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集束化护理在血液病化疗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集束化护理在血液病化疗患者 PICC 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摘要】目的:探究在血液病化疗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时段内血液病化疗PICC置管患者82例并予以随机分组,常规护理41例(归入对照组),应用集束化护理41例(归入研究组),对比两组并发症率及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并发症率低(12.20%vs31.71%)、护理满意度高(95.12%vs78.05%),P<0.05。
结论:针对血液病化疗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可降低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其生存质量得以改善,可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血液病;化疗;PICC导管维护;应用效果
血液病患者需长时间静脉注入化疗药物,利用PICC置管可避免患者手臂静脉与化疗药物的直接接触,将药物迅速稀释,以免刺激损伤血管,同时可降低反复静脉穿刺对患者的损伤,减轻痛苦、保护血管的完整性[1]。
但在治疗中如护理不当容易引起导管感染、堵塞等相关并发症,影响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故需加强对PICC导管维护与护理。
集束化护理是在循证医学指导下开展护理活动,将一组经临床证实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临床,旨在改善患者结局[2]。
本次研究以血液病化疗PICC置管患者82例为样本对象,评估集束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时段内血液病化疗PICC置管患者82例并予以随机分组。
对照组41例,男女比24:17,年龄最小27岁,最大70岁,均值(51.42±6.68)岁。
研究组41例,男女比22:19;年龄最24岁,最大72岁,均值(51.69±6.79)岁。
两组基线资料均保持一致在研究范围中(P>0.05)。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根据常规护理规范开展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原则,严格消毒管理,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并告知患者PICC相关护理知识,做
好自我护理。
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开展内容如下:1)成立质控小组,主要成员包含
护士长,专科护理人员等,结合患者实际病情评估风险系数,制定科学的集束化
护理方案。
(2)严格手卫生,遵照相关规定强化手部卫生管理,严格遵照“七
部洗手法”,由质控员进行定期考核与检查,提出改进措施,必要时可进行手卫
生学培养监测。
(3)人员培训,组织所有人员开展培训教育,通过集体宣讲、
分组讨论等形式,学习PICC置管操作规范化、导管维护、注意事项等专科知识;并集中培养护理人员应变能力,使其在遇到突发问题时可冷静应对;通过不定期
抽查监督及指导护理工作开展,完善护理方案。
4)无菌原则,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提升护理操作的规范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如穿刺时做好无菌防护措施,采用无菌覆盖患者,配戴口罩、手套、帽子等,预防交叉感染。
5)环境监测,确保室内清洁干净,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定期使用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定
期进行室内空气培养监测,确保与环境标准相符。
6)其他护理,告知家属相关注
意事项,避免出现导管打折、脱落、受压情况,注意日常活动;加强患者巡视,
观察穿刺皮肤部位情况,监测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一旦发生异常给予及时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并发症情况:静脉炎、导管堵塞、血栓。
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形式调查评估,分值共100分,满意、一般满意、不
满意三级评估标准。
1.4统计学处理
文中数据采纳 SPSS 23.0统计予以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
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并发症率
研究组较对照组并发症率低(P<0.05)。
详见表1:
表1 并发症率对比[n/%]
组别
局
部渗血
静
脉炎
导管
堵塞
皮
肤过敏
发生率
(%)
对照组(n=41)3532
13
(31.71)
研究组(n=41)1211
5
(12.20)
x2-- 4.555
P--0.032 2.2满意度
研究组较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P<0.05)。
详见表2:
表2 满意度对比[n/%]
组别
满
意
一
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
对照组(n=41)18149
32
(78.05)
研究组(n=41)21182
39
(95.12)
x2-- 5.144
P--0.023 3讨论
近年来,PICC置管多应用于恶性肿瘤疾病多疗程化疗和高刺激性、高渗透性静脉输液治疗中,可避免输液部位受到药物外渗的损害,同时可减轻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损伤,减少局部组织坏死。
但PICC置管中发生静脉血栓、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风险高,影响化疗进程,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因此需对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力度[3]。
集束化护理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将一系列关联的护理措施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效果更优的可行性护理方案。
其中涉及3-5条经循证实践后操作性较强的护理措施,可以序贯开展,且效果优于单独执行,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4]。
本次研究中在置管前进行风险评估明确潜在风险,成立质控小组,根据PICC置管操作要求及规范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计划,从手部卫生、人员培训、导管护理、无菌操作等方面为患者提供规范性的护理操作,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严格操
作并加强管理,将并发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从而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5]。
综上所述,在血液病化疗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实施集束化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为其提供更加满意的护理服务,可推荐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扬.循证策略集束化护理在白血病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02):121-123.
[2]刘秀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化疗患者并发症、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07):57-58.
[3]李丽春.集束化护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中临床效果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Z1):52-54.
[4]梁瑞坚.集束化护理在白血病患者PICC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3):142-143.
[5]白昊,张俏,张鸿雁.集束化护理预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1):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