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一气体压强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原卷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一气体压强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一、涉及气体压强变化的实验在教材中的呈现
P22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P27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P37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P80 电解水实验P111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P117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P130 灭火器原理示意图下册P16 一氧化碳还原氧
二、考查方向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测量气体体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溶解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探究反应是否发生控制液体的流向、保护装置防倒吸。
三、气压变化结构化处理
四、压强差形成的原因
五、专项练习
1.下列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A.B.
C.D.
2.将液体A滴入烧瓶与气体B充分接触,打开止水夹,可发现试管内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A和气体B 的下列组合中,合理的是
①水、氯化氢(极易溶于水)、②浓硫酸、二氧化碳③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硫、④氢氧化钠溶液、氧气。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①②③④
3.如图所示(干冰常温下易升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微观角度,干冰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B.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
C.U形管内右端红墨水液面升高
D.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
A.浓硫酸B.烧碱C.生石灰D.蔗糖 E.硝酸铵 F.氯化钠
(1)U形管液面右侧未发生改变,该物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U形管液面右侧升高,该物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3)U形管液面右侧降低,该物质是___________ 。
(填序号)
5.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当打开活塞K时,装置①中产生大量气泡,装置②中的液体流入装置③中,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
(2)打开K时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打开K时装置②中的液体流入装置③中的理由______,③中观察的现象______。
6.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如图中甲,用长颈漏斗向试管内加入一定量的水,使下端浸入水中,导管上连接一个注射器。
当活塞往外拉时,即对密闭体系进行___________处理,漏斗末端___________,或当活塞往里推时,即对密闭体系进行___________处理,则漏斗颈内___________,证明气密性良好。
(2)如图乙,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从长颈漏斗口处注水,即对密闭容器进行___________处理,观察长颈漏斗下端是否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若有,说明装置___________;反之,说明装置___________。
(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实验结束,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是为了
___________;为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下图所示装置___________(填序号)。
7.我们的初中化学实验有很多都与气压变化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与装置A比较,选择装置B的最大优点是______,若(1)A装置实验室制备
2
CO的体积,仪器连接顺序为a→___→___→d(填小写字母)。
选用C、D组合装置来测定生成
2
NH极易溶于水。
(2)将装置E中滴管内的水挤入锥形瓶,若出现_______现象,则说明
3
(3)装置F中,样品投入试管内水中后,右侧U型管液面左降右升,则该样品不可能是___。
(填序号)
NH NO固体
①CaO②NaOH固体③
43
8.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常见碱的部分化学性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探究一: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
(1)取5 g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20mL水,不断搅拌,实验现象为______。
(2)图1所示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图2所示实验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将图1、图2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蓝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探究二:探究碱与CO2反应。
如图3所示,甲同学分别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相同体积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和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分别全部加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振荡锥形瓶。
一段时间后同时打开弹簧夹K1、K2,观察实验现象。
(5)观察到装置A中的现象是______,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得出结论:碱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6)乙同学认为A中产生的现象不能说明碱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其理由是______。
不改变装置的前提下,请
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其实验方案是______。
(7)丙同学认为通过对比甲实验中装置A和C的现象也能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请对丙同学说法的合理性做出评价______。
9.学习化学离不开化学实验,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资料:碳酸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钠。
(1)写出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_。
(2)利用装置B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该从______(填“a”或“b”)进入。
(3)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H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装置C与B相比较,其优点是______。
(4)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盐酸制取的CO2通入到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并未变浑浊。
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M、N、O后,发现N中溶液不变浑浊,O中溶液变浑浊。
则装置M中X溶液为______(填字母)。
A.饱和Na2CO3溶液B.饱和NaHCO3溶液C.饱和NaOH溶液
(5)若集气瓶中充满CO2气体,将分液漏斗①中的NaOH溶液滴入瓶中,稍作振荡,发现气球______(填“膨胀”或“缩小”),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若要气球恢复原状,应关闭分液漏斗①,打开分液漏斗②,滴入______溶液(填化学式,忽略滴入液体的体积)。
10.如图1是某兴小组设计的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反应的突验。
(1)写出实验②的实验现象:______。
(2)上述试验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并解释原因______。
(3)老师指出可通过加入其他物质检验生成物或设计对比实验来证明反应是否发生,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实验:
做对比实验:将相同的收集满CO2的两支试管分别插入盛有等体积水和氢氧化钠的水槽中,出现如图2所示的现象,两支试管内液面高低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11.钨(W)是一种重要的战略金属。
实验室需用干燥的H2还原WO3制备金属W,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
已知Zn粒中往往含有ZnS杂质。
装置内存在空气,H2等可燃性气体和氧气混合,遇热时可能会发生爆炸。
(1)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ZnS+2HCl=ZnCl2+H2S↑。
(2)装置①的优点是:______。
(3)装置②的作用是安全瓶防倒吸,则a连接______(选填b或c)。
(4)装置③中盛装NaOH溶液,其作用是______。
(5)装置④中盛装的溶液其作用是______。
(6)装置⑤中盛装的溶液是______。
(填名称)
12.同学们用下图所示仪器和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
(2)图中的微型装置F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该装置在操作上的优点是______。
G是医用输液观察滴液快慢的滴壶,若用它作微型的CO2干燥装置,则气体应从_______(填选“a”或“b”)进入,滴壶中装的试剂是_______。
(3)利用H装置来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反应,加入试剂的顺序是先加_______再加______,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