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课上的师生互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思想政治课上的师生互动
摘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讲,学生呆板的听与记,整个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而思想政治课重视课堂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便可以让课堂活起来。

因此,为了让师生互动起来,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采用多种简单的互动形式调动学生,可以把形式上的、课前课后的、屏幕上的、书面上的互动与实质上的、课堂上的、口头的、身体的互相结合起来,也可以从反面互动,最终让学生由被动互动到主动互动,就在这种适度的师生互动中让课堂互动起来,让师生互动起来,让教学效果好起来。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具体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或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劳动。

”可见,课堂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他要求师生共同劳动,并且师生互动起来,那么,你互动了吗?
下面,笔者就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如何进行师生互动:
1 师生互动的含义
互动是指人与人、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借助语言、文字等进行的交互活动和交互影响。

课堂师生互动不仅是开展主体性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开展主体性教学的手段。

所谓师生互动就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通过交流与沟通、理解与对话,对其共同的课程文本达成共识,从而实现主体间的“视界融合”与经验共享。

就其本质而言,师生互动是一种教学观念或教学思想,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的方式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获得新知,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发生在师生双方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

2 师生互动的分类
从形式上看,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个人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小组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之间的互动;从内容上看,有情感上的互动、智力上的互动、思维上的互动、认知上的互动等。

3 师生互动的具体形式
互动的具体形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有我们非常熟悉的课堂研讨,案例分析和情感教学;有十分“热闹”的师生、生生辩论和分组讨论;有我们极力推崇的实践活动,角色扮演和示范-模仿;有细致入微的目光交流,口头语言及身体语言交流;有多姿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有独特新颖的学生讲课,教师听课评课;有简单的整顿纪律,上下课起立,学生上讲台做题和学生读一段话或读一句话;有走
出课堂的课前课后师生互动;有师生相互合作的共同学习;有在传统基础上而又升华了传统的学导——案例式;有用的最多、最普遍的提问题互动等等。

总之,互动的具体形式丰富多彩,无论他是前卫的,实质的,还是传统的,形式的,或无论是简单的,严肃刻板的,还是丰富的,生动形象的,又或无论它是表面的,为互动而互动的,还是深层次的,为学习而互动的,它们只是在作用上的大与小的不同,效果上的好与不太好的差别。

在下面的内容中,笔者会对一些看起来作用很小却又少不了的互动形式作简单的阐述:
3.1上课起立
对于上课起立,在幼儿园、小学、初中的课堂上还比较常见,然而在高中、大学的课堂上上课起立似乎已经销声匿迹,因为许多人都认为上课起立只是多此一举,毫无意义。

其实不然,上课起立也是一种让师生互动的形式,师生互相问好,互相尊重,不及能让学生把注意力转入课堂,还能让这种和谐气氛进入课堂,因而尽管上课起立的互动往往被忽视,但它的作用却让我们不得不重视,并且思想政治课是不可取代的德育课,所以更要这种礼仪礼貌上的互动形式。

3.2让学生读一段话或一句话
老师往往会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但这些要求起不了什么实质的作用,学生也会当做“耳边风”一样,吹过就算了,因此,在课堂上给学生提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例如,思想政治课的生活与哲学这本书中的物质这一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学生往往又不会预习,这样教师便可在上课前给学生提要求,可以让学生浏览教材,找出物质的定义,这种要求比较简单,学生也愿意同老师互动,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简单的互动,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印象,在教室分析时,学生的思维便不会偏离太远,同时,学生也不会觉得这一概念离自己太遥远,而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一互动形式特别用于理论性太强、太过于抽象的知识,如物质、价值、法人等概念。

3.3身体语言的互动
三尺讲台在整个教室总是显得那么突出,因而许多老师为了更有老师的“范儿”,就始终高高地站在那个突出位置,并且现在多媒体的使用更加普及了,许多老师始终把自己定位在电脑桌旁,忽视了互动,不在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教室中间、后面,左面、后面和同学们更亲密地交流,也不再用手轻拍一下正在打瞌睡的同学,也不再用手轻敲桌面,提醒正在窃窃私语的同学,殊不知老师轻敲桌面,而又不严厉训斥学生的互动,不仅表明了老师圆脸了学生的错误行为,而且让学生自尊心不受伤害,在以后的学习中便减少或不再有错误行为,因此,小小的身体语言的互动有时会比口头语言的苦口婆心的互动更有效,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师,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就是严肃刻板的,大道理也有一大堆,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注重身体语言的互动。

4 关于师生互动的思考
4.1形式上的互动与实质上的互动相结合
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上要注重师生互动,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并且成为了判断一位优秀政治教师的重要标准,而人们在利用这一重要标准评价一位政治教师时,往往会看这位教师的互动是不是实质上的真正的互动,以及这种互动是不是效果良好,对政治教师进行的形式上的互动却不屑一顾,例如,认为让学生回答在书上有明确答案的问题没有实质意义,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互动,同样对于老师用“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等提问互动形式也不认同,认为这只是一种机械的互动。

我认为形式也有形式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就如许多内在的东西一样,往往要形式来表现,一而这些形式上的互动它可以让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让学生在轻松学习中有一点儿紧张,思维也回到所讲内容上来,其实就是让学生思维与老师思维互动起来,跟着老师讲课思维去理解知识,所以,实质上的互动固然重要,但我们又不能完全否认形式上的互动,关键是要把两者结合起来,通过形式上的互动达到实质上的互动。

4.2由被动互动到主动互动
在思想政治课课堂上,要实现师生互动,使课堂“热闹”起来不是不可能的,只要每一位老师真正的用心就一定会创造一堂“动态生成的课堂”,但我们往往会发现许多老师都喜欢用体温这一形式来与学生互动,因而许多老师每上一堂课都提很多问题,让学生来“抛砖”,最终引出书上的“玉”,而我们的绝大多数学生却不主动起来回答,此时,老师为了“引玉”就点名请学生回答,这就是一种硬生生的被动互动,被抽的学生不得不随意找个答案来配合老师,其实,这种被动互动让学生特别反感,厌烦,这就要求老师让互动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互动的内容贴近生活,让学生根据所见所闻或亲身体验主动参与互动。

例如,在讲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计划于市场两种资源配置的手段时,会比较两种方式的优缺点,此时,教师便可以展现一些计划经济时代不合理配置资源的图片,又展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配置资源的图片,这些图片应是学生经常看到的,或绝大多数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当然,因为这些内容是他们感同身受的,这样就会不自觉地、自然而然地赞成老师给出的观点,并且会出自本能地响应老师,主动与老师互动,相比于老师硬生生提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的被动互动,这种主动互动才能让学生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受,从而主动“亲其师,信其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