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靖远县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农 论 坛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年第2期
近年来,靖远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及省、市惠农政策,坚持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大力发展三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六大农产品基地,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综合效益大幅提升,主导产业快速发展,新产品、新业态陆续成长,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强劲,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据统计:2011年全县境内生产总值45.6亿元,增长14.65%;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增长26.25%;地方财政收入1.46亿元,增长32.13%;农民人均纯收入3228元,增长12.01%。

1 靖远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现状
1.1 农业发展思路清晰,特色产业优势逐步凸显
“十一五”期间,靖远县从县情实际和资源优势出发,提出了建设“一带五区”和“三大支柱产业、六大农产品”基地的发展思路。

通过近几年的建设,规模不断壮大,带动和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特色农产品生产布局逐步向区域集中,已成为推动我县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上水平、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平台,初步形成了蔬菜、养羊、养猪、养鸡、枸杞、籽瓜、奶牛等农产品生产基地。

日光温室蔬菜栽培5.3万亩、塑料大棚种植5.4万亩,完成无公害化蔬菜生产32万亩。

畜禽饲养量735万头(只),林果面积18.5万亩,特别是枸杞和文冠果产业发展迅猛,分别达到8.12万亩、5.8万亩。

茄子、辣椒、羊羔肉等21种农产品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小口大枣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尤其是陇上佳肴“靖远羊羔肉”是我国首例以哺乳类动物为地理标志保护注册的商标,已发展成为饮誉西北的地方美食品牌。

特色农业已经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结构优化、促进农民收入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建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30家,农畜产品加工值达到5.2亿元。

北方菜业、鸿泰番茄、国鼎养殖等骨干龙头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张,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积极与县内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联系,落实脱水蔬菜、番茄、彩椒、小甘兰生产、玉米制种等订单农业16.5万亩,带动农户4.45万户。

全面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建成大坝、北湾、东湾、平堡、乌兰、三合等9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全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达到14个,其中省级重点园区1个,市级园区7个,园区总面积达到13万亩。

建成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12家。

1.3 农业技术运用广泛,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全膜双垄沟播、测土配方施肥、蔬菜标准化生产、“三沼”综合利用、羊牛品种改良、秸秆青贮氨化技术等一批农业高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全膜双垄沟播、测土配方技术推广面积分别达到10万亩、60万亩。

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52.8万千瓦。

大中型拖拉机、收获机械、农田运输汽车等新型农机具佣有量不断增加。

加快种子种苗工程建设,认真抓好种子种苗种畜禽的繁育、引进、推广,2009年推广各类良种500万余千克,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深入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工程,通过举办培训班、送科技下乡、现场咨询等方式,帮助农民发展特色产业,传播科技知识,提供致富信息。

2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靖远县农业投入虽然逐步增加,但从总体上看,现有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近10年来当地干旱少雨,降水分布不均,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共存,干旱和水资源不足对我县干旱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灌溉用水造成巨大威胁。

由于农业投入有限,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大多数水利工程设施多年运行、工程老化,效益衰减,亟待更新改造。

加上农业结构相对较为单一,结构性高耗水占主导地位,蔬菜、枸杞、籽瓜产业区喷灌、滴灌、管道灌溉等高新节水措施推广运用程度低,以渠道防渗为主的常规节水措施控制面积小,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兴电等水利工程设施由于土地开发、灌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已不能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供用水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影响灌区农业生产,制约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2 传统农业比重大,产业布局不尽合理
在农业内部产业结构中,种植业仍是我县的主导产业,第二、三产业比重偏小,农村三大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产业布局相对分散,集约化程度、规模小,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还没有突破。

名、优、特、新品种引进推广面积不大,科技含量相对不高,生产效益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影响产业的快速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相对落后,一些农产品龙头企业规模较小,且都是季节性生产,缺乏连续生产性,开发深度浅,初级产品多,很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致使农产品附加值低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2.3 特色农业优势不明显,竞争力还不够强
按照“特色农业”的定义,“特色”关键在于其产品能够得到市场的畅销和消费者的青睐,在本地市场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外地市场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从我县日光温室蔬菜、靖远羊羔肉、脱水菜等特色产品看,与特色产品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枸杞产业虽然有了生产规模,但产业链条还不强,附加值不高,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更形成不了产业竞争优势。

2.4 龙头企业带动乏力,市场竞争主体建设滞后
虽然靖远县农业产业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现化农业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龙头企业总体实力还不够强,组织和带动能力不明显,有品牌、有竞争力、有技术含量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不多。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还处于初级状态,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混乱,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紧密结合的利益共同体。

农产品深加工范围不够广泛,产前、产品、产后连接不够紧密,加工转化率在30%以内。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层次低,产业链短,产品大多是初级产品,终端产品少,特别
关于靖远县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的探讨杨 国,赵德莲,金世启,李海霞,雒会平,张正辉,王晓燕(靖远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甘肃靖远 730600)
是畜牧加工领域,目前我县还没有一家畜产品深加工企业。

2.5 品牌创建意识不强,产品优势不能充分发挥
客观地讲,靖远县三大支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六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但是向现代农业发展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作为蔬菜大县这个大品牌没有更好的展现出来,现已获得A级绿色食品论证的21种农产品自主品牌少,致使产品无法进入外地大中城市销售市场,陇上佳肴“靖远羊羔肉”品牌只是一个美食概念,实质性效益还没有彻底挖掘出来。

农产品在购销过程中不能分等次,统货收购,缺乏必要的精选、分级、预冷和加工,组织化、标准化程度不高,没有完全发挥绿色食品的质量优势,许多经营企业不重视品牌效益,未办理上市商标,加工、包装、品牌产品少,没有形成以品牌闯市场、竞争市场、占领市场的营销理念。

2.6 农技推广体系不完善,农民文化素质还不高
农业科技力量不足,农村农技服务机构不健全,农业部门农技专家和科技人员还较少,在现有的农技人员中,缺乏适应于农业市场经济发展的复合型科技人才。

农民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对新兴产业、新型技术和先进设备的认识、理解、接受能力有限,对于推广标准化生产,发展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市场意识、品牌意识、风险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从而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农业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网络体系不够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3 对靖远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融入中心,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兰白核心经济区建设作为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的中心和龙头,并将靖远纳入兰白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靖远县要抢抓这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因地制宜,科学谋划,认真寻找融入中心的突破口和对接点,积极争取项目,招商引资,做大做强三大支柱产业,努力扩大六大农产品基地规模,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为建设好兰白都市经济圈内重要的绿色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创造条件。

各乡镇应切实加强领导把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发挥本区域的优势,加快制定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细化实施方案、上下衔接、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强化政府职能,分类指导,努力营造良好的现代农业发展环境。

3.2 夯实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条件。

一要加快推进农村道路建设,构建相对发达的农村道路网络,改善农产品运输条件。

二要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积极实施引水移民工程,加快农村小流域治理步伐,抓好农田水利以及各项水利配套设施建设,扩大改善农田灌溉面积,确保农田地旱涝保收。

三要按照标准,加快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要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信息网络建设。

农村路宽了、水多了、电足了、信息通了,才能切实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3.3 加大力度,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步伐
改造传统产业是我们发展现代农业,赶超先进地区的重要内容。

要在巩固蔬菜、枸杞、瓜类栽培的基础上,大力推动我县粮作物传统产业发展。

以现代生态高效的经营方式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业发展后劲,逐步构建多元化的农业产业体系,引导农民抢抓时机,做好结构调整和品种优化升级,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品质农产品,重视生产与市场经营相对接。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相应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努力推进羊只、生猪、家禽等产业发展,逐步提高牧业在整个农业中的比重。

3.4 突出品牌,提高优势农产品竞争力
品牌是生产力,加强品牌建设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我县农产品品牌建设,首先要以食品安全为中心,加快优势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订,使农户和企业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产品与全国大中城市贸易市场对接。

积极参与全国外贸出口恰谈会,与外商直接贸易,加快我县农副产品出口工作步伐。

其次,农业部门及乡镇要大力组织标准化基地建设,完善从产地环境、生产管理到采收等系列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加强主要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质量安全检测,逐步实现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认证制度和标识管理,严格市场准入,杜绝假冒、伪劣、农药超标产品注入市场。

龙头企业要突出品牌建设,要强强联合,统一标准,集中力量打造若干个知名品牌,提高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

另外,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要在搞好宣传、开拓市场、组织协调、行业自律等方面做好文章,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强的发展理念,共同推进靖远农产品品牌建设。

3.5 龙头带动,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在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的基础上,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着力培育枸杞、蔬菜、籽瓜、洋芋等农产品加工基地,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特别是要通过招商引资或是扶持培养,培育若干家畜禽产品深加工企业,填补我县畜禽产品加工的空白。

要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大订单农业发展力度,进一步密切企业与农民的联系,促进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规避市场风险,形成龙头带动,农户联动,相互促进的产业化格局。

要加大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打造产品销售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发展农业中介组织,积极支持和发展壮大农民营销组织,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

,通过深化基地建设、推进农产品加工、扩大销售市场等多种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6 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
农民是现代农业的实施者,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

因此,我们应把全面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核心任务来抓。

一要强化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重点抓好科技专业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切实增强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本领。

二要强化新型农民培训,着重加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市场流通等方面的培训,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

三要培育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扶持农民中介流通组织和农村经纪人,完善市场机制,构建完整的生产、加工、销售流通体系。

四要根据本地实际,结合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实际需要,推行“订单式”培训,农民需要什么培训什么,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五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把考核重点从培训数量转到培训数量与质量并重上来。

(下转第112页)
参考文献
[1] 司有阁,邢兆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
牧兽医文摘,2012,
(09):26.
[2] 黄克朗,吉立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方法[J].畜牧与
饲料科学,2011,
(12):30.
冬季气候寒冷,温度较低,温差较大,仔猪更易发生冷应激引起的腹泻,用纯药物治疗治疗此类型仔猪冷应激腹泻,其治疗效果往往不佳,而且不易痊愈,且容易复发,还时常因贻误病情给养猪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采用物理疗法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治疗方法治疗仔猪冬季冷应激腹泻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仔猪冬季冷应激腹泻的主要症状及物理疗法为主的治疗方法如下:
1 临床症状
1.1 发病仔猪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和耳朵发红,体温高,毛色粗糙苍白;仔猪肛门口红肿外翻,弓腰吊肚,怕冷扎堆,吃食减少甚至绝食。

1.2 病死仔猪外观:两眼凹陷,全身消瘦,脱水,被毛粗糙。

1.3 消化道解剖:胃和肠黏膜脱落,胃和肠壁弥漫性出血,肠壁变薄,肠管内存有未完全消化的饲料和不成型的粪便。

2 防治方法
2.1 消毒:(无论化学药品或者生物药品用40℃温水稀释)。

⑴产仔猪圈舍用化学消毒剂进行第一次彻底消失。

⑵产仔猪圈舍用生物药品进行第二次彻底消失。

⑶临产前用生物药品对产仔母猪进行周身彻底消失。

2.2 仔猪出生后必须按时吃到初乳,而且在仔猪吃奶前必须用生物药品涂抹母猪奶头,保证仔猪第一口吃进腹内的是有益菌,以利于仔猪胃肠内保持有益菌占领胃肠道的大面积区域。

2.3 提高圈舍温度:将仔猪圈舍的温度提高达到25℃以上并保持合理的通风。

2.4 喂服生姜糖水:用生姜150g、红糖250g熬水,凉后喂服(每头仔猪每次剂量为20mL)。

2.5 庆大、病毒唑混合治疗。

对腹泻严重的仔猪,可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1支,再加上病毒唑1mL,混合后一次性从仔猪的后海穴注射,病重者一天两次,轻者一天一次,连续治疗三天即可痊愈。

3 结论和体会
腹泻是断奶猪仔以及25~30kg的中猪经常发生的一种疾病,如因治疗方案不科学很难治愈而且容易造成药源性僵猪。

造成仔猪冷应激腹泻治疗失败的一般规律是打针就见好,停药就复发,药量小不管事,药量大就(不拉粪)不吃食,最后常因主顾双方失去信心而放弃治疗,造成所谓的钱财两空的局面。

3.1 仔猪冬季冷应激腹泻的主要原因是仔猪舍温度不能适应仔猪的生命活动的需要而造成仔猪的胃肠感冒,致使仔猪的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反应,从而造成仔猪消化不良,解决办法就是提高仔猪舍的温度。

3.2 仔猪的消化机能处于不完全健全时期,如遇气温低下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从而造成仔猪消化不良甚至腹泻。

3.3 仔猪的消化道内有益菌数量不足,对一些营养物质消化缺乏足够的能力,有时会造成酸碱度的不平衡而产生能腹泻,如果让有益菌及时占领仔猪消化道大面积空间,就可能避免因有益菌不足造成自主消化不良。

3.4 根据仔猪临床表现的症状确定以物理疗法为主的治疗方案,因为好的治疗方案在治疗疾病的过程起到决定的作用。

3.5 尽量少用或者不用西药治疗此类疾病,以免造成仔猪药源性激发病(僵猪)因为大部分西药的作用就是杀菌或者抑菌,所以在西药杀菌或者抑菌的同时也将一大部分有益菌一同杀掉,或者抑制住不能发挥辅助消化作用。

3.6 树立信心是治愈“仔猪冬季应激性腹泻”的先决条件。

物理疗法诊治仔猪冬季冷应激性腹泻的几点体会
胡晓光1,胡晓丽2
(1.大城子镇动物疫病防控中心;
2.喀左县动物疫病防控中心,辽宁喀左 122300)
3.7 深化服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以强化服务功能为支撑,不断提高为农服务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力度,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特别要是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确保农资质量。

要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宣传无公害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定期对生产基地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积极开展信用担保、资产抵押等多种为农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健全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提高自然灾害等突发灾害性事件的应急能力。

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县、乡、村三级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

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保险。

(上接第2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