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的冷却和加热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3)塑件局部厚处应加强冷却
(4)控制入水与出水的温度差
温差大,则温度不均 大型塑件的型腔较大,水道排列方向与其长度垂直
A 不合理
B 合理
(5)冷却水道要尽量避免接近熔接缝
(6)浇口处应加强冷却
浇口附近温度最高应加强冷却,通入冷水,在温度低 的外侧通热交换过的温水。
3.冷却的计算(估算)
(2)模具的大小和需要冷却的面积:确定冷却水孔数、孔径 (3)塑件熔接痕的位置:避开
型芯的冷却
间接冷却
冷却水嘴的安装
2.冷却水孔开设的原则
(1)冷却水孔的数量尽量多,尺寸尽量大
五个大水孔: 进水温59.830C,出水温60.50C 型腔表面温差60~60.050C 二个较小水孔: 进水 450C,出水61.50C 型腔表面温差53.33~600C
(2)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加热方式是 电加热
常用的有电热板、电热框、电热圈、电热棒。
按模具外形选择电加热方式。
电热棒及其安装
电热圈
方法一
式中:P总——模具加热所需功率(千瓦) M——模具质量(千克) C——模具材料比热(千卡/千克*度) T1——模具初始温度 T2——模具(热流道板)所需温度 t——加热时间 η——加热器的效率(0.3~0.5) 3600——单位换算系数
型腔表面温度与水孔数量、直径及进水温度有关 要考虑各种孔(顶杆孔、型芯孔)、镶块、接缝等的影响 在满足结构设计的情况下开设冷水道。
(2)水孔到型腔表面距离相等 排列与型腔形状相仿
① 水孔中心不可离型腔表面太近→型腔表面温度不均 ② 内压力大时,正对水孔的型腔壁面压溃变形
根据型腔内压力确定所允许的水孔间距 水孔离型腔壁的距离可查手册 a>10mm,常用12~15mm、孔间距1.7~3d。
方法二
电加热模具所需总功率的经验计算式为 P=M·q q——加热单位质量模具到所需模温的电功率w/kg
模具类型 大 中 小
q值(w/kg)
采用加热棒
采用加热圈
35
60
30
50
25
40
1.常用塑料注射成型的模具温度
塑
料
PP(聚丙烯) PS(聚苯乙烯) ABS
模
温
50—90 30—60 50—80
表一塑ຫໍສະໝຸດ 料模温PC(聚碳酸酯) PS(聚矾) POM(聚甲醛)
90—120 130—150 90—120
表二
2. 调节温度对塑件质量的影响
(1)表一塑料:粘度低、流动性好,模温控制在1000C以下 薄壁、小型塑件——通过模具自身的散热进行冷却 厚壁、较大塑件——50/0热量——辐射,对流散发到大气中 950/0——人工冷却,一般用通冷却水冷却
模温过高:塑件表面发暗 收缩大、组织疏松 粘模、溢料、烧焦
原则:模具保持最低温度
(2)表二塑料:粘度大、流动性差,模温控制在1000/0以上 模温过低:充不满 塑件形状不完整
原则:使模具保持在比塑料热变形温度稍低的温度
3.调节模具温度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塑料传给模具的热量Q千卡 Q=A*K*θ*t/36
第八节 模具的冷却和加热 (温度调节系统)
一. 概述
模具的温度直接影响塑件成型的质量和效率 低融点,流动性好的塑件成型,可对模具进行冷却以缩 短生产周期。
塑料温度2000C 塑件温度600C 一些流动性差的塑料,为了提高流动性,可对模具加热
总之:对模具的冷却和加热的目的是得到高的生产效率 和优质的产品。
Q=M1[CP(T1-T2)+L] 式中: Q——单次成型周期从模具除去的总热量(卡)
M——单次成型周期注入型腔的塑料重量(kg)
CP——塑料比热 (卡/kg 0C) T1——塑料的注射温度(0C) T2——模具的表面温度(0C) L——塑料的熔解潜热(卡/kg)
令CP(T1-T2)+L=a a——塑料的总融量(kJ/kg) Q=M·K(T3-T4)
式中: M——通过模具的冷却水的质量(kg)
T3——出水温度 T4——进水温度 K——热传导系数,根据材料不同而不同
冷却水流量q=M/T
T——成型周期时间
以q确定水管直径(保证水道中的水Ra=10000以上)
三.加热装置
1.加热方式 (1) 模具加热方法
常用热水、热油、热空气或蒸汽等加热。 热水、热油、蒸汽加热方法与水冷却一样,在模具上开设热介质通道。
式中:A——传热面积 M2 K——塑料对型腔的传热系数 KJ/m2·h·0C θ——型腔和塑料的平均温差 0C t——冷却时间 s
欲↑生产率,则应: t↓——缩短冷却时间 θ↑ ——塑件与模腔的温差大,高温处通冷水,低温处通热水
二.冷却装置
1.设置冷却管道时应考虑的因素: (1)模具结构 普通模具:直通水管 细长型芯模具:型芯内冷却 复杂型芯模具或镶块多的模具
(3)塑件局部厚处应加强冷却
(4)控制入水与出水的温度差
温差大,则温度不均 大型塑件的型腔较大,水道排列方向与其长度垂直
A 不合理
B 合理
(5)冷却水道要尽量避免接近熔接缝
(6)浇口处应加强冷却
浇口附近温度最高应加强冷却,通入冷水,在温度低 的外侧通热交换过的温水。
3.冷却的计算(估算)
(2)模具的大小和需要冷却的面积:确定冷却水孔数、孔径 (3)塑件熔接痕的位置:避开
型芯的冷却
间接冷却
冷却水嘴的安装
2.冷却水孔开设的原则
(1)冷却水孔的数量尽量多,尺寸尽量大
五个大水孔: 进水温59.830C,出水温60.50C 型腔表面温差60~60.050C 二个较小水孔: 进水 450C,出水61.50C 型腔表面温差53.33~600C
(2)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加热方式是 电加热
常用的有电热板、电热框、电热圈、电热棒。
按模具外形选择电加热方式。
电热棒及其安装
电热圈
方法一
式中:P总——模具加热所需功率(千瓦) M——模具质量(千克) C——模具材料比热(千卡/千克*度) T1——模具初始温度 T2——模具(热流道板)所需温度 t——加热时间 η——加热器的效率(0.3~0.5) 3600——单位换算系数
型腔表面温度与水孔数量、直径及进水温度有关 要考虑各种孔(顶杆孔、型芯孔)、镶块、接缝等的影响 在满足结构设计的情况下开设冷水道。
(2)水孔到型腔表面距离相等 排列与型腔形状相仿
① 水孔中心不可离型腔表面太近→型腔表面温度不均 ② 内压力大时,正对水孔的型腔壁面压溃变形
根据型腔内压力确定所允许的水孔间距 水孔离型腔壁的距离可查手册 a>10mm,常用12~15mm、孔间距1.7~3d。
方法二
电加热模具所需总功率的经验计算式为 P=M·q q——加热单位质量模具到所需模温的电功率w/kg
模具类型 大 中 小
q值(w/kg)
采用加热棒
采用加热圈
35
60
30
50
25
40
1.常用塑料注射成型的模具温度
塑
料
PP(聚丙烯) PS(聚苯乙烯) ABS
模
温
50—90 30—60 50—80
表一塑ຫໍສະໝຸດ 料模温PC(聚碳酸酯) PS(聚矾) POM(聚甲醛)
90—120 130—150 90—120
表二
2. 调节温度对塑件质量的影响
(1)表一塑料:粘度低、流动性好,模温控制在1000C以下 薄壁、小型塑件——通过模具自身的散热进行冷却 厚壁、较大塑件——50/0热量——辐射,对流散发到大气中 950/0——人工冷却,一般用通冷却水冷却
模温过高:塑件表面发暗 收缩大、组织疏松 粘模、溢料、烧焦
原则:模具保持最低温度
(2)表二塑料:粘度大、流动性差,模温控制在1000/0以上 模温过低:充不满 塑件形状不完整
原则:使模具保持在比塑料热变形温度稍低的温度
3.调节模具温度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塑料传给模具的热量Q千卡 Q=A*K*θ*t/36
第八节 模具的冷却和加热 (温度调节系统)
一. 概述
模具的温度直接影响塑件成型的质量和效率 低融点,流动性好的塑件成型,可对模具进行冷却以缩 短生产周期。
塑料温度2000C 塑件温度600C 一些流动性差的塑料,为了提高流动性,可对模具加热
总之:对模具的冷却和加热的目的是得到高的生产效率 和优质的产品。
Q=M1[CP(T1-T2)+L] 式中: Q——单次成型周期从模具除去的总热量(卡)
M——单次成型周期注入型腔的塑料重量(kg)
CP——塑料比热 (卡/kg 0C) T1——塑料的注射温度(0C) T2——模具的表面温度(0C) L——塑料的熔解潜热(卡/kg)
令CP(T1-T2)+L=a a——塑料的总融量(kJ/kg) Q=M·K(T3-T4)
式中: M——通过模具的冷却水的质量(kg)
T3——出水温度 T4——进水温度 K——热传导系数,根据材料不同而不同
冷却水流量q=M/T
T——成型周期时间
以q确定水管直径(保证水道中的水Ra=10000以上)
三.加热装置
1.加热方式 (1) 模具加热方法
常用热水、热油、热空气或蒸汽等加热。 热水、热油、蒸汽加热方法与水冷却一样,在模具上开设热介质通道。
式中:A——传热面积 M2 K——塑料对型腔的传热系数 KJ/m2·h·0C θ——型腔和塑料的平均温差 0C t——冷却时间 s
欲↑生产率,则应: t↓——缩短冷却时间 θ↑ ——塑件与模腔的温差大,高温处通冷水,低温处通热水
二.冷却装置
1.设置冷却管道时应考虑的因素: (1)模具结构 普通模具:直通水管 细长型芯模具:型芯内冷却 复杂型芯模具或镶块多的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