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2找春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一单元第二课
《2、找春天》学情分析
肥城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
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例是指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语言知识是指同语言材料、语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关的字词句篇、语法逻辑等知识。
1、已有知识与经验:在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当中,学生已经学会了识字写字,已初步地掌握了识字写字方法。
2、学习方法与技巧:二年级的学生开始从被动学习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学习知识的速度明显地增快。
因此,教师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阅读,交流阅读的感受。
3、个性发展与群体提高:二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二年级在小学中正好处于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思想方法开始发生变化,抽象概括、分类比较和推理能力开始形成,
具有自己的独立理解。
所以,重视学生在读中感悟,特别是个性化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
《2、找春天》效果分析
肥城市实验小学
教学环节设计目标指向
评测练习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
析
第一环节:直接导入,检查预习。
让学生会认“脱、袄”等
14个生字,会写“冲、姑、
娘”等9个字。
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
况,针对“柳”“荡”
字进行写字指导我能
把本课的生字“柳”
“荡”写正确,写规范。
98%的同学能正确掌握生字生词,
但有2%的同学笔画的掌握不够
到位。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
1、让学生能够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并能通过多种方式
的读,体会春天的美
美;2、通过多种形式
的朗读表达出对春天
的喜爱之情
开火车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
(读通读
顺读准)
检查读。
读通。
纠正字
音,做到读得正确流
利。
通过读,让听的人感觉
春天就在眼前。
学生练
读。
教师范读。
指名读。
读美。
全班大部分同学读的都很熟练,
字正腔圆。
三个人平翘舌音不分。
第三环节:找春天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
默读,领会找到的春天
通过读你找到了春天
在哪里?小组交流收
98%的同学能经过个性化阅读,通
过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春天的美。
课堂学习学生自我评价表
一、设置理念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提出“尝谓教而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探究,自求解决。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能力。
如今《新课标》也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提出“实施评价,应注重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并强调“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
让自评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发意识,促进自己的学习和发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励学习的信心。
总之,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将使其受益终身。
二、达成目标
对学生自我评价现状进行研究、探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拥有自信,实现个人价值。
通过对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制定课堂学习自我评价表
学生自我评价表(时间以一节课为单位)
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一单元第二课
《找春天》教材分析
《找春天》一课选自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围绕“春天”这个专题编排了《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4篇课文。
这4篇课文题材各异,有古诗,有散文,还有童话故事。
课文表现了春天里的美景和人们的活动,尽显春天的美好。
“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本技能之一。
本单元在《找春天》一文中安排了一次“找春天”的语文实践活动。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这是组织学生走向大自然,观察体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时机。
教学时要做好安排,把“找春天”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找春天》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的散文。
一个“找”字,说明春天的景象尚没有完全显露出来,是早春时节。
早春的景象与仲春、暮春有所不同,文中可以看到:小草丛地下探出头来、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都在暗示春天才刚刚开始,还没到春光烂漫的时候。
课文配有一幅图画,画面中小女孩弯腰探寻,呼朋引伴,小男孩兴高采烈,循声而来,这一呼一应之中,寻找的乐趣和发现的美好扑面而来,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加入这“找春天”的行列中。
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一单元第二课
《2、找春天》评测练习
1、为了学好这篇课文,我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嫩芽音符探出
接触杜鹃寻找脱掉棉袄姑娘吐出
2、我能把本课的生字“柳、荡”写正确,写规范。
3、读课文,连一连
小草探出头是春天的琴声
树木吐嫩芽是春天的眼睛
早开的野花是春天的眉毛
解冻的小溪是春天的音符
4、课内阅读。
我们几个孩子,()棉袄,()家门,奔向田野,去()找春天。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这些词语都是表示()的词语。
3、我也能写出这样的词语:_________
5、我眼中的春天
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一单元第二课
《2、找春天》课后反思
新课标“倡导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的多元化理解”、“倡导学生的感悟体验。
”因此案例中,教师让学生潜心会文,充分与文本对话后,谈谈对春天的感受。
当一个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感受到“春天是活泼的”,教师并未急着去谈其它的感受,而是在肯定其会读书,会思考后,便锁定“活泼”这一感受,让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激发想象。
这一引一拨,孩子所展示的思维空间竟是如此的广阔。
想象是如此的丰富,假如没有这一环节的停留、挖掘,学生只是肤浅、走马观花似的多元解读,那么课堂上情感迸发的镜头也就不复存在了!
学生在课堂上的灵性飞扬,还有赖于教师所营造的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
新课标所倡导的民主平等的对话,让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在师生、生生互动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充分展开了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接触。
基于此学生才会在课堂产生“我也来说说”的大胆想法。
当学生产生这些想法,教师除了大加鼓励,还可帮其“扶上马,送一程”,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
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一单元第二课
《2、找春天》课标分析
一、课标分析
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段目标与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识字与写字;二、阅读;三、写话;四、口语交际;五,综合性学习。
以下将结合《找春天》一一分析。
在“识字与写字”方面,本节课的教学侧重识字,写字一年级已经有了自主写字的基础,二年级不再一一讲授,只重点讲了“柳”“荡”。
课前,我已经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对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字分别圈注出来,初步识字。
课堂上,直接互相检查词语并且展示,加强记忆。
采用了齐读、开火车读、指读的方式认字。
在“阅读”方面,提前安排学生回家给爸爸妈妈朗读三遍课文,并且给爸爸妈妈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情,自己读后有什么感想。
课堂上采用了互读,指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等方式来感受本文语言的优美,读出文中兴奋、赞美、喜悦的语气。
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对美好春天的感知和向往。
在“写话”和“综合性学习”方面也有作业,就是课文最后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画一幅关于春天的手抄报。
学生们在手抄报上可以写关于春天的故事、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演一演唱一唱春天的舞蹈和歌曲。
二、教材在课程价值实现中的定位
《找春天》一课选自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围绕“春天”这个专题编排了《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4篇课文。
这4篇课文题材各异,有古诗,有散文,还有童话故事。
课文表现了春天里的美景和人们的活动,尽显春天的美好。
“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本技能之一。
本单元在《找春天》一文中安排了一次“找春天”的语文实践活动。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这是组织学生走向大自然,观察体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时机。
教学时要做好安排,把“找春天”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三、《2、找春天》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
1、会认“脱、袄”等14个生字,会写“冲、姑、娘”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
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