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测试(包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万州二中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图所示),可快速登录万州二中微信公众平台,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A.二维码是光源
B.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C.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D.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2.下列有关凸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没有光屏,眼睛无论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物体经凸透镜折射后形成的像
B.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C.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
D.凸透镜既可以成正立的像,也可成倒立的像
3.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A.将蜡烛和光屏都适当远离透镜
B.将蜡烛和光屏都适当靠近透镜
C.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D.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
4.将某一物体放在距一个凸透镜30厘米处,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60厘米处,由此可以判定像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5.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等大的像,现
将物体移动至凸透镜前15cm处时,移动光屏能找到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6.下列与光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手影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老花镜的镜片是用凸透镜制成的
C.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虚像的原理
D.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7.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蜡烛距透镜15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蜡烛距透镜45 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蜡烛距透镜20 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C.蜡烛距透镜18 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D.蜡烛距透镜6 cm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
8.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
C.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近,“倒影”会变小
D.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倒影”会变大
9.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30厘米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当物体放在距该透镜焦点10厘米处,所成的一定是
A.倒立的像 B.正立的像 C.放大的像 D.缩小的像
10.小明同学测凸透镜的焦距实验时,光屏上的亮点不是最小时测的焦距长度为L,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实际长度为 ( )
A.大于L B.小于1 C.等于L D.有可能大于L,有可能小于L.
11.下列对光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近视眼镜的镜片采用凹透镜是因为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眼睛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到达了该物体
C.兴隆湖中出现科学城建筑的倒影是因为光从空气进入了水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因为水珠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
12.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
A.大于20cm
B.等于10cm
C.小于10cm
D.在10cm与20cm之间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这是万二中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镜头所成的是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
2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cm。

14.今年十一期间,小明与爸爸驾车去沈阳游玩,汽车在高速路上快速行驶,小明发现后视中后面汽车的像越来越小,如图所示,若以小明为参照物,后面的汽车是向_____(选填“前”或“后”)运动的。

为了扩大视野后视镜一般都安装_____(选填“凸面”、“平面”或“凹面”)镜。

15.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只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了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凸透镜的焦距f范围为______。

16.2013年6月20日,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进行授课直播。

(1)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了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如图甲所示,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
(2)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水球内注入少量红色液体,水球变成了一枚“红宝石”,如图乙所示,这表明分子在_____,
(3)王亚平在在实验室成功制作了一个亮晶晶的水球,如图所示。

该水球成像原理与
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

(4)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展示了一个近乎正球形的大水球,而地球上我们看到的水珠一般都是扁球形的,这是由于地球上的水珠受到_____的作用。

17.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需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18.如图中,____(选填“甲”或“乙”)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远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___透镜(选填“凸”或“凹”).
19.如图所示,P为一物体,虚线框内有一透镜,隔着该透镜看到了放大的、正立的像,在方框内画出一个适当类型的透镜.________
20.摄影师在给某班照集体像后,又给一名同学照半身像.那么,应使照相机镜头和这个同学的距离____。

(选填“减小”或“增大”)
三、解答题
21.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像距ν和焦距f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111
u v f
+=表示。


图所示,物体AB垂直于主光轴放在凸透镜(图中L表示凸透镜)前,O点为光心,F为焦点,P为2倍焦距处。

(1)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所成的像A'B'。

(2)已知凸透镜成等大的像时v=u,证明当凸透镜成等大的实像时u=2f。

(3)物理学中用像距和物距的比值来表示凸透镜的放大率,即m=v
u。

请你结合公式和
投影仪成像时u和v的大小关系,说明投影仪成像时放大率m是大于1还是小于1。

2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神舟号”
神舟系列为载人航天飞船,如图甲是长征火箭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现场场景,火箭的总长度为58m,火箭点火后竖直向上作直线运动,图乙为监控系统间隔2s拍摄到的火箭升空过程中带有比例标尺的位置照片。

为使火箭搭载的飞船更加灵巧、坚硬,其外壳和部分零件是钛铝合金。

钛的熔点1725℃,沸点3260℃,铝的熔点660℃,沸点2467℃。

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后,绕约6700千米圆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绕行一圈约90分钟,在此过程中,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做如图丙所示的水球实验,在她逐渐往其中注水时,旁边的聂海胜透过水球
看到对面仪器的“倒影”。

不久的将来,中国人的脚步将踏上月球,月球表面没有空气,表面积大约是地球的
1
14
,月
球的体积只相当于地球体积的1
49
,月球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
1
81
,到时在月球上做实
验,又会是怎样的一个情景呢?
各位中学生要努力学好科学知识,锻炼好自身的体魄,“神舟号”飞船会带我们实现一个个愿望的。

(1)在太空中聂海胜感觉周围一片寂静,这说明声音_____,但他能看到漆黑的夜空中悬挂的美丽地球,这是因为地球在_____(选填“发出”或“反射”)光。

(2)根据照片信息可知,此时火箭升空速度为_____m/s(取整数);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后,天宫一号相对地球是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3)关于通过水球看到仪器“倒影”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该“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随着水注入越来越多,聂海胜看到的“倒影”越来越小
C.幻灯机是根据这一成像特点制成的
D.注水过程中,“倒影”的高度不变,宽度变化
(4)制作钛铝合金零件时,采用先进的3D激光打印技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金属钛和铝先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按零件形状重新结晶。

(5)假如月球和地球可以认为是一个密度均匀的球体,根据文中对月球和地球基本数据的对比描述,可知月球与地球的密度之比为_____。

(6)某钛铝合金零件,体积为57cm3,若用等质量的钛制成,体积为52cm3,若用等质量的铝制成体积为87cm3,则这个零件中铝与钛的体积之比为_____。

23.小刚分别利用“作图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凸透镜成像相关问题。

(1)如图甲所示,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AC、AO为两条特殊光路,请你利用这两条特殊光线作出物体AB所成的像A'B';
(2)运用“实验法”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测量出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请分析判断该凸透镜焦距的大致范围。

24.阅读短文,解答问题。

神舟十号
如图甲是长征火箭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开空的现场场景。

火箭的总长度为58m,火箭点火后竖直向上作直线运动,图乙为监控系统间隔2s拍摄到的火箭升空过程中带有比例标尺的位置照片。

“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后以每小时28440km绕地球运转。

在此过程中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完成了如图丙所示的水球实验,通过水球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倒影”。

神十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人向着征服太空的梦想又迈进了一大步。

(1)在太空中聂海胜感觉周围一片寂静,这说明声音________,但他能看到漆黑的夜空中悬挂的美丽地球,这是因为地球在_______(选填“发出”或“反射”)光;
(2)关于通过小水球看到女航天员王亚平“倒影”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该“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
B.该“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幻灯机是根据这一成像特点制成的
D.若王亚平远离水球,“倒影”会变小
(3)为能够储存较多数量的燃料,运载火箭常采用液态燃料,与气体打火机中的燃料一样,都是通过________(选填“压缩体积”或“降低温度”)的方法使燃气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4)依据图乙照片上的比例标尺可推算:这2s内火箭升空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完成后,以“神舟十号”飞船为参照物,天宫一号的运行速度为______m/s。

25.如图,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画出图中两条光线经凸透镜后的光线。

(_____)
与物比较,蜡烛经凸透镜成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26.图为某望远镜内部部分光路图,物镜是凸进镜,O为光心,F为物镜焦点,焦距为500mm.
(1)在图中画出光线a、b经物镜折射前的入射光线.
(______)
(2)目镜是_____透镜(选填“凹”、“凸“).
(3)用此望远镜观测月球时,月球经物镜成一个_____ (选填“倒立”、“正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缩小”)的像.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不符合题意;
B.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条纹吸收所有光线,故黑色条纹不反射色光,而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故B不符合题意;
CD.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物体到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解析:D
A.如果没有光屏,眼睛可以充当光屏接收物体的像,故A项错误;
B.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故B项错误;
C.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但可以成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故C项错误;
D.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实像,也可以成正立的虚像,故D项正确。

故选D 。

3.D
解析:D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要使成像大些,应该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像变大,所以应当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

故选D 。

4.A
解析:A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
2f u f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的位置2v f >,;可知物距30cm u =,像距60cm v =,这种情况下物距像距满足关系v u >,它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A 。

5.B
解析:B
距离凸透镜20cm 的物体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u =20cm =2f ,则f =10cm ;现将物体移动至凸透镜前15cm 处时,即物体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CD 错误,B 正确.
6.C
解析:C
A .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在手的后面形成了黑色的区域,就形成了手影.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老花镜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所以老花镜镜片是凸透镜制成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工作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7.B
解析:B
【分析】
要想判断凸透镜成像的性质,需要比较物距跟焦距的大小关系,题中已知物距大小,能否根据题意准确判断焦距的大小是本题的解题关键所在.根据蜡烛距凸透镜15cm 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可知2f >15cm >f ,即15cm >f >7.5cm ,然后根据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跟焦距之间的大小关系,可判断凸透镜成像的性质.
蜡烛距凸透镜15cm 时,在光屏上成放大小的像,可知2f >15cm >f ,即15cm >f >
7.5cm ,
A 、焦距15cm >f >7.5cm ,蜡烛距凸透镜45cm 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一定成缩小的像,故A 正确.
B 、焦距15cm >f >7.5cm ,蜡烛距凸透镜20cm 时,物距可能大于二倍焦距,也可能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所以可能成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成缩小的实像,故B 错.
C 、焦距15cm >f >7.5cm ,蜡烛距凸透镜18cm 时,物距可能大于二倍焦距,也可能在二
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所以可能成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成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焦距15cm>f>7.5cm,蜡烛距凸透镜6cm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一定成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明确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入手点;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A、水球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是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过程,故A正确;
B、“倒影”是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故B错误;
CD、透过水球看到倒影,说明凸透镜成实像,当王亚平距水球变近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即“倒影”会变大,反之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CD错误。

故选A.
9.C
解析:C
【解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u>2f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此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f<v=30cm<2f,由此可得:15cm<f<30cm;
故当物体放在距该透镜焦点10厘米处时:①物距u=f+10cm,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物距u=f-10cm,即物体放在焦点以内、距焦点10cm的位置,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所以当物体放在距该透镜焦点10厘米处,所成的一定是放大的像,故C正确为答案。

10.D
解析:D
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时,即像距为L时,纸上并没有得到最小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L;而它们两者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因此f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只有D 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当纸上出现最小的光斑时,此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那么显然L并不是焦距,可根据这一特点进行判断.
11.D
解析:D
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A错误;
B.眼睛能够看到周围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物体反射的光线射入了人的眼睛,眼睛不是光源,是不会发光,故B错误;
C.兴隆湖中出现科学城建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D.雨过天晴在天空出现彩虹,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因为水珠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12.C
解析:C
【解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距小于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判断出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选出正确的选项.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满足u<f=10cm,所以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是小于10cm.
故选C.
【点睛】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不成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填空题
13.缩小40
解析:缩小40
[1][2]摄像镜头成像所成的是缩小的实像,人脸与镜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所以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40cm。

14.后凸面
解析:后凸面
[1]机械运动具有相对性,小明发现后视中后面汽车的像越来越小,若以小明为参照物,后面的汽车是向后运动的。

[2]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够扩大视野,通常用来制作汽车观后镜等,凸面镜同平面镜一样也能成虚像,但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15.4cm<f<5cm
解析:4cm<f<5cm
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所以
2f>8cm>f
所以
8cm>f>4cm ①
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所以
10cm>2f
所以
f<5cm ②
由①②得
4cm<f<5cm
16.引力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照相机重力
解析:引力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照相机重力
(1)[1]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水膜依然完好;
(2)[2]水球变成了一枚“红宝石”,这是扩散现象;这种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3)[3]图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那么水珠相当于凸透镜,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
(4)[4]地球上的水珠一般是扁球形的,是因为地球上的水珠受到重力的作用;“天宫一号”上的水珠处于失重状态,所以近乎是正球形。

17.缩小减小【分析】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且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解析:缩小减小
【分析】
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且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也就是当无人机高度上升时增大了物距,这时需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18.略略【解析】由乙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甲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
解析:略略
【解析】由乙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甲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答案为:乙;凸.
19.
试题分析:物体在焦点以内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据此画图.解:
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在物体的另一侧将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填凸透镜,如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特点.当u <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 f <u <2f 时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 >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0.减小
解析:减小
因当由照集体像到照半身像时,此时像变大了,则物距需变小,像距变大,而镜头与同学的距离为物距,故应减小镜头与同学的距离。

三、解答题
21.(1);(2)见解析;(3)大于1
(1)经过光心光线不改变方向;平行于主光轴光线折射经过右焦点。

两条光线交点就是成像点,光路图如下图
(2)由题意,凸透镜成等大的像时v =u ,将v =u ,带入公式111u v f
+=知道 111u u f
+= 化简可得u =2f
(3)投影线能成放大的实像,v >u ,
1v u >,可得m >1,即投影仪成像时放大率m 是大于1。

22.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反射 77 运动 B 熔化 49∶81 1∶6
(1)[1][2]在太空中聂海胜感觉周围一片寂静,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地球本身不能够发光,看到漆黑的夜空中悬挂的美丽地球,是因为地球在反射光。

(2)[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火箭总长度为58m ,在图中约为1.50cm ,在图中火箭2s 时间运动了4.00cm ,故实际路程约为
s =58m×4.00m 1.50m
≈154.7m
v =154.7m 2s
s t =≈77m/s [4]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后,以地球为参照物,天宫一号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则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3)[5]AC .由图可知,通过水球看到仪器“倒影”为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其实际应用是照相机,故AC 错误。

BD .注入水越多,则凸透镜会变得更凸,折光能力增强,焦距变小,相当于物距增大了,所以像会越来越小,故B 正确,D 错误。

故选B 。

(4)[6]钛合金、高强钢等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结晶,是凝固现象。

(5)[7]因为月球的体积只相当于地球体积的149
,即 V 月=
149V 地 月球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
,即 m 月=181
m 地 所以
18114949===81
m m V V m m V V ρρ地
月地月月地地地地地
即月球的密度小。

(6)设钛铝合金零件的质量为m ,若用纯钛制成与这个零件质量相等的零件其体积为52cm 3,则有
ρ钛=3
=52cm m m V 钛① 若用纯铝制成与这个零件质量相等的零件其体积为87cm 3,则有
ρ铝=3
=87cm m m V 铝② 因为合金零件中钛的体积与铝的体积之和等于合金零件的总体积,所以有:
+m m ρρ钛
铝钛
铝=57cm 3③
将①②代入③整理可得
52cm3×m钛+87cm3×m铝=57cm3×m④
又因为
m钛+m铝=m⑤
联立④⑤解得
m铝∶m钛=1∶6
23.(1);(2)10cm<f<20cm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则可以作出物体AB所成的像A'B'如图所示:
(2)由图可知u>v,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u>2f,像距范围f<v<2f,即f<20cm <2f,解得
10cm<f<20cm
24.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反射D压缩体积液化580
(1)[1]在太空中聂海胜感觉周围一片寂静,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地球自身不发光,它靠的是反射太阳光,所以能看到漆黑的夜空中悬挂的美丽地球;(2)[3]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这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A.该“倒影”是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故A错误;
B.王亚平在水球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
C.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故C错误;
D.透过水球看到倒影,是凸透镜成实像,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则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即“倒影”会变小,故D正确。

(3)[4][5]为能够储存较多数量的燃料,运载火箭常采用液态燃料,与气体打火机中的燃气一样,都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燃气液化的;
(4)[6]由图乙可知,照片中火箭的长度L=2cm,照片中火箭通过的路程为s=4cm,即火箭运动的路程是火箭长度的2倍;已知火箭的实际长度为58m,则火箭实际通过的路程:
s=2×58m=116m,
在这2s内火箭升空的速度:
v=s
t
=
116m
2s
=58m/s;
[7]“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天宫一号”相对于“神舟十号”飞船是静止的,所以以“神舟十号”飞船为参照物,天宫一号的运行速度为0m/s。

25.放大倒立
【解析】
第一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物距是20cm,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与物比较,蜡烛经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第二空.放大
第三空.倒立
26.凹倒立缩

(1)由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得,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经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主光轴射出,据此即可作出光线a、b经物镜折射前的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2)由图知,目镜对光线a、b有发散作用,说明目镜是凹透镜;
(3)用此望远镜观测月球时,由于物距u>2f,所以月球经物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