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构建及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 年第 9 期
39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综合 Synthesis
过学费收入和外部资金的筹集,往往出现了贷款 占据学校收入的大部分份额,财务效率低下,对 财务风险自上而下的预警指标构建不完善或没有 建立起来,对自身正常运营的财务状况警觉性不 高,一旦造成财务风险,势必转嫁到政府的公共 财政补贴,加大政府财政困难,基于这样的风险 趋势,笔者探索性的从风险预警的几个重要指标 入手,进行对应性的分析。
刘小娴(2010)认为随着高校财务内外部环 境复杂度的加深,在高校财务风险问题日趋明显 的背景下,构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保 障高校财务安全的基本点,以近十年来的高校财 务活动来看,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需 要从偿债能力、经营能力和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 评价指标的设计。笔者从现阶段高校扩大建设中 的几个风险模块入手,结合刘小娴观点,从偿债 能力、经营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等三方面进行财务 风险预警指标的探索与构建应用分析,尝试建立
【关键词】高校财务活动;高校负债;风险控制; 风险预警指标 【中图分类号】F647.5
当前,随着高校扩招以及软、硬件建设规模 的扩大,对经费的需求愈来愈加速,除财政补贴 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经济来源呈现多样 化趋势,经济活动频繁,高校负债率呈现递增势 头,对高校财务风险的预警与控制势在必行。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进行财务风险的可 控操作。
一、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背景和原因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所的课题《高校 负债问题的专题研究》(2007 年)报告显示,我 国高校负债从 1999 年开始出现,截至 2005 年底, 中央直属的 76 所高校贷款总额已高达 336 亿元, 校均贷款额 4.4 亿元,平均年度增幅达到 76%。 但这些高校的总收入是 656.66 亿,校均收入达 到 8.64 亿元。数据表明,在 2005 年,高校贷款 规模占据高校收入的一半多。同时,从 2007 年 7 月的全国政协报告发现,全国高校负债总额达 2 500 亿,并持续在增长。 此后,从 2005 ~ 2015 年,伴随高校扩大化 发展,高校整体预算在递增,银行负债率也在跃 升。2015 年,年度预算的 33 所 985 高校来看, 校均预算强度为 49.5 亿元,总计为 1 929.31 亿 元,基本呈偏态分布,且两极化程度比较明显。 其中,高于 100 亿元的高校为 4 所,分别为清华 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大,绝大多 数高校总预算在 25 ~ 75 亿元,仍有 2 所 985 高 校的年度预算低于 25 亿元的高校,分别为中央 民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从 2005 ~ 2015 年的高校负债数据递增趋势 来看,高校负债是伴随其预算规模扩大而增加的, 负债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偿还贷款的方式主要通
二、高校财务风险分类 雷振华、邹果(2014)认为高等教育改革后, 高校已经取得了法人地位,为了弥补办学扩大后 经费的不足,进行负债方式已经成为各高校的主 要出路,虽然增强了高校办学实力,也带来了巨 大的财务风险,有必要从内部控制出发,构建高 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防范高校财务风险, 确保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正常运行。 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与其主体行为相关,现 阶段,高校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三类。 (一)学费收入风险 2000 年后,高校进入扩招期,大量适龄学 生的进入,使得高校高负荷运转,学费收入给高 校带来大量的经费。2013 年前后,由于全国高校 扩招比例还在上升,加之大学适龄学生比例的下 降,在生源减少的同时,自然学费收入明显降低, 加重了高校的收入风险。 (二)债务风险 与扩招相对应的是“举债”,2000 年前后, 举债之风在全国高校盛行,一方面是满足扩招学 生群体的教室、寝室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要求, 另一方面是满足师资力量等软件实力需要,但在 实际需要之外,盲目攀比,缺乏科学实证的上项 目,逐年加大了高校债务比例,这种情况在 2010 年已经凸显,在 2013 年前后已经开始进行对策 实施。 (三)校办产业风险 由于高校已经具备独立法人地位,校办企业 作为高校派出单位并没有实际的法人地位,其公 司结构、人员安排、战略制定、政策执行等都需
要高校进行“包揽”,在具体运行中,校办产业 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缺乏监管,高 校一手包办,自然需要承担校办产业所带来的财 务风险。
三、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构建及应用 高校虽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但与企业经营 的盈利行为还是有区别的。因此,高校财务风险 预警指标体系一般来说,可以概况地从偿债能力、 经营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等三个方面来探索,进行 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构建 蒙文翰(2015)认为高校已经是市场经济下 特殊的经济主体,其发展自然存在一定的财务风 险,研究高校财务风险还需要从源头出发,探索 现金收付实现制、教育事业经费和教育基建投资 分离核算和校企不分等的制度缺陷。如前所述,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挖掘,最大程度降低来自收入风险、债务风险和 校办企业风险的威胁,通过深度探究偿债能力、 经营能力和发展潜力来进行综合性的构建。 1. 偿债能力 虽然进行了改革,高校仍然不能像企业一样 进行负债经营,但高校由于进行大额的持续性的 负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流动资金的运行,深 度上影响正常的工资、经费开支等,基于此,进 行风险预警,也就需要探索高校的偿债能力,一 般来说可以从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变 现能力和支付能力等四个角度来评估和预警高校 的偿债能力。 评估偿债能力、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还需 要对高校的流动比率(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流 动负债)、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 = 学校负债 总额 / 学校资产总额)、现实支付能力(学校年 度货币结存额 / 月均支出额)以及潜在支付能力 (年末结余资产 - 年末债后资产)。通过常规的 比率计算进行有效评估预警,流动比率高,说明 高校短期偿债能力强;资产负债率低,说明高校 有能力进行长期偿债;而现金支付标值大则表明
Synthesis 综合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 构建及应用分析
刘文卿 (福州大学计划财务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以及高校规模建设的扩大化, 各高校对经费的需求持续增长,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有 限,借助市场经济条件,部分高校尝试从银行贷款、社 会融资等方式弥补经费短缺的窘境,这对高校扩大和配 套建设有一定的积极刺激作用,但也应看到高校的经营 和发展能力的现况和局限性,需要从源头和过程中进行 必要的控制研究。基于此,笔者尝试从高校财务活动的 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必要的风险预警干预,构建高校风 险预警指标,进行应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