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法基础重点讲解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市场需求
(一)需求的含义
考试内容:掌握需求的含义。
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的欲望;二是购买的能力。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二)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
考试内容:掌握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主要有:
(1)消费者的偏好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但对于某些产品来说,需求是随着收入的增长而下降的,比如:劣质商品。
(3)产品价格。
产品自身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
(4)替代品的价格。
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化。
(5)互补品的价格。
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6)预期。
(7)其他因素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三)需求规律
考试内容:掌握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的含义和内容
需求规律: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需求曲线:用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我们把需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用曲线表示出来,这条曲线被称为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
如11页图1-1。
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价格的变化具有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共同作用使得需求与价格变动呈反方向变化。
例题:
二、市场供给
(一)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
考试内容:掌握市场供给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供给是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是供给欲望和供给能力的统一。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1)产品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呈正方向变化。
(2)生产成本。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成本和其供给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
(3)生产技术。
生产技术的进步或革新,将增加产品供给。
(4)预期。
(5)相关产品的价格。
(6)其他因素。
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二)供给曲线
考试内容: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的含义和内容。
供给规律:一般情况下,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供给曲线:用横轴表示供给量,纵轴表示价格,我们把供给和价格之间的关系用曲线表示出来,这条曲线被称为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
如图1-2
三、均衡价格
(一)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考试内容:掌握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的含义;熟悉市场均衡价格变动的原因。
均衡价格是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与均衡价格相对应的相等的供求数量称为均衡数量。
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价格的变化。
1.市场需求不变,由于供给增加,导致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从而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上升。
市场需求不变,由于供给减少,导致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从而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下降。
结论: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2.市场供给不变,由于需求增加,导致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从而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市场供给不变,由于需求减少,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从而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结论: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当市场供求同时发生变化时,市场价格的变化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变动幅度和变动方向以及两者的对比关系。
(二)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
考试内容:熟悉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
1.最高限价分析
(1)最高限价的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2)属于政府对价格的干预措施。
(3)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
实施最高限价,往往出现供不应求现象,造成短缺。
(4)要保障最高限价的顺利实施,必须有强有力的行政措施或分配措施。
如凭票供应。
(5)最高限价只宜短期、在局部地区实行,不应长期化。
2.保护价格分析
所谓保护价格,也叫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
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
(1)保护价格的目标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2)属于政府对价格的干预措施。
(3)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
实施保护价格,需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统。
(4)保护价格只宜在少数产品上实行,主要是农产品。
四、价格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
考试内容: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公式和类型;熟悉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熟悉需求价格弹性在企业价格决策中的应用。
1.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即: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
由于需求规律的作用,价格和需求量是呈反方向变化的,因此Ed为负数,为简便起见,取其绝对值。
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
(1)点弹性
点弹性是需求曲线某一点上的弹性,即价格发生微小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
(2)弧弹性
弧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点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弧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3.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
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
需求富有弹性。
E d〉1
需求单位弹性。
E d=1
需求缺乏弹性。
E d〈1
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一种商品若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则其需求价格弹性大。
(2)商品的重要性。
基本必需品,弹性小。
非必需品,弹性大。
(3)商品用途的多少。
用途越多,需求价格弹性越大。
(4)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时间越短,商品的需求弹性越缺乏,时间越长,商品的需求弹性就越大。
5.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
(1)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E d〈1,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
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
(2)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E d〉1,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趋势。
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适于采用薄利多销的政策。
(3)需求单位弹性的商品,E d=1,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
(二)需求交叉弹性
考试内容:掌握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公式和类型。
1.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定义和公式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E ij=商品i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商品j价格的相对变动
2.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类型
(1)i、j两种商品为替代品时,则E ij〉0,因为商品的需求量与替代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化。
(2)i、j两种商品为互补品时,则E ij〈0,因为商品的需求量与互补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3)E ij=0时,说明i、j两种商品是无关的。
(三)供给价格弹性
考试内容:掌握供给价格弹性的含义、公式和类型。
1.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和公式
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即:
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
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和供给量是呈同方向变化的,因此Es为正值。
2.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
(1)Es>1,供给富有弹性;
(2)Es<1,供给缺乏弹性;
(3)Es=1,供给单位弹性;
(4)Es=0,供给无弹性;
(5)Es=∞,供给完全有弹性。
第(4)、(5)两种情况很少见。
3.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
短期内,供给弹性一般较小;相反,在较长的时间内,供给弹性一般比较大。
(2)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
产品的资金有机构成低,短期供给弹性较大,而长期供给弹性则小一些。
产品的资金有机构成高,短期供给弹性较小,而长期供给弹性则大。
(3)供给弹性还受到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
(4)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投入品替代性大,相似程度高,则供给弹性大。
本章基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