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江西省龙南县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周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度高二历史第二次周练
考试时间:40分钟;总分:6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梭伦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的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意义是()
A.直接削弱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B.增强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的经济实力
C.扩大了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
D.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
2.财产等级制度之所以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关键是
A.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
B.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
C.以财产资格来取代血缘资格确定公民的权利
D.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3.商鞅变法中有“更制其教为男女之别”、“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等措施,这些措施的政策导向和历史影响有
①鼓励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②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
③增加了国家的收入④为秦国的强大和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材料提供的关于商鞅变法的信息有()
①除旧布新②关注民生③国富兵强④最为彻底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孝文帝的重儒措施①促进了北魏文化教育的发展②进一步深化了北魏政治封建化的程度
③使儒家思想失去本来面目④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史记》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商鞅变法措施中与“家给人足”局面的出现无关的是()
A.燔诗书而明法令B.重农抑商
C.为田开阡陌封疆D.奖励耕织
7.《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
①规定俸禄由国家筹集,按品第高低发放给官吏,严禁贪污②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③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④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9.《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强B.改革了封建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0.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
A. 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11.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最根本的相同原因是
A.民族危机严重B.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C.资产阶级软弱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2.19世界后期,“脱亚入欧”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
采取的措施有()
①开展工业革命②废除封建制度③实施“大陆政策”④推行“文明开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3.“学者们喜欢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

当它用思想来拷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可以说明德国在“拷问世界”方面的“伟大”史实有
①德国启蒙思想家掀起了欧洲启蒙运动高潮
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③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
④德国文学家创作了反思“理性王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14.“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

”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 )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不要信教,不要教会
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主张因信称义
15.“人们只有通过信仰,而不是其他任何手段,才能回报上帝。

”此言最可能出自于()A.罗马教皇B.马丁·路德C.伏尔泰D.达尔文
16.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颁布。

该宪法明示天皇的权力:“神圣不可侵犯”、“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此宪法之条规行使之”、“裁可法律,命公布执行”、“统帅陆海军”……由此可以看出,该宪法
①弘扬资产阶级民主精神②规定法律制约天皇
③突出强调天皇独裁专制④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7.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

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觉醒”的根本原因是()A.军事落后B.制度腐朽
C.经济凋敝D.吏治腐败
18.在学习关于日本明治维新中“奉还版籍、废藩置县”这一措施时,某班同学出现了争论。

以下是一些同学对于这一措施作用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重建中央集权,成为近代化重要前提
B.废除封建专制,开启政治民主化道路
C.强化君主专制,不利于近代化的推进
D.消灭封建割据,建立近代化宪政体制
19.造成下图1888~1894年日本工厂数与蒸汽机数量变化的主因是()
A.甲午战争的取胜B.1889年宪法的颁布
C.“殖产兴业”的政策D.军事工业的刺激
20.萧功秦认为现代化有三种模式:原生型——在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次生型——原封不动地被殖民者从其母国带入;感应型——一些传统君主国在承受西方挑战后开始了现代化。

下列国家现代化模式对应准确的是()
A.英国、日本——原生型B.德国、美国——感应型
C.法国、美国——次生型D.中国、日本——感应型
二、综合题(20分)
2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中叶以后,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中、日两国都进行了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

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该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

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日维新”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8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一成一败的原因(6分)。

高二第二次周练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最直接的意义是增强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的经济实力,本题选B。

A项直接削弱贵族专权局面的措施是建立财产等级制度。

C项表述片面。

D 项表述过于夸大。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梭伦改革的内容。

2.C
【解析】略
3.C
【解析】略
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可知①②③正确,但是该变法是否彻底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④项。

5.C
【解析】重儒是对儒家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是它失去本来面目。

6.A
【解析】材料中要求的是与“家给人足”局面的出现有关的是涉及民生的措施,BCD符合题意,A是思想上的专制政策,不符合题意。

7.D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知识的把握。

根据题干材料“宗室贵族多怨望”可知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内容。

本题需要学生思考哪些措施直接触及到了贵族的利益。

因为它规定按功授爵,这就使依靠血缘而予以维系的旧贵族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所以D符合题意。

而A不符合变法内容,它强调重农抑商。

B、C虽然正确,但并非直接触及到贵族的利益。

综上,本题选D.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改革内容
8.B
【解析】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①规定俸禄由国家筹集,按品第高低发放给官吏,严禁贪污③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④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以上都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②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这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治蜀时期所采取的措施,故此题应选B 项。

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点评:孝文帝改革这一考点主要的考查内容有,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从考查的角度来说,主要从民族融合的角度,考查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对推动民族融合的历史作用
9.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关于对戊戌变法历史作用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C项符合题意;A、B选项与史实不符;D项是关于新文化运动的作用;故选C。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作用
10.D
【解析】
试题分析:A指的是清军入关;B是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C指的是地主阶级创办地方武装镇压太平天国运动;D指的是戊戌政变后,“戊戌六君子”被斩杀于菜市口。

故选D。

考点:戊戌政变
点评:1898年9月21日,慈禧宣布“临朝听政”,发动了戊戌政变。

将囚禁光绪帝在瀛台。

并下令逮捕维新人士,谭嗣同、杨锐、刘光弟、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君子命丧顽固派的屠刀之下。

11.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是主要原因,中国与日本两国的维新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变革,所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才是根本的原因,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生产力发展要求相应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从而才出现了革新。

BC两项是无关项,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特点与影响;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2.C
【解析】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的措施的有关内容。

本题考查的是明治政府受“脱亚入欧”这一主流认识的影响而采取的措施.而③是受本国军国主义的影响而实施侵略扩张政策,并非仿效欧美,不属于明治维新措施。

故可用排除法排除A、B、D三项。

C正确。

故本题选C。

13.B
【解析】略
14.D
【解析】
试题分析:马丁路德虽然是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在欧洲引起的反响也是很大的,但并不是如闵采尔一般的激进式人物,他虽然批评教会,但批判的是教会中搜刮财物,借用教会来搜刮权利的人物而已,说白了,就是教皇。

而并不是完全否定教会神学。

强调一切从《圣经》出发,来理解上帝,并不需要教士来代为救赎,简化宗教仪式有,但并不都反对,例如他就支持保留圣餐的。

从这句话本身来讲,故选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改革
1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识记层次,比较简单,根据材料信息直接判断即可。

由材料关键信息“只有通过信仰”、“不是其他任何手段”,核心主张即“因信称义”。

据此,可知,此言最可能出自于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

A项明显不符合题干主旨,不正确;CD两项与宗教改革没有直接关联。

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德国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
16.D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使天皇的权利得到加强,并带有浓厚的封建性,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本题考查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

点评:关于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要注意:(1)颁布的背景;(2)内容;(3)影响(明治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但它毕竟是近代亚洲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它规定了人
民的某些基本权利,表面上依照“三权分立”的原则确立了日本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但缺乏比较健全的民主宪政精神,因而在实施后,权利重心仍握在官僚寡头手中。


17.B
【解析】
试题分析:19世纪中期进行的克里木战争使得俄国遭到大败,俄国的失败证明了俄国农奴制的落后,已经成为了阻碍国家发展的严重的障碍。

故选B。

A项错误,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并非仅仅是军事技术的落后造成的;CD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原因
18.A
【解析】略
19.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时间可以看出恰为明治维新期间,其次工厂数和蒸汽机的迅猛增加说明日本开市了近代化进程,充分利用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正是明治维新的重要举措——“殖产兴业“政策的内容,故选择C项正确;甲午战争是1894—1895年,故排除A项;1889年宪法确立了日本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不可能是工厂和蒸汽机数增加的主因,故排除B项;材料无法表明这些工厂和蒸汽机主要为军事工业服务,故排除D项。

考点: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
20.D
【解析】
试题分析:英国和法国的现代化是本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由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属于原生型;美国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它的现代化基本上是从英国照样带过来的,属于次生型;德国属于开明专制型现代化类型,属于感应型;中国和日本也都属于感应型。

故答案选D。

考点:国家现代化模式·原生型、次生型、感应型·英国、日本、德国、美国、法国、中国21.
(1)特点:学习的国家多;(1分)学习的范围广;(1分) 有选择地学习。

(2分)
局限性:保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2分)
(2)措施:将地方政府集中在中央领导之下;设立新学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西式军队。

(8分)
(3)任答三点,每点2分,共6分
社会背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封建势力强大;日本封建势力薄弱,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
领导力量:中国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由于其软弱性,不敢发动群众,力量小;日本倒幕派掌握实权,人民拥护,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基地,武装推翻幕府统治。

政策措施:中国变法法令“一纸空文”,各地阳奉阴违;日本强制实施,行之有效。

国际环境:帝国主义时期,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日本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侵略亚洲,主要是中国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依据英国模式”、“参照法国模式”、“大学则归功于美国”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归纳、概括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体现在:•全面向西方学习;‚有选择性地,有针对性地学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尽管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但,明治维新不是很彻底,还保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诸如天皇制和武士道精神等)。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建立新学校”、“鼓励西方式生产方法”、“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军队”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归纳、概括出“百日维新”主张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体现在:•设立新学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ƒ建立西式军队。

(3)本题主要考查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的认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水平、领导力量即是否有坚强的领导阶级的领导、政策措施即政令是否得到贯彻执行和所处的国际环境即是否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等几个角度加以分析。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明治维新·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