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羽绒服装检测中的质量问题及策略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羽绒服装检测中的质量问题及策略探究
发布时间:2021-06-17T15:06:46.62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作者:伍智幸
[导读] 摘要:为了抵抗冬季的寒冷,人们对于羽绒服装的需求量骤增。

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为了抵抗冬季的寒冷,人们对于羽绒服装的需求量骤增。

市面上的羽绒服填充物多为禽类羽毛,仅凭肉眼并不能分辨羽绒服质量的优劣。

所以,需要对羽绒服进行检测。

本文从羽绒服的质量问题及解决策略两方面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羽绒服装;质量问题;解决策略
羽绒服装不但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同时还具有重量小、价格便宜的特点。

因此,广受人们的青睐。

但是,相比于其他服装,羽绒服装对于制作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

如:羽绒服的面料、裁剪、缝制工艺都应该符合标准,且要保证填充物的充绒量与蓬松度。

接下来,便谈一谈羽绒服装检测的相关问题。

1羽绒服装检测中的质量问题
1.1含绒量不够
羽绒服装检测出的质量问题之一就是含绒量不够。

羽绒服装的含绒量是决定羽绒服装品质的重要指标,含绒量多的羽绒服装的保暖性更强,反之,则保暖性较差。

在羽绒服装生产的相关标准中对于其含绒量及绒子占比情况有明确的规定,如:含绒量90%的羽绒服装中,绒子占比不可低于81%;含绒量80%的羽绒服装中,绒子占比不可低于72%。

但是,在实际的检测中往往会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羽绒服的含绒量符合检测标准,但是绒子占比却低于相关标准,造成羽绒服含绒量不够的问题出现。

究其原因,部分企业会在利益的驱使下,选用劣质羽绒,或是其他填充物对羽绒服进行填充,使羽绒服的品质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生产羽绒服的过程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出现些许损耗是无法避免的,这也会对羽绒服的含绒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1.2蓬松度不足
羽绒服装检测出的质量问题之二就是蓬松度不足。

蓬松度是衡量羽绒弹性的一个指标,蓬松度的高低也会对羽绒服的保暖程度起到一定的评判作用。

简而言之,羽绒服的蓬松度愈高,羽绒服可以起到的保暖效果愈佳,羽绒服的质量相对较好。

导致羽绒服蓬松度不足的原因在于以下三方面。

第一,消费者在进行羽绒服的选择时会优先选择白鸭绒为填充物的羽绒服。

所以,企业顺应市场趋势在进行羽绒服的制作时也会首选白鸭绒。

但是,白鸭绒的成本较高,并不能够给企业带来很高的利润。

这时,部分企业会选择利用其他禽类羽毛,如:灰鸭绒,作为替代品。

进而出现了羽绒服含绒量达标、蓬松度不足的现象。

第二,在羽绒服生产的过程中,由于技术手段不到位,对于羽绒的处理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样就会导致羽绒中存在一定的残脂,羽绒服的蓬松度也会有所下降。

第三,羽绒服的运输会使其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原本蓬松的羽绒在外力作用下会降低蓬松度[1]。

1.3纤维素含量不合格
羽绒服装检测出的质量问题之三就是纤维素含量低。

羽绒服装的制作除了要考虑到羽绒的问题,还应该加强对于羽绒服面料的管理。

一般来说,在对羽绒服面料进行检测时,主要考察的是羽绒服面料中的纤维素含量,其合格与否决定了羽绒服装的整体质量。

并且,纤维素含量也是消费者选购羽绒服时关注的重点内容。

根据相关规定,面料中纤维素含量与标明的纤维素含量误差范围在5%以内,而纤维素含量标称≤10%的面料误差范围应在3%以内。

但是,根据实际的检测结果来看,有相当大一部分的羽绒服面料存在纤维素含量不合格的问题,甚至从中能够检测到非纤维素成分。

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与企业的生产是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羽绒服生产企业内部管理不到位,未能够依据相关标准进行羽绒服生产,也未能够将生产任务细化到每个部门、每名员工,造成羽绒服生产过程混乱,羽绒服质量自然很难达标,另一方面,羽绒服生产企业与面料供应商存在着长期的合作,在采购后通常不会对面料进行复核,产生面料不合格的问题。

1.4防钻绒性差
羽绒服装检测出的质量问题之四就是防钻绒性差。

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购买到的羽绒服往往会出现钻绒的问题。

这不仅会影响到羽绒服的美观性,同样还会影响到羽绒服的保暖性。

而羽绒服防钻绒性差的原因在于羽绒服的面料织物密度不足,在此情况下,羽绒服的充绒量正常,便会导致羽绒服面料难以对内部羽绒起到束缚作用,羽绒便会从面料中钻出。

并且,织物密度低还会造成面料纱线密度不合理,羽绒服装会出现缝口纰裂的问题[2],大大降低了服装的质量。

此外,填充物的质量、服装缝制工艺等也是决定羽绒服是否钻绒的重要因素。

2羽绒服装质量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完善检测指标
首先,相关部门应该完善对于羽绒服的检测指标。

只有确保羽绒服的检测指标相对详尽,才能够促进羽绒服质量的提升。

在完善检测指标时,应该对现行标准进行分析,明确现行标准的优势与劣势,结合实际的执行情况完善现行标准,提高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还应该对羽绒服的评级进行合理划分,明确不同等级含绒量的羽绒服其绒子需要达到的最低指标及蓬松度的最低指标,建议每出现5%含绒量差异时便进行具体标注。

另外,为了使羽绒服的检测标准更为透明,可以监督企业在羽绒服标识上增加绒子含量。

2.2做好过程管理
其次,企业要做好生产过程管理。

确保羽绒服的生产质量,需要企业对于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管理。

第一,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中都要严格依据相关规定进行,优化羽绒服生产的各个工序。

同时,管理人员还要分析羽绒服生产中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予以预防,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

第二,企业应该启动自查制度。

在市场监管部门对羽绒服产品进行抽查前,生产企业应该先对已生产的羽绒服产品进行自查。

抽检不同批次的羽绒服,并对抽检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调整羽绒服的生产过程。

第三,企业需要对从事生产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让其能够掌握正确的机械操作方法,以及相关行业标准,更好地完成羽绒服生产工作。

2.3加强质量监督
最后,应加强对于羽绒服的质量监督管理。

从市场监管的角度来讲,要落实检测制度。

要求检测人员具备极强的专业素质,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对于羽绒服装产品进行抽查,保证市面上的羽绒服均为合格产品。

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展开市场调查工作,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客观地分析市场上羽绒服的销售现状,激励企业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生产。

除此之外,也要对羽绒服生产企业进行管理,责令产品生产质量不合格的企业进行整改[3],并通过方针政策引导企业适应市场发展,从而促进羽绒服装行业的发展。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市
面上的羽绒服终将流入到消费者手中,消费者在购买羽绒服时应该仔细进行甄别,结合自身需求理性进行购买。

并且,消费者也要对羽绒服的质量进行监督,如若发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需要上报有关管理部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升,羽绒服装的外观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作为服装品类,羽绒服装在生产时更不能忽略其本身的作用。

目前,羽绒服装的质量问题主要在于含绒量不够、蓬松度不足、纤维素含量不合格、防钻绒性差。

为了改善以上存在的质量问题,可以从完善检测指标、做好过程管理、加强质量监督三方面进行,从而提升羽绒服装的质量,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参考文献:
[1]陈松云.羽绒服装检测中的质量问题及对策[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2):80-81.
[2]许欢.羽绒服企业如何把好检测前的质量关?[J].中国纤检,2019,000(006):20-23.
[3]郑淑芬.专家解读羽绒服装的质量及检测[J].中国纤检,2018,000(011):55-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