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说明
第一篇: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说明
XX住宅小区住宅小区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XX住宅小区住宅小区规划及建筑
设计方案说明
一、项目概况 1.地块范围及区位
本项目选址位于XX市城市主干道—XX路西侧,地块东侧为建材市场,西北侧为风景秀丽的沮河,北接关公文化园。
本项目建设总用地面积为39722.3平方米,规划用地性质为商业,住宅。
该区域空气清新纯净,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项目周边设施配套齐全,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是XX市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2.基地现状(1)、地形地貌:该项目位于XX路与关公文化园之间。
地块内部与现有道路有一定的高差,在用地范围内部分,海拔最高为95米,地面最低高程为86米,用地中间大面积为农田。
(2)、道路交通条件:该地块面临的长坂路为XX市主要城市道路,现状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3)、人文条件:本项目所在的XX市是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旅游风景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各种自然奇观和多彩的民族文化、良好的自然生态、宜人的气候条件,使XX市成为名符其实的“旅游胜地”。
(4)、生态条件:场地大部分为农田,在设计中我们尽量考虑结合实际地形情况,将我们的设计融入到整个大环境中。
二、策划定位
(1)、贯彻“新城市主义”的定位:从配套功能混合多样、社区营造和人性设计三方面入手,将项目打造成生活便利、景观优美、尺度宜人的城市空间。
(2)、强调文化氛围:着重构筑生态型居住社区,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同意为基准点,展现社区的自然气息以及现代、典雅的高端形象。
(3)、突出具有认同感的人性化空间设计:创造舒适的步行环境、宜人的建筑高度和空间比例、优美的景观环境,形成舒展、雅致、和谐的“自然花园”,成为当阳居住建筑典范。
三、设计依据
规划条件及用地红线图
《XX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GB50220-95)《住宅设计规划》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设计》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四、规划原则及设计构思
1、与城市环境的一体化
小区东临城市主干道—长坂路,西靠风景秀美的沮河,建筑的整个空间所形成的天际线关系,将对周围环境形成很大的影响。
建筑的标高按照场地绝对标高进行合理布置,尽量做到最小土方开挖的原则。
2、景观效益的最大化
作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全新居家模式,舒适的居住环境和良好的景观环境是建筑追求的主要目标,本方案在充分满足日照,通风等舒适性要求的基础上,将着眼点放在本区域景观空间的设计上,通过建筑的合理布局和形态处理形成开阖有效,收放自如的景观空间体系。
五、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
本案总用地面积39722.3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95333.6平方米,区域内布置了大型商场、高端住宅、地下停车场以及物业管理用房,区域内各栋建筑沿红线布置,既保证了充足的日照以及较大的直线视距,同时又获得了较大的中央景观花园。
小区主入口设置在长坂路一侧,主入口大门呈弧线布置,主入口前设置人流集散广场以及下沉式广场,城市空间和社区空间自然过渡,也给现代建筑坚硬的外观形象中注入了一些柔和、浪漫的元素。
利用下沉式广场将城市元素与本住宅小区自然的联系起来,通过引入大
XX住宅小区住宅小区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型商业吸纳人气,既满足了居民消费的便捷,方便了物业管理,又达到了动静分区的效果。
六、道路与交通组织
小区人行主入口设置在地块东侧的城市主干道上,结合城市公共绿化带的空间设置入口景观广场及下沉式广场,结合形象造型来展现小区主大门的标志性。
并单独设置车行出入口,贯通整个小区,满足小区的交通流线需求。
利用小区内部地形的的高差设置下沉式广场和小区内部主要景观节点,丰富了入口的空间层次和景观层次。
在小区内的交通设计上,基本采用了“外环车行,环内步行”的方式,强调舒适的步行环境,减少车行交通对居住的干扰。
沿路布置地面停车场地,解决机动车停车并实现人车分馏的交通体系。
七、空间与绿化景观设计
景观规划充分利用基地优势、塑造自然起伏的坡地形象、丰富绿地空间层次、平衡功能性与观赏性。
空间设计宏观上强化绿化空间的系统性与生态性,同时强化组团间的空间纽带,通过建筑布局将绿化引入各个组团,形成双重的空间绿化体系。
中心景观带是社区主要的公共绿地,也是居民日常交往活动的主要场所:通过景观水体的营造,利用地形高差塑造坡地景观,布置雕塑喷泉、廊、亭等小品,营造优美自然的环境与游憩场所,展现自然、幽静、平和、舒缓的高尚居住生活的文化品位,为社区的活动组织提供了便利,为形成社区凝聚力,文化认同感创造了有利条件。
通过景观小品和绿化水体将庭院空间有机组合,一步一景,形成了一个层次丰富的、连续的线性绿荫系统,营造了一个优美、浪漫的休闲社区空间。
八、消防设计
总图消防设计:小区设置环形消防车道,使得每一户、每一单元都有宽度大于6米的消防车道到达,每一栋建筑都有两个长边的消防登高面,消防车道转弯半径均大于9米。
单体消防设计:所有的高层建筑均设置消防电梯和两部独立的防
烟楼梯间,均带有前室,疏散走道宽度大于1.3米,满足了消防要求。
九、竖向设计
本案地块呈坡状,内部最大高差较小。
通过下沉式广场弥补了长版路与地块交接处的高差
问题,不仅丰富了城市景观,而且提升了小区环境档次,也为当地居民赢得了休闲、购物以及健身的空间。
地下室设计为一层,在入口处设置了大型商业4140平方米,其余为停车级设备用房,在局部地区通过设置采光天井的方式为地下室获得天然采光,体现了节能低碳的设计原则。
十、建筑单体设计
1、平面设计:
户型设计:从80M²的二房一厅到135 M²的三房二厅,基本覆盖了各种经典户型,能提供丰富的产品选择和满足不同的定位需求。
户型内部公私分离;居寝分离;洁污分离。
室内布置紧凑,设计尽可能减少开向起居厅门洞的数量,走道短捷,提高面积的使用率和舒适程度。
住宅单体设计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以经济实用为原则,强调大厅活动空间,基本做到明厅、明厨、明卫。
厨房设计考虑系统厨柜与冰箱机位。
共用卫生间采取分离式设计。
并引入了入户花园、270度全景阳台等现代住宅户型设计元素。
2,立面设计:
立面采用简洁的表现手法,体现简约的欧式风格,强调建筑的细节与材质的完美组合,在建筑立面上形成流畅的线条,彰显建筑的优雅大气。
柔美简洁的建筑造型与环境景观设计相互呼应,使整个小区犹如画境。
住宅采用高贵的外墙砖,并结合房型设计大面积的落地景观外窗,整体上给人以稳重成熟典雅之美。
阳光下面砖与石材具有强烈的材质与色彩的对比,在四季变化中呈现动人的外观效果。
小区主入口设置了户型的门廊,加强了入口的标志性,也具有良好的导向性。
XX住宅小区住宅小区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十一、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十二、住宅户型指标
第二篇:吉林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说明
辽阳太子湾住宅区规划建筑设计说明
第一篇总体规划设计
一、设计依据
甲方提供的地形图及建筑规划方案设计任务书。
《辽宁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 其他有关国家其它设计规范规定
二、现状概况及说明 1.区位说明
本项目位于辽阳市,属于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温和宜人。
年平均气温15.1度,全年降水量1040毫米左右。
2.地块说明:
本项目地块位于辽阳市河东新城,东临新城路,距辽阳市市政府100米,北临主要街道中华大街,南临市府广场、天信乐购,西临辽阳恒大城,项目中间有德盛街和翰林路将该地块分割为五个地块。
3.项目概况:
本次规划地块占地292.56亩(195045平方米),规划容积率为2.0~3.0,以4+1F多层花园洋房和18F高层住宅及2F沿街商业设计为主。
4.规划设计基本要求: 36-1#地块:
地块面积63120平方米
用地性质:居住用地(兼容商业)建筑容积率:2.0-3.0 建筑密度:≤30% 绿地率:≥30% 建筑高度:≤60米
商业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大于25%,地块出入口设置在德盛街、翰林路中华大街上,居住用地的机动车位按不少于0.5车位/户设置,自行车停车位满足相关规定,商业用地的机动车停车位按不少于0.45
车位/100平方米营业面积设置,自行车停车位不少于7.5车位/100平方米营业面积设置。
建筑退让中华大街为15米,建筑退让翰林路为10米,建筑退让德盛街为8米,建筑退让西侧用地界线为5米。
36-2#地块:
地块面积38583平方米
用地性质:居住用地(兼容商业)建筑容积率:2.0-3.0 建筑密度:≤30% 绿地率:≥30% 建筑高度:≤60米
商业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大于25%,地块出入口设置在德盛街、翰林路上,居住用地的机动车位按不少于0.5车位/户设置,自行车停车位满足相关规定,商业用地的机动车停车位按不少于0.45车位/100平方米营业面积设置,自行车停车位不少于7.5车位/100平方米营业面积设置。
建筑退让中华大街为15米,建筑退让翰林路为10米,建筑退让德盛街为8米,建筑退让西侧用地界线为5米。
36-4#地块:
地块面积51294平方米
用地性质:居住用地(兼容商业)建筑容积率:2.0-3.0 建筑密度:≤35% 绿地率:≥30% 建筑高度:≤60米
地块出入口设置在德盛街、翰林路、新城路上,居住用地的机动车位按不少于0.5车位/户设置,自行车停车位满足相关规定,商业用地的机动车停车位按不少于0.45车位/100平方米营业面积设置,自行车停车位不少于7.5车位/100平方米营业面积设置。
建筑退让中华大街为15米,建筑退让德盛街为8米,建筑退让翰林路为10米,建筑退让北侧用地界线为4米。
36-5#地块:
地块面积42048平方米
用地性质:居住用地(兼容商业)建筑容积率:2.0-3.0 建筑密度:≤35% 绿地率:≥30% 建筑高度:≤60米
地块出入口设置在德盛街、翰林路上,居住用地的机动车位按不
少于0.5车位/户设置,自行车停车位满足相关规定,商业用地的机动车停车位按不少于0.45车位/100平方米营业面积设置,自行车停车位不少于7.5车位/100平方米营业面积设置。
建筑退让新城路为15米,建筑退让德盛街为8米,建筑退让翰林路为10米。
三、规划理念
1、以人为本:
人居环境以人为本,注重景观,从布局形式,空间尺度,环境氛围到单体设计等各方面营造亲和感和人情味,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双重需要。
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环境为规划目标,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绿意盎然、生活方便,具有文化内涵的住区。
注重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的生活质量,合理分配和使用各项资源,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把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作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2、亲和温馨的家园气氛:
设计从总体到单体,从建筑到环境,从室内到室外,从主体到细节,处处营造亲切宜人的社区氛围,通过规划布局空间形式、流线设计、建筑形象、园林风格、物业配套与管理系统等各方面的配合,给居住者带来一种“回家就是度假”的感觉。
3、强调绿化环境与居民生活活动的融合。
各地块组团绿化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绿地的功效,满足不同居民活动的需求,将住宅群与绿色活动空间融为一体。
4、强调住区环境与建筑,单体与群体,空间与实体的整合性。
注重住区环境、建筑群体与城市发展风貌的协调。
5、努力将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与传统的居住生活要求有机地结合,提高住宅功能质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经济、科学、超前的现代居住空间。
6、规划设计不仅仅考虑提高绿化率,控制噪声及光污染,有效利用太阳能,自然光,通风等生态原则,同时对进一步设计中选用新材料新工艺以达到环保,节能也提出相应的要求。
从而建造一个现代的
绿色环保社区。
四、设计构思和布局要点
1.小区布局:
整体规划布局将较高土地利用率的高层住宅与环境高档、建筑形态美观的多层花园洋房相结合,形成彼此间优势均好性,多样性的新型社区。
各类型建筑结合组团景观绿地、沿街商铺有机的形成一个整体,规划结构方正大气,洋房和高层规则的建筑布局围合成不规则的组团空间,通过景观绿化带有机联系,绘制了小区别致的景观大环境。
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
套型面积及户型比例按照设计要求设置,高层以70-90平方米小户型为主,高品质多层花园洋房为120-160平方米。
洋房带半地下车库,高层为全地下室,各组团尽量减少车位及道路对绿地的影响,在满足停车位要求下创造优美的居住环境。
建筑布局考虑了功能合理配置与形态丰富别致两个方面。
通过多层洋房与多层洋房以及高层建筑的结合,构思大小各异、规则中体现不规则的建筑围合空间,以此创造出自然、独特的优美居住环境。
五、道路交通组织
36-1#地块在中华大街,德盛街设置小区主出入口,翰林路设置人行出入口。
洋房区设置地面车行道,方便业主机动车直达私人半地下车库,高层区设全地下车库。
36-2#地块在德盛街设置机动车出入口,翰林路设置人行出入口,高层去机动车通过小区出入口地下车库出入口直接进入地下车库,做到人车分行。
36-4#地块洋房与高层均设全地下车库,通过小区出入口的地下车库入口进入地下室,地面为人行道路系统,兼设4米宽消防通道,真正做到人车分行。
36-5#地块均为高层建筑,设全地下室,地面设环形人行道路兼消防通道。
高层区设置人行景观步道,做到人车分行。
36-1#,36-2#地块洋房北侧设置4.5m宽车行道路,与小区主要道路连通,南侧设景观人行
道路,保证住户停车及出行线路的便捷。
高层区以地下停车为主,洋房北侧每户单独设有半地下车库,地下室设非机动车停车库,集中管理,方便经济实用。
小区的步行道设计自成系统,相连为一体,并通过步行系统将区内的若干个景观节点和组团绿地串联起来,形成景观带。
消防车道主要以人行道路兼用,道路最小转弯半径为9m,符合消防车道的要求。
3.配套设施布局
根据规划要求地块均衡布置,在36-5#地块集中设置社区服务中心及物业管理用房,为居民提供交流聚集的场所。
移动垃圾中转站等小区基础配套设施置于小区内相对隐蔽的位置。
幼儿园设置于36-1#地块。
燃气调压站,集中供热,水泵房,消防水池,配电房等设备用房均设于地下室,配套设施定位为服务于小区,满足小区的需求。
六、景观设计
1、设计原则:
1.1、均好原则:充分利用景观带,并结合建筑围合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2、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多维视觉感观,营造舒适亲人的景观环境。
1.3、整体性原则:整体空间形态和谐统一。
2、设计创意:
2.1、中央绿色主轴线:利用西主入口及南北纵轴线,规划出舒展的林荫景观道,各特色景观有机的结合于其间,展现出小区雍容、自然的大家气派。
2.2、中央景观区:结合建筑规划设计,以自然流动的休闲步道贯穿全区,由活动平台、运动休闲、住宅中心花园,树阵广场等,组成完整视觉景观,满足小区中心区域功能需求,静态水景、流水曲径点缀缤纷绚丽多姿的生活景象。
2.3、住宅组团区域:地上庭院、私家下沉花园,休闲区域、入口铺装、景观节点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每个区域的合理划分及有机联系,洋房区南北高差景观特性鲜明,形成独特的空间感受。
3、本绿地系统设计着力体现其系统性和生态性。
绿化系统主要为组团绿地、宅旁绿地及私家花园、庭院,景观绿化带与各组团相融合,
相互渗透,形成一个完整的、多级的、层次分明的景观系统。
沿小区道路形成林荫绿带,结合组团间人行绿地,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居住氛围。
洋房区不同层次的露台、花园及庭院,为住户提供了良好的小环境,提升了建筑品质。
七、无障碍设计
本工程总平面中各级道路的人行道将实施无障碍措施,在人行步道设有踏步时,将同时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在通向组团绿地、各公共设施及各活动场地的入口地段设置提示盲道。
住宅单元入口处设置坡道,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依据规范为《建筑无障碍设施构造》辽2006J1002。
第二篇建筑设计
根据规划要求基地内住宅以小户型高层住宅和高档花园洋房为主。
1、住宅平面设计
依据规划要求,精心安排了各套房型的面积以及房型的比例。
并且根据不同面积房型的特点精心布局,对于主要的居住空间,设计中提出了统一协调的尺度。
适宜的空间尺度是人们现代家居生活的基本条件。
在有限的面宽,进深条件下创造精致的居住空间,力争各功能空间的合理布局,满足现代居住生活的发展要求。
高层户型设计中,充分考虑现代家居生活的特点,40-60平方米的一房一厅一卫,70-90平方米的二房二厅一卫,120平方米左右的三房二厅二卫。
以功能合理的平面布局与紧凑的空间尺度,营造出温馨的家居生活空间。
洋房户型底层设有半地下机动车库,每户设有独立停车空间。
底层户型带南向庭院,下沉花园,附带半地下室,顶层为跃层户型,品质高端。
2、住宅立面设计
高层及商业以现代风格为主,创造具有舒适性,耐久性,经济性的住宅。
洋房以德式风格为主,以注重建筑的高端品质对建筑进行立面设计,立面材质以高级涂料和面砖为主,造型设计力求整体简洁,稳重,营造更有标识感和归属感的小区。
住宅立面通过不同颜色面域形成的体块穿插,体现建筑的典雅感,竖向体块的处理及墙面与窗洞虚实形成合理的比例关系,通过色彩,肌理和造型的不同手法表达住宅的建筑韵律和特点。
同时以实用为原则避免过多的造型装饰构筑物,减少造价、避免局部造型对住宅套型的影响。
底部则部分采用仿石涂料为主要材料,上部采用仿石涂料,整个建筑风格以浅棕黄色为基调,体现了稳重高雅。
建筑色彩亲切,构件运用得体。
形体层次丰富、虚实有致。
整体处理简洁明快,刚柔并济。
3、消防设计
整个小区严格按照国家民用建筑防火规范进行设计,并严格按辽阳市的要求进行消防组织。
该小区按二类建筑物和耐火等级二级设计,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
整个小区机动车,人行道路兼消防车道,消防车道宽度4m,转弯半径9m,高层前预留消防登高场地,各住宅楼之间满足规定的消防间距,建筑间距按1.5H/1.4B要求控制。
第三篇结构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地块位于辽阳市河东新城,东临新城路,距辽阳市市政府100米,北临主要街道中华大街,南临市府广场、天信乐购,西临辽阳恒大城,项目中间有德盛街和翰林路将该地块分割为五个地块。
项目以多层花园洋房和18F高层住宅为主,结构形式采用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
二、设计依据及计算程序
1.现行结构设计国家有关规范及标准,建筑行业标准,辽宁省地方标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
JGJ137-2001 2.设计任务书等相关文件。
三、自然条件
1.基本风压值: 0.55kN/m2
2.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
3.基本雪压值: 0.5KN/m2
4.地震基本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5.结构的环境类别:地基基础为二(a)类,其余为一类
四、设计条件及抗震设防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和结构的安全等级均为二级;
多层住宅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配套用房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配套用房框架结构的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
五、结构选型及技术措施
1.本工程多层住宅,拟采用框架结构,高层采用剪力墙结构,楼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
结构单元长度(温度缝间距)控制在45m左右。
2.物业及配套用房为低层建筑,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
结构单元长度(温度缝间距)控制在55m左右。
六、基础形式
本工程框架结构基础采用独立基础,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条形基础。
七、荷载 1.静载标准值
楼面、屋面和墙体根据厚度及覆面材料容重按实取用,有设备的楼(屋)面按实际设备重量取用。
2.活荷载标准值 A.楼面
住宅:
2.0kN/m2 厨房:
2.0KN/m2 卫生间(带浴缸):
2.5(4.0)KN/m2 阳台:
2.5KN/m2 其他建筑的盥洗室:
2.5KN/m2 楼梯:
2.0KN/m2 停车库:
4.0KN/m2 B屋面
上人屋面:
2.0KN/m2 不上人屋面:
0.5KN/m2
八、主要结构材料
1.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垫层C15。
地下室为S6防水混凝土。
2.钢筋:HPB300,HRB335,HRB400。
3.墙体:±0.000以上MU10砌块,Mb10/Mb7.5混合砂浆。
第四篇给水排水设计
一、设计依据再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015-2003)《民用建筑水灭火系统设计规程》(DGJ08-94-2007)《城市天然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J08-10-2004)建筑工种所提供的各建筑平、立、剖面图国家及辽宁省现行的设计规范、规定中有关章节
二、设计范围
建筑物室内给水、排水、等系统设计。
室外总体排水、消火栓给水等系统设计。
室外绿化给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