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1.《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课后作业(配套)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戴嵩画牛》
一、基础题
1.看拼音。
写词语。
shǔchǔzhóu jǐn náng fǔ
( )中( )士玉( ) ( ) ( )掌
2.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处.(chǔchù)士好.(hào hǎo)书画所宝以百数.(shǔshù)
曝.(pùbào)书画斗.(dòu dǒu)牛
3.组词。
轴()曝()锦()
抽()爆()棉()
二、综合题
4.解释加点的词语。
(1)一牧童见之.。
之: _______________
(2)处士笑而然之
..。
然:________________
之:________________
5.牧童为什么大笑?(用原文中语言回答)
6.从这则故事你有收获?
三、提高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1.解释“度”字。
()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2)宁信度
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
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
)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1.蜀处轴锦囊拊
2.chǔhào shǔpùdòu
3.车轴一曝十寒锦缎
抽出爆炸棉花
二、4.(2)指书画。
(2)认为对。
指放牛娃的评论。
5.“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
6.(1)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2)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任何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3)从牧童角度的收获: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1.(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
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
3.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
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参考答案
1. 苍穹坠落绿茵祭献
2.穹(苍穹)祭(祭献)浆(琼浆)驰(奔驰)
穷(无穷)察(警察)桨(船桨)弛(松弛)
3.A(坠zhuì落)
4.B(A.摇曳 C.鸣啭 D.顾影自怜)
5.B(反复)
6. (1)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的能力。
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名句、名篇;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
朱自清的《春》中把花比作星星的句子是“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指夜空中的星星.“硕大无朋的独眼”指太阳. 好处: 用比喻及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四季更替的自然变化。
解析:此题考查赏析句子。
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
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夜空中的星星”比作“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将“太阳”比作“硕大无朋的独眼”,同时“对我察看”“我凝视”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此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四季更替的自然变化。
据此即可解答。
(3)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有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未完全领悟。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
解答时要结合相关段落来分析。
根据最后一段的“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有孤芳自赏”即可解答此题。
(4)都是借物抒情,都用了通感、比喻、拟人,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等等。
解析:此题考查比较阅读。
分析文章的写作风格可从文章的修辞、写作手法、表达的情感等方面来思考。
《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
《浪之歌》借助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雨之歌》主要采用的是拟人化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对无私的奉献者的歌颂。
《花之歌》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
根
据以上分析可知这三篇文章都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都用了通感、比喻、拟人,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
(5)借花写出一种神韵和品格,为我们树立了高尚的人格理想。
(6)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星辰、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
(7)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8)花儿是一个奉献的使者,它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解答时要认真阅读短文,分析其主要内容,再根据文章结尾点明中心的句子来确定主旨。
由文中的“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的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更加芬芳馥郁”“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可看出花儿是一个奉献的使者,它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
7.(1)D
(2)拟人比喻跳舞的样子
(3)妇人汲水阳光跳舞鸭子浮游榕树
(4)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了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对母亲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