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分)(共7题;共20分)
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应和(hè)菡萏(dàn)贮(chǔ)蓄诲(huì)人不倦
B.长吟(yín)宿儒(rú)脊梁(jí)恍(huǎng)然大悟
C.棱(léng)镜粗犷(guǎng)澄(chéng)清咄(duó)咄逼人
D.静谧(mì)啄(zhuó)食吝啬(sè)絮(xù)絮叨叨
2.(2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冷冽林阴憔瘁人声鼎沸
B.菜畦骄媚喉咙花团锦簇
C.臃肿窠巢姊妹人迹罕至
D.嘹亮高邈分歧竭然不同
3.(2分)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次活动中,他顾全大局,尽量使大家各得其所,但仍有一部分人对其不是很满意。

B.听了他说的话,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老人不是这个扶起他的小伙子撞的。

C.文化公园秋菊展览,菊花造型花团锦簇,真是美不胜收。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4.(2分)句子的重音和停顿标注最恰切的一项是()
重音,一般用着重号"·"标在词语的下面。

停连,指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

停顿,用"V"号标示在词语之间,不限于标点处。

A.小山V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儿口儿。

B.小山V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儿口儿。

C.小山整把济南V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儿口儿。

D.小山整把济南V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儿口儿。

5.(2分)下列各句后面的括号内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B.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热烈"在这个语境中有"强烈""热情四溢"的意味)
C.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是比喻中的借喻)
D.宇宙之外是什么?科学家给出三种可能。

("之外"是名词,"是"是动词)
6.(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

B.成语"高朋满座""率先垂范""不吝赐教""敝帚自珍"都是敬辞,表示对对方的恭敬。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D.古诗文中有很多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如"君子之交淡如水","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高山流水","管鲍之交"。

7.(8分)根据提示默写。

(1)(1分)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1分),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3)(1分)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1分)春天像健壮的青年,,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5)(1分),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1分)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述而》)
(7)(1分),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8)(1分)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26分)(共9题;共26分)
8.(2分)名著阅读。

在《朝花夕拾》中,有几篇文章涉及儿童教育问题,如《五猖会》《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十四孝图》等,有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的意义。

请你联系其中两篇文章的内容说说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

9.(2分)经典名句填空。

(1)(1分)君子敬而无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手足情深》)
(2)(1分)直言之人,千古谓之忠;,千古谓之佞。

(《忠言直谏》)
10.(4分)孔子认为"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可见践行正道首先要从自己的言行开始,想一想,为什么做人忠实讲信用、行为踏实就能通行千里?请写出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如梦令·春思①
【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③。

莫忘小桥流水。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

②百舌儿∶鸟名。

③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1.(3分)这首词中的"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12.(3分)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与《天净沙·秋思》中马致远所抒发的情感比较,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京房①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

"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
(《世说新语·规箴》)【乙】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②,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
(《论语·为政》)不服。

"
【注释】①京房∶字君明,西汉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汉元帝时官至魏郡太守。

②举直错诸枉∶举,提拔。

错,通"措",置。

枉,不正直。

提拔正直的人,(把他们)置于不正直的人之上。

13.(3分)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京房与汉元帝共论
②因问帝
③幽、厉之君何以亡
④所任何人
14.(3分)下列加点"而"字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知不忠而任之
A.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
C.人不知而不愠(《论语·述而》)
D.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
15.(3分)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
16.(3分)京房规劝君主,为什么要从周幽王、厉王说起?上面两段文字都提及治国的问题,请简要概括反映了怎样的相同的治国主张?
(24分)(共8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夹竹桃
季羡林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

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甲)____(A.宾至如归B.不速之客)之感了。

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

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

①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

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

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

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责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

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

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

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

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

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

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②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
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

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

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乙)____(A.风风火火 B.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

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

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

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

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

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

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

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

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

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两年前,我访问了缅甸。

在仰光开过几天会以后,缅甸的许多朋友们热情地陪我们到缅甸北部古都蒲甘去游览。

这地方以佛塔著名,有"万塔之城"的称号。

据说,当年确有万塔。

到了今天,数目虽然没有那样多了,但是,纵目四望,嶙嶙峋峋,群塔簇天,一个个从地里涌出,宛如阳朔群山,又像是云南的石林,用"雨后春笋"这一句老话,差堪比拟。

虽然花草树木都还是绿的,但是时令究竟是冬天了,一片萧瑟荒寒气象。

然而就在这地方,在我们住的大楼前,我却意外地发现了老朋友夹竹桃。

一株株都跟一层楼差不多高,以至我最初竟没有认出它们来。

③花色比国内的要多,除了红色的和白色的以外,记得还有黄色的。

叶子绿得像绿蜡,花朵开在高高的枝头,更像片片的红霞、团团的白雪、朵朵的黄云。

花枝繁茂,浓翠逼人,同荒寒的古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我每天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走出走进。

晚上同缅甸朋友们在楼上凭栏闲眺,畅谈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蒲甘的历史∶谈中缅文化的交流,谈中须两国人民,的胞波的友谊。

在这时候,远处的古塔渐渐隐入暮霭中,近处的几个古塔上却给电灯照得通明,望之如灵山幻境。

我伸手到栏外,就可以抓到夹竹桃的顶枝。

花香也,一阵一阵地从下面飘上楼来,仿佛把中缅友谊熏得更加芬芳。

就这样,在对于夹竹桃的婉美动人的回忆里,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

我从此更爱夹竹桃。

17.(3分)通读全文,说说夹竹桃为什么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18.(3分)第4段,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自家小院四季轮转的繁荣花事,这与夹竹桃有什么关联?
19.(3分)根据语境,给文章(甲)(乙)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0.(4分)文中多处描写了夹竹桃,请从①②③三处划线句中选取一处进行鉴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入自奶奶的星星
史铁生
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

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像个难看的老头儿。

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

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

"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

"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

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

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我是奶奶带大的。

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

"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

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
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

"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

"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
我笑个没完。

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

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

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

"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

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

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

"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

"行了吧?"我问。

"再踩两趟。

"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

"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您踩腰。

""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
"老了,还不死?""死了就怎么了?"
"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
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

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

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趴着窗台喊她,窗外是风和雪。

"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

"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

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乎意料地回来。

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

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夏夜,满天星斗。

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颗星星。

"怎么呢?"
"人死了,就变成一颗星星。

""千嘛变成星星呀?"
"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

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

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

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

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摩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21.(2.5分)标题"奶奶的星星"有何深刻含义?
22.(2.5分)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归纳。

23.(2.5分)"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文中的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4.(3.5分)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的含义?
(50分)(共1题;共50分)
25.(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总是在成长中变化,从待人接物到处事态度,从言谈举止到心理状态,从衣着打扮到气质风度,从兴趣爱好到目标追求。

当我们迈入一个成长的新阶段时,会更清晰得感受到这种变化。

而今,从小学迈进初中校门的你,也许在不经意之间也发现自己发生的变化了吧?
请结合自己的感受,选取合适的角度,以"我在变"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说真话,抒真情;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A. 贮(chǔ)——贮蓄zhù
B. 脊梁(jí)——脊梁jǐ
C. 咄(duó)咄逼人——咄咄逼人duō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答案】C
【解析】【分析】A. 憔瘁——憔悴
B. 骄媚——娇媚
C.正确。

D. 竭然不同——截然不同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

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答案】B
【解析】【分析】A. 指大家都得到适当的安置或每件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处置。

与后文文意不符。

B恍然大悟: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

使用正确;C.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

用来形容造型不恰当。

D. 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

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不符语境。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成语的使用。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答案】A
【解析】【分析】“整”“围”“只有”等词说明济南的地形四周高,中间低的特点,从而也说明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因此应该重读;“小山”是句子的主语,因此有小停顿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朗读设计。

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

一般用着重号“•”
5.【答案】C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句中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词性、字词含义。

解答时需要回顾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作答。

平时阅读学习时多多积累。

6.【答案】B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敝帚自珍:敝,破的,坏的。

珍,珍惜。

意思是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

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这是一个谦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7.【答案】(1)断肠人在天涯
(2)三军可夺帅也
(3)落花时节又逢君
(4)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5)遥怜故园菊
(6)其不善者而改之
(7)回乐烽前沙似雪
(8)思君不见下渝州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

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涯、逢、怜、烽”
故答案为:∶ 断肠人在天涯∶ 三军可夺帅也∶ 落花时节又逢君∶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遥怜故园菊∶ 其不善者而改之(7)回乐烽前沙似雪(8)思君不见下渝州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
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8.【答案】示例:《五猖会》里父亲强迫“我”在看戏前背书,给“我”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创伤。

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指出强制的家长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在《阿长与<山海经>》里,“我”对长妈妈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指出儿童对大自然生来充满好奇之心,喜欢听上天入地、妖魔鬼怪之类刺激好玩的事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指出孩子的快乐天性和想象力、创造力不可压制。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批判了一些孝子佳话的做作与无情,对“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式的故事表达了极大的不理解与反感,指出儿童读物要有健康的内容和适应儿童心理特点的形式,不可用虚伪的故事恐吓、欺骗儿童。

(两两组合即可,意思对即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主旨的理解。

要围绕儿童教育问题,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

提取出文章故事中有关儿童成长、儿童教育的议论、心理描写等,分析对儿童教育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文章写到长妈妈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并尽一切努力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的关注和满足对一个孩子来说,精神上是受到很大的鼓舞的,《五猖会》里说“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到东关看五猖会,过于严厉的父亲突然要“我”背《鉴略》,背不出来就不许出门。

后来虽然死记硬背完成了任务,但是当初的兴趣已经减去了大半,这给“我” 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创伤从中可看出鲁迅认为教育好儿童的前提是教育者对儿童天性、特有的审美情趣以及心理世界的关照,强制的家长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孩子在百草园做的种种趣事,可看出作者人物认为孩子的快乐天性和想象力、创造力不可压制。

《二十四孝图》都是叙述了愚孝的故事,儿童看了会受到不良的影响,故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批判了一些孝子佳话的做作与无情,对“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式的故事表达了极大的不理解与反感,由此看出作者认为) L童读物要有健康的内容和适应儿童心理特点的形式,不可用虚伪的故事恐吓、欺骗儿童。

故答案为:示例:《五猖会》里父亲强迫“我”在看戏前背书,给“我”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创伤。

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指出强制的家长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在《阿长与<山海经>》里,“我”对长妈妈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指出儿童对大自然生来充满好奇之心,喜欢听上天入地、妖魔鬼怪之类刺激好玩的事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指出孩子的快乐天性和想象力、创造力
不可压制。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批判了一些孝子佳话的做作与无情,对“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式的故事表达了极大的不理解与反感,指出儿童读物要有健康的内容和适应儿童心理特点的形式,不可用虚伪的故事恐吓、欺骗儿童。

(两两组合即可,意思对即可)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9.【答案】(1)与人恭而有礼
(2)巧言之人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

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恭”
故答案为:∶ 与人恭而有礼∶ 巧言之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10.【答案】略
【解析】【分析】解答时,先解释一下名言的含义,此句意为:一个人说话能够忠实诚信;行为能够笃厚谨敬,即在蛮夷的国家,也可以行得通。

能做到言忠信,行笃敬,说话做事都有底气,也能让人心服囗服,自然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与厚待;如果言而无信,说话自然没有人听,做事也没人响应,只能陷人众叛亲离的境地。

最后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人名言的理解与创新表达能力。

解答时,要结合这句话的意思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11.繁茂、生机盎然的特点。

12.这首词借此表现苏轼对当年清静闲适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的情怀。

不同点:苏轼词借此表现对闲适田园生活的向往;马致远的小令则借“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之景来衬托游子的漂泊之苦。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