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国有林场改革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20年第11期
摘要本文在总结江西省国有林场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其他地区国有林场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林场;改革成效;问题;对策;江西省中图分类号F32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0)11-0186-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江西省国有林场改革现状及对策
潘娜
(吉安市青原区林业局,江西吉安343000)
自2010年推行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以来,江西省牢牢把握“保生态、保民生”2条底线,紧紧围绕“森林资源增长、林场职工增收、发展后劲增强、确保林区社会和谐稳定”改革总体目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公益性为主改革方向,积极稳妥推进以“定性、重组、保障、减人、剥离、转换、安全、稳定”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实现了国有林场整合重组到位、性质界定到位、职工社保落实到位、用人制度改革到位、社会职能剥离到位、经营机制转换到位,2015年11月,江西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通过国家验收。

改革期间全省林区社会总体保持平稳,未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未发生违法破坏森林资源的案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1]。

1主要成效
1.1管理体制有效理顺
改革后,纳入林业系统管理的国有林场238个(含以林为主的农垦场),场均经营面积由4000hm 2提高到7277hm 2,实现了规模经营。

整合后的238个国有林场,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195个,占81.9%;定性为企业43个,占18.1%。

全省共核定财政拨款事业编制7374名,所有事业林场全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经费自收自支的局面彻底改变[2]。

1.2林场负担明显减轻
保留在职职工1.1万名,4.56万名富余职工通过提前退休、内部退养、自主择业等途径妥善分流安置,人浮于事的状况得到较好解决。

63所场办医疗单位和83所场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剥离到位,化解林场各类债务16.58亿元[2]
,使林
场可以专注于生态保护事业。

1.3民生保障全面落实
国有林场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拖欠社保费用一次性清偿到位,实现了应保尽保;逾7.23万名职工享受了危旧房改造补助政策,已经或即将搬入新房,住房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岗职工和退休、退养职工收入由2011年的1000多元提高到2017年的3000多元。

1.4资源保护得到加强
江西省财政厅将国有林场公益林的补助标准提高到了
322.5元/hm 2,部分市(县)财政还安排林场森林资源管护专项经费;改革后,国有林场商品木材采伐量由220万m 3左右减少至80万m 3左右[2-3]。

森林资源培育力度明显加大,
2017年国有林场完成造林2.84万hm 2,其中场外造林面积达400hm 2;实施森林抚育6.07万hm 2。

1.5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国有林场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相关行业专项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建设。

改革以来,累计改造职工危旧房7.23万户(套),修建和硬化林区道路超过730km ,改造升级输电线路385km ,15.5万名林区职工和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全面解决,林场工区实现了广播电视全覆盖,改造工区、管护站点生产生活危旧房面积近6万m 2。

1.6机制创新初见成效
创新投入机制,实行“收支两集线”管理,构建了财政基本保障机制;创新用人机则,建立了聘用制,初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绩效管理的转变;创新生产用工机制,国有林场造林、抚育、间伐和管护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购买社会服务;创新森林经营机制,全面启动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工作,初步建立了以提高森林质量和严格控制林木采伐为核心内容的森林经营制度[2-3];探索林场转型发展模式,贵溪市双圳林场采取股份合作或承包经营方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康养产业;安福县明月山林场、钢鼓县茶山林场与社会战略资本合作,开展森林旅游休闲康养。

2存在的问题2.1基础设施仍较落后
由于国有林场地处偏远山区,投入不足,林场基础设施仍较落后。

截至2017年底,由于建设投入大,加上历史欠账较多,全省国有林场尚有10000km 左右林区(防火)道路不畅通,1000多个管护站点属危旧房,有133个林场分场未通互联网,信息化程度低。

2.2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由于林场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待遇偏低,很难留住人才,致使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据2016年统计,全省国有林场大中专以上学历、初级以上职称的职工分别占24%、21%,虽比改革前有所提高,但人才匮乏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2]。

2.3债务负担依然沉重
截至2016年底,全省国有林场债务高达16亿元左右,债务负担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2.4纠纷干扰经营活动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乡联营造林在江西省“消灭荒
山、山上再造”发挥了很大作用,江西省的联营造林面积占
国有林场经营面积比逾30%[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
作者简介潘娜(1988-),女,江西吉安人,经济师,从事林业技术及管
理工作。

收稿日期2020-02-26
186
(上接第183页)
其余部分的分枝、桠杈全部剪除。

2.4栽植
根据山地的实际立地条件,栽植行株距为2.0m×1.5m,定植密度为3330株/hm2。

栽植苗木要严格按照苗圃地栽植
苗木的方法,遵循“三埋、两踩、一提苗”的原则。

栽植时沙枣一定要放于坑中间,栽好后将围堰打好。

此外,保水剂是由强吸水性树脂制成的一种具有超高吸水保水能力的超高分子聚合物,能增加土壤团聚体,改善土壤,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水分渗透速度,从而维持较稳定的土壤温度。

因此,可以根据沙枣苗木的规格施用一定量的保水剂。

例如,径粗3~4cm的沙枣可以施用40~50g/株。

2.5水肥管理
栽植完成后,立即浇水。

因荒山山地陡峭,栽植后2年的苗木要使用滴灌带。

山地土质多为灰质土,遇水下陷或流失严重,几乎所有栽植的沙枣都会出现倒伏现象,因而必须尽快扶正、填土、踩实。

由于荒山干热风大,地表水蒸发很快,浇水时间最好选择17:00以后,间隔7~10d再浇1次透水。

若浇水时苗木坑内出现下陷,则要及时填土、踩实。

由于山地立地条件差、土壤贫瘠,土质主要是灰漠土、黏土和盐土类等交错分布,肥力较差,在树木即将入坑之前,有条件的可以将豆饼或发酵好的有机肥作为基肥施入坑底,基肥上方撒15cm厚度的面层土,再将沙枣苗木放入坑内。

2.6松土除草
荒山地区夏季干热风较严重,土壤表面极易板结,水分从裂开的缝隙中蒸发,苗木急速缺水。

因此,保持地面疏松,清除杂草,可以增加透气性,促进肥分分解,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避免杂草和苗木争水争肥,减少病虫害发生。

荒山上种植苗木第1年要精细管理,一般每浇水1次,即可进行松土除草。

松土要达到一定深度,打碎土块,除掉草根,同时除掉的草可以覆盖在苗木根部周围,以保持水分。

2.7病虫害防治
荒山地区高热、干燥,沙枣极易发生褐斑病和红蜘蛛等病虫害。

在沙枣展叶量达到4/5时,即可喷施50%代森锌
300~500倍液、退菌特500~800倍液或者75%百菌清600~ 800倍液进行防治,高温季节每隔15d喷施1次,全年共喷4~5次。

3参考文献
[1]侯文虎,候月欣.新疆主要造林树种[M].乌鲁木齐:新疆林业出版社, 1981:307-310.
[2]杨民益,李理锋,赵军.六盘山土石质山区引种沙枣造林初探[J].农产
品加工,2010(4):80-81.
[3]陈兴光.沙枣造林技术[J].农村科技,2009(4):100.
[4]董凡德.沙枣育苗造林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5(1):74.
(上接第185页)
210.
[6]安徽省造林经营总站.安徽营造林工作手册[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出版社,2008:86.
[7]王立新.经济林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80-206.
[8]张余田.森林营造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103-119.
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10]胡健全.我国四旁树资源的状况与发展建议[J].华东森林经理,2014, 28(4):24-26.
[11]王永吉,刘振,许涛.平原地区四旁绿化调整的必要性及措施[J].现
代农业科技,2017(8):180-181.
林木价值大幅提高,林农对林地的经营意愿增强,要求归还林地的呼声强烈,对之前签订的联营造林合同不认账,加之许多合同存在瑕疵而产生纠纷。

联营造林的产权纠纷,严重干扰了国有林场的正常经营。

3对策
3.1巩固改革试点成果
加强公益型林场事业编制管理,逐步实现编制实名制管理;完善国有林场绩效管理制度和用工制度;严格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探索建立森林资源消长评价考核制度;抓好债务化解政策落实[2]。

3.2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以国有林场经营发展的新环境、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政策为主要内容,以提升国有林场领导干部决策水平、拓展国有林场经营发展视觉为导向,分期对全省238个国有林场及各市、县(区)林场主管部门负责人展开集中培训,进一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3.3加强森林资源培育
编制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大径材和珍稀优良乡土树种培育,提高国有林场森林质量;大力开展国有林场场外造林,推动集体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增加林区群众收入,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3.4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科学调整国有林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规划布局,组织实施好管护用房路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林区(防火)道路建设项目;建立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监管信息平台。

3.5推进生态产业发展
依托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和生态优势,建立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快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生态产业发展,推动林场转型发展,开展森林特色小镇建设,带动林农脱贫致富[4]。

4结语
今后,仍要继续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深化改革工作,以“省级示范林场”创建为切入点,不断探索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新思路和新模式,进一步巩固国有林场改革成果,加快国有林场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作出应有贡献。

5参考文献
[1]江西省改革发展委.国有林场改革取得积极成效[J].中国经贸导刊, 2015(18):16-17.
[2]刘璨,张永亮,刘浩,等.川桂闽浙赣五省区国有林场改革现状问题及
对策[J].林业经济,2018,40(10):10-15.
[3]改革风头正劲如何换挡加速?[N].中国绿色时报,2015-12-10(A04).
[4]赵晓迪,周海,赵荣.江西省国有林场改革进展及对策[J].林业经济, 2015(3):50-56.
潘娜:江西省国有林场改革现状及对策
1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