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波的干涉和衍射复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页/共43页
课堂互动讲练
即时应用
2.站在火车站台上的旅客听到路 过火车鸣笛声的音调(注:音调由频 率决定,频率大时音调高,频率小时 音调低)变化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
第21页/共43页
课堂互动讲练
A.当火车进站时,鸣笛声的音 调变低
B.当火车进站时,鸣笛声的音 调变高
C.当火车离站时,鸣笛声的音 调变低
C.当t=2 s时,波形如图c,t= 4 s时,波形如图c
D.当t=2 s时,波形如图c,t= 4 s时,波形如图d
第26页/共43页
高频考点例析
【解析】 经2 s时间,甲、乙 波传播距离均为x=vt=2 m,甲、乙 波重合,根据波的叠加原理知重叠区 各质点位移为零.经4 s时间,甲、 乙波传播距离x=vt=4 m,即位置互 换,可知D项正确.
课堂互动讲练
二、多普勒效应的分析 1.接收频率的实质:观察者接收到 的频率等于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 的时完间全t 内波通的过个的数完.全当波波的以个速数度为vN通=过vλ接t,收 者单时位,时 间 内 通 过 接 收 者 的 完 全 波 的 个 数,叫做接收频率.
第17页/共43页
课堂互动讲练
2.观察者频率的计算 设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v0, 观察者相对介质的速度为v,波源相 对观介察质者(1)的接波速收源度到和为观 的察u频,者率波均为源静f.的止频f=率vλ为0=f0f0,
第18页/共43页
课堂互动讲练
(2)波源固定,观察者以速度v向
着波源或背离波源运动时,波相对观 察者的速度v为0±v,所以 f=v0λ±v=(1±vv0)f0
C.5处 数处
D.无
【解析】 岸边到两波源的距离(波 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的地方是始终平 静的(振动减弱区).由数学知识可知,左 侧岸上各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差的范围为 (0,5 m),减弱点有1 m、3 m、5 m 3处,
第29页/共43页
高频考点例析
变式训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平面上有A、B两个 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振 源.在AB连线中垂线上有 a、b、c三个质点.已知 某时刻a点是两列波波峰 的相遇点,c点是相近的波 谷的相遇点,b处在a、c 之 间 , 如 图 7 -第33-0页/4共所43页示 ,
域里互不干扰,具有
(即保持原
有波速、频率、波长、振动方向不变).
第2页/共43页
基础知识梳理
3.波的干涉 (频1)率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性质 相同且 相同的两列波相遇. (2)现象:两列波相遇时,间某隔些 区域振动总是加强,某些区域振动总 是减弱,且加强和减弱区域互 相.
第3页/共43页
基础知识梳理
A.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 度差为2 cm
B.图示时刻C点正处于平衡位 置且向水面上运动
C.F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零
第15页/共43页
课堂互动讲练
解析:选BD.图示时刻点A、B、 D振动加强,A、B间高度差hAB=4A =4 cm,A、D间高度差为零;图示 时刻点C在水面,根据上下坡法,点 C由水面向上运动;图示时刻E、F振 动减弱,位移为零,到两波源的路程 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波长为0.4 m, 周期为0.4 s,经过时间Δt=0.1 s= 0 . 2 5 T 时 , 两 列第波16页的/共4平3页衡 位 置 传 到 A
课堂互动讲练
5.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判断方法 (1)图象法:在某时刻的波形图 上,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的交 点,一定是加强点,而波峰与波谷的 交点一定是减弱点,各加强点或减弱 点各自连接而成以两波源为中心向外 辐射的连线,形成加强线和减弱线, 两种线互相间隔,这就是干涉图样.
第11页/共43页
课堂互动讲练
二、波的衍射
1.发生明小显衍与射波的长条差不件多:障碍物或
孔的尺寸比波长 或
.
2.关于衍射的两点说明
(1)衍射始终存在,只是有的衍射明 显,有的衍射干不涉明和显衍.射
(2)衍射和干涉都是波的特有现象,
一 切 波 都 能 发 生第4页/共43页
.
基础知识梳理
三、声波
1.声波是纵波. 2.声波的分类
20~20000Hz
【答案】 D
第27页/共43页
高频考点例析
题型二 加强点、减弱点的判断
例2 如图7-3-3所示,
S1和S2是湖面上两个完 全相同的水波的波源,
MN是足够长的湖岸,
水波的波长为2 m,S1 与S2的连线与湖岸垂直, 且S1S2=5 m,则岸边
第28页/共43页
图7-3-3
高频考点例析
A.1处
B.3处
D.当火车离站时,鸣笛声的音
调变高
第22页/共43页
课堂互动讲练
解析:选BC.根据多普勒效应, 火车进站时,波源向观察者靠近,旅 客听到的鸣笛声的音调变高;当火车 离站时,旅客听到的鸣笛声的音调变 低,故B、C正确.
第23页/共43页
高频考点例析
题型一 波的叠加
例1 如图7-3-2所示,一个波源在
(3)观察者静止,波源以速度 u 向观
察
者
或
背
离
观
察
者
运
动
时
,
f
=
v0 λ′
=
vv0±0uf0
第19页/共43页
课堂互动讲练
特别提醒 当波源以速率v匀速靠近静止
的观察者时,观察者“感觉”到的 频率变大了,但不是“越来越大” 了,同样当波源以速率v匀速远离 静止的观察者时,观察者“感觉” 到的频率变小了,但也不是“越来 越小”.
绳的左端发生波甲,另一个波源在同 一根绳的右端发生波乙,波速都等于 1 m/s.在t=0时刻,绳上的波形如图a 所示,则根据波的叠加原理,下述正 确的是( )
第24页/共43页
高频考点例析
图7-3-2
第25页/共43页
高频考点例析
A.当t=2 s时,波形如图b,t= 4 s时,波形如图c
B.当t=2 s时,波形如图b,t= 4 s时,波形如图d
基础知识梳理
一、波的叠加 1.波的独立传播原理 两列波相遇前、相遇过程中和相 遇后,各自的传播特性不发生任何变 化,即各列波之间不相互干扰.
第1页/共43页
基础知识梳理
2.波的叠加原理
在两列波相遇的区域里,每个质点
都将参与两列波引起矢的量振和动,其位移是
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
,相遇
后仍保持原独来立的性运动状态.波在相遇区
(2)公式法:当两个相干波源的振动步 调一致时,到两个波源的距离之差Δx= n0λ,1(n,2=,…)处是加强区,Δx=(2n+1)λ2(n=
0,1,2,…)处是减弱区.
第12页/共43页
课堂互动讲练
特别提醒 在波的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
区的振幅最大,位移仍然随时间而 变化,振动减弱区某时刻的位移可 能比振动加强区的位移大,因此不 能认为加强区质点位移大.
已知某时刻a点是两列波波峰的相遇点c点是相近的波谷的相遇点b处在ac之间如图734所示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变式训练图734aa点是振动加强点c点是振动减弱点ba点与c点都是振动加强点b点是振动减弱点还是加强点不确定ca点与c点此时此刻是振动加强点经过一段时间后变为振动减弱点而b点可能变为振动加强点dabc都是振动加强点解析
高频考点例析
【解析】 当狭缝尺寸固定时, 应使波的波长变长,根据v=λf知, 波速是一定的,要使λ增大,只有使f 减小,故A项错误,B项正确;当波 长一定时,只有使缝的尺寸与波长差 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故C项错误, D项正确.
【答案】 BD
第35页/共43页
高频考点例析
【规律总结】 只有孔的尺寸或 障碍物大小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 长小,衍射现象才明显,在实际中可 以改变孔的大小或波长来实现这一条 件.
第32页/共43页
高频考点例析
题型三 对波的衍射现象的理解
例3 如图7-3-5所示,
S是波源,M、N是两挡 板,其中M板固定,N 板可以左右移动.两板 中间有一狭缝,此时A 点没有明显振动,为使 A点发生明显振动,可
第33页/共43页
图7-3-5
高频考点例析
A.增大波源振动频率 B.减小波源振动频率 C.将N板向右平移一些 D.将N板向左平移一些 【思路点拨】 本题要求使A点 处的波动更明显,即应使经狭缝发生 的衍射现象更显著,根据发生明显衍 射现象的条件进第34行页/共判43页断.
第36页/共43页
高频考点例析
题型四 多普勒效应
例4 根据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有( )
A.医生检查身体用的“B超” 是根据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制成的
B.一位有经验的战士听到飞行 的炮弹尖叫声越来越尖锐,判断炮弹 正向他靠近
第37页/共43页
高频考点例析
C.根据光波的多普勒效应,由 地球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 率越来越小,可以判断此天体正远离 地球
3.加强区振幅最大,等于两列 波振幅之和,减弱区振幅最小,等于 两振幅之差,且加强区、减弱区的位 置是固定的,如两列波振幅相等,则 减弱区质点位移为零,而加强区质点 的位移随时间周期性变化.
第9页/共43页
课堂互动讲练
4.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 相遇处,一定是加强的,用一条平滑 的曲线将以上各点连接起来,这条线 上的点都是加强的;而波峰与波谷相 遇处,一定是减弱的,把以上各点用 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这条线上的点 都是减弱的;加强点和减弱点之间各 个质点的振幅介于加强点和减弱点的 振幅之间. 第10页/共43页
课时活页训练
点击进入
第42页/共43页
谢谢您的观看!
第43页/共43页
第39页/共43页
高频考点例析
波和机械波一样,也有多普勒效应, 地球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 率越来越小,可以判断此天体正远离 地球,C正确;设想如果人绕波源做 圆周运动,那么,观察者接收到的频 率和波源发出的频率相同,D不正 确.
【答案】 BC
第40页/共43页
随堂达标自测
点击进入
第41页/共43页
图7-3-4
高频考点例析
A.a点是振动加强点,c点是振 动减弱点
B.a点与c点都是振动加强点, b点是振动减弱点还是加强点不确定
C.a点与c点此时此刻是振动加 强点,经过一段时间后,变为振动减 弱点,而b点可能变为振动加强点
D.a、b、c都是振动加强点 第31页/共43页
高频考点例析
解析:选D.a、b、c三点均在两 振源A、B连线的中垂线上,到两波 源的波程差均为零,所以a、b、c的 叠加情况是相同的,即均为加强点.
D.当波源和观察者间有相对运 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和波 源发出的频率不同
第38页/共43页
高频考点例析
【解析】 超声波检查人体时, 不同组织反射的超声波的量是不同的, 从而形成B超影像,A不正确;当波 源与观察者间相对靠近时,观察者感 到频率变大,所以听到飞行的炮弹尖 叫声越来越尖锐,声音的频率增大, 可以判断炮弹正向他靠近,B正确; 光
(1)可闻声波:频率范围在 的声波.
第5页/共43页
基础知识梳理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
的声波,可用于工程质量检测及疾病
的诊断.
20
(3)次声波:频率低于 Hz的声
波.
0.1s
3.人耳能够把回声与原声区别
开来的最小时间间隔为 .
第6页/共43页
基础知识梳理
四、多普勒效应 1.定义:由于波源和频观率察者之 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 发生变化的现象. 2.实质:波源的真实频率不发 生变化,只是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 生了变化. 3.说明:机械波、电磁波都能
第7页/共43页
课堂互动讲练
一、对波的干涉现象的理解 1.频率不同的两列波可以叠加 但不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象. 2.加强区和减弱区都是两列波 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该处质点的位 移的矢量和也随着波的传播和时间而 发生变化,它们仍围绕着平衡位置振 动,且与波源振动周期相同.
第8页/共43页
课堂互动讲练
第13页/共43页
课堂互动讲练
即时应用
如图7-3-1所示表 示两列相干水波某时刻 的波峰和波谷位置,实 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 波谷,相邻实线与虚线 间的距离为0.2 m,
图7-3-1
第14页/共43页
课堂互动讲练
波速为1 m/s,在图示范围内可以认 为这两列波的振幅均为1 cm,C点是 相邻实线与虚线间的中点,则( )
课堂互动讲练
即时应用
2.站在火车站台上的旅客听到路 过火车鸣笛声的音调(注:音调由频 率决定,频率大时音调高,频率小时 音调低)变化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
第21页/共43页
课堂互动讲练
A.当火车进站时,鸣笛声的音 调变低
B.当火车进站时,鸣笛声的音 调变高
C.当火车离站时,鸣笛声的音 调变低
C.当t=2 s时,波形如图c,t= 4 s时,波形如图c
D.当t=2 s时,波形如图c,t= 4 s时,波形如图d
第26页/共43页
高频考点例析
【解析】 经2 s时间,甲、乙 波传播距离均为x=vt=2 m,甲、乙 波重合,根据波的叠加原理知重叠区 各质点位移为零.经4 s时间,甲、 乙波传播距离x=vt=4 m,即位置互 换,可知D项正确.
课堂互动讲练
二、多普勒效应的分析 1.接收频率的实质:观察者接收到 的频率等于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 的时完间全t 内波通的过个的数完.全当波波的以个速数度为vN通=过vλ接t,收 者单时位,时 间 内 通 过 接 收 者 的 完 全 波 的 个 数,叫做接收频率.
第17页/共43页
课堂互动讲练
2.观察者频率的计算 设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v0, 观察者相对介质的速度为v,波源相 对观介察质者(1)的接波速收源度到和为观 的察u频,者率波均为源静f.的止频f=率vλ为0=f0f0,
第18页/共43页
课堂互动讲练
(2)波源固定,观察者以速度v向
着波源或背离波源运动时,波相对观 察者的速度v为0±v,所以 f=v0λ±v=(1±vv0)f0
C.5处 数处
D.无
【解析】 岸边到两波源的距离(波 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的地方是始终平 静的(振动减弱区).由数学知识可知,左 侧岸上各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差的范围为 (0,5 m),减弱点有1 m、3 m、5 m 3处,
第29页/共43页
高频考点例析
变式训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平面上有A、B两个 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振 源.在AB连线中垂线上有 a、b、c三个质点.已知 某时刻a点是两列波波峰 的相遇点,c点是相近的波 谷的相遇点,b处在a、c 之 间 , 如 图 7 -第33-0页/4共所43页示 ,
域里互不干扰,具有
(即保持原
有波速、频率、波长、振动方向不变).
第2页/共43页
基础知识梳理
3.波的干涉 (频1)率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性质 相同且 相同的两列波相遇. (2)现象:两列波相遇时,间某隔些 区域振动总是加强,某些区域振动总 是减弱,且加强和减弱区域互 相.
第3页/共43页
基础知识梳理
A.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 度差为2 cm
B.图示时刻C点正处于平衡位 置且向水面上运动
C.F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零
第15页/共43页
课堂互动讲练
解析:选BD.图示时刻点A、B、 D振动加强,A、B间高度差hAB=4A =4 cm,A、D间高度差为零;图示 时刻点C在水面,根据上下坡法,点 C由水面向上运动;图示时刻E、F振 动减弱,位移为零,到两波源的路程 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波长为0.4 m, 周期为0.4 s,经过时间Δt=0.1 s= 0 . 2 5 T 时 , 两 列第波16页的/共4平3页衡 位 置 传 到 A
课堂互动讲练
5.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判断方法 (1)图象法:在某时刻的波形图 上,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的交 点,一定是加强点,而波峰与波谷的 交点一定是减弱点,各加强点或减弱 点各自连接而成以两波源为中心向外 辐射的连线,形成加强线和减弱线, 两种线互相间隔,这就是干涉图样.
第11页/共43页
课堂互动讲练
二、波的衍射
1.发生明小显衍与射波的长条差不件多:障碍物或
孔的尺寸比波长 或
.
2.关于衍射的两点说明
(1)衍射始终存在,只是有的衍射明 显,有的衍射干不涉明和显衍.射
(2)衍射和干涉都是波的特有现象,
一 切 波 都 能 发 生第4页/共43页
.
基础知识梳理
三、声波
1.声波是纵波. 2.声波的分类
20~20000Hz
【答案】 D
第27页/共43页
高频考点例析
题型二 加强点、减弱点的判断
例2 如图7-3-3所示,
S1和S2是湖面上两个完 全相同的水波的波源,
MN是足够长的湖岸,
水波的波长为2 m,S1 与S2的连线与湖岸垂直, 且S1S2=5 m,则岸边
第28页/共43页
图7-3-3
高频考点例析
A.1处
B.3处
D.当火车离站时,鸣笛声的音
调变高
第22页/共43页
课堂互动讲练
解析:选BC.根据多普勒效应, 火车进站时,波源向观察者靠近,旅 客听到的鸣笛声的音调变高;当火车 离站时,旅客听到的鸣笛声的音调变 低,故B、C正确.
第23页/共43页
高频考点例析
题型一 波的叠加
例1 如图7-3-2所示,一个波源在
(3)观察者静止,波源以速度 u 向观
察
者
或
背
离
观
察
者
运
动
时
,
f
=
v0 λ′
=
vv0±0uf0
第19页/共43页
课堂互动讲练
特别提醒 当波源以速率v匀速靠近静止
的观察者时,观察者“感觉”到的 频率变大了,但不是“越来越大” 了,同样当波源以速率v匀速远离 静止的观察者时,观察者“感觉” 到的频率变小了,但也不是“越来 越小”.
绳的左端发生波甲,另一个波源在同 一根绳的右端发生波乙,波速都等于 1 m/s.在t=0时刻,绳上的波形如图a 所示,则根据波的叠加原理,下述正 确的是( )
第24页/共43页
高频考点例析
图7-3-2
第25页/共43页
高频考点例析
A.当t=2 s时,波形如图b,t= 4 s时,波形如图c
B.当t=2 s时,波形如图b,t= 4 s时,波形如图d
基础知识梳理
一、波的叠加 1.波的独立传播原理 两列波相遇前、相遇过程中和相 遇后,各自的传播特性不发生任何变 化,即各列波之间不相互干扰.
第1页/共43页
基础知识梳理
2.波的叠加原理
在两列波相遇的区域里,每个质点
都将参与两列波引起矢的量振和动,其位移是
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
,相遇
后仍保持原独来立的性运动状态.波在相遇区
(2)公式法:当两个相干波源的振动步 调一致时,到两个波源的距离之差Δx= n0λ,1(n,2=,…)处是加强区,Δx=(2n+1)λ2(n=
0,1,2,…)处是减弱区.
第12页/共43页
课堂互动讲练
特别提醒 在波的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
区的振幅最大,位移仍然随时间而 变化,振动减弱区某时刻的位移可 能比振动加强区的位移大,因此不 能认为加强区质点位移大.
已知某时刻a点是两列波波峰的相遇点c点是相近的波谷的相遇点b处在ac之间如图734所示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变式训练图734aa点是振动加强点c点是振动减弱点ba点与c点都是振动加强点b点是振动减弱点还是加强点不确定ca点与c点此时此刻是振动加强点经过一段时间后变为振动减弱点而b点可能变为振动加强点dabc都是振动加强点解析
高频考点例析
【解析】 当狭缝尺寸固定时, 应使波的波长变长,根据v=λf知, 波速是一定的,要使λ增大,只有使f 减小,故A项错误,B项正确;当波 长一定时,只有使缝的尺寸与波长差 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故C项错误, D项正确.
【答案】 BD
第35页/共43页
高频考点例析
【规律总结】 只有孔的尺寸或 障碍物大小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 长小,衍射现象才明显,在实际中可 以改变孔的大小或波长来实现这一条 件.
第32页/共43页
高频考点例析
题型三 对波的衍射现象的理解
例3 如图7-3-5所示,
S是波源,M、N是两挡 板,其中M板固定,N 板可以左右移动.两板 中间有一狭缝,此时A 点没有明显振动,为使 A点发生明显振动,可
第33页/共43页
图7-3-5
高频考点例析
A.增大波源振动频率 B.减小波源振动频率 C.将N板向右平移一些 D.将N板向左平移一些 【思路点拨】 本题要求使A点 处的波动更明显,即应使经狭缝发生 的衍射现象更显著,根据发生明显衍 射现象的条件进第34行页/共判43页断.
第36页/共43页
高频考点例析
题型四 多普勒效应
例4 根据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有( )
A.医生检查身体用的“B超” 是根据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制成的
B.一位有经验的战士听到飞行 的炮弹尖叫声越来越尖锐,判断炮弹 正向他靠近
第37页/共43页
高频考点例析
C.根据光波的多普勒效应,由 地球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 率越来越小,可以判断此天体正远离 地球
3.加强区振幅最大,等于两列 波振幅之和,减弱区振幅最小,等于 两振幅之差,且加强区、减弱区的位 置是固定的,如两列波振幅相等,则 减弱区质点位移为零,而加强区质点 的位移随时间周期性变化.
第9页/共43页
课堂互动讲练
4.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 相遇处,一定是加强的,用一条平滑 的曲线将以上各点连接起来,这条线 上的点都是加强的;而波峰与波谷相 遇处,一定是减弱的,把以上各点用 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这条线上的点 都是减弱的;加强点和减弱点之间各 个质点的振幅介于加强点和减弱点的 振幅之间. 第10页/共43页
课时活页训练
点击进入
第42页/共43页
谢谢您的观看!
第43页/共43页
第39页/共43页
高频考点例析
波和机械波一样,也有多普勒效应, 地球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 率越来越小,可以判断此天体正远离 地球,C正确;设想如果人绕波源做 圆周运动,那么,观察者接收到的频 率和波源发出的频率相同,D不正 确.
【答案】 BC
第40页/共43页
随堂达标自测
点击进入
第41页/共43页
图7-3-4
高频考点例析
A.a点是振动加强点,c点是振 动减弱点
B.a点与c点都是振动加强点, b点是振动减弱点还是加强点不确定
C.a点与c点此时此刻是振动加 强点,经过一段时间后,变为振动减 弱点,而b点可能变为振动加强点
D.a、b、c都是振动加强点 第31页/共43页
高频考点例析
解析:选D.a、b、c三点均在两 振源A、B连线的中垂线上,到两波 源的波程差均为零,所以a、b、c的 叠加情况是相同的,即均为加强点.
D.当波源和观察者间有相对运 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和波 源发出的频率不同
第38页/共43页
高频考点例析
【解析】 超声波检查人体时, 不同组织反射的超声波的量是不同的, 从而形成B超影像,A不正确;当波 源与观察者间相对靠近时,观察者感 到频率变大,所以听到飞行的炮弹尖 叫声越来越尖锐,声音的频率增大, 可以判断炮弹正向他靠近,B正确; 光
(1)可闻声波:频率范围在 的声波.
第5页/共43页
基础知识梳理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
的声波,可用于工程质量检测及疾病
的诊断.
20
(3)次声波:频率低于 Hz的声
波.
0.1s
3.人耳能够把回声与原声区别
开来的最小时间间隔为 .
第6页/共43页
基础知识梳理
四、多普勒效应 1.定义:由于波源和频观率察者之 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 发生变化的现象. 2.实质:波源的真实频率不发 生变化,只是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 生了变化. 3.说明:机械波、电磁波都能
第7页/共43页
课堂互动讲练
一、对波的干涉现象的理解 1.频率不同的两列波可以叠加 但不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象. 2.加强区和减弱区都是两列波 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该处质点的位 移的矢量和也随着波的传播和时间而 发生变化,它们仍围绕着平衡位置振 动,且与波源振动周期相同.
第8页/共43页
课堂互动讲练
第13页/共43页
课堂互动讲练
即时应用
如图7-3-1所示表 示两列相干水波某时刻 的波峰和波谷位置,实 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 波谷,相邻实线与虚线 间的距离为0.2 m,
图7-3-1
第14页/共43页
课堂互动讲练
波速为1 m/s,在图示范围内可以认 为这两列波的振幅均为1 cm,C点是 相邻实线与虚线间的中点,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