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评价,有人曾以小学生为说明对象作出如下比喻:“小学生在上学之前就像是一个问号,小学毕业之后却变成了一个句号。
”这种形象性比喻未免有些夸大其词、耸人听闻,但足以表明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那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应试教育模式和封闭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习思维能力而言确实存在相当的限制性和扼杀力,尤其不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训练、培养与发展。
有鉴于此,新课程理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根本”的同时,大力倡导以能力发展为核心因素的素质化教育,并积极推行开展“三维目标教学”活动。
本文结合初中地理教学,试就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作出一些简要阐述。
一、引导学生转变问题视角,有效培养创造思维的灵活性
初中学生还处于思维活跃状态的初期发展阶段,受多重因素的局限性,他们往往在思考问题时表现出收缩性或者是单向性思维的现象。
如针对当前中日之间争端异常激烈的钓鱼岛问题,许多学生感到不可理解:“钓鱼岛面积很小,这对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是可有可无的。
如果因为一个小小的钓鱼岛与日益疯狂的日本之间爆发一场现代化战争,这样的做法是否值得呢?”我们如果只是从钓鱼岛本身的角度出发,那么很难作出具有一定说服力的解释。
对于此类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转换成另外角度来思考,则会收效良多:国际海洋法公约规定,围绕某一岛屿可以划定一定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各类管辖海域,与大陆享有相同的国家保护权益。
而根据海洋学家测算,一个面积为2平方千米的小岛,从其领海基线起划测算,必然拥有400平方千米的领海海域、12海里的毗连区以及200海里宽度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转换成如此角度的问题解释,既明了清晰容易让人接受,又能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改革教学方法
为应试教育所广泛采用的满堂灌、填鸭式、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这些教学方法的直接恶果是训练出了相当大一部分高分低能、机械照搬、唯书唯上的专门人才。
教师应以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探索实践式等为主要教学方法。
要确立主人、主体、主角的学生观和能力本位的教学观,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像的课堂氛围,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
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要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充分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
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
即使不成功,也不要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学生以否定的回答,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
三、打破“思维定式”,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科书的框
框内,不准他们越雷池一步,那么只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一
种“休眠”状态,结果只能是扼杀了学生的首创精神。
打破“思维定势”,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
对学生的所问所说,即使离题万里,或滑稽可笑,也不必大惊小怪,也要友善地给予回应,并对其中表达不准确、不清晰的地方,给予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从而逐渐培养学生敢于发言、善于发言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克服学生孤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思维定式的影响,同时,教师所提问题也要有较大的内涵,要多提需要从不同思路去考虑的问题。
例如:“假如采用人工融冰化雪的方法促使天山冰川大规模消融以解决新疆的干旱问题;采用大规模的南水北调方法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你认为这对环境将会产生哪些影响?“”假如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我们身边的自然现象会有什么不同?“”假若地球直着身子转,地球上将会产生哪些地理现象?”等等,所提问题的用意均可促进学生广开思路,突破“常规”,形成创见。
四、引导学生激活想象能力,有效培养创造思维的独特性
俗话说:“有梦想才会有进步,无梦想则没有成功。
”这就是说,想象是人类智力发展的有力翅膀,也是取得发明创造的铺路石。
如此成功性事实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不胜枚举。
在信息资源和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多元化教育途径使得中小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得以超速化发展。
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在转换教育观念的同时,要努力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对于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和“无稽之谈”,应当本着宽容以待、善加保护的意识,坚决阻止扼杀各类思考、活跃思维积极性的不良言行。
其次,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对学生的正当兴趣、爱好和特长给予相应的支持,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思维和实践。
三是无论在课堂教学上,还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从而有效地激活和发展他们的独创性潜能。
四是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学生评价和学习评价机制,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共进的教学关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地理知识包罗万象,所有与人类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以及目前人们关心的问题,都是我们学习和活动的内容,如大的课题有天文、气象、水文观测活动,大气、水体、噪声及环境污染监测报道,地质地貌、生态系统的实地考察,资源开发、能源利用方式的调查,农业生产、工业布局采访,家乡人文、文化采风等,每个主课题根据现状和条件可设计若干个分课题,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是创造发现的源地、创新能力形成的基地。
参考文献:
[1]徐永新.初中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6:8-10.
[2]张福俊.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图技能培养方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3]李娅.初中生地理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摘要: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已向素质教育转型,而素质教育核心就是创新教育,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世纪需要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特点就是具备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而: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综介思维与空间思维。
笔者介绍了初中独立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思维;学生初中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
李丽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十六中学
.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