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必说碧绿的菜昧,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棋;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 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 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 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蟊,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 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 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 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 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 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 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 椹要好得远。
效果:运用反复修辞手法,能够突出思想感情,分 清层次脉络,增添旋律美,加强节奏感。
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 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 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老山界》一文运用了大量的 修辞,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 味下列句子的语言美。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 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 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品析下面句段词语的表达效果
1.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2.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3.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 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 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4.“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5.“在故乡的土地上……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我 的手印。”
劈(pī) 哺育(bǔ) 咀嚼( jué) 督促(dū) 默契(qì) 丰饶(ráo)
气魄(pò) 峭壁(qiào) 鸣咽(yè) 嗥鸣(háo) 禾稻(dào) 污秽(huì)
能力清单
《黄河颂》中多次出现第二人称“你”,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究竟指的是什么? 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诗歌中多次出现第二人称“你”,显得亲切、自 然,便于直抒胸臆。
1.重点词语释义
(1)唧唧复唧唧(叹息声) (2)唯闻女叹息(只) (3)昨夜见军帖(军中的文告) (4)问女何所忆(思念) (5)愿为市鞍马(买) (6)西市买鞍鞯(马鞍下的垫子) (7)南市买辔头(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8)旦辞爷娘去(早晨) (9)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水流声) (10)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马叫的声音)
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类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几 个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以加强语言的气势和感情的 表达。 效果:①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得细致入微;② 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到层次 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③运用排比说理, 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④ 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 谐,增强语势,表达强烈的感情。
倒装句:问女何所思 宾语前置,应为“所思何”
7.重点句子翻译
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代替父亲去出征。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3.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射着战士的铠甲。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和壮士们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牺牲了,有的十年后胜利归来了。 5.雄兔脚扑朔,雌免眼迷离。 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 6.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第三人称 概念: 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以一种叙述发生在他人身 上的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情的经过展示给读者。 作用: 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能力清单
表现手法——象征
定义: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表现出来。 作用:使要表达的感情更为含蓄、深刻,使抽象的事物具 体化,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增强 文章的表现力。 举例:《驿路梨花》一文中,作者用洁白如雪、不虚浮、 不艳丽的梨花的具体形象,象征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把 本来抽象的社会主义风尚的本质特征鲜明地揭示出来。
能力清单
鉴赏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
1.运用了......修辞,把......比作......|把......拟人 化/赋予......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 2.生动形象/生动有趣地写出......特点/状态/ 形象|达到了......效果; 3.表达了作者......感情。
鉴赏修辞手法 ——排比
可汗(kè hán) 辔头(pèi)
wǎn(宛)转 澎湃(péng pài) bǎng(榜)样 浩浩荡荡(dàng) 攀谈(pān) 灌输(guàn) 惊惶(huáng) 酣然入梦(hān) 胸膛(táng) 高粱(liang) 斑lán(斓) 亘古(gèn) 田垄(lǒng) 土壤(rǎng) lán(谰)语 云(bìn)鬓
1.重点词语释义
(11)万里赴戎机(战事) (12)关山度若飞(越过) (13)策勋十二转(记功) (14)赏赐百千强(有余) (15)愿驰千里足(赶马快跑) (16)出郭相扶将(外城)(扶持) (17)著我旧时裳(穿) (18)出门看火伴(军中的同伴) (19)雄兔脚扑朔(动弹) (20)雌兔眼迷离(咪着眼) (21)双兔傍地走(靠近、临近)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 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 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怎 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们对黄河的敬
仰,更表达人们对黄河深情的依恋。
鉴赏修辞手法——反复
定义: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某种结 构,以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
能力清单
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分析
1.选择有特点、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 影镜头一样闪现,极具镜头感; 2.在形容景物时用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形容词; 3.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充沛, 使景物描绘更形象、生动; 4.积极运用动态和静态描写,造成灵动的效果,在对比衬托中达 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效果; 5.科学准确的写景顺序,合理运用想象且注重景物的虚实建构; 6.多感官描绘景物,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角度 来描绘。
阅读古诗,完成4-6题
[甲]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 [乙]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滋长(zī)
浊流(zhuó)
屏zhàng(障) 矗立(chù)
搀扶(chān) 苛捐杂税(shuì)
不可zhuó(捉)摸 誓言(shì)
缠绕(chán)
埋葬(zàng)
挚痛(zhì)
机抒(zhù)
红妆(zhuāng)
骨碌(lu)
鸣咽(yè)
山涧( jiàn) 镐头(gǎo)
鞍鞯(ān jiān) 军帖(tiě)
5.古今异义
1.卷卷有爷名 古:父亲 今: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只 今:转折连词
3.出郭相扶将 古:外城 今:仅用作姓氏
4.木兰当户织 古:门 今: 人家、门第
5.雌兔眼迷离 古:眯着眼 今: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6.双兔傍地走 古:跑 今:行走
6.特殊句式
省略句:愿为市鞍马 应为“原为(此)市鞍马”
参考答案
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将无形的 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给人以美好的联想。用看似 矛盾的语言,表现了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 起或小或大或远或近的“不可捉摸”的感觉。同时 作者还运用了反衬手法,以“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 声响”来衬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静,获得了“以声衬 静,静更静”的艺术效果。
能力清单
品味字词的表达效果 1.词语的含义:分析字词的本义和语境义。 2.从词性的角度品味用词的准确、生动、形 象:如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3.词语的感情色彩: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 4.从修辞的角度品味词语
参考答案
1.用“劈”字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把中原大地分成南北两面, 显得有气势和力量。 2.用“泻”字可以形象地表现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挡 的气势。 3.“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 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爬山的艰难;火把一直 “连到天上”,显示了老山界的高峻,也显示了红军指战 员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 4.贬义褒用,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 5.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 和悲愤的心绪。
谈大段景物描写的赏析与写作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 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 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 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 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 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 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 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3.借鉴文章的写作风格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思 想感情,体会“家国天下”情怀
本课目标
1.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基础知识 的自我梳理
2.运用基础和能力清单,突破问 题解答 3.当堂训练,能力提升
基础清单
狂澜:比喻动荡局势或者猛烈的潮流 一泻万丈:形容江河直下,也比喻文笔曲调奔放 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挚痛:诚恳而深切 亘古:远古 污秽:肮脏的东西 谰语:指没有根据的话
第二单元复习
教师导语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杂说送张琥》
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 为学无间断,如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已也。
——《围炉夜话》
回顾单元目标
1.继续学习精读的读书方法,反复涵泳品味, 揣摩关键语句,领会文章内涵,并学习做批注
2.联系文章时代背景,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 作者情怀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胸膛 泛褴 黎明 高山之巅 九曲连环 B.幽远 缠绕 绝壁 惊涛澎拜 欺侮百姓 C.桨液 耻辱 啤吟 一泻万丈 刺入肌骨 D.寂静 眷恋 纪念碑 寒气逼人 粮食缺乏
3.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B )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诗人、 文学评论家。 B.《老山界》是一篇回忆性记叙文,真实、生动地记叙了作者 黄克诚在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歌颂了红 军英勇、坚强、乐观的精神品质。 C.《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抒情散文,它以倾诉式的语言抒发作 者端木蕻良对沦陷了十年的关东原野的怀念、赞美和甘愿为 其牺牲一切的决心。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诗中塑造了木 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卫国家的巾帼英雄形象。
训练提升
下列词语中红色的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B )
A.屏障(bǐng) 臂膀(bǎng) 疲倦( juàn) 亘古(gèn) B.惊惶(huáng) 矗立(chù) 督促(dū) 搀扶(chān) C.灌输(guàn) 倾斜(qīn) 溪流(xī) 宿营(sù) D.跳跃(yào) 喷涌(yǒng) 谰语(lán) 怪诞(yán)
2.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同“贴”
3.一词多义
愿为市鞍马 东市买骏马 将军百战死
买
集市 名词,将领
出郭相扶将 动词,扶持
愿为市鞍马 愿意 愿驰千里足 希望 昨夜见军帖 名词,文书、告示 对镜帖花黄 动词,同“贴”
4.词类活用
1.问女何所思 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
2.策勋十二转 名词作动词,登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动词作名词,战马。
“你”指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诗歌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第一人称 概念: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 作用:①叙述亲切自然,感情真挚。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 感染力。③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和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
第二人称 概念: 以“你”“你们”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 作用: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 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 而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