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人教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人教版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积、求商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两类应用题。

教学重点: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乘除计算。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计算。

1 独立完成第1、2题。

2 反馈。

3 补充练习。

第1题的第1小题可以"一盘两算"。

以外圈的数做被除数,中圈的数做除数,算一算商是多少。

第1题的第2小题可以"一盘三算"。

以中圈的数做被除数,外圈的数做除数,算一算商是多少。

再把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相乘,算一算积是多少。

视算,听算。

(以9的乘法口诀求商为主)
二文字题2是9的多少倍?
求倍数。

用除法计算。

2 9的6倍是多少?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三应用题。

1 独立完成第4、5题。

2 比较两类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画线段图弄清题目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3 同桌互查解答情况。

四思考题。

题目中的时间,是指从敲第一下到敲最后一下中间相隔的时间,敲8下有7个相隔(8-1),所以平均敲1下要56÷7=8(秒)。

教学内容:整理乘法口诀表
教学目标:熟记乘法口诀表,并能用口诀熟练地计算。

教学重点:熟记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一整理乘法口诀表。

1 各自填乘法口诀表,同桌互查,及时订正。

2 横着背,竖着背,拐弯背。

每项都先自背,再同桌互背。

3 观察发现:
"每个横行的最后一句"或"每个竖行的第一句"或"最上面一个斜行中的每一句"只可用来计算一道乘法和一道
除法算式。

二练一练。

1 把乘法口诀表里的得数用纸条盖住,任意指一句
口诀,很快说出得数。

2 把乘法口诀表里的任意指一句口诀的第一个数或
第二个数盖住,很快背出这句口诀。

3 看卡片上的数,说说是由哪两个数相乘得来的。

24 422转动圆盘,说出两个对齐的数相乘的积。

再转动。

再算。

5 用一句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6 完成课本第5题。

第1小题独立完成。

第2、3小题在老师指导下审题并完成。

7 补充练习。

□ ÷1、2、3、4、5、6、7、8、9=□
教学内容:"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
的应用题[p37]
教学目标: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并能正确的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
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关键:把"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转化成"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让学生摆4个○,要求人人参与。

思考:○的3倍就是3个4,就是12个。

可以有不同的说法。

二教学例画出和○的个数。

2 讨论:有12个,是○个数的3倍,○有几个?(4个)
你是怎么知道○是4个的?(的个数是○的3倍,就是说的个数有3个"○的个数"那样多,所以求"○的个数",就是把的个数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12÷3=4(个)如图:
每份的个数与○同样多。

三教学例4。

红花有8朵,是黄花的4倍。

黄花有多少朵?
1审题。

题目中是哪良种花在比较?比较的结果怎样?你是怎样看出来的?(红花......是黄花的4倍) 2指导学生画出线段图,说题意。

以黄花的朵数作标准,先画出黄花的朵数的线段,再想一想表示红花朵
数的线段画多长?标上条件和问题。

画后全班交流画线
段图的思考过程。

3 分析数量关系。

从线段图上看,红花的朵数和黄
花的朵数有什么关系?4倍是8朵,1倍是几朵?从图上看,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是哪一部分?(把红花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和黄花同样多。


4 各自看书上的例4,说说解答过程。

5 引申。

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2倍,求黄花。

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8倍,求黄花。

6 小结。

看图,知道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要怎
么想?引导学生再次归纳出: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四巩固练习
1 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同桌互说思考过程。

2 练一练第1、2题。

重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3 练一练第3-6题。

学生独立完成。

说思考过程。

4 比较第5题。

相同;两题都是用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办法来
解答的。

不同:(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1份是多少。

属1份数和总数之间的份总关系。

1份数可以直接从总数
中求得。

(2)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

属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倍数关系。

另一个数不能直接从一个数中求得。

教学内容:倍数关系中求倍数与求1倍数的两类简单应用题的对比[P41]
教学目标:知道"求倍数"和"求1倍数"的两类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比较两类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5
1出示例题,读题。

2 学生独立完成。

3 学生讨论对比:
相同:都知道小船有20只。

不同:(1)求"小船的只数是大船的几倍",也就是求20里面有几个5。

(2)知道"小船的只数是大船的4倍",求"大船有多少只",只要把20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和大船的只数同样多。

二练习试一试:学生独立解答。

说说这两道题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练一练:第1、2题,同桌口答。

第3、4、5题独立笔答。

第6题计算。

同桌两人轮流算,或视算,听算。

教学内容:倍数关系中求几倍数和求倍数的两类简单应用题的对比[P41]
教学目的: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类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比较两类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6
1出示例题,读题。

2 学生独立完成。

3 学生讨论对比:
相同:都是熊猫和小猴在比,比的结果是:猴子的只数是熊猫的6倍。

不同:(1)知道熊猫有3只,求"猴子有多少只",也就是求6个3是多少。

(2)知道"猴子有多少只",求"熊猫有多少只",只要把18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1份就和熊猫的只数同样
多。

二练习试一试:让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如有困难,可以同桌讨论。

解答。

说说这两道题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练一练:第1、2题,同桌口答。

第3、4、5题独立笔答。

第6题计算。

同桌两人轮流算,或视算,听算。

教学内容:倍数关系三类应用题的对比[P43]
教学目标:进一步知道倍数关系三类简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搞清倍数关系三类简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出示3个条件:① 白兔有45只;②灰兔有9只;③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5倍。

让学生任意选择两个条件,提出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2 画线段图,说说数量关系。

3 比较:
相同:都把"灰兔有9只"作为标准,看做1份数;
不同:(1)求白兔有多少只,就是求5个9是多少,
用除法计算;
(2)求灰兔有多少只,就是把45平均分成5份,求1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3)求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几倍,就是求45里面有几个9。

用除法计算。

二练习巩固
1 试一试
同桌合作,说说思考过程。

2 练一练
第1题直接从条件和问题的关系上分析、解答。

第2题先看条件,说说能解决什么问题。

再看问题,说说要求出这样的问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最后,连线,独立解答。

第3题独立解答。

分析数量关系。

改编成另外两种应用题,再解答。

教学内容:练习九[P45]
教学目的:提高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的计算能力,提高应用题的解答能力。

教学重点:倍数关系的三类简单应用题。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视算,听算
9×3 42÷7 6×9 81÷÷2 9×5 48÷8 4×8
7×9 9÷9 5×7 36÷6
口头补充有关9的相对应的乘除法计算。

二重点练习
第2、3、4题。

1 让学生独立审题,边画线段图,边解答。

2 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 订正。

4 老师小结:求倍数,用除法做;求1倍数,用除
法做;求几倍数,用乘法做。

三提高练习
第5题根据一、二两组做风筝的只数,从倍数关系、相差关系两方面去考虑补条件。

先由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编应用题,并解答。

再小组交流,集体交流,把各种答案一一列出。

鼓励不同的想法。

第6题从倍数关系、相差关系两方面去考虑补条件。

先独立思考,再口头交流。

第7题看图编应用题。

6只蜜蜂 3只蝴蝶
编一道乘法应用题和两道除法应用题。

先自由编,再小组编,最后写下来并解答。

教学内容:乘法竖式[P46]
教学目标:知道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并能用乘法
竖式计算表内乘法。

教学重点:用乘法竖式计算表内乘法。

教学方法:迁移法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独立完成后,说说加减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先写加数、加号、横线,再写和。

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
位对齐。

二教学例8
乘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出示:4×2让学生试一试。

2 集体交流。

板书:
说说乘法竖式怎么写。

3 看图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4 把4×2改成4×7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5 小结。

三巩固练习
1 试一试板演,反馈时说说书写格式应注意什么。

2 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补充改错练习。

第2题用竖式计算。

强调,计算后必须在横式后面写上得数。

第3到5题不用列竖式计算。

第6题放手让学生填完后交流思考过程。

教学内容:除法竖式[P46]
教学目标:知道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并能用除法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教学重点:用除法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学例96÷3=□1 除法也可以列竖式计算,除法竖式与加减乘法的竖式不同。

2 一边板书一边讲解,"ㄏ"表示除号,除法竖式的书写顺序,先写除号,再把被除数写在除号的里面,然后把除数写在除号的左边,商写在被除数的上面,商的个位要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

再从被除数里减去除数和商相乘的积,余数是0,表示除法计算完成。

3 学生小结.自由说.
三巩固练习
1 试一试
用竖式计算: 48÷8 20÷5
独立完成,集体反馈.强调商的个位要和被除数的个
位对齐.
2 练一练
在书本上完成第一、二题.
指名八位学生在小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桌对换批改订正.
独立完成第四五题,不用列竖式计算.说说思考过程.
第六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填,填后同桌交流.
教学内容:练习十【P.49】
教学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乘除法竖式进行计算的能力,并能熟练地解答倍数关系的三类简单应用题.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 先复习加,减,乘,除的四种竖式,
想一想,哪一种竖式与其他三种不同.
用除法计算的竖式步骤怎样?
改错题.(略)
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同桌互查.
2 第2题同桌合作,并说说思考过程.
二应用题
第3题提供4个算式:9÷3,9×3,27÷3,27÷9,让学生选择算式,算出得数。

第4、5题。

学生独立解答。

第6题有两种补法:① 吃面粉几袋,吃大米多少袋?②吃大米几袋,吃面粉多少袋/
第7题小组合作完成。

三思考题
根据三类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可知,求今年母亲年龄
是小华的几倍,就要知道母亲和小华今年各多少岁;要
求母亲2年前多少岁,就要知道2年前小华多少岁及母亲年龄是小华的多少倍。

得2年前,小华岁数:8-2=6(岁) 2年前,母亲岁数:6×5=30(岁)
今年,母亲岁数:30+2=32(岁)
今年,母亲岁数是小华的倍数:32÷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