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朱建红庞海艳孙艳丽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24期
摘要分析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利条件,论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为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民;教育培训;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4-0395-02
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新的形势下,做好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对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现将当前农民教育培训的发展条件、问题及对策探讨如下。

1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利条件
1.1农民教育培训的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强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近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民教育培训提出明确要求,并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农民教育培训成为党和国家“三农”政策的重要内容。

1.2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财政投入越来越大
近年来,国家陆续在多方面增加了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在全日制教育方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农村籍学生给予生活补助,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

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

1.3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者越来越多
当前,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民教育培训的氛围浓厚,中央各有关部委、社团组织和企事业单位,都在通过不同方面、采取不同措施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初步形成全社会多部门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1.4农民对培训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随着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出现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发展空间,农业的功能也得到很大的拓展,农民学习并运用新知识、新技术致富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

2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2.1农民主动学习的意识缺乏
当代农民作为农民教育的主要对象,不仅要获得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还要将这些知识和技术转化成为经济成果和生产效益,而且还要提高政治思想修养,提高理解和应用法律法规的能力。

但当前农民主动学习的意识,特别是“理念教育”和“素质教育”,尤为缺乏[1]。

2.2重培训形式、轻培训内容
主办单位在对农民教育与培训的过程中,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教育与培训内容,虽然采取了许多方法,都是以培训和科技推广为主要内容,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往往是形式上花费的人力物力多,由于缺乏系统的教育计划和时间安排,加上对农民教育和培训内容的针对性研究不够,重理论、轻技能,重培训、轻教育,在安排上也不合理,因而收效总是不尽如人意。

2.3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尚未形成
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为8亿人,现有的农民职业教育机构相对于我国庞大的农民数量,其教育工作仍有相当大的难度。

而且目前我国农民教育的机构太单一,主要以正式教育机构为主,缺少其他教育和培训机构。

由于我国许多县、乡2级财政十分困难,再加上人员编制的限制,几乎有1/2的地方将农民学校和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撤销或合并到职业学校、其他部门,使农民教育的机构不仅在数量上减少,形式更加单一[2]。

3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对策
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坚持把农民是否需要、农民是否接受、农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农民教育培训效果好坏、质量高低的标准,要围绕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不断探索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新机制和新措施,推动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取得实效。

3.1建立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夯实农村基础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3.1.1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健全县域职业教育网络,强化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着力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要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优化农村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3]。

3.1.2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引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要发挥政府的投资主体作用,使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各项资金能够及时到位,确保开展农民培训所需要的各项投入。

同时重视发挥政府在引导农民转移就业中的作用,为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提供保障。

3.1.3重视提高农民参与职教培训的积极性。

第一,努力提高农民的基础文化水平。

要着力提高农民朋友在对待教育培训上的新农民意识。

通过加强学习、主动学习,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使农户乐于接受并能够较好地适应变革;提高现有劳动者的素质,重视农村基础教育,重视后继农民基本文化素质的提升。

第二,提高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投资收益比率。

加强对农民从事生产和多种经营的技术指导和信息科技支持,为农民把科技知识转化为收益提供保障,通过提高受培训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职业教育对增加收入的促进作用。

第三,要提高对接受职教培训农民的社会认可度。

对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劳动力颁发专门的培训证书,实施“绿色证书”制度,提高社会的认可度,使农民在具体的工作中能够从中直接受益并感受到其重要性,这也是间接促进农民接受职教培训的一个动力。

第四,对接受职教培训的农民给予相应的补贴。

农民是否选择接受培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接受培训机会成本的大小,适当地对其进行补助,减少机会成本,农民考虑接受培训的可能性则会更大。

3.2坚持形式与内容结合,注重农民教育的实际效果
要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完善培训内容[4-5]。

根据农民的不同需要和接受能力安排相应的培训内容,在采取多种方式、方法的基础上,认真调查分析农民的学习需求和培训需求,作好培训规划,丰富培训内容,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

还应该培养农民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使其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身能力,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这也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更高要求。

3.3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着力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科技能力和劳动技能
农民教育必须坚持开展对农民的学历教育,这是由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状况所决定的。

要多开展针对青年农民、基层干部及后备人员的学历教育,以培养农村基层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人才[6]。

目前,农业生产需要约1.7亿个劳动力,大约有1.5亿个富余劳动力,而且每年新增劳动力为600多万个。

对大量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也需要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以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增强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这也是农民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农民教育必须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一方面,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和学历水平;另一方面,增强农民的科技能力,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帮助实现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促进农民增产、增收[7]。

3.4坚持以科技为动力,实施致富工程
农民的科技教育应遵循以市场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以科技运用为主线,从实用技术培训入手,以新技术培训为内容,以实用技术推广为目的,由此来推动技术、科学的普及教育。

农民科技教育的实施途径,应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按区域布
局、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引入适合当地主导产业和产品的科技项目,以此为纽带,开展产供销培训服务活动,建立产前、产中、产后的科技服务体系,培养一批科技示范户、带头人和技术骨干。

4参考文献
[1] 王春艳.对农广校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393-397.
[2] 陈亚为.规范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J].天津人大,2010(6):38-39.
[3] 章平.新形势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探讨[J].农业经济,2010(6):47.
[4] 康宝利,李海洲,倪光荣,等.对农民教育培训模式与效果的探讨[J].农民科技培训,2010(4):8-10.
[5] 翁为民.农民教育培训应重视的四个方面[J].农民科技培训,2009(12):6.
[6] 杨玉莲,张莉.盐池县农民教育培训的成效与分析[J].农技服务,2008(12):147-148.
[7] 赖宏宇.新世纪农民教育培训政策与管理研究[J].南方农村,2008(4):48-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