钾溶液滴定VE未知浓度的II2C2O1溶液,至滴定终点用去酸性高猛酸钾溶液体积为V.mL,则H2C2O1溶液的浓度为气凹mol/L
V2
D.用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若读取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泄到终点后俯视,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9.已知:25°C,NH3・氏0 电离平衡常数iT=1.76X10'5o 25°C,向1 L 0. 1 mol/L 某一元
酸HR溶液屮逐渐通入氨气,若溶液温度和体积保持不变,所得混合溶液的pH与lg赛变
C(H R)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可推知:25°C,0. 1 mol/L NaR溶液的pH约为10
B.当通入0.1 mol NH3时,所得溶液中:c(NH/) >c(R") >c(0H") >c(H')
C.pH=7 时,所得溶液中:c(HR)>c(R-) =c(NH?)
D・pH=10 时,所得溶液中:c(IT)>c(HR) , C(NH4+)>C(NH3-H20)
10.25°C时,改变0. 1 mol/L RCOOH溶液的pH,溶液中RCOOH、RCOO的微粒分布分数a(X) =
c(X)
c(RCOOH) + c(RCOO_);甲酸(IICO on)与丙酸(CH3CH2C00H)中酸分子的分布分数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酸的酸性比甲酸强
B. 若0. lmol/L 甲酸溶液的pH= 2. 33,则0. 0lmol/L 甲酸溶液的pH= 3. 33
C. CH3CH2COOH = CH3CH2COO +『的 lgK=-4. 88
D. 将0. lmol/L 的I1C00II 溶液与0. lmol/L 的II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 中:c(Na)>c(HCOOH)>c(HCOO )>c(0H )>c (『)
11. 25°C 时,某浓度H 3PO 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滴加过程中各种含磷微粒的物 质的量分数6随溶液pH 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14 pH ■ 一 4 • ■
• 1
A. 曲线1和曲线2分别表示8(H 3PO 4)和6(HPO 42')的变化
B. 25°C 时,H 3PO 4 的电离常数 Ki=10-21
C. pH=7.2 时,溶液中 c(H 2PO4_)+c(HPO42>c(OH-)=c(Na +)+c(H +)
D. pH=12.3时,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1012'3mol/L
12.室温下,用相同浓度的N Q OH 溶液,分别滴定等体积且浓度均为0. lmol/L 的三种 酸(HA 、HB 和HD)溶液,滴定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关系:K(HD) >K(HB) >K(HA)
B. pH 二7 时,三种溶液中:c(A)二c(B)二c(D)
C. 当三种酸中和百分数达100%时,离子总浓度最大的是N&D 溶液
D. 滴定至 P 点时,溶液 + : c (B -) >c (Na) >c (HB) >c (H9 >C (0H~) .0.9.8.7.6.5432J LCJo.o.o.cio.cicio. 5
11 2 /•
3
Z 1()09080706050403020100
13.已知:常温下,①Kai(H2CO3)=4.3xl(y7, K a2(H2CO3)=5.6xl012②H?R 及其钠盐的溶液中,H2R. HR\ R2•分别在三者中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a)随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pH=4.3 的溶液中:3c(R2_)=c(Na+)+c(H+)-c(OH )
B.向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H2R溶液,发生反应:2CO32 +H2R=2HCO3 +R2-
C.在pH=1.3的溶液中存在:需警10心
D.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2R溶液混合后,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大
14.乙二胺(H2NCH2CH2NH2 )是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原理类似于氨。
常温下,向乙二
胺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的PII随离子浓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t <<H XCH ( II.XI!<(H XCII Cll Nil
* <<ll \CII ( H XII ) A * <(H Mil l II \H >
A.常温下,pKb2=—lgKb2 —1. 15
B.溶液屮水的电离程度:a点大于b点
C.H3NCH2CH2NH2C12溶液中c (II) >c (OH)
HILNCH CH.NH;)
D.曲线G代表pH与g <(H ACH CH XH >的变化关系
15.常温下,向浓度均为Olmol・L \体积均为100mL的两种一元酸HX、HY溶液中,分别加入NaOlI的稀溶液,lg船;随加入NaOII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的ph二2
B.水的电离程度:a<b<c
C. b 点溶液中:c(Y_)+c(HY)=c(Na)
D.c 点溶液中:c (Y _ ) >C (Na4) >c (HY) >c (H+) >c (OH _)
16. T °C,分别向10 mL浓度均为1 mol・L,的两种弱酸HA、HB屮不断加水稀释,并
用pH传感器测定溶液pH。
所得溶液pH的两倍(2pH)与溶液浓度的对数(lgc)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pK a=-lgK 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弱酸的©随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增大
B.a 点对应的溶液中c(HA)=O.1 mol L'1, pH=4
C.弱酸HB的pK a=5
D.酸性:HA<HB
17.常温下,CH3C00H和NH3・H20的电离常数均为1.8X10'%向20 mL浓度均为0. 1 mol/L NaOII和XHs・IL0的混合液中滴加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II溶液,所得混合液的导电率与加入CUC00H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导电率
0 a b 60 V/n?L
A.a=20, b=40,且溶液呈中性处于A、B两点之间
B.B 点溶液中:c(CH3COO_)>c(Na+)>c(NH J)
C.已知]g3~0.5,则C 点的pll~5
D.A、B、C三点中,B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18.常温下,Ka(CH3COOH)=1.8xlO'5/分别向20mL0.1mol/LNaHCO3溶液和CH3COOH 溶液中逐滴加入O.lmol/LNaOH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 点溶液中存在:c(Na+)+c(H+)=c(HCO3 )+c(CO32')+c(OH )
B.b、d点溶液屮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均为c(Na+)3COO )
C.C 点溶液中存在:C(H+)+C(HCO3')+C(H2CO3)=C(OH)
D.d 点溶液屮:n(CH3COO )/n(CH3COOH)=180
19.25°C时,用NaOH 溶液滴定H2C2O4溶液,溶液中-lg[c(H+)/c(H2C2O4)]^-lgc(HC2O4) uK-lg[c(H+)/c(HC2O4)]^-lgc(C2O42-)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
A. 曲线 Li 表示-lg [c(H +)/c(H 2C 2O4)]ff.lgc(HC 2O4)的关系
B. Ka 2(H 2C 2O4)的数量级为 IO*2
C. NaHC 2O4 溶液中 c(Na +)>c(HC 2O4)>c(H 2C2O4)>c(C2O42 )
D. 向 O.lmol/LH 2C 204溶液中加入少量水[c(HC 2O4)/c(H 2C 2O4)]减小
20. 己知亚硒酸(IbSeOj 为二元弱酸,常温下,向某浓度的亚硒酸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 浓度的NaOH 溶液,所得溶液屮HzSeOs 、HSeOs 、SeO 『三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
A. 常温下,亚硒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 2=10-4-2
B. pH=1.2 的溶液中:c (Na ) +c (H +) =c (OH -) +c (H 2SeO 3)
C. 将相同物质的量NaHSeOa 和Na 2SeO3固体完全溶于水可配得pH 为4. 2的混合液
D. 向pH=l. 2的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至pH=4. 2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一直增大
21. 常温时,分别改变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2CO3和氨水的pH, H2CO3、HCO 八CO 32- 物质的量分数 ⑹及NH 3 H 2O^ NH 「的物质的量分数⑹如下图所示(不考虑溶液中的 CO?和
NH.3分子): cm C (NH 4^)+C (NH 3^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H4HCO3溶液显酸性
B. pH=5 时,C (HCO 3 )>C (H 2CO 3) >C (CO 32 )
C. lgKl(H 2CO 3)=6.38
D. HCO<+ NH3 H2O 二NHJ+CO3E H2O 的 lgK=-0.95
22. 常温下将盐酸溶液滴加到联M(N 2H 4)的水溶液中,混合溶液中的微粒的物质的量分 数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OH^eO,
■HSeCX
CSeOt
[已知S = ____________ £W _____________ C (W 2CO 3)+C (HCO 3")+C (CO32~) 5=
5(X)随-lg(OH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3.0
6.0 9.0 12.0 15.0 18.0 七(OH)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K b |(N 2H 4)=10'6
B. 反应 N2H (?++N2H4=2N2H5+ 的 PK=9.0 (已知:pK 二 IgK)
C. N 2H 5C1 溶液中 c(H +)>c(OH )
D. N2H5CI 溶液中存在 c(Cr )+c(OH )=c(N 2H 5*)+2c(N 2H62*)+(H +)
23•设pC 为溶液中粒子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B|J : pC=- IgCo 25°C 时,某浓度的H?R 水溶液中,pC(H 2R), pC(HR ). pC(R2]随溶液pH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pCf
A. 曲线I 表明,c(R 2")随着pH 增大而逐渐增大
B. pH=1.3 时,3 c(R 2')+c(OH )=1013morL 1
C. NaHR 水溶液中:c(Na +)>c(HR )>c(OH )>c(H +)
24.常温下。
向20. OOmLO. lmol/LHA 溶液中滴入0. lmol/LNaOII 溶液,溶液中由水电离 出
的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E-lgc 水(H)]与所加NaOH 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A. 常温下,Ka(HA)约为10'5
B. M 、P 两点溶液对应的pH 二7
C.
220. 00
D.常温下, 该体系中
c 2(HR-) C (R2-)・(H?R ) =1000
D.M点后溶液中均存在c (Na) >c (A-)
25.已知:常温下,(1) K al(H2CO3)=43xl0'7/ K a2(H2CO3)=5.6xl011; (2)H2R 及其钠盐的溶液中,H2R> HR\ R?•分别在三者中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a)随溶液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pH=4.3 的溶液中:3c (R2*) =c (Na+) +c (H+) -c (OH )
B.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2R溶液混合后,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大
C.在pH=3 的溶液中存在c (R2-) xc (H2R) /C2 (HR-) =10'3
D.向Na2CO3溶液屮加入少量H2R溶液,发生反应:2CO32 +H2R=2HCO3 +R2_
26.25°C时,向某陆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屮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变化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2C03溶液中c(Na+)=c(C032 ) + c(HC0「) + cdfeCOa)
B.pH=8 时,溶液中c (Cl )=c (Na*)
C.pH =7 时,溶液中的c (Na ) >c (Cl ) >c (HCO:「) >c (H+) =c (OH )
D.25°C时,COiHM) = HCOy +0H 的Kh=10_n)mol •「
27.浓度均为O.Olmol・「、体积均为V】L的两种一元酸HX和HY的水溶液,加水稀释
至体积为VL,测得两溶液pH随lg工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V1
A.HY为一元弱酸
B.将两种溶液无限稀释,由水电离产生的c(H )相等
C.1 g^=3时,升高温度,于增大
D.IIX的电离程度:b>a Vi c(X-)
28.疑氯(MWH)为一元弱碱(25°C时,电离常数Kb二9.0X109),其电离方程式为:
NH2OH+H2O NH30H f+0H\ 用0. lmol/L 盐酸滴定20mL0. lmol/L NH2OH 溶液,恒定25°C 时,滴定过程屮由水电离出来的F浓度的负对数与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己知:
Ig3二0.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Igc^W)
VI 20—40
HCI)/mL A. A 、B 、C 、D 四点对应的溶液中NH2OH 电离常数相等
B. A 点对应溶液的pH 二9. 5
C. D 点对应溶液中存在:c 0D 二c (01D +c (NH 3OH +) +C (NH2OH)
D. C 点时,溶液呈酸性
29. 用O.lOOmobL-'的盐酸滴定10ml O.lOOmobf 1的Na 2CO 3溶液.溶液pH 值与加入盐 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室温时饱和CO2的pH 为3.9, 0.05mol ・L" NaHCO3的 pH 约为&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以酚臥为指示剂,溶液颜色发生突变时(b 点),Na 2CO3转化为NaHCOs
B. 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溶液颜色发生突变时,共消耗盐酸20.00ml
C. 溶液pH=7 (c 点),碳酸钠完全转化为NaCl
D. ce 段对应溶液屮CO 2与NaHCCh 共存
30. 亚碑酸(H 3A S O3)可以用于治疗白血病,在溶液中存在多种微粒形态。
向 1L0. lmol ・L _1H3A S O3溶液中逐滴加入KOH 溶液,各种微粒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的pH 关 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3ASO3的电离常数Kai 的数量级为10"
B. pH 在8. 0〜10. 0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sAsOs+OH 丄H2ASO34H2O
C. M 点对应的溶液中:c (H 2AsOa _) +c (HAsO :广)+c (As(V 「) +c (H :jAsO :J 二0. lmol ・ L 1
D. pH 二 12 时,溶液中:c (HzAsOa) +2c(HAsO 32 ) +3c(As033_) +c (H 3AsO 3) >c(H +) +c (K +)
31.已^a : K b (NH 3-H 2O)= 1.76x1 O'50 25°C 时,分别向浓度均为 0.1mol/L,体积均为 20mL 的HX 和HY 的溶液中滴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 水(H )与加入氨 水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6O.0 洱=»£«€ 0 7 9.3 H 落浪的汕
A.HX的电离方程式为HX二二HJX「
B.b 点时溶液中c(NH4+)=c(Y )>c(H' )=c(OH)
C.其中一种酸的电离度为0.1%
D.a点溶液呈中性
32.用O.lmol L 'KOH溶液滴定20mL0.1mol-L',H2A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曲线上的数字为pH)0已知pKa=-lgKa, 25°C时H?A的pK al=1.85, pK a2=7.1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点所得溶液中:2c(H2A)+c(A2')=0.1mol/L
B.b 点所得溶液中:2C(H2A)+C(H+)=C(A2)+C(OH)
C.c点所得溶液中:c(K+)<3c(HA )
D.d点所得溶液中A?•第一级水解平衡常数为10'681
33.已知Ka (CH3COOH) =1.7x10? Kb (NH3 H2O) =1.7x10= 25°C时,向40ml 浓度均为
O.OlmobL1的盐酸和醋酸(1:1)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O.lOmol L1的氨水,测定过程中电导率和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I
八氨水〉
A.a点溶液中,C(CH3COO)数量级约为10一’
B.b 点溶液中,c(NH?) < C(CH3COOH)
C.c 点溶液中,c(NHj) > C(C1)+C(CH3COO)
D.d点水的电离程度大于c点
34.在25°C时,将l.OLw mol-L 'CH^COOH溶液与O.lmolNaOH固体混合,充分反应。
然后向混合液中加入CH3COOH或CH3COONa固体(忽略体枳和温度变化),引起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b 、c 对应的混合液屮,水的电离程度市大到小的顺序是c>a>b
B. b 点混合液中 c(Na +)>c(CH 3COO )
D. 25°C 时,CHsCOOH 的电离平衡常数 Ka=0-2xl0~7
vv —0.1
35. 25°C 时,往HA 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溶液中HA 和A_二者中各自所占的物质的量 分数(Q )随溶液pH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 pH 二5.0 的溶液中,c(A 〉c(HA), c(0旷)二 c(H )
B. pH 二7 的溶液中,a (HA)=O, a (A")=1.0
C. 25°C 时,Aa(HA)=lX10-5
D. pH 二5.0时,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 +)=lX10_5mol ・「
36. 36. 36.生产上用过量烧碱溶液处理某矿物(含ALOs^MgO),过滤后得到滤液用NaHCO :. 溶液处理,测得溶液pH 和Al (0H):<生成的量随加入NaHC0:5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 NaHC03 溶液中 c (H 2CO 3) +c (HCO 3) +c (C032-) =0. 8moL/L
B. 3点水的电离程度小于c 点水的电离程度
C. a 点溶液中存在:c (Na)+c (H )二c (A102 ) + (0H)
D. 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4-A1O 2_+H 2O=A1(OH )31 +COs 2"
37. 室温下,用O.lOmoirNaOH 溶液分别滴定20.00mL 浓度均为0.10 mol-L'1的CH 3COOH 溶液和HCN 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加入CH3COOH 过程屮, c(Na+)
・c(OH-)增大 c(CW 3COO-)白
V(NaHCO ))m
L
Il
HCN JI
10 20 JO
MNaUHUnL
A. 当加入 lOmLNaOH 时:c(CH 3COOH)>c(HCN)
B. 点③和点④所示溶液中:c(Na +)>c(OH)>c(CH 3COO)>c(H +)
C. 己知室温下某碱AOH 的K b =lxl0 9,则ACN 的水溶液呈碱性
D. 点②和点③所示溶液屮都有:C (CH 3COO*)+C (OH)=C (CH 3COOH)+C (H +)
38. 疑胺的电离方程式为:NH2OH+H2O =NHQH++OH 一( 25°C 时,Kb=9.0xl0 一9)。
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mL0.1mol-L-1^胺溶液,恒定25°C 吋,滴定过程中
由水电离出來的H*浓度的负对数与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己知:lg3=0.5)。
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0 V t 20
40 V(I[CI}/rnL
A. 图中 V|>10
B. A 点对应溶液的pH=9.5
C. B 、D 两点对应的溶液均为屮性
D. E 点对应溶液中存在:c(H')=c (OH-) + c (NH 3OH')+C (NH 2OH)
39. 25°C 时,用NHSO 彳溶液沉淀B/、Pb 2\ Cf 三种金属离子(M©,所需SO 产最低浓度 的对数值p(SO 12 )=-lgc(SO,2 )^p(M 2+)=-lgc(M 2+)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 SP (CaSOj <Ksi> (PbSO ,s ) <K SP (BaSO.,)
B. a 点可表示CaS04的饱和溶液,且c (Ca 2,)=c (SO.2 )
C. b 点可表示PbSO,的不饱和溶液,且c (Pb 2+) <c (SO? )
D. 向浓度为10 5mol ・「的废水中加入CaSO ;粉末,会有BaSOi 沉淀析出
40. 由下列实验及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
B 在
C U (N03)2溶液中加入KI 溶液, 再加入苯,振荡 溶液分层,上
层溶液呈紫
色,下层有白
色沉淀
氧化性:C U 24>I 2,白色沉淀 可能为Cui C 向2支盛有加L 相同浓度的 NaOH 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入2滴 相同浓度的A1C13和\fgCL 溶液, 振荡并
静置
前者无沉淀,
后者有白色沉 淀 Ksp [Al (0H) 3] >用p[Mg (OH)2]
D 相同温度下,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 4 mL 0.01 mol/L KMnO,酸性溶液 和 2 mL 0. 1 H10I/LH2C2O4 溶液,再 向其屮一支试管中快速加入少量 MnSOi
固体
加有MnSO 4的
试管屮溶液褪 色明显较快
MnSOi 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A. A
B. B
C.C
D. D
41. 已知 298K 时,K sp (NiS)=1.0X10 21, K sp (FeS) =6. 0X IO -18,其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 图所示(图中R 表示Ni 或F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 乔~2.4, 710^3. 2)
A. M 点对应的溶液中,c(S 2_)^3.2X10n mol
B. 与P 点相对应的NiS 的分散系是均一稳定的
C. 向Q 点对应的溶液中加水,可转化成N 点对应的溶液
D. FeS+Ni"=^NiS+Fe"的平衡常数 K 二6000
42.向FcCL 、A12(S0I )3的混和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aq),形成沉淀的情况如下图所 示。
沉淀的生成与溶解的pH 列于下表(已知:偏铝酸张易溶于水)。
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虫(沉淀)/mol
. .......... B
暑 i 丄 丄 1丄11 0 1 2 3 4 5 6 7 A. 0A 段产生的沉淀为BaSOi
氢氧化物
涪液pH 开始沉淀 沉淀宪全 沉淀开始溶解 沉淀完全洛解
Fe(OH))
2.3
3.4 — — A1(OH )3 3.3 5.2 7.8 12.8
和Ee (OH) 3
B.据图计算原溶液中C(C1-)=C(S042~)
C.AB 段可能发生的反应是:2S0?■+ 2Ba2+ + Al" +30H_=2BaS0.1+Al (0H)3
D.C点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AIO2水解,其离子方程式为:A1O2 +2II2O-A1 (0H)3 +0H ~
参考答案
1. B
【解析】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发生的反应依次为HzA + NaOH二NaHA + HzO, NaHA + NaOH=Na2A + H2O,所以c(H2A)逐渐减小,c(HA )先增大后减小,c(A2_)ff始没有,后来逐渐增大,所以lg器第逐渐增大,lg器扌逐渐减小,因此直线M表示pH与lg器#,直线N表示pH与lg绘钎的变化关系,故A错误;B、K J2(H2A)/A:;:(J),由图象可知当pH=3 时,览滔=L3,则K a2( = IO"43,所以B正确;C、交点e的溶液中
C(H2A)=C(A2-),说明HA•的电离程度等于其水解程度,溶液呈屮性,所以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 HA )> C(HA C(OHJ>C(H2A)=C(A2),故 C 错误;D、f 点溶液中的溶质为NaHA 和Na2A,则由电荷守恒得c(Na++c(H+)=c(HA)+2c(A2')+ (OH),所以c(H+)-c(OH_)=c(HA_)+2c(A2-)-c(Na+),故 D 错误。
本题答案是B。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反应过程,分析出C(H2A)S C(HAJ、C(A2')三种离子浓度的变化,确定M、N代表哪个函数关系?要明确交叉点e的含义,推出C(H2A)=C(A2-),说明NaHA 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大小关系,才能确定C选项的正误;
2. C
【解析】Ka(HB)仝"J爲厂,©(HA)仝個爲厂,该图是混合溶液的pH与lg计歸、1&般变化的图像。
A、当横坐标相同时,即签^与签1相同,发现HA的pH大,说明C(HB) C{HA) c(HB)此时HA溶液的c (川)小,则Ka(HB)>Ka(HA),故A正确;B、当lg珞?二0时,霁<二1,C{HA)
C{HA)
此时c (H+)在10_5-10_4-5之间,故Ka(HA)也在10_5-10_4'5之间,故Ka(HA)的数量级为W5, 故B正确;C、根据图像,当c(AJ=c(HA)时,Ig C怎-0,此时溶液呈酸性,故C错误;D、c{HA)
等浓度等体积的HA和NaB混合后所得溶液,HA对NaB的水解有抑制作用,依然是酸性溶液, c (ID >c (OH ),故D正确;故选C。
点睛:该题通过图像考查了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问题,解出该题的关键是理解图像,即该图是混合溶液的pH与山签1、变化的图像。
看到横坐标,马上联想到丁c(HA) c(HB)
Ka(HB)仝©(HA)仝卅工,结合纵坐标就可以判断Ka的大小,尤其是C C{HB) C{HA)
选项,只有结合图像、选项才能分析得到当c(A )=c(HA)时,1£爺^二0,此时溶液呈酸性,而我们正常的思路是通过分析守恒关系得到结论,该题恰好逆其道而行之,这需要我们在做题中,灵活应对,尤其是图像题。
3. B
【解析】A.由图可知0」mol/L HA溶液pH=3,由HA=T+A「可知:K a = 10~^10~3= 10-5mo//L,故A错误;B.b点是两者等体积混合溶液呈中性,所以离子浓度的大小为:c(B+)=c(A )>c(H+)=c(OH ),故
B正确;C.c点时,水解平衡常数Kh只与温
度有关,温度升高,Kh 增大,J 减小,烏(卩-、减小,故C 错误;D ・a-b 是酸过量和b->c
Kh c(OH )・c(H4)
是碱过量两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受抑制,b 点是弱酸弱碱盐水解对水的电离起促进作用,所以 a->c 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故D 错误;本题选B 。
点睛:根据图知,酸溶液的pH 二3,则c(H +)<0.1mol/L,说明HA 是弱酸;碱溶液的pH=ll, c(OH )<0.1mol/L,则 BOH 是弱碱。
4. D
【解析】pH 相同的弱酸溶液加水稀释,其pH 应该都会升高,其屮酸性越强,其pH 的变化 应该越明显(或者说曲线的斜率应该越大),因为Kb>K a ,所以HF 的酸性更强,所以曲线 I 为氢氣酸稀释时pH 变化曲线,选项A 错误。
中和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OH 溶液,消 耗的次氯酸和氢氟酸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点两者的pH 相同,因为HF 酸性更强,所以 HF 的溶度较小,达到相同的物质的量需要较大的体积,所以消耗的氢氟酸的体积较大,选 项B 错误。
c 点比b 点的pH 更小,说明c 点酸电离出来的蛍离子浓度更大,所以对于水的 电离的抑制应该更强,水的电离程度应该是c 点更小,选项C 错误。
总驚H-)可以认为是
R •的水解平衡常数,该数值应该只与温度有关,所以选项D 正确。
5. D
【解析】从图屮得到,浓度相等的时候,HB 溶液的pH 更高,所以说明HB 的酸性更弱, 选项A 正确。
a 点溶液的纵坐标为4,即溶液的pH 为2 (注意纵坐标为pH 的2倍),所以 c(H +)=0.01mol/Le a 点溶液的横坐标为-1,即 lgc(I1A)=-1,所以 c(IIA)=0. lmol/L,选项 B 正确。
从图中得到,lmol/L 的IIB 溶液的pH-2.5,即c (11)=10 25mol/L,所以Ka 型尹 =103所以P K^5,选项C 正确。
Ka 是电离平衡常数,其数值只与温度相关,温 度不变,Ka 的值不变,选项D 错误。
6. B
【解析】A.水溶液中lg 瑞g=12,所以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可知溶液中蛍离子浓度是 O.lmol/L,所以HA 为强酸,A 正确;B. lg 学2 = 0时溶液显中性,二者恰好反应时生成的 C(On ) 镀盐水解,溶液显酸性,则要显屮性,则a>10, B 错误;C.25°C 时,NH“+的水解平衡常数 为罟=讣10-鸡c 正确;D.当滴入20mL 氨水时氨水过量,溶液显碱性,根据电荷守恒可 知混合溶液中c(NH/)>c(A"), D 正确,答案选D 。
7. D
【解析】A 、IM 的电离平衡常数K F T 「在pH 为3. 3的时候f c(HA-) = c (H 2A ),
C (H2A /
C (H + ) = 10730 ,故 K11 c > c (H/T ,= c (H + ) = 10-3.30 ,故 A 正确;B 、当 c (H 2A ) c(Na )=2c(A 2 )+c (HA)W,即c(H+) = c(0/T),溶液呈中性,故 B 正确;C 、pH=6. 27 时, 根据图像,c(A 2-) =c(HA) >c (H*) >c(OH ),故 C 正确;
D 、当 V (NaOH 溶液):V(H 2A 溶液)=3 : 2 时,溶液为N&A 和NaHA 的混合溶液,且浓度相等,则物料守恒为: 2c (Na ) =3c (H 2A) +3c (HA -) +3c (A 2-),
电 荷 守 恒 为: c(Na +) + c(H+) = c(HA-) + 2e(A 2') + c(OFT) C 2(H +)
C(HA)
两式作差可得
c(Na+) + c(OH~) = 3C (H 2A) + 2c(HA -) + c(A 2-) + c(H+),故 D 项错误;故选 D 。
点睛:这类型题目的关键是看懂图像,找到图像中特殊的点明白特殊点的含义,并结合选项, 加以分析就可以顺利找到答案,如在pH 为3. 3的时候,c(H/T) = c (H 2A) ,C (H +) = IO®。
8. B
【解析】A 、滴定管的精度为O.Olml,故A 错误;B 、若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KOH 屮有NaOH 杂质,使KOH 浓度偏高,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则使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小,使测的盐 酸的浓度偏小;C 、酸性高镒酸钾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H 2C 2O 4溶液,
2KMnO4+5H 2C 2O4+3H 2SO4=K 2SO4+2MnSO 4+10CO 2T+8H 2O n (KMnO 4): n (H2C2O4) =2: 5, 则II2C2O1溶液的浓度为欝,故C 错误;D 、用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已知浓度的NaOH 溶液时, 2V 2 若读取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到终点后俯视,使测得的盐酸溶液体积偏小,导致测定结 果偏低,故D 错误;故选B 。
9. B
【解析】A.由图可知,pH=5时,lg 鲁 =0,所以心=二c(H+) = 1 x IO® C\n 1\) K)
所以,25°C,0」mol/L NaR 溶液屮,K h =^ = ^= 10~9, c(0H_) = g x c(R_)匕 K Q 10
V10-9 x 0.1 = 1 x 10~5mol/L,所以pH 约为9, A 不正确;B.当通入0」mol NH 3时,所 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H4R, NH 4R 的阴、阳离子可以发生互促双水解,由于NH 3 H 2O 电离平 衡常数K=1.76X 10-5,而HR 的K a = lx IO'5,故R —的水解程度较大,溶液显碱性,所以 C (NH4+)>c(R-)>c(OH-)>c(H +), B 正确;C. pH=7 吋,由图可知,lg 警[=2,则
102,所以c(R-)>c(HR);由电荷守恒可知c(R —)二c(NHj),所以,所得溶液中c(R
~) =C (NH 4+)>C (HR) , C 不正确;D.pH=10 时,c(OH~)=l x 10~4mol/L f 由 NH 3 H 2O 电离 平衡常数K=1.76X 10-5,可以求出 心时) i.76x 叮《I ,所以c (NHr )<c(NHvH°O),
C{NH 3-H 2O) 1X1O~^
由图可知,pH=10时,临鲁=5,即10s ,所以c(R —)>c(HR), D 不正确。
本题 C(H R) C(H R) 选Bo
10. C
【解析】A.由图屮信息可知,相同pH 时,丙酸的酸分子的分布分数大,说明电离程度小, 故其酸性比甲酸弱,选项八错误;B.稀释弱酸,电离程度增大,故若0. lmol/L 酸溶液的 pH= 2. 33,则0. Olmol/L 甲酸溶液的pll< 3. 33,选项B 错误;C.由图可知,的pH= 4. 88时 丙酸的酸分子的分布分数为50%即c (CH3CH2COOH)二c (CH3CH2COO ), CH3CH2COOH CH3CH2COO +H 的
lgK=lgc(H )=-4. 88,选项 C 正确;D.将 0. lmol/L 的 HCOOH 溶液与 0. lmol/L 的H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呈酸性,故c(OH)〈c(Hj,选项D 错误。
答案选C 。
11. B
【解析】某浓度H 3PO 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滴加过程中各种含磷微粒为H 3PO 4.H 2PO 4\ HPO 42\ PO 43',根据pH 的变化,则曲线1为H3PO4,曲线2为H 2PO 4\曲线3为HPO 42',曲
线4为疵,故A 错误;B 、曲的电离常"£^2,255为2.1时,
cH^PO : = c (HfO 「,故 K 讦田2卩0
山(”)二 cH +=W 21,故 B 正确;C 、pH=7. 2 吋, V
7 C (H.PO 4) 溶液中微粒为:H2PO/、HPO?-、Oil 一、Na +、If ,故电荷守恒为: c (H 2P04 - ) +2c (HP042') +C (OH - ) =c (Na +) +c (H +),故 C 错误;D 、pH 二 12. 3 时,溶液中含磷微粒 有:HPO 占、POt 此时c (『)=12.3mol/L,但水电离出来的c(H +)>10123mol/L,因为有一小 部分在HPO 产中,故D 错误;故选
c(R_) c(HR
B。
12. D
【解析】A.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酸的pH越小,氢离子浓度越大,说明酸的电离程度越
大,该酸的酸性越强,其电离平衡常数也越大,据图可知,未加NaOH溶液时,pH: HAVHBVHD,
说明酸的电离程度HA>HB>HD,贝9 K(HA)>K(HB)>K(HD),故 A 错误;B.室温下,溶液的pH=7时,溶液中c(H>c(OH~),根据电荷守恒,三种溶液屮离子浓度关系为:c(Na+)+c(H+)=c(A_)+c(OH_),由c(H+)=c(OH )可知,c(Na+)=c(A_),同理,c(Na+)=c(B )s c(Na+)=c(D ),因A\ B\ D的水解程度不同,则溶液呈中性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不同,所得的三种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不同,所以c(A) c(B)
c(DJ也不同, 故B错误;C.当三种酸屮和百分数达100%时,三种酸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同,生成的钠盐浓度也相同,则三种溶液中c(N『)相等,根据水解离子方程式可知,c(X-)+c(OH~) 也相等(X_代表A: B\ D ),因HD酸性最弱,D「水解程度最大,则NaD溶液中c(OH ) 最大,c(H+)最小,所以c(Na+)+c(H+)+c(D')+c(OH_)>小,故C错误;D.滴定至P点时,HB溶液的中和百分数为50%,所得溶液中c(HB):c(NaB)=l:l, P点时溶液显酸性,说明HB 的电离程度大于B「的水解程度,c(H+)>c(OH ),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_)+c(B~) 可知,c(B>c(Na F),因HB 发生电离:HBc^H'+B—,所以c(Na')>c(HB)>c(H f),则c(B')>c(Na+)>c(HB)>c(H+)>c(OH_),故D 正确;答案选D。
13. D
【解析】A、在pH=4.3的溶液中,C(R2_)=C(HR),溶液中电荷守恒为:2C(R2-)+C(HR')+c (OH ) =c (Na+) +c (H+),所以3c(R2')=3c (HR ) =c (Na+) +c (H+) -c (OH ),故A 正确;C、当[容液pH=1.3 吋,c
(H2R) =C (HR ),贝U K a i=c(7'^T+)=10'L3,溶液的pH=4.3 时,c (R2-) =c (HR ),则K边二二10吧,c(R;)弋R)二险二]0一3,故 c 正确;B、H2R 的电离常数©2大于H2CO3的©2,即酸性:HR>HCOf,所以向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HR溶液,发生反应:2CO32 +H2R=2HCO3 +R2',故B正确;D、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R溶液混合后,生成等浓度的H2R> HR',溶液的pH=1.3,溶液显酸性,对水的电离起到抑制作用,所以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小,故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首先看懂图像,尤其是几个特殊的点,如:在pH=4.3的溶液中,HRB 二
c(HR) ©2二":;驚二10山,当溶液pH=1.3 时,c(H2R)=c(HR-),心仝"驚=10 L3o
14. B
【解析】二元弱碱的电离笫一步电离大于笫二步电离,氢氧根离子浓度第一步电离的大,故
.KH.NCIhClhNHr >
J LJ ~ ' …■二—■
曲线G代表pH与J<H ^<*11 >的变化关系,选项D正确;参照pH的计算,
常温下,b 点时g < (l1「1171 >=o, pK b2=-lgK b2=14-pH=7. 15,选项 A 正确;a 点
pH大于b点,氢氧根离子浓度较大,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大,故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 点小于b点,选项B不正确;H3NCH2CH2NH2CI2为强酸弱碱盐,水解溶液中c(Hj>c(OHJ ,选项C正确。
答案选B。
15. D
【解析]A. a 点溶液 1 严2=12,结合c(H+)xc(OH-)=10'14,可知c (H+) =10_, mol L-1, c(OH~)
ph二1,选项A 错误;B、Olmol ・I「的一元酸HY 溶液1 g孚工=9, c (H+) =10*25mol-L-1,为弱酸,加入氢氧化钠至lg船;二0时碱的量不足,故C到b酸抑制水电离的程度减小,水的电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