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随访服务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随访服务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商淑华黄天熠常芸赵小兰江海燕
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22年第20期
[摘要]目的调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对随访服务的需求及影响因素。
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自制 PCI 术患者随访需求调查表,对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 PCI 术的314例患者开展调查。
结果PCI 术后患者随访内容需求总分为(139.19±15.28)分,其中用药指导维度得分最高。
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并发症个数、支架植入枚数是 PCI 术后患者随访内容需求的影响因素( P
<0.05)。
随访形式中电话随访为首选,最希望由责任医生提供随访,多数患者希望出院后2
周以每个月1次的频率接受终身随访。
结论 PCI 术后患者总体上有较高的随访服务需求,年龄及文化程度越高、支架植入枚数及并发症个数越多者对随访内容需求越高,医护人员应根据个体特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制订内容、形式、频次等合理的随访方案,以优化对患者的居家管理。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随访;需求;现况调查
[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0616(2022)20-0103-04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atients’ demands for follow- up servic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SHANG Shuhua HUANG Tianyi CHANG Yun ZHAO Xiaolan JIANG Haiya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Nanjing First Hospital,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angsu,Nanjing 21000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ients’demand for follow-up servic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Methods Through convenient sampling,314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CI in Nanjing First Hospital,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December 2020 to September 2021 were investigated by self-made general situation questionnaire and self-made follow-up demand questionnaire of patients after PCI. 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demand for follow-up content of patients after PCI was (139.19±15.28), among which the dimension of medication guidance scored the highest. Patients’age, education level, and numbers of complications and stents implanted we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demand for follow-up content of patients after PCI (P <0.05). Among the follow-up forms, telephone follow-up was the first choice, and it was most desirable for the attending doctor to provide follow-up. Most patients hoped to receive lifelong follow-up once a month 2 weeks after discharge. Conclusion Patients after PCI generally have a high demand for follow-up service. The higher the age, education level and numbers of stents and complications, the higher the demand for follow-up content. Medical staff should make a reasonable follow-up regimen in terms of content, form and frequency based on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patient demands, so as to optimize the hom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Key words]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llow-up; Demand; Curr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我国现冠心病患者约为1100万例且仍在不断增加[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已成为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的重要策略之一[2-3],但其逆转血管病理状态的效果甚微,患者术后处于“带病生存”状态,出院后仍需长期坚持健康管理。
为提高 PCI 术后患者居家自我管理能力,科学的随访至关重要。
目前, PCI 术后患者随
访的研究多集中于不同随访方式效果的探讨[4-5],针对其随访需求的调查尚不多见。
因此本研究旨在对 PCI 术后患者随访需求开展调查,为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随访方案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通过便利抽样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 PCI 术的3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①首次行 PCI 术;②年龄18岁以上;③意识清楚;④自愿参加本调查。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或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
所有入组者临床资料的收集均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规定。
1.2 PCI术后患者随访需求调查表
自行设计调查表,包含随访内容需求及形式需求两部分。
随访内容需求包含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危险因素管理、用药指导、复诊相关指导、社会心理支持、紧急救护指导7个维度共39个条目,采用 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195分,得分越高说明随访内容需求程度越高。
问卷得分按标准化得分计算,标准化得分=实际得分均值/该维度可能的最高得分×100[6]。
随访形式需求包括随访途径、随访人员、首次随访时间等。
该调查表的专家内容效度为0.872,Cronbach’s α系数为0.917,信效度良好。
1.3调查方法
由研究者使用规范的指导语对患者开展现场调查,问卷当场回收。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21份,回收有效问卷314份,回收有效率为97.82%。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 ±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 (P25, P75)]表示,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 Pearson、Spearman 相关性分析、逐步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PCI术后患者一般资料及随访内容需求的单因素分析
本研究纳入314例患者,年龄32~86岁,平均(63.02±10.74)歲;确诊年限1~20年,平均[1(1,3)]年;置入支架枚数1~5枚,平均[2(1,3)]枚。
见表1。
2.2 PCI术后患者随访内容需求得分情况
患者随访内容需求得分总分为(139.19±15.28)分,标准化得分为71.38。
各维度实际及标准化得分见表2。
2.3 PCI术后患者随访内容需求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PCI 术后患者随访内容需求与年龄呈正相关( r=0.403,P <0.001),与确诊年限呈负相关( r=-0.274,P <0.001),与植入支架枚数呈正相关( r=0.297,P <0.001)。
以随访内容需求总分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变量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见表3。
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支架植入枚数、并发症个数为 PCI 术后患者随访内容需求的影响因素( P <0.05)。
见表4。
2.4 PCI术后患者随访服务形式需求
随访形式中电话为首选,其次为门诊、网络,最希望由责任医生提供随访,且希望出院后2周以每月1次的频率接受终身随访。
见表5。
3讨论
3.1 PCI术后患者随访内容需求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PCI 术后患者随访需求总分为(139.19±15.28)分,其中六项需求标准化得分超过60分,提示患者有较高且多样化的随访需求。
用药指导维度标准化得分最高,说明患者有较高用药知识需求,与 Dou 等[7]结果类似。
原因可能为 PCI 术后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且本研究中85.03%的患者合并至少一种慢性疾病,用药更为复杂,因此服药知识成为关注重点。
运动和饮食指导标准化得分位于第二和第三位,说明患者对饮食及运动指导有较高需求。
究其原因,随着信息化时代下疾病知识的普及,更多患者意识到运动和饮食管理的积极作用[8]。
但受限于专业知识及工作负荷,护理人员的宣教相对宽泛且缺乏操作性强的内容,未能满足患者饮食和运动管理需求。
本研究中社会心理支持需求最低,与段丹等[9]结果类似,不同于白晓温等[10]的研究。
可能与患者更多关注用药、饮食等实质性需求,对社会心理等情感需求缺乏重视有关。
3.2 PCI术后患者随访内容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①年龄越高者随访内容需求越高,与申滨艳等[11]的结果一致。
可能原因为随访可为患者提供持续、系统的健康教育,更符合高龄患者知识接收特点;
②文化程度越高者随访内容需求越高。
可能为文化程度高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更高,其寻求可利用医疗资源促进健康的主动性更强,与杨曾桢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③支架植入个数越多者随访内容需求越高。
支架数目与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呈正相关[12],多枚支架植入者自我感知疾病严重程度更高,从而对医疗支持的需求更高;④并发症数越多者随访内容需求越高。
本研究中85.03%患者至少有1种并发症,用药、饮食等管理复杂,自我管理负担重[13],体现在对随访的需求更加强烈。
3.3 PCI术后患者随访形式需求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PCI 术后患者有多样化随访形式需求,电话随访需求最高,其次为门诊随访、网络(微信、QQ)随访。
电话具有操作简单,不受地点、流量限制等优势[14],患者接受度较高。
门诊随访亦有较高需求,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医务人员可直观了解患者的康复进程并给出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此外,网络尤其是微信的随访形式也有较高需求,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网络平台的随访可借助视频、图像等为患者提供健康信息[15]。
在随访提供者上,本研究患者更倾向责任医生,可能与患者认为责任医生对其病情更为熟悉及我国患者信任医生的社会文化有关。
与既往研究[16]不同的是,本调查中54.46%患者选择护士提供随访,可见心血管专科护士的临床能力日益得到认可,日后在患者随访服务中或可发挥更多力量。
在随访时间上,患者希望出院后2周开始且以每个月1次的频率开展终身随访。
我国现冠心病患者约为1100万例且仍在不断增加[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已成为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的重要策略之一[2-3],但其逆转血管病理状态的效果甚微,患者术后处于“带病生存”状态,出院后仍需长期坚持健康管理。
为提高 PCI 术后患者居家自我管理能力,科学的随访至关重要。
目前, PCI 术后患者随访的研究多集中于不同随访方式效果的探讨[4-5],针对其随访需求的调查尚不多见。
因此本研究旨在对 PCI 术后患者随访需求开展调查,为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随访方案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通过便利抽样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 PCI 术的3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①首次行 PCI 术;②年龄18岁以上;③意识清楚;④自愿参加本调查。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或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
所有入组者临床资料的收集均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规定。
1.2 PCI术后患者随访需求调查表
自行设计调查表,包含随访内容需求及形式需求两部分。
随访内容需求包含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危险因素管理、用药指导、复诊相关指导、社会心理支持、紧急救护指导7个维度共39个条目,采用 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195分,得分越高说明随访内容需求程度越高。
问卷得分按标准化得分计算,标准化得分=实际得分均值/该维度可能的最高得分×100[6]。
随访形式需求包括随访途径、随访人员、首次随访时间等。
该调查表的专家内容效度为0.872,Cronbach’s α系数为0.917,信效度良好。
1.3调查方法
由研究者使用规范的指导语对患者开展现场调查,问卷当场回收。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21份,回收有效问卷314份,回收有效率为97.82%。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 ±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 (P25, P75)]表示,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 Pearson、Spearman 相关性分析、逐步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PCI术后患者一般资料及随访内容需求的单因素分析
本研究纳入314例患者,年龄32~86岁,平均(63.02±10.74)岁;确诊年限1~20年,平均[1(1,3)]年;置入支架枚数1~5枚,平均[2(1,3)]枚。
见表1。
2.2 PCI术后患者随访内容需求得分情况
患者随访内容需求得分总分为(139.19±15.28)分,标准化得分为71.38。
各维度实际及标准化得分见表2。
2.3 PCI术后患者随访内容需求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PCI 术后患者随访内容需求与年龄呈正相关( r=0.403,P <0.001),与确诊年限呈负相关( r=-0.274,P <0.001),与植入支架枚数呈正相关( r=0.297,P <0.001)。
以随访内容需求总分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变量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见表3。
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支架植入枚数、并发症个数为 PCI 术后患者随访内容需求的影响因素( P <0.05)。
见表4。
2.4 PCI术后患者随访服务形式需求
随访形式中电话为首选,其次为门诊、网络,最希望由责任医生提供随访,且希望出院后2周以每月1次的频率接受终身随访。
见表5。
3讨论
3.1 PCI术后患者随访内容需求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PCI 术后患者随访需求总分为(139.19±15.28)分,其中六项需求标准化得分超过60分,提示患者有较高且多样化的随访需求。
用药指导维度标准化得分最高,说明患者有较高用药知识需求,与 Dou 等[7]结果类似。
原因可能为 PCI 术后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且本研究中85.03%的患者合并至少一种慢性疾病,用药更为复杂,因此服药知识成为关注重点。
运动和饮食指导标准化得分位于第二和第三位,说明患者对饮食及运动指导有较高需求。
究其原因,随着信息化时代下疾病知识的普及,更多患者意识到运动和饮食管理的积极作用[8]。
但受限于专业知识及工作负荷,护理人员的宣教相对宽泛且缺乏操作性强的内容,未能满足患者饮食和运动管理需求。
本研究中社会心理支持需求最低,与段丹等[9]结果类似,不同于白晓温等[10]的研究。
可能与患者更多关注用药、饮食等实质性需求,对社会心理等情感需求缺乏重视有关。
3.2 PCI术后患者随访内容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①年龄越高者随访内容需求越高,与申滨艳等[11]的结果一致。
可能原因为随访可为患者提供持续、系统的健康教育,更符合高龄患者知识接收特点;
②文化程度越高者随访内容需求越高。
可能为文化程度高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更高,其寻求可利用医疗资源促进健康的主动性更强,与杨曾桢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③支架植入个数越多者随访内容需求越高。
支架数目与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呈正相关[12],多枚支架植入者自我感知疾病严重程度更高,从而对医疗支持的需求更高;④并发症数越多者随访内容需求越高。
本研究中85.03%患者至少有1种并发症,用药、饮食等管理复杂,自我管理负担重[13],体现在对随访的需求更加强烈。
3.3 PCI术后患者随访形式需求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PCI 术后患者有多样化随访形式需求,电话随访需求最高,其次为门诊随访、网络(微信、QQ)随访。
电话具有操作简单,不受地点、流量限制等优勢[14],患者接受度较高。
门诊随访亦有较高需求,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医务人员可直观了解患者的康复进程并给出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此外,网络尤其是微信的随访形式也有较高需求,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网络平台的随访可借助视频、图像等为患者提供健康信息[15]。
在随访提供者上,本研究患者更倾向责任医生,可能与患者认为责任医生对其病情更为熟悉及我国患者信任医生的社会文化有关。
与既往研究[16]不同的是,本调查中54.46%患者选择护士提供随访,可见心
血管专科护士的临床能力日益得到认可,日后在患者随访服务中或可发挥更多力量。
在随访时间上,患者希望出院后2周开始且以每个月1次的频率开展终身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