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恋爱心理与爱的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设计
第八章恋爱心理与爱的能力的培养一、恋爱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爱情是需要学习和准备的
爱人之间的角色:三个
男人女人
夫性妻性
父性母性
儿子性女儿性
二、有关爱情的理论——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因论”
三、爱情的特征
1、给予的激情
2、持久性
3、专一性(排他性)
四、爱的能力的培养
1、表达爱的能力
2、接受爱的能力
3、拒绝爱的能力
4、鉴别爱的能力
5、面对失恋的心理承受力
第八章恋爱心理与爱的能力的培养
今天我们来看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恋爱能力”,看到这几个字想到什么?这是一个很特殊的人际关系。
恋爱是发生在什么样的人之间?通常是异性之间。
今天要讲的是恋爱能力,对大学生来讲是很重要的。
为什么?大家看小说电影吗?看什么题材的?好像故事里没有爱情,可能会觉得少了点什么,非常乏味,有了爱情,才有穿透力,从而感染人,吸引人。
通常片子里都有一个主题那就是爱情。
为什么爱情这么吸引人?爱与被爱是人的两项基本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格拉泽提出,人都有爱与被爱两种需求,如果他们不能得到满足,人就会焦虑、怨恨、自暴自弃等情绪反应,并可能逃避现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辗转反侧。
--------《诗经》
有人说恋爱、结婚者谁不会呀。
小的时候学习是主要任务,上大学了,爸妈可能会对我们说:可以不光学习,现在可以做一些学习之外的事情了,有合适的对象找一个。
孩子很郁闷,哇,什么是合适呀,我看着合适,人家也未必看得上我呀。
案例:江苏某高考状元,考到北京数一数二的大学,以前想要什么向爸妈伸手就可以了,立即满足,到了大学,可以考虑终身大事了,可以适当卡拉ok了,锻炼身体了,要全面发展。
他发现宿舍里的人很会跟女孩子打交道,而他一上去说话就脸红,紧张、出汗。
所以,大家想恋爱需不需要学习?
一、恋爱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爱情是需要学习和准备的
很多人都认为现在几乎所有的事都要考证,当老师、医生、律师、会计师等都要考证,只有恋爱结婚不用,结婚证是发的,不是考的,年龄符合就可以了。
只有恋爱、结婚、生子不用考证,而人类社会又是由这些基本元素组成的,我们要为社会做贡献,就一定要抓住这一环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跟最亲密的人怎样相处?
有了下一代时,也不知怎样相处,我们一个家庭不知怎样相处,我们走入社会这个大家庭怎么与他人相处,家庭问题处理不好,也很难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人出了问题,
家庭出了问题,社会也就出问题,所以是一环扣一环的。
不光是为自己,也是个社会问题,每个人都有很大的责任。
所以爱情是需要学习和准备的。
有的同学会有这种感觉:在中学时,家长接了个异性同学打来的电话,非常紧张盘问,虽然是普通友谊,可能也会扣个恋爱的帽子。
中学以后多与同学一起玩一些群体性的游戏,会更知道自己喜欢怎样的恋人。
恋爱是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了解别人认识别人的过程:我是什么样的人,我需要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跟我在一起合适-----。
所以大学生谈恋爱我们是鼓励的,只要健康就好,以期促进交流、学习、人际交往等。
在你还年轻的时候,就应该思考你是谁,你的生命需要什么。
你对不同类型的人越了解,你就越可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配偶。
要找到你一生最好的朋友------你的配偶。
首先你需要与身边的人培养健康的友谊。
健康的友谊告诉我们,我们从配偶身上看到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急切地想要找到结婚对象的往往会做出一个糟糕的选择,最终得到的只是一个充满痛苦的婚姻。
如一名女大学生,进大学不久看见周围同学不少成双成对,感觉很受刺激,就在一年级下学期向同班一名男生主动出击,两人很快坠入情网。
大学毕业不久他们就组成了小家庭。
不久就发现这男生从不干家务,对事业心强、工作繁忙的她也很不体谅。
每当她大老远出差回来,精疲力竭还要忙着做饭,男的却只知道坐在沙发上看球赛。
男的本质上是个自我中心主义者,习惯于被人关心被人照料,对别人缺乏体贴。
这位女同学因而多次累病。
她懊悔地说,如果能重来一次,她一定要找个年龄大一些,特别宽容,特别会体贴人的男人做丈夫。
同学们议论说,她就是太急,只摘到了最小的“麦穗”。
据传说,柏拉图有一次向苏格拉底请教什么是爱情和婚姻。
苏格拉底就让他去麦田走一趟,不许回头地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麦穗,但是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图感觉这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便独自去了,可是过了很长时间却空手而回。
苏格拉底问他原因,“很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却不知道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株,只好放弃。
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
一棵麦穗也没有。
”
苏格拉底微笑着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那什么是婚姻呢?
苏格拉底让柏拉图再去一趟杉树林,还是不准回头地走,去寻找一棵最好最合适的圣诞树,并且也只可以找一次。
有了上次的经验,柏拉图充满信心的去了。
半天后,他一身疲倦,拿回了一棵看上去笔直、翠绿却有点稀疏的杉树。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你寻找到的最好的最适合的杉树吗?柏拉图说:“因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觉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
”
苏格拉底听完又微笑着告诉他,这就是婚姻。
同学们,如果让你走过一片麦田,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麦穗,你会选择在什么时候摘?开始?中间?还是最后?
恋爱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事,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建立起的一种亲密关系。
这种亲密关系能否稳固,发展,走向成熟,其实也是大学生自我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普通人际关系中,我们怎样看待别人,我跟别人交往别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我们有什么喜好等。
我们与异性交往,从一个普通的异性关系走上一个更为亲密的人际关系,是需要学习的。
喜欢一个人,怎样去接触他,需要学习,我们是文明人,不能说喜欢你,请跟我走。
相处一段时间后怎样巩固,不适合自己怎样调换?这些都需要学习。
爱人之间的角色:三个
男人女人
夫性妻性
父性母性
儿子性女儿性
比如一个女性,在恋爱和婚姻中,不可能永远像一个母亲或姐姐的角色,那样总有一天会累死。
当一个女孩对男孩那么好时,她从内心深处也希望男孩对他同样好,不能
永远付出。
想要的东西没得到,明明希望对方像父亲一样关心她,结果反而扮演母亲的角色,找了个儿子,一个人走路已经很累,况且在背上另外一个人,总有一天会累死。
所以生活要靠每个人的独立。
男士也一样,找一个小女孩,刚开始好可爱,好依赖,男人的英雄主义得到了充分发挥,但男人也需要温柔的女人,包容、可依赖、平等分享。
所以三个角色是不断互换的。
所以,关于爱情的问题是需要学会了解的。
二、有关爱情的理论——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因论”
美国耶鲁大学的斯滕伯格教授认为人类的爱情由三种成分组成,动机成分、情感成分、认知成分。
动机成分:动机由内发的性驱力,也包括异性之间身体容貌等特征彼此吸引。
以动机为主的两性关系是亲密的。
情绪成分:一见钟情,生理上是愉悦、想亲近,心理上的感觉就出来了,高兴、喜欢,身心同时起作用。
爱情三因论认为,两性间的爱情形式,因人而异,很可能所有情侣间的亲密关系和热烈程度各不相同,但在基本上都是这三元素彼此不等量的配合而演化出来。
斯腾柏格进一步将动机、情绪、认知三者各自单独在两性间发生的爱情关系,分别称之为热情、亲密与承诺。
生理层面:两性吸引与化学反应
美国一个心理学家辛蒂哈赞的理论:
为什么爱情会由最初的激情转化为平淡。
有的同学说,跟女朋友在一起,刚开始感觉很好,为什么后来就烦了?
调查了5000对夫妻,并进行了医学测试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激情的存活期是18到30个月,在此之后,一般就不会再出现看到对方心惊肉跳、手心出汗的情况了。
她的这一观点对传统的浪漫思想提出了挑战。
他们指出:“有证据证明,爱情是大脑中的一种‘化学鸡尾酒’激发出来的,这些
化学物质是多巴胺、苯乙胺和催产素。
抗体与它们的分泌同时释放,23个月以后,它们的作用便失效了。
超过这段时间,男女双方要么分手,要么心平气和地一起过日子。
爱情成为习惯,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
即使双方想生更多的孩子,这三种化学物质也不再起作用了。
”然而,当第三者出现,这三种化学物质还会“死灰复燃”,然而,与第三者的“纯真爱情”同样不会超过30个月。
面对同一个对象,化学物质不可能分泌第二次。
科学家发现,任何外在刺激的出现都会引发脑细胞兴奋,但如果刺激持续存在,该兴奋点会疲倦。
同样,当人们面对长期、无休止出现的刺激物时,周期性的疲倦将是无法避免的。
“审美疲劳”“左手摸右手”
由于夫妻长期的共同生活,体内就会产生类似镇静剂的内啡肽的化学物质,它能使夫妻之间平衡、安全、互相依靠,甚至不能分离,使爱深化。
有人说爱情始终在沙地上的灵感,只有转化为亲情才会扎根于泥土。
所以平平淡淡才是真。
心理层面:
弗洛伊德说: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是一个很舒服的环境,刚生下来时,跟大人分不清界限,觉得我还没哭呢,奶头就放在我的嘴里了,觉得自己是万能的。
当能分清时,桌子是桌子,我是我,碰一下先会疼。
他会觉得妈妈是万能的,能给我一切。
后来发现妈妈也不能满足自己,一种挫败。
但他的梦想不会消失,期望不会消失。
我们都是追求快乐回避痛苦的,所以我们总是想找到这样一个人,我跟他在一起时所有的愿望都会实现,有这样一个人不我所有的缺陷都给弥补了,我就会成为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爱是一种重新寻找的意识,而且会退化到重新燃烧起婴儿期的希望和情感。
但是它的本质还是有进步的,它可以给我们力量和方向。
当我们觉得一个人跟他在一起能够帮助我实现“完美”的梦想时,我们就觉得爱上了这个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希望自己很全能,很完美,很自大的愿望。
找一个人时,能感觉到我们内在的需求得到满足,才会去寻找对方。
我们不了解自己内心深处这种最
古老的渴望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了解到爱和她的反复无常,你有一个需求,对方也有一个需求,在爱情中的人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总是想我们的需求,不去顾及对方也有需求,我们很可能陷入一种自我中心,我的需求是第一位的,不去了解对方的需求;还有一种相反的方式是只管对方需要什么,像一个仆人一样的为他服务,结果把自己的需求弄没了,很郁闷。
记住:两个人在互动,再相互满足,要扩充的是两个人,要滋养的是两个人而不是某一个人,成为奴隶或奴隶主都是不好的。
人是平等的关系。
三、爱情的特征
爱情到底是什么?你认为在爱情当中对你最重要的五条是什么?
小游戏:拿出一张16开的纸,对折,一边撕五条,在没撕的纸上写五个重要的方面(如:爱是需要、关怀),再分别写到窄条上,排序,将你认为重要的保留三条,首先放弃什么?其次是什么?将不要的撕下来,与周围的同学交流,说明理由,谁要可以交换。
忍痛割爱再去掉两条,只剩一条,好好看一看,这就是你的爱情价值观,珍藏于心。
当与你的朋友发生矛盾时,是分还是和?在两个女孩之间犹豫不决的时候,想一下你今天的选择,看一看你的爱情价值观。
讨论:你选择了什么?放弃了什么?在放弃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别人的选择对你有什么影响?
之后,每一小组选择最重要的五条列出来。
每个人都有小差异,但有相同点,如责任、信任、包容等。
体现:关系,怎样去行为。
以这样的目标为终点走到一起。
爱情、婚姻的问题是人人都关心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年轻人,但其实不年轻也一样,一个人一辈子都会关心这个问题的。
一个人感到幸福不幸福,实际上和自己在爱情、婚姻这个问题上的遭遇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自己一生的经历,真正给自己带来了极大快乐的事情恐怕就是爱情,但往往也是这个问题上的遭遇可能给自己带来最大的苦恼。
爱情可以使人极乐,也可以使人极悲。
两个人在一起,我们有个需要,对方也有个需要,当两个人的需要刚好碰撞在一起,刚好合拍了,这时就相互爱上了,就产生了爱情。
我的需要得到满足了,兴奋,跳到过
街天桥上大喊------我是最幸福的人。
我们的感觉是得到了全世界。
不仅是生理方面而且是心理层面的一种升华,一种幸福感、快乐感。
许多人间的悲剧也是发生在爱情、婚姻这个领域里,有些人因此就看破红尘了,把人世看淡了。
譬如说贾宝玉,他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导致他最后遁入了空门,当和尚去了,当然原因很复杂,但至少爱情悲剧是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爱情而自杀的人,恐怕比为别的什么事都多。
有的是失恋,比如歌德笔下的维特,这个维特在生活中是有原型的。
有的是殉情,两个人相爱得不得了,但就是不能结合,结果就一起去死吧,比如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其实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是时常发生的。
还有的人可能是因为在爱情方面受挫吧,就变得玩世不恭了,反正我看透了,哪里有什么爱情,那我就不要爱情了,我只要性。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写的唐璜就是这样,先后和一千零三个女人上床,拜伦自己也差不多,对于女人,他主张用土耳其后宫里的做法,拍一下手,让仆人把她们带来,完事后再拍一下手,让仆人把她们带走。
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现象,在文学作品里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描写,就是爱情对人的这种巨大牵扯,使人大喜大悲。
爱情有这么大的威力,对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大的影响,这个问题当然就值得我们来认真思考一下。
(1)给予的激情
大家都熟悉海的女儿的故事,美丽的美人鱼,为了自己心爱的人,牺牲了自己动听的歌喉,用心陪伴在自己心爱的人身边,为了救自己的心上人,最后化作为泡沫。
真正的爱情,它里面应该有一种最重要的激情,就是给予的激情,或者说奉献的激情。
你仔细想想,真正的爱情其实就是这样的。
如果你真爱上了一个人的话,你就会遏制不住想为她做些什么,想让她快乐,一定会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愿望,而且真是不求回报的。
爱在本质上应该是给予,是一种奉献的激情,这种奉献的激情不是出于观念,不是出于伦理道德,不是出于责任,完全是出于感情。
如果一个人说爱你,但是光想占有,光想让你付出,他没有给予的激情,我觉得那恐怕就主要是情欲,谈不上是爱情了。
我觉得两人在相爱中,这种互相给予,互相有这种给予的激情,互相疼,你疼他,
他也疼你,这很重要。
心疼一个人,这是爱的可靠标志,心疼是感情最自然的流露,是真正发自内心的。
在真正的爱情中,必定是互相心疼的。
我相信,每个人都是想被人疼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强到这种地步,他不想被人疼。
我说过,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是孤儿,你生下来的时候是赤条条来的,是从无中来的,最后又都要回到无中去。
实际上人人都是孤独的,人人都是孤儿,人人都是需要有人疼的。
那么,在相爱的过程中,我觉得一种正常的关系就应该是你疼他,他也疼你。
(2)持久性
另外一点,我觉得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
如果时间很短暂,只是一时的迷恋,我觉得那可能就只是欲望。
你可能一见这个人就“来电”了,但很快就过去了,明天就把他忘记了,那当然还不是爱情。
两个人互相之间也可能都来电了,但是呢,在一起呆了不长时间,就发现了对方的种种毛病,就相处不下去了,你能说这是一段爱情吗?我觉得不能说。
就是说一个爱情它生存的时间,应该有一个最低的限度,这是爱情之所以为爱情的一个质的保证。
如果在这个限度之下,时间很短,虽然当时很热烈,但在双方的情感历程中和人生中没有留下比较深的刻痕,那就只能说是一时的迷恋,不能算是爱情。
这个道理我想比较简单,就不多说了。
(3)专一性(排他性)
同一宿舍的几个人干什么都在一起,其中一个谈恋爱了,另外几个说他重色轻友。
说一起分享,肯定做不到。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专一的,而不是多向的。
同时爱几个人,我觉得这不可能,同时对几个人有好感是可能的,但同时爱几个人是不太可能的。
讨论两个尖锐的问题:
A,你和你的爱人是相爱的。
你的爱人在爱你的同时,对别的异性动情,你允许不允许?我相信回答基本是否定的,都不会允许的。
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你要求爱情应该是专一的,如果对方不专一的话,你就会觉得她不是真爱你了。
B,你跟你的爱人,你的情人也好,你的妻子、丈夫也好,你们很相爱,你也确实很爱她,你在很爱她的同时,你能不能保证你不对别的异性动情,你能不能保证?我相信,
如果你诚实的话,你的回答也是否定的,你也做不到。
你爱上了一个人以后,你仍完全可能对别的人产生好感,别人对你仍有吸引力,这是一个事实。
所以,在爱情能不能专一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最集中体现了情和欲的冲突。
一对情侣走在街上,迎面过来一个美女,男的看谁?女的看谁?女的问“她漂亮吗?”男的怎么说?
说明人又是多情的。
世界上的男女本质上都是花心的,所谓的花心就是说他看到可爱的异性,他都会喜欢的,这是人的本性。
荷马史诗里面就描写过一个场面,古希腊最有名的美女海伦,当她在特洛伊的宫廷里面出现的时候,所有在场的男人,不管是国王,还是大臣,全都呆住了,全都激动起来了。
我觉得这就是人的本性,一看到美的异性,看到可爱的异性,你那个喜欢,你那个动情,产生一种喜悦的感情,这实在太自然了,完全是一种本性。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男女都是花心的。
但是,花心男女仍然可能有专一的爱情,为什么呢?
因为人是有两种倾向的,一方面,他会对不同的异性产生好感,但是另一方面,他又要求爱情是专一的,如果对方不专一,他就会感觉受到了伤害。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是说在两种倾向并存的情况下,你为了得到专一的爱情,就会愿意克制自己那种天生的自然倾向。
如果你们的爱情很强烈,双方对这个爱情都很珍惜,那么,这种克制就会是自觉自愿的,不会太勉强。
有人讨论过一个问题,就是多向的性与专一的爱能否两全。
一方面有专一的爱情,你最爱我,我最爱你,另一方面呢,照顾人的本性,每个人都可以有多向的动情,多向的性兴趣,可以有几个性伙伴,你可以跟不同的人发生关系,但是同时我们之间互相是最爱的。
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呢?
这个问题,实际上很多哲学家都讨论过,譬如英国哲学家罗素。
他认为能做到,他说实际上人有两种本能,一种是爱的本能,一种是嫉妒的本能,爱的本能是更光明的,更正面的,嫉妒本能是比较负面的,所以我们应该为了那个爱的本能去克制我们的嫉妒本能。
我们互相特别爱,但是我们谁也不要管谁,每人都有自由去跟别的异性进行交往,
都可以和别的异性上床。
但是,这在实践上能不能行得通呢,反正据我所知,罗素自己就离了四次婚,结了五次婚,看来他也没做成功,他也不能做到两个人一贯的专一的相爱,同时每个人都自由,他也做不到。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种嫉妒本能实在是很难克制的。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法国哲学家萨特和女哲学家波伏瓦,他们两个没有结婚,但差不多就像结了婚一样,因为他们虽然没有上教堂举行仪式,没有上法院办手续,但是订了协议,两个人要永远生活在一起,永远相爱,同时每个人都有自由,可以有其他的性关系,其他的性伴侣,互相都不能干预。
他们有一条规定,互相一定要透明,你有了要告诉我,我有了要告诉你,后来他们也真这样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人。
结果怎么样呢?结果倒是他们的友谊保持下来了,但是后来两个人就根本谈不上是什么情人关系,不再有性关系,基本上就是两个朋友,尽管如此,也经常为对方的情人的事情吵架。
所以我说,实际上很难两全。
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最能体现情和欲的冲突,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出现婚姻破裂,红杏出墙的问题。
所以,要想有健康的爱情生活,就要克服人类本能的欲望。
四、爱的能力的培养
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能背诵《大话西游》中那段经典的台词:“曾经有一份真实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它失去时我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一定要对你说‘我爱你!’如果非要给这份爱情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这是很多大学生心中的理想的爱情。
但理想并不等于现实,恋爱是很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大学阶段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恋爱心理困惑与挫折。
处于青春期,向往爱情,又存在许多困惑,迷茫。
1、对爱情似懂非懂,朦朦胧胧,感觉不错就可以,对方是真的爱你吗?不知道。
你爱他什么啊,不知道。
2、攀比,谈恋爱不是情之所至,而是看别人谈,我也谈。
例:一个6人女大学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