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者:张龙阳
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3年第2期
文/张龙阳
摘要:随着教学要求的改革,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的主体性培养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升。
学生的主体性是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探索知识、掌握知识、提
升自身的全面素养。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发问精神;教学观念;自主性;主体性
初中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学习中要求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
通过自身去发觉物理中所蕴含的规律,并能够发现新的知识,提升自身的创造力。
因此,教师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一、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倡导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在过去的物理教学中,教师都是扮演着“命令者”的角色,在课堂中不重视对学生的主
体性的培养,死板地传授知识与理论,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随着教学要求的改变,在
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生自身的能力,多给学生表现的空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进而自主的发现、探究知识,并懂得创新。
二、倡导学生的“发问”精神
要想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一定要使学生养成质疑物理教材的习惯,并且要引导学生
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帮助学生掌握探究的技巧与方法,让学生在上课中能够积极地
发问。
三、注意教学中的细节,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教学的细节,可以设置一些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进而激发学生
的主体性。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电流”时,教师可以拿出一些实验器材,然后让学生猜测将
要学什么,以及实验该如何做,进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的主体性是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探索知识,掌握知识,提升自身的全面素养。
由于物理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比较强的学科,因此要求学
生要具备主体性,能通过自身的探索去发觉物理中所蕴含的规律,发现新的知识,提升自身的
创造力。
参考文献:
[1]任海侠,马英群,王思怀.新课改理念下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研究:以商洛市
农村中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1).
[2]陈海燕.学习方式创新的新动力——网络:《如何提高中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
习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J].中学课程资源,2008(10).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周巷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