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6 田忌赛马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6 田忌赛马课课练(含答案)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mó quán cā zhǎng yuè yuè yù shì
( ) ( ) ( )
xìng zhì bó bó yáo yáo lǐng xiān bú dòng shēng sè
( ) ( ) ( )
二、查字典填空。
1.用音序查字法查“忌”,应先查(),再查音节(),它是个()结构的字。
2.用数笔画查字法查“丧”气,应查()画,读音(),组词()。
3.“羸”的读音是(),“赢”的读音是(),它们可以分别组词为()、()。
三、把下面的词语和对应的意思用线连一连。
赏识对人的推荐、荐举的意思。
信任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
对阵相信并加以任用。
好奇指两军摆开作战阵势,现也比喻摆开比赛阵势。
引荐流露或显示出好奇的(尤指对他人之事) ;对还不了解的新鲜事物有兴趣的。
四、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孙膑,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
()
2.这篇课文主要是批评齐威王没有谋略,结果导致失败。
()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善于思考,找出最佳办法。
()
【答案】
一、胸有成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遥遥领先不动声色
二、1.J jì上下 2.八 sàng 沮丧 3. léi yíng 更羸输赢
三、赏识: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
信任:相信并加以任用。
对阵:指两军摆开作战阵势,现也比喻摆开比赛阵势。
好奇:流露或显示出好奇的(尤指对他人之事) ;对还不了解的新鲜事物有兴趣的。
引荐:对人的推荐、荐举的意思。
四、1.(√)2.(×)3.(√)
第二课时
一、请你分别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一下孙膑、田忌和齐威王。
1.孙膑是一个的人。
2.田忌是一个的人。
3.齐威王是一个的人。
二、你想对孙膑、田忌和齐威王分别说些什么话?
1.孙膑我想对你说:
2.田忌我想对你:
3.齐威王我想对你说:
三、读一读,完成练习。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
田忌输了,但他不动
声色。
一点儿都不着急。
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
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
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
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
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1.给第二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遥遥领先:
(2)不动声色:
3.田忌和齐威王比赛时采取的方法是:,比赛结果,田忌。
这是因为: 。
4. 从这个历史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
一、1.足智多谋,明察秋毫,善于思考;2.善于交友,相信朋友;3.知人善任。
二、1.你善于细致观察、认真思考才取得了这次比赛的胜利。
2. 凡事做之前都要先考虑清楚,要动脑思考,我们要想孙膑学习。
3. 正因为你能知人善任,所以才能成为一国之君。
三、1. 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
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
田忌微微一笑。
2.(1)远远地走在最前面。
(2)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
形容非常镇静。
3.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然后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再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赢了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取长补短、转败为胜了
4.遇到挫折时别气馁,换一种思考方式,采取正确的策略,你就可以把自己的劣势转为优势。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夏威夷风光(节选)
从小就听说过美国的夏威夷风光旖旎,不曾想今天真的来到了梦中思念的“伊甸园”。
坐在中型面包旅行车上,车窗外可见一层一层清晰叠加的火山灰(岩)经年累月堆积起来的山峦,一边听导游介绍,一边想象着各种千万年从海底喷发出的火山怎样造就了夏威夷岛屿的形态。
来到了恐龙湾,令我惊异的是,这里的海水与渤海湾全然不同,渤海湾的海水是蓝色的,这里的海水是绿色、奶色和绿黄色的交织,在阳光的照耀下实在令人神往。
这种青翠色和玉色交织的色彩是夏威夷的海所特有的,听导游说这是火山喷发导致的——这里的海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我们来到了原始森林,面包车的两边树木丛生。
在火山喷泉口,下起了细雨,我们下车前往海岸边观赏。
岸边清晰可见的崖石是烧焦了的黑黑的岩石,顺着导游指向的方向,我们看到了深邃漆黑的火山黑洞。
然后我们顶着风雨又来到了神秘的大风口,越往前走,风越大,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信念驱使我们非要承受大风的袭击的乐趣,不然的话我们何必要到这个著名的大风口来呢?
我们顶着风雨,湿透了衣衫,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大风口——享受着夏威夷的热带飓风的袭击,感到又冷又湿,躯体越来越难以忍受,但心中的惬意却难以言说。
(1)解释词语。
①风光旖旎:________。
②如愿以偿: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不然的话我们何必要到这个著名的大风口来呢?
(3)夏威夷的海水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作者在文中引用“不到长城非好汉”,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答案】(1)形容景色柔和美好;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2)不然的话我们没有必要到这个著名的大风口来。
(3)夏威夷的海水是绿色、奶色和绿黄色的交织,这是火山喷发导致的——这里的海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4)作者在文中引用“不到长城非好汉”,表现了勇于克服困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
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1)①形容景色柔和美好;②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2)不然的话我们没有必要到这个著名的大风口来。
(3)夏威夷的海水是绿色、奶色和绿黄色的交织,这是火山喷发导致的——这里的海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4)作者在文中引用“不到长城非好汉”,表现了勇于克服困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和爸爸
社会上流行着一句口头禅:“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一个好爸爸。
”我的爸爸是人事局长,按不少人的说法,我算有一个好爸爸了,可是谁知道,无休止的门铃声给我们带来的烦恼哇!
平日里,特别是晚上我写作业的时候,我最怕门铃响,搅(jiǎo jué)得全家不能正常生活,有时爸爸还派我追下楼去退礼,唉!真是烦人。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刚起床,门铃响了,我不情愿的开门一看,又是我最讨厌的人——刘财。
刘财把礼品往桌上一放,“嘿嘿”地干笑了几声,然后说:“这是我托人从南方带来的一点儿土特产,请您一定收下!”爸爸摇了摇头,严肃地说:“老刘哇,你说的那件事,不能办,中央三令五申,咱们不能犯错误哇!因此,你的儿子调动工作的事不能解
决。
”刘财听了,脸上的肌肉不自然地抽动着。
刘财刚走,门铃又响了,来的是有名的“张有理”。
这个人今天把大儿子调进国营厂,明天又把小儿子变成司机,今天他又找爸爸准没好。
“张有理”大腹便便,往沙发上一摊,给爸爸递上一支“三五”烟:“局长,听说又要调工资了这回是不是考虑考虑我呀?”说着,从兜里掏出一件什么东西硬往我的衣袋里塞,爸爸不禁皱起眉头:“老张啊,这次调工资上面有文件规定:主要是解决知识分子工资偏低的问题,你可不在这个范围呀!”“张有理”哼哼唧唧地说了半天,然后失望地走了。
我从口袋里拿出东西一看,原来是一块电子表,爸爸夺过表立即向楼下追去。
去年冬天。
爸爸因病住院。
医生怀疑爸爸得了胃癌,可急坏了妈妈。
不过这下不少人真是“自觉”了,门铃不响了,我家的确清静了许多。
过了几个月,爸爸的病确诊了,不是胃癌,而且很快出院了。
这个消息像长了腿,不胫而走,于是讨厌的门铃又响起来了……
(1)用“√”给文中横线上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搅________(jiǎo jué)得
(2)按短文内容填空。
①星期天的早晨,第一个来我家按门铃的人是________,要爸爸办的事是________。
②“门铃不响了,我家的确清静了许多”是因为________。
③“于是讨厌的门铃又响起来了……”是因为________。
④从爸爸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爸爸具有________的品质。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说些什么?把想说的话写在下面。
【答案】(1)jiǎo
(2)刘财;儿子调动工作;爸爸因病住院。
医生怀疑爸爸得了胃癌;爸爸的病确诊了,不是胃癌,而且很快出院了;廉洁
(3)略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搅(jiǎo )得。
(2)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3)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和哲理,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点评】(1)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此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及从文中搜索信息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4.
在拐角处等我
安宁
①那是我最敏感脆弱的年少时光,16岁,读高一。
②在同学的眼里,我是个成绩优异又大大咧咧的女孩,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但照样意气风发。
我也不像骄傲的张小凡,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谁都爱理不理。
男生们都说,“看张小凡的下巴,都快抬到天上去了!学习好点,长得漂亮点,有什么了不起呢!不过是个农村来的,哪比得上人家安安。
”
③没有人知道,其实我不愿意这样一次次地被人家拿来与张小凡作比较,尤其不愿意听到“农村”这两个字眼。
我的父母,若是农民也就罢了,但他们却是从农村来到这个城市的最底层,最卑微的居民。
母亲在一家医院做洗衣工,双手长年累月都是破裂红紫的;而父亲,则蹬着一辆三轮车,大街小巷地跑着拉散客。
偶尔,我站在教室的阳台上,会看到父亲迎着风,吃力地蹬着三轮车从校门口驶过。
④但我知道,父亲是不会违背约定,在校门口停留的。
父亲一直都为我这个女儿而感到骄做,所以每个周六下午,不管有多少挣钱的活计,他都不会去做,只为拉我这唯一的客人。
我借着校门口车太挤看不清他,还有我作为学生干部要给老师汇报工作为由,让父亲在离校门口约有一百米的拐角处等我。
⑤张小凡与我一样,会等到所有学生都走了,才离开教室。
她是个非常用功的女孩,所以周六放学后,也要留在学校看书。
而我,就在她均匀的呼吸里,一边“哗哗”翻着课本,一边祈祷她快些离开。
这样,就不会在拐角处,被她瞥见我隐藏在从容里边的尘灰。
⑥可是,张小凡却总是在把所有事情都做完后,才安静地离开。
照例是轻扬着下巴,眼神冷静淡定。
每每听着她的脚步声在寂静的楼道里渐行渐远,我的心,才会倏地沉下来,继而迅速地收拾好书包,冲出门去。
⑦每次父亲老远看到我,都会开心地按铃。
我迎着这清脆的铃声走过去,总会觉得愧疚,然后便恨张小凡。
若不是她,父亲也不会饥肠辘辘地等我那么久。
⑧又一个周六,我在张小凡走后,向学校外的百米拐角处飞奔。
无意中一歪头,在拐角的另一侧,竟看见张小凡正坐在一个人工改装的电动三轮车里,冲着车上一个农民工一样朴实的男人,说笑着什么。
男人在发动车的时候,看上去似乎很费力,最后是张小凡下车来帮忙后,车才突突地被发动起来。
⑨车走出去很远了,我才试探性地问父亲:“刚才那个男人,你认识吗?”父亲沉默了片刻,才轻声回道:“只是说过几句话,他的左腿在工地上落下残疾,只好开电动三轮车出来拉活,他的女儿几次让他去校门口等,他都不肯,该是怕女儿的同学看见了,难为情吧。
”⑩在父亲淡淡的讲述里,我突然有些难过。
我终于明白了张小凡沉默又倔强的眼神,明白了她周六的晚归,只是为了维护父亲的尊严。
明白我和她之间,相差的不只是成绩。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含义。
皲.裂():
饥肠辘.辘():
2.第⑤段的加点词语说明了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3.文章第②段属于记叙顺序中的哪一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说说其好处。
4.请结合原文,分析文中“我”的父亲的形象。
5.请说说文末句子“明白我与她之间,相差的不只是成绩”有什么含义。
1.jun 皮肤暴露在寒冷中或风中而发生裂口或变粗糙。
lu 形容十分饥饿。
2.“均匀”写出张小凡的内心十分从容平静。
而“哗哗”写出了“我”内心其实十分着急,并没能静下心来看书,“从容”“意气风发”都是我用来掩盖内心自卑和虚荣的遮羞布,这两个词体现了张小凡和我的不同。
3.插叙。
写张小凡的父亲也在学校外百米拐角处等女儿的原因,揭开事情的真相,使情节曲折有致,突出张小凡的优秀品质。
4.是一位吃苦耐劳,理解体贴女儿,并能包容女儿的伟大的父亲。
5.“我”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惜让父亲在拐角处等“我”好久,张小凡却多次主动提出让父亲去校门口接他,“我们”之间差的不只是成绩,是儿女对父亲的一份体贴和关爱,是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和做人的坦荡胸怀。
手心里的文字
李桂芳
①这是一场教育学考试,是一场事关老师们切身利益的考试,国为只有拿到考试合格证,才有资格参加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评定.
②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女人引起了我的注意。
她左顾右盼一阵后,开始慌乱地看着我,又捋起袖子看了看表。
③看上去,她是要有所行动了!
④教师应该为人师表,怎么能自己考试作弊呢?我最看不起这样的老师了。
⑤果然不出我所料,她东张西望一阵后,紧张的伸开了自己的左手。
⑥我几大步跨到了中年女人面前,威严地朝她伸出手,示意她把手心里的“字条”给我。
⑦女人慌乱而茫然地看着我,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像一只被猛兽突然捉住的小羊羔。
我心里闪过一丝同情,可片刻即逝——对待这样的老师,必须坚持正义。
⑧女人没给我“字条”,只是重新攥紧了手,无辜地看着我。
我突然讨厌起她的装模作样来,于是再次固执地伸出手,示意她快点“缴械”。
女人依旧一副与她无关的表情,没理睬我,又开始埋头答题。
⑨我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挑衅,终于怒火中烧。
女人见我真生气了,顺从地摊开了她的左手掌。
⑩我终于看清了那些文字。
看着看着,我的眼睛模糊了,是泪水—感动的泪水顺颊而下。
①那些文字是这样的:给张哥买胃药,两盒;给苏成带英语磁带;10点30分,李乐开始手术,我必须赶到;12点给刘民的父亲打电话,汇报他的学习情况。
①我没能看下去,只硬咽着附在她耳边轻声说:老师,对不起,您慢慢考,打扰了!女人朝我笑笑,那笑里满是疲惫,却又满是温暖。
③10点20分,女人提前交卷了,因为10点30分,他的学生要手术了。
(《教师博览》2012年第13期)1.阅读全文,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2.文章第①段强调这场考试的重要性有什么作用?
3.小说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请在括号里写上合适的词语。
怀疑——同情——()——()——()
4.第①段画线句子中“疲惫”和“温暖”是否矛盾?为什么?
5.请分析文中女教师和“我”各自的形象特点。
1.一位女教师参加考试时,因为看写在手心里的文字而被怀疑舞弊。
2.为下文写“我”怀疑女老师舞弊做铺垫,与女老师考试时心神不宁和提前交卷对比,反衬出老师的伟大而无私的爱心。
3.讨厌生气(发怒),感动
4.不矛盾,“疲惫”是由于女老师既要忙于教学和复习迎考,又要为学生们操心劳碌而显得疲惫不堪。
“温暖”是由于女老师富有爱心,待人随和,笑起来使人觉得温暖。
5.文中的女教师,是一位拥有无私爱心和崇高师德的好老师,“我”是一个公正严明却也善解人意的人。
5.
背后那双眼
①那一年,我读中二。
②清楚地记得:当时《南洋商报》有个服务版,每周都拨出一定的版位,让读者免费刊登“征求笔友启事。
”
③我是个终日把自己因禁于文字的女孩——
既爱读,也爱写。
握在手中的那管笔,仿佛藏了千军万马,老是呼啸着想冲出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却是个木讷口拙而又孤僻离群的人,因此,以笔交友,对于社交生活一片空白的我来说,充满了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力。
④一日,我鼓起勇气,以“漪佩”为笔名,拟了一则“征友启事”。
⑤两周以后的一个早上,才踏出房间,使听到爸爸喊道:
⑥“过来。
”
⑦指着报上的那则征友启事,问道:
⑧“这漪佩,是你吗?”
⑨
爸爸那张好像“发霉面包”的脸,使我本能地起了战栗性的惧怕,以细若蚊子的声音应道:①“是。
”
①接下来的那一周,信件惊人地多—
不是一封一封地飞来,而是一叠一叠地涌来,信箱几乎都撑破了。
①爸爸坐在身边,拆信、读信。
然后,成堆地用橡皮筋子捆起来,表情肃穆地嘱我拿去丢掉。
我很强地忍着眼泪,照他的指示做厖信从十多层楼上往垃圾桶扔下去时,发出了闷闷的声音,我明显地感觉到悲哀像一阵黑黑的风,冷冷地掠过我挂了一块铁的心。
以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这件事一直是我心里很大的一个疙瘩。
它连同生命里许多快乐与不快乐的事儿深深地埋葬在我记忆的底层里。
①事隔30年,在接受资深记者黄丽萍小姐的访问时,爸爸忽然提起了这件尘封已久的往事,说:
“我怕地误交损友,所以,不让她回信。
”
①听到这话,眼前立刻浮起一个瘦小的背影。
她站在垃圾桶前,把信一捆一捆地往下丢,长长的脸,满满地都是怨;细细的眼,湿湿的都是泪。
可是,这女孩,没有想到,她的背后,有一双充满关怀的眼睛,如同。
⑦等意识到背后有这样一双温暖的眼睛时,这女孩,已为人妻,为人母了;而且,她也正以同样的目光,注视着她自己的孩子哪!
1.用一句话概括这件往事。
2.理解文中下列词语的含义。
(1)第⑨段中“发霉面包”:
(2)第11段中“撑破”:
(3)第13段中“疙瘩”:
3.时隔30年,爸爸依旧记得“这件尘封已久的往事”,说明了什么?
4.文章16段的空白处,应填一个比喻句,请根据上下文将它写出来。
5.当“我”将信一捆一捆地往垃圾桶里丢的时候,你认为“爸爸”会想些什么?请写下来。
1.回忆父亲不让“我”交笔友的事。
2.(1)爸爸生气后的脸色难看。
(2)说明信很多。
(3)比喻很重的心事。
3.从侧面衬托出爸爸对“我”的关心爱护
4.如同照明灯一样,为她照亮前面的道路。
5.示例:女儿,不要怪爸爸,虽然我也希望你能开朗一些,交到好朋友,但我更怕年幼的你不小心交友不慎,那会害了你一生的。
你以后一定能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的。
6.
大师
上午九点钟的时候,八旬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正坐在画室的大画案前用紫砂壶啜着茶,目光却移动在一张铺好的四尺宣纸上,构思着一幅《深山行旅图》。
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
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迫的心情。
黄云山重重地放下紫砂壶,他急急地走出画室,穿过客厅,猛一下把门打开了。
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汉子,风尘仆仆,右手提着一个旅行袋,左手拿着一幅折叠着的没有装裱的画。
黄云山问:“你找谁?”
来人彬彬有礼地向他鞠了一躬,说:“您是笔樵先生吧?”
黄云山很意外,来人居然知道他的字,使点了点头。
“笔樵先生,我叫秋小峦,是一个乡村教师。
我从外省一个偏远小县来到北京,只是为了了却父亲秋溪谷的一个心愿。
他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业余画了一辈子的山水画,对您又极为折服。
不久前因病辞世时嘱咐我“无论如何要携画去京请笔樵先生法眼一整,看此生努力是否白费,回来后在坟前转告我,我就可以闭目九泉了。
”秋小峦说得极快,生怕耽误黄云山的时间。
黄云山有些犹豫,像这样上门来求鉴定的人太多了。
他年事已高,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
“笔樵先生,十九年前,也就是1978年,我父亲行将退休,县教育局组织老教师进京参观。
他多方打听到您的地址并找到这里来拜访,恰好您外出讲学,便留下一封信交给了尊夫人。
”
黄云山“哦”了一声,似乎有点印象,又似乎一点印象也没有。
他把一只手习惯性地扶住门框,依旧没有请客人进屋的意思。
“您放心,我不进您的家,只想耽误先生几分钟,请您看一看这张画,我也可以向死去的父亲亲作个交代了。
”
秋小峦的眼圈红了,眼角有泪光闪烁。
“好吧。
”黄云山为秋小峦的孝心所感动,脸上有了笑意。
他接过那张折叠好的画,缓缓地打开,是一幅用积墨法画出的《楚山春寒图》,苍苍茫茫,云烟满纸,繁密处不能却能做到不板、不结、不死;在墨最浓处也能分并出草、树、石的层次,称得上是大气磅礴,浑厚华滋。
黄云山激动起来,大声说:“恕老朽怠慢,请进!”他们一起走进画堂。
黄云山问:“除了此画,还有吗?”
“旅行袋里还有二十余幅,其他的都在家里。
”
“待我净手焚香,我要好好看看你父亲的大手笔。
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
黄云山净了手,又擦拭干净,忙给秋小峦沏上一杯茶,再寻出一个铜着炉插上一根点着的檀香。
顷刻间满室芬芳。
黄云山足足看了两个小时,然后长叹一声,说:“能得积墨法炒处的有明末清初的龚贤,现代画家中,就要教资宾虹和你父亲了。
可惜这两位也都先后过世,悲哉!悲哉!从你父亲的用纸上,可看出他生前生活的穷困,而从画面上又分明看出他的豁达乐观和淡泊名利,我辈惭愧!”
他们坐下来亲切地交谈。
黄云山问得很细,诸如秋溪谷的身世、师承、生活、读书……秋小峦虔诚地一一回答。
黄云山说:“你一定要进京来为你父亲办一次遗作展,他是一位可以进入美术史的人物,是真正的大师。
我给你写几封引荐信,让我的老友们开开眼,别高踞北京以为天下无人。
费用、场地、新闻发布会,我们来安排,不用你操心。
”
然后,他站起来,向秋小峦鞠了一躬,说:“一是谢谢你的孝心,为了尊父的嘱托,不远千里而来;二是请你原谅我的失礼,差点与一位大师的作品失之交臂。
”
秋小峦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
看看壁上的挂钟,十一点了。
秋小峦慌忙站起来,揩干泪,说:“笔樵先生,我该走了!”“不忙,在此午餐!”
两个月后,“秋溪谷先生遗作展”在北京的美术馆顺利举行,观者如堵,好评如潮。
在众多记者和名流参加的学术讨论会上,黄云山真诚地对秋小峦说:“我愿以我平生的一幅得意之作,交换你父亲的任何一幅小品,以便时时展读,与他倾心交谈!”
掌声如雷鸣般响起来。
1.文中加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2.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将秋小峦鉴定过程和黄云山的态度补充完整。
过程:简介父亲,求取鉴定→→→打开画卷,大气磅礴
态度:→依旧不请客进门→→激动地迎客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