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的对象、任务及发展(教案首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学的对象、任务及发展(教案⾸页)
第⼆节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导语:
学前教育学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发展,直到⼗九世纪中叶,才开始成为⼀门独⽴的学科.研究学前教育学这门学科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可以⽐较透彻地认识这门科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预测将来发展的趋势,明确今后研究的⽅向。

幼⼉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概括起来有以下⼏个阶段:
⼀、孕育阶段(15世纪前)
教育学尚未独⽴,所以幼⼉教育学混杂在⼀些哲学、政治或者神学、伦理学之中,且为零星、⽚断的。

从⼈类原始社会开始,逐步积累了教养⼉童经验,出现了⼉童教育思想的萌芽。

最初散见在谚语中。

如“三岁看⼤,七岁看⽼”。

1、我国古代古书中很早就有关于学前教育的记载
(1)西汉时期。

如《⼤戴礼》的《保傅》篇中曾记有殷周统治者如何注意胎教,如何为太⼦选择保傅⼈员,使太⼦“⾃为⾚⼦时,教固已⾏矣”……
(2)魏晋南北朝时期。

颜之推的《颜⽒家训》,在《教⼦篇》、《勤学篇》中论述了对幼⼉的家庭教育。

⽤“试⼉”的⽅法,观察婴⼉期感觉—运动发展的特点。

他注意胎教,指出:“婴稚(7、8个⽉⼤)识⼈颜⾊,知⼈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则⽌。


(3)南宋朱熹编的《童蒙须知》和《⼩学》。

也注重胎教,他认为孕妇应注意“⼀寝⼀坐,⼀⾔⼀念,⼀视⼀听”,以使胎⼉能够“⽓禀正⽽⽅理全”。

乳母必须有“宽裕、慈、惠、温、良、恭、敬”等道德品质。

总之,我国古代的⼀些思想家总结了胎教和⼉童出⽣后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重视幼⼩⼉童的教育,提出宝贵的学前教育思想。

2、在古代,国外也有⼀些哲学家、思想家很早就提出关于学前教育的⼀些看法和主张。

(1)古希腊的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437)。

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提出了关于学前教育的思想。

A他指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B他第⼀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

C他还提出学前⼉童的游戏和讲故事活动。

(2)古希腊哲学家亚⾥⼠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2—前322)在《政治论》中,主张学前教育和胎教(即优⽣)
(3)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雄辩术原理》中指出:“婴⼉时期的所得就是青年时期的收获,凡是每个⼉童应该学习的东西就应早点开始”
⼆、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后期)
从17世纪夸美纽斯写成《⼤教学论》——1806年赫尔巴特写成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教育科学独⽴。

在教育著作中,论述了学前教育思想。

四、第四阶段或发展的新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外各种⼉童发展和教育理论开始在我国⼴泛传播,并在很⼤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幼⼉园课程变⾰。

这场幼⼉园课程变⾰的主旨是,从强调教育结果转化为强调教育过程,从强调教师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强调⼉童的发展和⼀般能⼒的获得;在幼⼉园课程的管理上,⼈们从注重幼⼉园课程的标准化和统⼀性转化为注重课程的多元化和⾃主性等⽅⾯。

“以⼉童发展为本”成了这场幼⼉园课程变⾰的纲领和⾏动指南。

幼⼉园课程变⾰固然需要⼀定的理想化⾊彩,舍此,变⾰者便会缺乏动机和热情,但是在实施变⾰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变⾰实施相当⼀段时间以后,变⾰者不应始终坚持以“理想化”状态(特别是以西⽅⼈的价值观为基础的“理想化”状态)
为标准,强⾏规范和改造“不理想”状态的幼⼉园课程。

因为这种“理想化”状态往往以专家们的偏好为依据,⽽不是从实际需要出发,这种规范和改造⾏为会导致诸多不公平。

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趋势,近30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上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理论的研究有很⼤进展。

国外科研成果在下列⽅⾯有进⼀步发展:如学前教育对⼉童发展的作⽤,家长在⼉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童语⾔和认知的发展,瑞⼠⼼理学家J.⽪亚杰认知理论在学前教育领域的运⽤,⼉童情感的发展和⼉童⾏为的研究,幼⼉园和⼩学衔接的实验研究,特殊⼉童的教育等。

⼩结:
中国学前教育的研究⼯作也⽇益开展,如:①扩⼤了研究对象,⼉童的年龄延伸到3岁前。

②重视进⼀步运⽤⼉童发展的理论和进⾏实验研究,探讨学前⼉童学习的过程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

③从学前⼉童是教育的主体的观点出发,改⾰教育内容和教育、教学⽅法,培养⼉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④重视研究学前⼉童智⼒的早期发展、幼⼉园与⼩学的衔接等等。

⑤重视研究农村学前教育的特点等等。

在宏观层⾯上推进和实施幼⼉园课程变⾰时,我们应着眼于⼤的社会⽣态环境,着眼于通过政策来挖掘和调配各种社会资源,扶持弱势群体,⿎励多元化地去发展适合不同地域和⼈群的幼⼉园课程,⽽不是⼀味地去倡导和推⾏⼀种所谓“先进的”“普适性的”“以⼉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和实践。

练习反馈:
1.学前教育学从德国教育家()开始创⽴。

2.学前教育泛指( )岁⼉童的教育,包括( )和( ).
3.世界上第⼀本学前教育专著是( ),作者( ).
4.最早提出学前教育公共教育思想的是( ).
(1)福禄倍尔 (2)柏拉图 (3)亚⾥斯多德 (4)⽪亚杰
5.我国最早的幼⼉教育实验中⼼是( )于( )年创办的.
6.维新运动的领导⼈( ) ,在《⼤同书》中第⼀次提出( ) .
7.陶⾏知揭露幼稚园的三⼤病症是( )、( )、( )。

8.“尚⾃然,展个性”是()的教育主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