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你+ N”结构的三个平面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你+N”结构的三个平面研究
卢刚
【摘要】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你+N”和“你们+N”两个结构内部存在明显
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具有重要的对比研究价值。
文章运用三个平面的理论,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汉语的“你+N”结构进行详细描写分析,并将其与“你
们+N”结构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了“你+N”结构和“你们+N”结构的转换
条件主要受到“N”的选择、受话者的数量等因素的影响以及“的”的隐现也会造成不同语用效果等结论。
本研究对深入了解“人称代词+N”这个上层结构以及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参考价值。
%In the two the partial positive structures in Chinese " 你 + N" and " 你们 + N" ,obvious consistency and difference coexist in their internal structure,which is important for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the theory of three planes,this paper undertakes a thorough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 你 + N" from its syntax,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Through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 你 + n" and " 你们 + n"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conversion condition of these two structures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choice of the " N" and the quantity of listener,and that the implication or explication of " 的" leads to different results in linguistic pragmat-ics. This study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upper structure of the " personal pronoun + N" and the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grammar as well as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5)003
【总页数】4页(P71-74)
【关键词】“你+N”结构;三个平面;“的”的隐现
【作者】卢刚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09.4
在现实语言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你爸爸”可以说成“你的爸爸”而意思不变,但是“你的国家”却不能说成“你国家”等这一类现象。
同样,我们发现“你家着火了”可以说成“你们家着火了”,而“你们校长是哪里人?”却不能换成“你校长是哪里人?”等现象。
由此,我们便提出了下面一些问题:1.“你
(的)+N”结构中“的”省略的条件是什么?2.“你+N”结构中“你”和“N”之
间具有怎样的语义关系?3.“你+N”结构和“你们+N”结构之间具有怎样的转换条件,具有怎样的语用差别等问题。
所以,本文将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角度对“你+N”结构进行分析,试图对“你+N”的偏正性领属关系确定、“的”的省略、“你”和“N”之间的语义领属关系类型、“你+N”结构和“你们+N”结构的转换条件及其语用差别等问题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我们思考了“你+N”和“你们+N”结构之间的规律性特征在“人称代词+N”这类上层结构中是否具
有普遍性等问题。
(一)“你+N”作为偏正性领属结构的确定
从认知的角度看,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的领属关系进行语言思维,用特定的句法结构来表现领属结构的语义内容。
张豫峰(1999)指出领属结构形成
的过程,从反映论的角度看,先是客观事物间存在的领属关系通过语言思维形成领属
语义结构然后映射为特定的领属句法结构,并认为“N1(的)N2”和“N2是N1的”是检验领属结构的重要句法形式[1]。
由此,我们可以证明“你+N”也属于偏正性领属结构。
例如:
(1)a.你家。
b.家是你的。
(2)a.你爸爸。
b.爸爸是你的。
例(1)中“你家”可以替换成表领属意义“家是你的”。
例(2)中“你爸爸”可以替换成表领属意义的“你爸是你的”。
可见,“你+N”结构能够用来表示领属关系。
此外,邢福义先生(2002:89)将表示领属关系的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关系表示为“Y,是X的Y”[2]。
我们发现“你+N”结构也能满足这种关系。
如:“你公司——公司,是你的公司;你眼睛——眼睛,是你的眼睛”等。
通过上面两个判断标
准的证明,我们可以确认“你+N”结构属于汉语中的偏正性领属结构。
(二)“你(的)+N”结构中“的”的省略情况
现代汉语表示领属结构的原始句法格式原本是“N1+的+N2”形式。
从“你+的
+N”结构省略成“你+N”结构有三个因素的影响,分别是语言经济性制约、音
律与节奏制约以及“N”的有定程度高低三个因素影响。
1.语言经济性制约。
追求经济高效是人类语言的共性,汉语定中短语中修饰语的长度是有限度的,尤其是在有多层定语的定中短语中往往只在最后的中心语前面用“的”字,而前面的定语后的“的”一般省略。
例如:
(3)a.你哥哥的同学。
b.你哥哥同学的朋友。
(4)a.你学校礼堂的花费。
b.你学校礼堂点灯的花费。
(5)a.你奶奶的娘家。
b.你奶奶娘家的亲戚。
从例(3)到例(5)我们发现,不管前面的修饰语有多长,“的”字往往只出现在最后
一个中心语的前面。
例(3a)中“你”和“哥哥”之间加“的”就显得累赘;例(4)
中不仅“你”和“学校”之间不能加“的”连“学校”和“礼堂”之间也不能加“的”;例(5)如果改成“你的奶奶的娘家的亲戚”显然不符合自然语言习惯。
可见,“你(的)+N”结构中“的”的省略同语言经济性原则相关。
修饰语太过复杂
就会影响到正常交际。
2.音律、节奏的音节调配制约。
汉语是有声调语言,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韵律和节奏的调配,而且基本的韵律节奏是两个音节为一个单位。
因此,“你+N”结构中的“N”的音节数量直接影响着“的”的隐现。
例如:
(6)a.你爸爸 b.你的爸爸
(7)a.你姐 b.*你的姐
(8)a.你市 b.*你的市
从例(6)看,当“N”为双音节词时,“你+N”结构带不带“的”均可,符合汉语“1+2”或者“2+2”的节律模式;从例(7)和例(8)来看,当“N”为单音节词时,“你(的)+N”结构倾向于不带“的”模式,带“的”有时反而意思出现改变,因
为汉语很少有“2+1”的节律模式。
3.“你+N”结构中“N”的有定程度制约。
刘志富(2011)指出在领属性偏正结构
中中心语一般是有定的,而且中性语的有定性程度越高,整个领属性偏正结构越是用无标记来表现[3]。
而“的”正是领属标记。
例如:
(9)a.*你课本有哪些? b.你的课本有哪些?
(10)a.你这个课本去哪了? b.*你的这个课本去哪了?
(11)a.你家里来客人了。
b.*你的家里来客人了。
从例(9)来看,由于“课本”是个类指概念,有定性不高,因此例(9b)这种带领属
标记“的”的句子使用频率明显高于例(9a);从例(10)看,由于“这个课本”的有
定程度很高,所以倾向于采用无领属标记“的”的句式,例(10a)的日常使用频率
明显高于例(10b)的使用频率;例(11)中“家”的有定程度更高,所以我们也更多
倾向于采用没有领属标记的例(11a)句式。
可见,“你(的)+N”结构中“N”的有
定程度高低制约着“的”的隐现。
张豫峰(1999)指出领属结构体是由两个语义成分组成的,即领事和属事[1],其中
领事属于领有者,属事则属于被领有者。
在“你+N”结构中,“你”是属于领有者,“N”是属于被领有者。
“你”和“N”之间的不同的领属语义关系直接影响着领属标记“的”的隐现问题以及“你+N”同“你们+N”结构的转换条件问题。
下面我们根据崔希亮(1992)对代词与名词领属关系的分类方式[4],同时参考陆俭
明(2002)的观点[5],把“你+N”结构中“你”和“N”之间的领属语义关系做一些分类。
(一)“你”和“N”之间是必属关系
必属关系意味着“你”和“N”之间的领属关系不可分离,两者必须同时出现,否则影响意思表达。
可以分出下面几个小类。
1.N和“你”构成血亲领属。
例如“你”后接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妹妹/叔叔/姑
姑/儿子/孙子等等。
“N”和“你”属于血亲,具有不可分割的领属关系。
2.N和“你”构成姻亲领属。
例如“你”后接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姑父/姨父/姐
夫/嫂子等等。
“N”和“你”是由于姻亲构成的领属关系。
3.N和“你”构成配偶领属。
例如“你”后接老公/老婆/妻子/丈夫/媳妇/爱人等等。
姻亲关系属于共存关系,互为存在的基础,也属于不可分割的领属。
4.N和“你”构成社会关系领属。
例如“你”后接同事/朋友/师傅/徒弟/老师/学
生/老板/邻居等等。
N和“你”存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互为存在的前提。
5.N和“你”构成源流领属。
例如“你”后接老家/娘家/祖籍/故乡/母校等等。
N
是“你”的本源,不可分割。
(二)“你”和“N”之间是可属关系
可属关系意味着“你”和“N”之间的领属关系是可变动的而不是不可分割的。
1.N是“你”领有的私有财产。
例如“你”后接书包/钢笔/房子/衣服/车等等。
此类“N”往往是一些具体的物质名词,是“你”所拥有的物品。
2.N是“你”领有的精神产物。
例如“你”后接想法/精神/观念/心情/愿望/心意
等等。
此类“N”多是一些抽象的表心理、精神等的名词。
3.N是“你”领有的某种生理状况。
例如“你”后接咳嗽/感冒/伤口/风湿等等。
此类“N”多是“你”患有的一些表疾病的名词。
4.N是“你”领有的个人属性特征。
例如“你”后接性格/脾气/爱好/习惯/品德等等。
此类“N”多为一些表示人的性格特征等属性的抽象名词。
5.N是“你”领有的社会关系和属性。
例如“你”后接任务/工作/职业/责任/义务/角色等等。
这类“N”多为表社会关系和角色的抽象名词。
(三)“你”和“N”之间是一对多的特殊领有关系
所谓“一对多”的特殊领有关系是指“你”只是“N”的其中一个领有者,“N”同时也属于其他多个领有者。
1.“你”和“N”构成必属关系时,有一部分也同时满足一对多的特殊领属,即领属性质上看是必属的,领属数量关系上看则是一对多的。
例如:必属关系当中的血亲领属、姻亲领属、社会关系领属都可能存在一对多的关系。
当兄弟姐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爸爸”“姐姐”“公公”“岳父”等这类血亲领属和姻亲领属就可能有多个领有者。
同样,“同事”“老师”“老板”“领导”这类社会关系领属也可以伴随多个领有者的一对多关系。
2.N和“你”构成一种处所与存在的领有。
例如“你”后接国家/家/村/学校/公司/团队/党等等。
这里“N”代表的处所既有实实在在的地点,如“国家”“家”等;也有表抽象意义上的处所,如“团队”“党”等。
其中“N”也不止包含“你”一
个对象。
综合以上几点,“你+N”结构对“N”有一定的选择限制,不同的“N”会和“你”构成不同的语义关系,当然“N”的出现可能还会受到逻辑和节律的制约。
“你+N”结构中“的”的隐现具有怎样的语用差异?“你+N”结构同“你们+N”结构具有怎样的转换条件,各自具有怎样的语用差异?这是本部分要讨论的重点。
(一)“你(的)+N”结构中“的”语义重心作用
我们前面按照“你”和“N”之间的领属语义关系,把“你+N”结构基本分出了
三种语义关系类型。
从我们的语感上看,这三种类型中“你”和“N”之间加不加“的”均可,甚至在第二种“你”和“N”的可属语义关系中以加“的”为常。
根据崔希亮(1992)的观点,“你(的)+N”结构中“的”的隐现决定了语义重心的位
置[4]。
例如:
(12)a.你妹妹! b.你的妹妹!
(13)a.你观点很正确! b.你的观点很正确!
(14)a.你老板慷慨吗? b.你的老板慷慨吗?
从例(12a)到(14a)中,我们发现在“你+N”结构中,句子的语义强调重心在“N”身上。
例(12a)强调是“妹妹”,而不是“姐姐”;例(13a)强调是“观点”正确,而不是“方法”正确;例(14a)强调是“老板”,而不是“朋友”。
从例(12b)到(14b)中,我们发现“你+的+N”结构的语义强调重心在“你的”上,强调“N”的领有者。
例(12b)到(14b)强调“妹妹”“观点”“老板”的领有者都是“你”而不是别人,在领属关系上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可见,“你+N”结构同“你+的+N”结构的语用差异主要在语义强调重心的差异上,前者语义重心在“N”身上,后者语义重心在“你”上。
(二)“你+N”同“你们+N”结构的转换条件
“你家着火了”可以说成“你们家着火了”;“你们校长哪里人”却一般不说成
“你校长哪里人”。
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转换条件和语用差异是本部分讨论的重点。
1.“你”和“N”为一领一属关系时不可互换。
所谓的“一领一属”是指“你”和“N”之间是必属关系,两者不可分离,“N”只为“你”拥有。
例如:
(15)有的人对吴祝元自愿少拿奖金不理解,问他:吴师傅!你技术好,做生活又辛苦,按规定拿一等奖是笃定的,为啥要少拿呢?
(16)看到毛主席满面红光,精神饱满,我真高兴极啦!心想,毛主席呀!你身体这样健康,这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从例(15)和(16)看,当受话者只有一人时,“技术”“身体”都只能是“你”一个人领有的,此时“你”不能换成“你们”。
当受话者为多人时反之。
2.“你”和“N”为多领一属关系时不可互换。
所谓“多领一属”是指一个被领属者“N”对应着多个领有者。
此时“你们”不能换成“你”。
例如:
(17)喂,李红,李军,你们爸爸呢?≠喂,李红,李军,你爸爸呢?
(18)张老师,李老师,你们性格可真好!≠张老师,李老师,你性格可真好!
从例(17)和(18)看,当受话者为多人时,即使“爸爸”“性格”是一种必属关系,但“你们”仍然不能替换成“你”,两个结构不能等同,否则意思改变。
3.“你”和“N”为一领多属关系时可以互换。
所谓“一领多属”是指虽然句子中的领有者是单一的,可是被领有者“N”可以属于多个领有者共有。
例如:(19)百分比今年和去年相差多少?预计今年出口量比去年多或少?你区甘蔗的种植如何?
(20)你厂工会这位会员所获得的奖金,应归他个人所有。
从例(19)和(20)看,由于“区”和“厂”的领有者都不可能只有“你”一个人,所以这里的“你区”可以换成“你们区”,“你厂”可以换成“你们厂”,意思基本不变,只是从语用上看,“你”强调个体,“你们”则强调群体,有扩大受众范围、表强调、协调节律等语用效果。
4.“你”和“你们”为单复数同指时可以互换。
所谓“单复数同指”是指“你”作为单数形式可以表达复数的意义,如“你省”“你市”就是“你们省”“你们市”。
同样,“你们”也可以是表达单数的意义,如“你们学校”可以指“你学校”。
例如:
(21)成活率达70%就算是成功了。
专家们兴奋地给南里尚老乡算账:你们村298人,72户,平均每户就有16亩多。
(22)记者:你们团年轻演员多吗?团长:挑大梁的全是清一色在浙江招收的年轻演员。
例(21)和(22)中,受话对象分别是“尚老乡”“团长”,都是单个人,可是句中用的是复数形式的“你们村”“你们团”,可见这里的“你们”是表达单数意义的,可替换成“你村”“你团”。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当“你”和“N”为一领一属关系或者多领一属关系时,“你+N”同“你们+N”结构不可互换;当“你”和“N”为一领多属关系或者“你”和“你们”为单复数同指时,“你+N”同“你们+N”结构可以互换。
通过对“你+N”结构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研究,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下面几点结论:从句法上看,“你+N”结构属于汉语的领属性偏正结构,该结构中“的”的隐现受到语言经济性、音律与节奏等的音节调配、“N”的有定程度等制约。
从语义上看,“你+N”结构对“N”有一定的选择限制,“你”和“N”的
领属语义关系有必属关系、可属关系、一对多的特殊领有关系等。
从语用上看,“你(的)+N”结构中“的”的隐现决定了句子语义重心的差异。
当“你”和“N”为一领一属关系或者多领一属关系时,“你+N”同“你们+N”结构不可互换;
当“你”和“N”为一领多属关系或者“你”和“你们”为单复数同指时,“你
+N”同“你们+N”结构可以互换。
本文探讨的“你+N”结构属于“人称代词+N”结构下的一个小类,然而上文得
出的结论在这类偏正性领属结构中似乎具有很强的类推性。
比如:“我/他”和“N”之间也有选择限制,具备必属关系、可属关系、一对多的特殊领有关系等关系类型,如:我(他)姐姐、我(他)书包、我(他)国家等等。
“我市”和“我们
市”“他家”和“他们家”都满足一领多属关系,就可互换。
“我(他)爸爸”和“我(他)的爸爸”中“的”的隐现同样决定了句子语义重心的差异。
可见,本文的研究结论基本是适用于“人称代词+N”这个大的上层结构的。
至于“你/我/他+N”和“你们/我们/他们+N”这几组下层结构之间的细微差异,则有待专文讨论。
本
文限于篇幅,不一一对比分析,选取其中一个小项,由此往上类推,可以收到见微知著的效果。
【相关文献】
[1] 张豫峰.试论现代汉语领属结构[J].商丘师专学报,1999(5):41-43.
[2] 邢福义,吴振国.语言学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4] 崔希亮.人称代词修饰名词时“的”字的隐现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2(3):179-183.
[5] 陆俭明.再谈“吃了他三个苹果”一类结构的性质[J].中国语言,2002(4):317-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