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主管护师考试重点整理第八章第四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或受到烈日暴晒引起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
根据发病机制不同,中暑分为热射病、热衰竭和热痉挛、日射病4种。
一、临床表现
(一)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定时间后,大量出汗、口渴、头晕头昏、胸闷、全身疲乏,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37.5℃)。
如能及时转移到通风处安静休息,适当补充水盐,短时间可恢复正常。
(二)轻度中暑
除上述表现加重外,体温升高到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面色苍白,全身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率增快等周围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
如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在数小时内恢复。
(三)重度中暑
1.热衰竭(中暑衰竭) 为最常见的类型。
常发生于老年人、产妇及尚未能适应高温气候和环境者。
由于大量出汗导致水、盐丢失,外周血管扩张引起血容量不足。
主要表现皮肤苍白、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昏厥或意识模糊,体内多无过量热蓄积,体温基本正常。
2.热痉挛(中暑痉挛) 大量出汗后大量饮水,盐分补充不足,使血中钠、氯浓度降低,病人常感到四肢无力,阵发性肌肉痉挛和疼痛,常呈对称性,以腓肠肌痉挛最为多见,体温多正常。
3.日射病由于烈日暴晒或强烈热辐射作用于头部,病人出现剧烈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呕吐、烦躁不安。
严重时可发生昏迷、惊厥。
体温多不升高。
4.热射病(又称中暑高热) 早期表现头疼、头昏、全身乏力、多汗,不久体温迅速升高,可达40℃以上,出现颜面潮红、皮肤干燥无汗、神志渐转模糊、谵妄、昏迷,可伴抽搐,严重者出现休克、脑水肿、肺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
本型特点为高热、无汗和昏迷,为严重类型。
例:中暑患者腓肠肌痉挛的原因是
A.大量出汗,饮水较多,补盐不足
B.大量出汗,失水,失钠,血容量不足
C.持续高温,患者年老体弱或有慢性病
D.烈日曝晒,引起脑组织充血和水肿
E.高温引起患者精神紧张,烦躁不安
『正确答案』A
二、辅助检查
1.热射病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尿常规可见蛋白及管型,血尿素氮、乳酸脱氢酶等增高。
2.热痉挛血清钠、氯降低。
热衰竭可有血液浓缩、高钠血症。
三、重症中暑的治疗
1.热衰竭纠正血容量不足。
2.热痉挛给予含盐饮料。
3.日射病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
4.热射病①物理降温:用冷水或酒精擦浴,肛温降至38℃时应停止降温。
②药物降温:常用药物为氯丙嗪,其作用有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扩张血管加速散热,降低器官代谢及耗氧。
③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抽搐时肌注地西泮,酌情用抗生素,积极处理并发症。
四、护理措施
1.室温应保持在20~25℃,通风良好。
2.物理降温时,无论擦浴或冰袋冷敷,均要同时不断按摩四肢及躯干皮肤,使之潮红充血促进散热。
测量肛温时,肛表要深插,使之能够反映直肠温度。
肛温38℃时应暂时停止降温,避免体温过低。
3.降温使用氯丙嗪静脉滴注,滴速要严格按医嘱操作,严密观察血压变化。
4.循环衰竭或原患心脏病者输液速度不可过快,以免发生肺水肿。
患者,女性,30岁,参加登山活动时,由于天气闷热,活动量较大,导致大量出汗,感觉口渴、头晕和胸闷,坐在原地休息后继续登山,登山过程中头晕、胸闷加重,出现面色苍白,全身皮肤湿冷,心率102次/分,体温38.2℃。
1.此时该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A.先兆中暑
B.轻度中暑
C.重度中暑
D.急性心肌梗死
E.心绞痛
『正确答案』B
2.此时应给予患者的治疗措施,不妥的是
A.将患者转移至通风处
B.让患者安静休息
C.给以清凉含盐的饮料
D.立即舌下含服2片硝酸甘油
E.口服十滴水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