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教学策略探究-精选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计算机教学策略探究
中职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是针对信息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应然之举。

对于学校计算机教学,教师抓好课堂质量、增强计算机教学的时效性是刻不容缓的一件事情。

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深深感受到:要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计算机课中都有所收获,绝不能照搬教材,而要结合教材进行挖掘,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巧妙设计教学,构思有效备课
(一)仔细钻研教材,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好的构思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课的教学设计要像别的科目一样做到因材施教、详略得当。

例如:上
“Word2003”内容中的对“文本框设置”这一节,在上课之前,我先编了一张“报纸”,其报纸的格式中有:文本框、自选图形、表格、剪贴画、字体设置等多方面内容,并且这些内容都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突现出来。

但在上课时,设置文本框前先要进行文字的输入,假如一节课都放在输入文字上,那就没时间设置文本框,根据此情况,我事先准备好一篇文章,课上让学生打开这篇文章,让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复制、粘贴”把这段文字放到文本框里。

这样既复习了前面的内容,又合理地把这一节时间充分利用好。

接下来,我让学生对照自己编的报纸和老编的报纸有何
区别,学生可以明显地看到文本框的线条和颜色还不够完美。

学生就在上课时带着问题,认真听讲“文本框的设置”,这是“Word”教学中的一个方面。

我觉得这样的构思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让学生把这些内容学会。

(二)仔细研究学生,根据他们的不同差异设计课堂内容,做到因人施教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更何况是几十个学生,尤其是当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时候,学生之间的差异愈加明显。

因此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更需要因人施教。

计算机教师不能让走在前面的学生原地踏步,无所事事,浪费精力与时间;也不能让后面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放弃努力。

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课教学更需要因人施教。

幸好计算机本身的可操作性为因人施教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师布置每个学生都可以做的开放性任务,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尽情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够尽自己最大努力,尽管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另外,同一个课堂中的学生也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务。

每节课设计几套任务,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最基本任务。

例如上面的例子:如“文本框的设置”这一内容,对于没学过计算机的学生只要求他们会插入文本框,能够填充颜色的设置线条就可以了,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学会版式的设计,以及与其他图形的组合。

当然在课堂过程中教师应随时适当调配。

这样既能顾全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能促进学生的有序发展。

二、从教学策略方面着手构思有效教学方法
计算机教师不仅在备课设计上要精益求精,在教学策略上也要讲究好的学习方法。

怎样才能结合计算机的特点,挖掘它的内在有效性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呢?这也是值得计算机教师积极
探讨的,在教学中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重视传统的按部就班法。

在学生刚开始接触计算机时,学习操作比较复杂、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或技能点时,教师可以采用“老师教一步,学生练一步”的方法,就是教师演示完一个动作单元(一个操作)或技能点(若干个操作),然后学生依照教师的操作再做一次。

对这类知识或技能点,教师表达要简洁通俗、细致易记,以使学生逐步理解练习,绝不可为了教学进度而加大课堂教学密度,讲得过多,学生一知半解,反而会影响教学质量和进度。

比如,我们在讲“WindowsXP”时不能一节课把全部的内容都讲完,而应分单元,这一节主要讲授有关“文件夹”的知识,下一节主要讲授有关“工具栏”的知识,要做到学生“吃得下”才算好,因为课堂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操作的能力。

(二)采用问答式教学法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除了学生要好问,教师通过提问法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尤为重要。

提问要做到:目的明确,层次清晰,方式灵活。

例如:在“Word”的“文本框插入”过程中鼠标的指针变换尤其重要,提问时要针对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提问:当鼠
标指针出现双向箭头的时候表示怎样?(大小改变)当鼠标指针出现“横向和纵向双箭头交叉型”的时候又表示怎样?(可以移动文本框)而怎样的鼠标指针才能插入文字呢?(“I”形)再通过此提问大家:是不是当鼠标出现上述三种情况,对其它对象的操作合适呢?(是)在一问一答中,学生结合实践操作,能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三)利用形象的“比喻”用语教学法
计算机的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教师用专业的术语去分析学生可能会感到很模糊,如果用最贴切的事物进行比喻,会让他们感觉到学计算机原来很简单。

举个例子:“网页浏览”中的“添加收藏夹和整理收藏夹”这一节类似于学生利用讲义夹对试卷的
处理,所以事先我先带了一个试卷夹――“多格”的和各门功课的试卷。

我先问学生:上次我们上网通过许多好的网页可以查到自己想要的资料,而这些好的网页希望下次来可以快速地打开,有什么好的操作方法呢?网页的网址收藏有点类似我们试卷的
收藏,我们考试考了以后各门功课的试卷都有,为了便于下次能快速找到试卷,我们通常放到试卷夹里。

而收藏夹就是把要浏览的网址放到收藏夹里面。

试卷不会只有一张,会有很多,那怎么样可以更快地找到它们呢?那就需要整理一下,把相同的科目放在一起(同一格内),同类的收藏夹中也可把同类的网页放在一起,而有些试卷类型相似的或者今后用不到的整理后扔掉。

同样,有些网页我们不再光顾了,可以把它删掉。

这样学生对于学习收
藏夹感到轻松、明了、好理解。

三、课外重视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指导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对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爱好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进行适当教育,可使学生了解在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中,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必要性、迫切性,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对计算机产生强烈的爱好。

(二)培养学生善观察、勤思考的习惯。

有学生说,为编制一份小报,他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都注意观察各种报纸的版面设计和各种广告设计。

平时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展示电脑作品,并且每学年尽量从网上下载大量的作品,让学生多见识课外的知识,做到让学生也参与。

(三)重视感情投资,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也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爱好。

(四)实行自主教学,发挥学生的优势。

平时教师应注意与学生一起学习和探讨,让有独特见解的学生走上讲台讲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则对其进行充分的点评和指导在课堂上允许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对一些电脑感观强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要求他们参与课外,辅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总之,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更好的教学构思、策略,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计算机教师应努力去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信息,以真正发挥计算机课在学校教育
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