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酶活性电泳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酶活性电泳
活性电泳(明胶酶谱法)
一、实验原理
明胶酶谱法的基本过程是先将样品进行非还原性SDS-PAGE(含0.1%明胶)电泳分离,然后在缓冲系统中使样品中的酶恢复活性,在各自的迁移位置水解凝胶里的明胶,最后用考马斯亮蓝将凝胶染色,再脱色,在蓝色背景下可出现白色条带,条带的强弱与酶的量和比活成正比。
复性原理:在电泳过程中,SDS与样品中的酶结合(可逆性结合),破坏其氢键、疏水键而使酶不能发挥其分解明胶的作用,而只有当将胶置Triton中震荡洗脱时,由于SDS被Triton结合而去除,从而使酶恢复了活性,此步注意上样缓冲液中不能含有DTT等还原性物质。
通过不同孔径凝胶电泳达到分离蛋白的目的,而活性电泳又能保证蛋白的活性,在孵育条件下,酶对明胶的水解使后期染色出现白色条带,得以定位目的酶。
通过对该位置酶的回收与质谱鉴定,得到该酶部分氨基酸序列。
二、材料与方法
1试剂与溶液配制
1.1试剂和仪器:
酪氨酸,酪蛋白,明胶(猪源),Tris,Glycine,TEMED,SDS,过硫酸铵,考马斯亮蓝R250购自sigma公司,为电泳纯;Triton X-100,CaCl2·2H2O,Brij-35(十二烷基聚乙二醇醚),NaCl,乙酸,乙酸钠,碳酸钠,甲醇,乙酸,盐酸,三氯乙酸,福林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30%丙烯酰胺溶液(29:1),非还原性5×蛋白上样缓冲液,预染彩虹蛋白marker等购自康为世纪公司。
水为去离子水或超纯水。
主要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电泳仪垂直电泳槽高速离心机milipore超滤管等1.2溶液配制
1.2.1 5×SDS-PAGE电泳缓冲液
配法:称取Tris 15.1g,Glycine 94g,加适量去离子水溶解,加入SDS 5.0g,加水至约800ml,注意尽量减少气泡生成,完全溶解后定容至1000ml,室温保存。
使用时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新配置的电泳液可重复使用1-2次,最好使用新鲜配制的电泳液。
1.2.2 明胶储液(10 mg/ml)
配法:称取明胶0.1 g,加去离子水10 ml,溶解,配好后储存于4℃。
若凝固成胶冻状可用温水浴解冻。
1.2.3 10 %过硫酸铵(W/V)
配法:称取1g过硫酸铵;加入10ml的去离子水,将固体粉末彻底溶解;贮存于4℃。
注意:10%过硫酸铵最好现配现用,配好的溶液在4℃保存可使用2周左右,过期会凝胶效果会减弱,可适当增加用量。
1.2.4 凝胶配制:
1) 10% SDS-PAGE凝胶之分离胶(含1.0 mg/ml 明胶)
dH2O 3ml
30%丙烯酰胺溶液 3.3 ml
4×分离胶缓冲液 2.5 ml
10%过硫酸铵0.1 ml
TEMED 0.004 ml
10 mg/ml明胶 1 ml
Total 10 ml
2)5%浓缩胶的配置
dH2O 4.56 ml
30%丙烯酰胺溶液 1.36 ml
4×浓缩胶缓冲液 2.0 ml
10%过硫酸铵0.1 ml
TEMED 0.008 ml
10 mg/ml明胶0 ml
Total 8 ml
3) 配制梯度胶的丙烯酰胺凝胶轻溶液(5%)
dH2O 7.25 ml
30%丙烯酰胺溶液 2.50 ml
4×分离胶缓冲液 3.75ml
10%过硫酸铵0.1 ml
TEMED 0.008 ml
10 mg/ml明胶 1.5 ml
Total 15 ml
4) 配制梯度胶的丙烯酰胺凝胶重溶液
15% 20%
dH2O 1.0 ml 0
30%丙烯酰胺溶液7.50 ml 10.0
4×分离胶缓冲液 3.75ml 3.75ml
10%过硫酸铵0.1 ml 0.1 ml
TEMED 0.01 ml 0.01 ml
10 mg/ml明胶 1.5 ml 1.5 ml
Total 15 ml 15 ml
重溶液添加蔗糖至0.1g/ml,增加溶液密度。
1.2.5洗脱液(1×)
配法:量取Triton X-100 25 ml,加去离子水定容至1000 ml即可。
1.2.6孵育液(1×)
配法:
1)中性孵育液:称取 Tris碱6.06 g,CaCl2·2H2O 0.74 g(或CaCl2 0.555 g),Brij-35 0.2 g,NaCl 11.7 g;加水至800 ml;用浓HCl调pH至7.6;定容至1000 ml。
2)弱酸性孵育液40g NaCH3COOH·3H2O溶于适量水,6mol CH3COOH 168mL,CaCl2·2H2O 0.74 g(或CaCl2 0.555 g),Brij-35 0.2 g,NaCl 11.7 g,加水至800,用冰乙酸调pH至4.0,定容,1000mL。
1.2.7 0.5%(w/v)考马斯亮蓝R-250(400 ml)
配法:称取2 g考马斯亮蓝R-250,置于1 L烧杯中;量取100 ml异丙醇加入上述烧杯中,搅拌溶解;加入40 ml冰醋酸,搅拌均匀;加入260 ml去离子水,搅拌溶解;用滤纸过滤除去颗粒物质后,室温保存。
1.2.8 考马斯亮蓝脱色液(400ml)
配法:甲醇:乙酸:水=5:1:4 。
2 实验方法
2.1蛋白酶样品制备
样品液前处理:发酵液10000g 离心,上清液经3kD超滤管6500 rpm浓缩,得到粗酶液,﹣20℃保存。
2.2 样品液蛋白酶活性的测定(福林一酚试剂法)
2.2.1 标准曲线的制作:精确称取烘干的酪氨酸50mg,加少量0.2 mol/L盐酸溶解,用50mmol/L的Tris-HCl (pH9.0) 缓冲液定容至100 mL,分别配成0-100
μgm/L的不同浓度的溶液。
不同浓度酪氨酸溶液各取lmL,加2%酪素l mL,于50℃水浴中反应15分钟,然后加入10%三氯乙酸(TCA) 2 mL,离心,取上清液l mL,加入0.4mol/L的碳酸钠5 mL,再加入福林试剂l mL,于37℃水浴中显色15分钟,在680 nm波长比色,测光密度(O.D)。
以光密度读数为纵坐标,酪氨酸的微克数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2.2 样品测定:取适当稀释的酶液l mL,加入2%酪素l mL,以下操作同上,同时作对照管。
2.2.3 酶活定义:在50℃,pH9.0的条件下每分钟水解酪蛋白产生l μg酪氨酸的酶量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
样品中含蛋白酶活力单位=A×F/15。
式中:A为由样品测定的光密度值查曲线得到的相当于酪氨酸的微克数,F为酶液最终稀释倍数,15为反应时间(分钟)。
2.2.4 调整样品液的浓度,计算出凝胶电泳所需酶量(约200U),若样品液比活不够高,须进一步浓缩以提高样品比活,或适当提高加样量。
2.3 活性胶操作步骤(gelatin zymogram)
2.3.1 配胶
梯度胶配制:灌制梯度胶与线性胶最大的区别在于需要使用梯度生成装置。
高浓度丙烯酰胺溶液内加入蔗糖可以稳定梯度的形成。
操作步骤:
1)准备好凝胶模具,并装配好梯度混合器,下置磁力搅拌器,混合槽内放入小转子,调整流速约为5ml/min(可使用蠕动泵)。
2)准备好未加TEMED的轻重分离胶溶液,灌制1mm厚的小板胶约需要轻重溶液各4ml,灌制1mm厚的大板胶约需要轻重溶液各15-18ml,倒入混合器前加入TEMED并混匀。
3)关闭梯度混合器的输出阀和两液槽间的连通阀,在贮液槽中加入定量的凝胶轻溶液,短暂打开连通阀,让少量轻溶液通过阀门流入混合槽中以除去阀门内气泡,防止堵塞。
4)在混合槽中加入等量凝胶重溶液,完全打开连通阀,开启磁力搅拌器,调整转速至混合槽内液体稍起漩涡,并固定转速,制相同凝胶使用固定转速以保证制胶的重复性。
5)打开连通阀,输出管头从胶板夹层顶部加入凝胶液体,吸头对着夹层一面,使液体只沿一块玻璃板留下。
当最后轻溶液流入输出管时,要注意,调整流速,确保最后几毫升轻溶液不致过快流入凝胶夹层影响梯度形成。
6)梯度胶顶部用1ml枪缓慢加入少量水,让凝胶聚合约1h充分聚合。
7)灌制浓缩胶,准备样品,加样进行电泳。
注意:一次可同时跑两板胶,配胶时一板为添加明胶的活性胶,一板为无明胶的普通胶,配胶过程尽量一致,普通胶做对照。
2.3.2上样,样品与非还原性上样缓冲液混合,室温静置10 min,不能加热。
2.3.3 同常规电泳,电泳槽冰浴,电压100-200 V,标记跑至距凝胶底部1-2cm时结束。
2.4 活性胶的处理
2.4.1 直接酶谱法
1) 活性胶孵育最适pH
制备活性胶A 2板(含明胶),浓度梯度为5%-20%,电泳结束后,洗脱,漂洗;漂洗完毕后,凝胶置于不同pH的孵育液中50℃孵育3h;考马斯亮蓝R-250 染色1h,脱色液脱色过夜。
2)活性胶孵育最佳时间
制备活性胶A 2板(含明胶),电泳洗脱漂洗同上,孵育时将胶条置于已确定的最适pH孵育液内,分别孵育1h、3h、6h、12h。
孵育完毕后操作同上。
3)蛋白酶电泳后位置的标定
制备活性胶A 1板,B 1板,C 1板;电泳洗脱漂洗同上;A胶于最适pH孵育液孵育最佳时间后染色脱色;B胶浸泡2%酪蛋白溶液2h,孵育同A胶,染色脱色;C胶电泳结束后,切下一条泳道,直接染色脱色,其余不作处理,4摄氏度保存。
根据A B胶亮带位置,对比各蛋白酶亮带位置;比较B亮带位置与C胶蛋白条带进行对比,确定AB胶亮带对应的蛋白酶在C胶中的大概位置。
4)将C胶中亮带对应的位置附近几条蛋白条带分别切下,回收。
操作见表1。
表1 活性胶的处理
孵育完毕后,染色1h,过夜脱色。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活性胶孵育最适pH
由图1 看出pH8.5的条件下,凝胶中的酶与底物明胶反应生成的条带数量最多,亮度最大。
图1 不同pH孵育条件下明胶活性电泳的差异
泳道1、2、3分别为在pH4.0、7.0、8.5条件下孵育3小时的条带
3.2活性胶孵育最佳时间
由图2得出,在pH8.5条件下,随孵育时间延长条带数增多,孵育4h后,条带模糊。
相比较孵育3h效果最好,条带数最多且条带清晰。
图2 pH8.5 孵育不同时间下明胶活性电泳的差异
泳道1、2、3、4分别为在8.5条件下孵育1h、2 h、3 h、4 h的条带
A B
图3 A :粗酶液非变性SDS-PAGE 结果 B :粗酶液非变性SDS-PAGE 复性浸泡酪蛋白孵育结果
3.3讨论
从明胶活性电泳结果可以看出,粗酶液中含有多种蛋白酶,但大部分条带亮度微弱,说明这些蛋白酶含量太低或活性较低。
泳道上方有多条亮度较大的条带,说明该位置可能存在几种活性较高的蛋白酶,且分子量较大,但从粗酶液非变性SDS-PAGE 结果(图3A )看,对应位置上并无蛋白亮带,复性后浸泡酪蛋白孵育也无亮带。
References:
J E. 科林根等,精编蛋白质科学实验指南,
Dass, S. B. and C. G. Dosoretz, et al. (1995). "Extracellular proteases produced by the wood -degrading fungus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under ligninolytic and non-ligninolytic conditions." Archives of microbiology 163 (4): 254-258.
Liota, L.A. and W.G. Stetler-Stevenson (1990) Cancer Biology, 1, 96-106
Mitsuhashi, W. and A. Oaks (1994). "Development of endopeptidase activities in maize (Zea mays L.) endosperms." Plant physiology 104 (2): 401-407.
Morikawa, M. and Y. Izawa, et al. (1994).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thermostable thiol protease from a newly isolated hyperthermophilic Pyrococcus sp."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60 (12): 4559-4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