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6采摘节—混合运算word教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摘节——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序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现在是什么季节?果园里都有什么水果成熟了呢?
这一切都在等着我们来摘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采摘节上逛一逛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采摘活动入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身心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根据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请看,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贴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板贴数学问题)
(1)还剩几只篮子?
(2)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
会解决吗?请同学说一下算式。

2、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与刚才的图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数学信
息吗?
如果仍然要问“还剩多少个篮子?”你会解决吗?自己在数学本
上试试看。

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总结:不管哪一种算式我们都是用了同一种方法,都是先算要分多少个篮子,再算还剩几个。

观察综合算式,总结算法,揭示课题
1、观察综合算式,是怎么算出得数。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总结:像这种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综合算式,还有一个名字叫乘减混
合运算。

(板书课题)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你能从图中找到什么数学信息?(板贴数学信息)
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一共来了多少人?
同学们会做吗?请你自己解决,开始吧。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交流、讨论你是怎样解决的
3、观察算式,交流算法,揭示课题
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先算——,再算——
总结: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像这种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叫乘加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4、总结算法
请你认真观察这几个混合运算,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乘法)
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重要先算什么?
归纳: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后算加减。

四、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五、全课总结,谈收获。

刚才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解决了采摘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我们的采摘活动也马上就要结束了,你能跟老师说说这次采摘之旅你有什么收获?
采摘节——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序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除加或除减的运算。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
杨阳一家来到了采摘节上,他们进入了葡萄园,从图中我们能了解到哪些信息?杨阳摘了35千克葡萄;
杨阳的爸爸摘了45千克;
杨阳的妈妈摘的葡萄可以装12箱。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解决问题
1、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杨阳摘了多少箱,再算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

35÷5=7(箱)
12-7=5(箱)
列成综合算式怎样列呢?
学生试列,纠正错误。

12-35÷5
=12-7
=5(箱)
2、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统一认识综合算式的算法。

3、想一想,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
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又有除法,应先算除法。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信息窗3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序号: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通过尝试改变运算的顺序,理解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运算顺序,熟练进行混合运算。

3、培养进行较复杂运算的能力、能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谈话:秋天到了,果园里硕果累累。

愿意继续和老师一起去果园里领略丰收的喜悦吗?请看大屏幕:
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图片一。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看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观察很仔细,收集到的信息也很全面。

那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
爸爸装的梨能装几盒?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非常好。

善于提出问题的孩子才会喜欢动脑筋解决问题。

这么多问题,有没有你一下子就可以解决的?
生交流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咱们先要完整的把题目说出来,你能把问题完整地叙述出
来吗?(指名生说)。

预设:一筐苹果可以装60个,一篮苹果比一筐苹果少38个,3篮苹果多少个?
师:想一想,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然后拿出练习本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师小结:咱们同学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看出第一种写法不对。

后面三位同学都能用自己的方法告诉我们要先算60-38,这非常好。

老师也很喜欢第四位同学的写法。

而且这位同学的写法和我们的数学家不谋而合。

像这样的算式,为了先算60-38,数学家们用了一个符号来帮忙把应当先算的一步突出起来。

它就是第四位同学用的小括号。

板书:小括号()。

追问:你觉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呢?生交流。

预设:小括号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计算这个算式时需要先算减法,所以把它加上小括号。

师:有了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遇到括号该怎么办呢?对,要先算括号里的;也就是说小括号括出的一步要最先算。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1)
师:现在,你知道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该怎么计算了吗?
老师来考考大家。

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86-56)×8
(82-79) ×13
130×(90-87)
(45+36) ×2
9×(260+40)
374-74×2
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出示红点问题三:你会计算下列各题吗?
84÷(8-4)
56÷(5+3)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那么,你能根据我们学习的内容来解决问题吗?
出示问题4:爸爸摘的梨能装几盒?请你先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指名板书交流。

第一关:我会算:
师:刚刚我们说了运算顺序的六道题,你能准确地计算吗?
课件出示:
(86-56)×8
(82-79)×13
130×(90-83)
(45+36)×5
9×(260+40)
374-74×2
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第二关:我会比算式有无小括号对比教学
师:这两题你会算吗?请大家在本子上计算。

(50-20)÷550-20÷5
师:我们已经知道在混合运算中,遇到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用这个知识我
们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学校有6间微机室,每间有35台电脑。

现在每间增加了10台电脑,现在有多少台电脑?
三、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或什么新的问题,也可以说出来,会提问题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

谁先来?
生交流,师相机强调算式中的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注意什么?强调自主探究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