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二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综合测试试卷【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二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综合测试试卷【5】
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星光中学有一个l50m×70m大小的操场,广播室在操场两端架起两个音箱S1和S2(如图),吴老师绕场一周试听了一番,在甲、乙、丙、丁四处(它们分别是各边的中点),觉得有两
处声音含混不清,则这两处是
A.乙和丁
B.甲和乙
C.丙和丁
D.甲和丙
【答案】 D
【解析】人和两个声源之间的距离相同时,两个声源发出的同一内容的声音到达人耳时间相同,听起来具有立体感;同一内容的声音如果不同时到达人耳,就会相互干扰,含混不
清.由图可见,乙和丁距离两个声源一样远,声音同时到达,不会产生干扰,会听起来比较
洪亮;而甲和丙两处则不同,距离两个声源的远近明显不同,两个声源传来的声音相互干扰,导致听不清楚.故选D.
2.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物理常识以及图中的标志即可判断.A、限速标志牌,其含义是通过此路段
车速不得超过80km/h,不合题意.B、交通标志牌,图中的“20t”表示车辆限载20吨.不合
题意.C、标志表示禁止鸣笛,符合题意;D、交通标志牌20km表示距南昌20km.不合题意;故选C.
考点:声现象
3.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
量进行估测。
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符合实际的是
A.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75次左右B.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可达36km/h
C.中学生的体重约50N D.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
【答案】C
【解析】A中中学生的脉搏约每分钟75次,正确;B中短跑运动员的速度为36km/h,合
10m/s,即100m所用的时间约为10s,正确;C中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故50N是不对的;D中教室里的黑板长约为4m也是正确的,故该题选C。
4.下列几个现象中,要用光的反射来解释的是
A.能看到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
B.在太阳光下,物体的后面有影子
C.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了
D.用放大镜能看清书上的小字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能看到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是光线在物体表面发生光的反射形成的,A正确;
在太阳光下,物体的后面有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B错误;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了,属
于光的折射,C错误;用放大镜能看清书上的小字,属于光的折射,D错误。
考点:光的反射现象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日月食、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
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穿衣镜、潜望镜、水面的倒影)、凸面镜(汽车后视镜)、凹面镜都属光的反
射原理;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
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池底变浅、看到鱼变高、筷子向上弯、海市蜃楼等都属光的折射原理。
5.周杰伦、费玉清合唱《千里之外》,听众听歌声就可分辨是谁在唱。
这主要是依据他们声
音具有不同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有关.因为每个人的发声声带结构都不相同,因此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所以我们可以通
过音色辨别是谁;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音色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6.一个物体以6米/秒的速度匀速滑上一个斜面,经10秒钟到达斜面顶;立即又以10米/秒的速度从斜面顶沿原路返回,该物体在上下斜面的全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
A.3.75米/秒B.6.25米/秒C.7.5米/秒D.8米/秒
【答案】C
【解析】s=60m+60m=120m,t=10s+6s=16s,汽车上下坡全程的速度为:
v=s/t=120m/16s=7.5m/s.
故选A.
7.如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大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小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大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答案】C
【解析】(1)当我们在鱼缸的斜上方看水中的鱼时,水中鱼的光斜射到水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进入我们的眼睛,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逆着折射光线看到了鱼的虚像,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一些;(2)当从鱼缸侧面看水中鱼时,弧形鱼缸和水正好构成一个凸透镜,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鱼在1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综上所述,两者都是鱼的虚像,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选C.
8.在暗箱前面穿一个三角形的小孔,当太阳光射入小孔后,在光屏上成像。
关于像的形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圆形B.三角形C.长方形D.其他形状
【答案】A
【解析】小孔成像所成像的形状是由光源的形状决定的,和孔的形状无关。
太阳光的光源是太阳,太阳的形状是圆形,所有像的形状是圆形。
故选A
9.下列事例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是()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利用超声波给金属探伤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音可能传递能量;故应选D。
考点:声音的利用
10.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响的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发生地震时,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
C.人在岸上大声说话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D.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深夜跳广场舞时的音乐对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噪音.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都能产生次声波,这种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人感觉不到,动物能感觉到,故B正确;人在岸上大声说话能惊动水中的鱼,是因为声音通过水将声音传播给鱼儿,该现象说明了水能传声,故C正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D错误。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超声波与次声波
二、双选题
11.一束激光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是时,反射角是。
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在物体表面发生了反射的缘故。
(选填“漫”或“镜面”)
【答案】35 漫
【解析】
试题分析:入射角为35°,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所以反射角也为35°,我们能从教室的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
12.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下图所示,从侧面看去,则:白纸比较,(填“亮”或“暗”)因为它发生反射;
【答案】亮漫
【解析】
试题分析:光照到平面镜上发生镜面反射,如图手电筒正对着平面镜向下照射,此时反射光
线竖直向上射出,不能进入侧面的人眼中,所以看到镜子是暗的;光照到白纸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四面八方,有一部分反射光线进入了人眼,所以人看到白纸比较亮。
考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3.小明用手机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
“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高”是指 ___ 。
【答案】音色响度
【解析】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
越大。
小明用手机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音色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
“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高”是指响度。
考点:声音的特性
14.“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
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
正确的是()
A.手影-光的折射
B.摄影-凸透镜成像
C.投影-平面镜成像
D.倒影-光的反射
【答案】BD
【解析】手影的形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错;摄影属于凸透镜成像现象,故B正确;投影属于凸透镜成像现象,不是平面镜成像,故C错;倒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D
正确;应选BD。
三、实验题
15.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_____,它说明
了声音是由________产生的。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
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可以传声。
在月球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
将会逐渐__________。
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乒乓球被弹开物体振动放大音叉的振动撒小纸屑空气不能变小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音叉发声时振动幅度较小频率较快,肉眼不易观察,
实验时采用转换法,将细线悬挂的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观察到乒乓球被多次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此处的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振动;用手使劲敲桌子,桌
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该处也应
该用到控制变量法,在桌面上撒小碎纸屑,当使劲敲桌子时,观察碎纸屑是否振动;图③中,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因该实验在空气
中做,故该实验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上是真空,故在月球
上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图④中,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变小。
并由此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
四、填空题
16.在《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未能寻到其落水的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
是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的.
【答案】运动静止
【解析】
试题分析: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
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所
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物体运动的判断。
点评:本题除要求学生具备相关的物理知识外,还要对《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有所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能力。
17.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小红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
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M上.实验中使用带刻度的白色硬纸板,是因
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白色硬纸板上发生从而被我们所观察,同时也能方便地测
量;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
线的位置(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答案】漫反射反射角和入射角不发生
【解析】
试题分析:白色物体能够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为了更好的观察到反射光
线和入射光线,实验中采用了白色硬纸板,利用了光线在白色纸板上发生漫反射时的轨迹就
容易观察到了,也方便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
变化,因为反射光线是由入射光线决定的,并且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实验,漫反射
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
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8.学习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⑴悠扬的笛声是空气_________产生的;
⑵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⑶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⑷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由图形可知:图____是噪声的波形;
⑸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监测器测定的是声音的_____(响度/音调/音色/频率)。
某时刻该设
备的显示屏上显示58.6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若此时有一辆大卡车路过此地,
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将_____(增大/减小);噪声监测设备_____(能/不能)减弱噪声的强度;
⑹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_______(声源处/传播途中/人耳处)减弱噪声。
噪声也是一种能源,最近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T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______能
转化为电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
【答案】.⑴振动⑵大于⑶真空不能传声⑷乙⑸响度,dB,增大,不能⑹声源处,声
【解析】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
中最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噪声是物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
在繁华闹市
区检测噪音的装置是检测的噪音的大小,即响度。
响度的单位是dB,噪音越大,响度也就越大。
但是检测装置只能检测噪音的大小,却无法减弱噪音。
减弱噪音的办法有三个,一个是
在声源处减弱,一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最后一个方法是在声音的接收出减弱。
因此,根
据分析,此题的答案为:.⑴振动⑵大于⑶真空不能传声⑷乙⑸响度 dB 增大不能⑹声源
处声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减弱噪音的方法等。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速度以及乐音和噪声等有关知识,
要注意区分。
19.在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8厘米,那么当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
18厘米时,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的______像,像与蜡烛分居在透镜的______侧.【答案】缩小实两.
【解析】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8厘米,当蜡烛距凸透镜18cm时,此时u>2f,由凸透镜成像
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和蜡烛分居在透镜的两侧。
20.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C919的最大载重为77.3t,最大巡航速度为980km/h,最
长航程为5555km.我国版图的最大横跨距离为5027.4km.2017年5月5日,C919从上海浦
东机场成功起飞,以浦东机场指挥塔为参照物,C919是___的.若C919以最大巡航速度飞行,横跨我国最大版图仅需_____h.
【答案】运动 5.13
【解析】试题分析: C919从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以浦东机场指挥塔为参照物,C919与
浦东机场指挥塔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C919是运动的;根据v=可得,C919以最大
巡航速度飞行,横跨我国最大版图需要的时间:t===5.13h。
【考点定位】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五、计算题
21.匀速行驶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在6min内行驶了9km.
(1)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2)汽车以此速度匀速行驶了3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若这段时间内汽车牵引力做功为
9×107J,则汽车的牵引力是多大?
【答案】(1)90km/h;(2)45km; 2000N
【解析】
试题分析:(1)t=6min=6×60s=360s S=9km=9×103m
则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
(2)汽车匀速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为:
汽车牵引力做功W=Fs′,则汽车的牵引力为:
考点:速度计算功
22.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9时0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9时35分.
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
间.
【答案】0.5h 100km/h 0.7h
【解析】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信息给予题;长度、时间、速度.
试题分析:(1)从车内的钟表显示可得此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
(2)由图可得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再利用v=求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已知B地到南宁的路程和汽车的速度,利用公式t=得到需要的时间.
解:
(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
t=30min=0.5h;
答:轿车从A地到B地用时0.5h;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
=120km﹣70km=50km,
S
1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v===100km/h.
答: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100km/h.
(3)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的时间为t
===0.7h.
2
答: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的时间为0.7h.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及其变形的掌握和运用,能通过图象得出需要信息是本题
的关键.
23.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我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为了维护钓鱼岛的领土主权,近日我国渔政船从福建省福州市出发赴钓鱼岛巡航,渔政船的航行速度约为39km/h,渔政船从福州市至钓鱼岛主岛往返一次约需20h,请问,福州市到钓鱼岛主岛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答案】390km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已知渔政船的速度,知道时间,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路
程S;
解:由 v=得s="vt=" 39km/h×20h=780km
所以福州市到钓鱼岛主岛的距离约为:S/=s==390km
考点:速度公式的应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应该速度公式,知道时间是往返的时间。
24.“5.7”空难发生后,“黑匣子”的打捞工作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尽快将它打捞出水,专家们在失事海域进行探测,测量船在海面向海底发射波速为1450m/s的超声波,并测得超
声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海面经历的时间为0.2s,则“黑匣子”所在的海域的深度约为多少?
【答案】“黑匣子”所在的海域的深度约为145m.
【解析】解:因为此超声波反射回的时间为0.2秒,则这段时间内所走的路程为
1450m/s×0.2s=290m,声波往返共两个单程,即走了两段同样的路程,
所以290m÷2=145m,
答:“黑匣子”所在的海域的深度约为145m.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回声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再度被听到的声音.
所以回声所走的距离至少是声音处到障碍物的来回距离.
而超声波的收发也是同样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六、简答题
25.电影银幕为什么做成白色的、而且表面不光滑?
【答案】因为白色能反七种颜色的光,所以电影是彩色的;白布不光滑主要是产生漫反射,
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电影。
【解析】
试题分析:据光的色散,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所以白色可反射所有的光;当光射
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白色能反射各种颜色的色光,而黑色才是吸收所有的光,银幕不反射的话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表面粗糙(不光滑)能产生漫反射,使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以便使坐在不同位置上的
人都能看到.
考点:漫反射;物体的颜色.
点评:题考查了光的色散及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
七、综合题
26.请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科学家将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率,它的单位是(Hz).我们人类耳朵能够听到的声
波频率为20Hz﹣20000Hz.因此,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超声波
的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
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超声波因其
频率下限大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通常用于医学诊断和超声波频率为1兆赫兹﹣30兆赫兹.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与振动频率成正比,超声波在介
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中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
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水罐中的水被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小雾滴吹
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如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很难利用血流使药物到达患病的部位,利用加湿器的原理,把药液雾化,让病人吸入,能够
提高疗效.利用超声波巨大的能量还可以使人体内的结石做剧烈的受迫振动二破碎,从而减
缓病痛,达到治愈的目的.超声波在医学方面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对药品进行杀菌消毒.(1)“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指的是频率高于__Hz.
(2)超声波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应用.请根据本文列举一个超声波在医学
上应用的实例__.
【答案】 20000 用超声波来粉碎结石
【解析】解答:(1)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高于20000HZ的叫做超
声波,低于20HZ的叫做次声波。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在医学上能用超声波来粉碎结石。
八、作图题
27.如图所示,人看到了水中的鱼,请用作图法确定哪条鱼是真正的鱼。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发生光的折射,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空气中的角大,所以下面的鱼是真实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