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学习扩写示范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学习扩写》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准确寻找扩写点。
2.学会在原文基础之上扩写的方法。
3.发挥创造性,充分想象,合理扩写。
教学重点
1.如何准确找出扩写的点和方向。
2.学习在原文基础之上扩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发挥创造性,充分想象,合理扩写。
教学手段
多媒体或智慧课堂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试着做几道扩写题,总结出扩写的方法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高分作文要求内容充实,感情丰富,但平时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却总感觉很难达到字数要求。
其实,问题的根源是我们不会把事情和事物写细,要做到这个,扩写就是一项必备的基本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在原文的基础之上进行扩写。
二、技法导航
(一)什么是扩写?
扩写,指对本来较为简略、概括的文章或者片段加以扩展、补充,使之成为篇幅更长、内容更充实生动的文章的写作方式。
例如,“女娲造人”的故事在古籍的记载中只有寥寥几十个字,但课文《女娲造人》却用了一千余字的篇幅详细叙述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对女娲在造人过程中的行动和心理展开了具体、生动的描写,使故事显得丰满、充实。
(二)如何扩写?
扩展议论文和记叙文,要围绕中心思想进行;议论文的论据,记叙文的情节、对话和场面描写,都有较大的扩展和发挥余地。
扩展说明文,则要围绕事物的特征或者事理进行,应
当在充实材料、加强说明方面下功夫,而不用发挥想象或运用夸张手法。
具体见下表:
1.说明性文章:
(1)文题展示:
学习完本单元的诗歌,一名同学总结了自己对诗歌的认识,写下了下面这句话。
回顾读过的诗歌,从中选择几首作为例子,将这句话扩写成一段话。
不少于300字。
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二是语言凝练,三是讲究节奏和韵律。
(2)写作指导:
①审题:
题目要求:扩写;不少于300字;总结对诗歌的认识。
扩写重点:找准扩写点——三个特点;分别对应特点举例分析。
写作思路:总写诗歌是一种特别的文学体裁;分写依次介绍三个特点。
注意事项:字数要求;所举诗句与特点的对应。
②选材:题干中提到“读过的诗歌”,这就不局限于本单元所学的诗歌,只要是自己读过的诗歌都可以成为列举的内容。
所列举的诗歌要尽可能广泛,不要仅局限于一两首诗歌,还有,提到每一个特点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或词语进行分析,让自己的例子丰满起来。
③构思:比如,说到“用意象表达情感”这一特点,可以列举《海燕》,这首散文诗刻画了勇于搏击风浪、敢于冲击黑暗的海燕的战斗形象,表达了作者渴望无产阶级革命浪潮早日到来的强烈愿望,是一曲无产阶级战斗的颂歌;也可以列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再如,说到“语言凝练”这一特点,可以列举《风雨吟》这一首诗歌,这首诗中第一节写动:一个“卷”、一个“奔”;第二节写静,两个“如”,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完美的图画,其画面感很强;也可以列举《沁园春·雪》,“欲与天公试比高”的一个“欲”字就把“山”和“原”拟人化了。
(3)范文展示:
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其突出特点主要有三:
一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
诗人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简单来说,借来抒情的“景”、言志所托的“物”就是诗人用来表达情感的意象。
如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第三节,诗人借助“理想”“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这些意象,表达了对祖国腾飞的憧憬和祝愿。
再如杜甫《春望》中,诗人借助“花”“鸟”“家书”“白发”等多种意象,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
二是语言凝练。
凝练,指文字紧凑简练,即能够用极其精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简意深。
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几句,一个“欲”字把“山”“原”拟人化了,生动地写出了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
三是讲究节奏和韵律。
节奏和韵律,可以让诗歌形成整齐多变的节奏感,增强表达效果。
节奏的长短、快慢,是由诗歌的语言特点决定的。
如五言诗,每句一般分为三个部分读(锄禾/日/当午),七言诗每句通常分为四个部分读(春风/不度/玉门/关)。
韵律也几乎是诗歌必不可少的,没有韵律,就没有诗歌的神;有了韵律,既便于记忆,吟诵起来也朗朗上口。
名师点评:
忠于原文,扩写准确。
文章以“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为中心,以所列三个特点为扩写点,分别加以阐释并举例说明,使内容更加充实。
结构严谨,举例恰当。
文章围绕诗歌的特点,先总后分,逐层展开,所举例子紧扣各个特点,便于读者清楚、具体地认识诗歌的特点。
2.记叙性文章:
(1)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将其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
不少于600字。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难途中,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
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
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
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于是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2)写作指导:
①审题:
题目要求:写作内容:重耳与土块;写作形式:扩写。
扩写重点:重耳逃亡过程中的遭遇;重耳对土块的态度变化。
行文结构:故事背景:重耳逃亡,又累又饿;经过:向乡下人乞讨,乡下人给土块;结果:重耳对土地跪拜。
写作方法: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场面等描写;想象、插叙、过渡等手法。
②构思:无论将材料扩写成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要充分发挥想象,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细致刻画,尤其对重耳的刻画要更为详细,比如他怎样大怒,大怒时的表情怎样,怎样鞭打那个人,献土人而后又是怎样磕头致谢,他们都说了哪些话等,力求生动形象,符合人物身份和人物性格特点。
(3)范文展示:
重耳跪拜土地
夕日欲颓,崎岖不平的乡间小路上,一行人马迤逦而行。
(精彩开篇:借助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时间、地点,勾勒出重耳一行在路上的情景。
)
“当真是天不助我重耳。
被迫在外漂泊不提,这几日在卫文公处屡屡碰壁,如今竟还落到了这样食不饱腹、寝不安席的地步。
”(心理描写:描写了重耳内心的苦闷,同时也交代了故事的背景。
)晋国逃难在外的公子重耳想到这里,幽幽叹了口气。
长期在各国辗转奔波的逃难生活使众人身心俱疲,今天更是粒米未进。
“咱们已经到五鹿了。
前方应该有人烟,公子且先忍忍,咱们去村里讨些食物。
”重耳的舅舅狐偃边催赶马车边安慰道。
不远处横着一个萧索的荒村,看不到什么生机。
(用词精当:借鉴《故乡》的写法,用“横”写出村落的荒凉。
)重耳一行人到了村边,看到一位老农正在锄草,就下了马车向老人打招呼。
“求你给我们弄点吃的吧!我们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
”重耳尽量客气地说道。
衣不蔽体、面黄肌瘦的老农看了这群不知稼穑艰难的人一眼,一句话也没有说,从田里捧起一个土块,送到他面前,压抑着悲愤说:“这个给你吧!”
屈辱、愤怒在一瞬间占据了重耳的大脑。
“我好言相求,你,你怎敢如此戏弄我!”他瞪
大眼睛,看着老农递来的土块,颤抖的双手因愤怒而攥紧,猛地扯下马车上的鞭子,想惩罚冒犯他的老农。
(细节描写:添加对重耳的神态、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重耳的愤怒,使人物形象丰满。
)
“公子不可!”狐偃立刻制止了重耳。
“土地乃是一国之本,上天是要借老伯之手赠予你,不正是好征兆吗?”一语惊醒梦中人。
重耳手捧土块,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他结束了流亡生涯,在狐偃等一行人的陪同下返回晋国,成了威震一方的霸主!他脚踏着坚实的土地,接受臣民的叩拜……(想象合理:补充重耳想象自己结束流亡、成就霸业的情节,合情合理,突出了主题。
)想到这,重耳郑重地磕头致谢,并小心地收好土块,放入车中。
夕日半坠,辘辘马车驶过,卷起漫天尘土。
重耳已不觉得腹中饥饿了,只觉得充满了力量。
(精彩结尾:再次写景,暗示时间变化,照应开篇,令人回味。
)
名师点评:
中心明确,重点突出。
作者准确地把握住原材料中的人物形象和中心思想,扩写时在情节设置上遵循原作,围绕“重耳跪拜土地”依次展开情节,突出了重耳对土地的敬畏,中心明确。
描写恰当,想象合理。
作者发挥想象,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重耳在流亡途中的复杂心理和远大志向,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3.议论性文段:
(1)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语段,深入思考,将其扩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
不少于600字。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渴掘井。
持之以恒,就要坚持不懈,而非一曝十寒。
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
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
(2)写作指导:
①审清题目:
题目要求:扩写文体:议论文;提炼观点:持之以恒,才能成功。
论证方法:名人事例——事例论证,名言俗语——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论证结构:提出论点:持之以恒,才能成功;分析问题:用事例、道理论证;解决问题:联系实际,得出结论。
扩写重点:补充论据:事例、道理。
②谋篇布局:
如果写成立论文,可以按照议论文的“三段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
开篇可以先引用材料中胡居仁撰写的对联,然后引出自己的观点,接着列举“持之以恒”的实例并加以分析,还可以穿插有关的名言警句作为道理论据,也可以列举身边的事
例加以论述。
最后结合自身实际,或以发出号召的形式,或以概括归纳的形式得出结论。
如果写成驳论文,首先要围绕材料中的对联竖起要批驳的“靶子”,然后从反面列举事例加以分析论述,再从正面列举事例加以分析,形成对比,构成完整的论述过程,最后提出自己正确的观点,向同学们发出号召等。
③论证语言:议论文的论证过程要求严谨细腻,逻辑性强。
这就要求同学们在组织语言时要反复推敲,符合逻辑思维,不能看上去过于干瘪或不严谨。
在列举了事例后,还要围绕着事例进行分析,比如“《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遭受了腐刑之后,发愤继续撰写《史记》,并且最终完成了这部光辉著作。
他靠的是什么?是坚持。
要是他在遭受了腐刑以后就对自己失去信心,不坚持写《史记》,那么我们现在就再也看不到这本巨著,吸收不了他的思想精华,所以他的成功,他的胜利,最主要的还是靠坚持。
”这就是把简单的事例变成了恰当的论述。
(3)范文展示:
持之以恒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一副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
(精彩开篇:引用名言,引出论点。
)
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渴掘井。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中,外卖小哥雷海之所以能获得总冠军,就是因为他持之以恒,在工作之余不断读诗、背诗。
打工持续了多少年,诗词就陪伴了他多少年。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只有不断积累,才能筑成巍峨高台。
外卖小哥雷海正是凭借持之以恒的读背,才一路披荆斩棘,一举夺冠。
(事实论据:证明第一个分论点。
)确实,没有日积月累,成功就如空中楼阁。
临渴掘井是绝对行不通的。
我们要有“铁杵磨成针”的信念,每天多做一点点,每天积累一点点,天长日久,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才能为成功打好基础。
持之以恒,就要坚持不懈,而非一曝十寒。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理论论据:引用名言加以论证,增加了说服力。
)一个人如果“不弃功于寸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必将出类拔萃。
司马迁撰写《史记》用时10多年;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用时19年;徐霞客撰写《徐霞客游记》耗时34年;曹雪芹完成《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达尔文撰写《物种起源》花费了20多年;哥白尼撰写《天体运行论》花费了30多年;马克思撰写《资本论》整整用了40年。
(事实论据:作者用排比句式列举七个中外事例进行论证,极有说服力。
)仔细审视,你会发现,坚持,是这些名人成功的共同点。
无论际遇如何,无论困难多大,即使厄运缠身,他们都没有放弃。
正是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耕耘,才给我们、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才使人类文明光辉灿烂,代代相传。
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
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
也不例外,要想学有所成,就必须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
(得出结论:归纳上文,落脚到求学、成长上,收束全篇。
)
名师点评:
丰富论据,说服力强。
作者忠于原文的观点,从两个分论点入手增加论据,补充论证。
扩写时,列举多个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充分有力,说服力强。
结构完整,论证缜密。
作者思路清晰,开篇点出中心论点: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
然后从“要注重积累”和“要坚持不懈”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结论言简意赅,结构完整。
全文层次清晰,论证缜密,让人信服。
四、课堂总结
扩写是添枝加叶,使语句、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形象生动。
合情合理的扩写,会使文章内容充实、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五、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的材料,将其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
不少于600字。
今年4月18日中午,禄劝县转龙区发生了强烈地震。
某村电管员正在村前工作。
这时,他72岁的父亲和3岁的儿子还在家,他心急如焚。
但他却飞快地跑到离家400来米远的配电室拉闸断电,而后飞跑回家。
然而,家中房屋已经倒塌,老父被砸伤,儿子被压在墙土中已昏迷不醒。
板书设计
《学习扩写》
学习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