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课后辅导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课后辅导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乞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写的,描写了民间过____节时的盛况,表现了人们___的美好心愿。

2.“乞巧”是指向织女星________________。

3.每当此时,人间女子通常对着__________用________(a.五彩线;b.红丝线;c.金丝线;d.银丝线)穿针。

2. 阅读与理解。

秋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默写古诗。

[2]联系古诗,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意万重:___________________ 开封: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张籍是在什么情景下想起“作家书”的? 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古诗,做练习。

浣溪沙·游蕲水①·清泉寺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释)①蕲(qí)水:县名,今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

②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号____居士。

他天资极高,学识渊博,诗文书画皆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下兰芽短浸溪(泡在水中)
B. 潇潇暮雨子规啼(杜鹃花)
C. 人生无再少(少年时期)
D. 休将白发唱黄鸡(老年)
[3]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词句描绘的画面。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词的下阕,词人迸发出使人振奋的议论,借溪水西流指出人们应该
__________,体现了词人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4. 课外古诗阅读。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戍(shù)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1]前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气氛?()
A.和平宁静
B.悲伤凄凉
C.欢快热烈
D.紧张激烈
[2]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B.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思是何处吹奏《梅花落》。

C.第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

D.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3]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
李白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③,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

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

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

③“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两水”,指句溪和宛溪。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其好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学过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诗歌鉴赏。

“金沙水______云崖暖,大渡桥______铁索寒。


(1)把诗句缺少的字补充完整。

(2)在诗句中,两个长征途中感人的故事是和。

(3)给诗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A.“暖”表现的是红军渡江后的喜悦心情
B.金沙江边的悬崖处温暖如春
C.“寒”烘托出作战时的惊险悲壮
7.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已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解释字词。

生气:____________ 恃:____________
[2]下列对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B.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3]用自己的话说说“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
[4]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描述最正确、全面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祈求上天的口吻,呼唤风雷般的变革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B.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期盼上天不拘一格地降下人才的迫切心情
C.作者表达了只有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更有生气的观点
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朝野臣民噤声的现状的无限悲哀
8. 课内阅读我最棒。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暝”的意思是_____,点明题目中“秋暝”的一句诗是____。

[2]下列诗句与本首诗描写季节一致的一项是()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全点出来了。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9. 课内精彩阅读。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由这首诗的题目,我了解到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两句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的“熏”可以换成“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醉心寻欢作乐的谴责之情。

(______)
(2)“游人”是指在杭州旅游的人。

(______)
(3)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简直把临时居住的杭州当作故都汴州,表达了作者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______)
10. 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1]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是()人
A. 南宋
B. 北宋
C. 南唐
[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

A.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B. 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
[3]这首诗中有两个对偶句,请找出来。

( )
A.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这首词表达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古诗文阅读。

春望
[唐]杜甫
国破①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②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③欲不胜④簪⑤。

(注释)①破:沦陷。

②烽火:这里指战争。

③浑:简直。

④胜:能承受。

⑤簪(zān):一种束发的首饰。

[1]从题目上看,这首诗是作者在______(季节)的时候写的。

[2]从“草木深”三个字可以看出长安城的现状是()
A.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

B.草木繁茂,一片生机。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4]诗中反映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的最后一句,作者通过描写______的变化,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______和______,更加体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2. 古诗阅读。

风鸢图诗
[明]徐渭
江北江南纸鹞齐,
线长线短回高低。

春风自古无凭据,
一任骑牛弄笛儿。

[1]这首诗中哪一句写出了放风筝的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示儿题临安邸
[宋]陆游 [宋]林升
死去元知万事空,山外青山楼外楼,
但悲不见九州同。

西湖歌舞几时休?
王师北定中原日,暖风熏得游人醉,
家祭无忘告乃翁。

直把杭州作汴州。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临安]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

[乃翁]你们的父亲。

[汴州]在今河南开封,曾为北宋都城。

[阅读链接]陆游年幼时正当金人入侵,长期过着逃难生活。

尽管生活艰辛,他在家里仍接受很多爱国教育,早就树立了抗金复国的思想。

公元1163年,陆游替张浚(南宋的抗金名将)策划北伐,不幸北伐失败,被罢免了官职。

公元1170年,陆游到四川去参加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军队,在国防最前线活动过一个时期。

这次军队生活,大大地丰富了他的诗歌的内容,如“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因为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复国的主张,招致了当权派的忌恨,最后连地方官也丢了。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选择恰当的感情基调朗读诗歌。

A.悲伤痛心 B.悲愤讽刺
(1)朗读《示儿》应读出_____________的感情。

(2)朗读《题临安邸》应读出_____________的感情。

[2]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

(1)《示儿》诗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题目中我能了解到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临安邸》诗题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围绕诗题我提出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着问题读古诗,能更快理解诗歌内容。

[3]读读下面的“阅读链接”,结合注释和资料,写一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句的意思,并体会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课内阅读。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____________________,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词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词一共写了_______个人。

他们分别在干什么?用“”画出来。

从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重点写的是________,
从“_________”二字可以看出来。

由此可知,我们在同时写几个人、几
件事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墨,要有重点。

1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夜阑卧听风吹雨( )
A. 通“栏”,栏杆
B. 将尽,完
C. 擅自(出入)
[2]这首诗从体裁上来讲都属于____。

A. 七言律诗
B. 七言绝句
[3]这首诗描写了窗外冷风吹雨、寒意顿生的场景,其目的是___________,描写了诗人病中的场景,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心愿。

[4]下列诗句中与画“~~~”线的句子所表达的感情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B.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C.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D.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