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二高中物理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高二高中物理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铜质金属环从条形磁铁的正上方由静止开始下落,在下落过程中,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金属环在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
B.金属环在下落过程中动能的增加量小于其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C.金属环的机械能先减小后增大
D.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始终大于其自身的重力
2.如图所示,一宽40cm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边长为20cm的正方形导线框位于纸面内,
以垂直于磁场边界的恒定速度v=20cm/s通过磁场区域.在运动过程中,线框有一边始终与磁场区域的边界平行,
取它刚进入磁场的时刻t=0,在下图所示的图线中,能正确反映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是()
A.B.
C.D.
3.如图所示,两个互连的金属圆环,粗金属环的电阻是细金属环电阻的.磁场垂直穿过粗金属环所在区域,当磁
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时,在粗环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A.E B.E C.E D.E
4.多数同学家里都有调光台灯、调速电风扇.过去是用变压器来实现上述调节的,缺点是成本高、体积大、效率低,且不能任意调节灯的亮度或电风扇转速.现在的调光台灯、调速电风扇是用可控硅电子元件来实现调节的.如图所示为一个经过双向可控硅电子元件调节后加在电灯上的电压,即在正弦交流电的每一个周期中,前面的被截去,调节台灯上旋钮可以控制截去多少,从而改变电灯上的电压.则现在电灯上的电压为()
A.U m B.C.D.
5.如图所示,一矩形闭合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转轴以恒定的角速度转动,从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开始计时,则在0~这段时间内
A.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一直在减小
B.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先增大后减小
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一直在减小
D.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一直在减小
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一钠灯发出的波长为589nm的光,在距双缝1.00m的屏上形成干涉图样。
图样上相邻两明纹中心间距为0.350cm,则双缝的间距为()
A.2.06×10-7m B.2.06×10-4m C.1.68×10-4m D.1.68×10-3m
7.下列四种现象中与光的干涉有关的是
A.雨后空中出现彩虹
B.肥皂泡的表面呈现彩色
C.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
D.一束白光通过很窄的单缝后在光屏上形成彩色光带
8.单色光源发出的光经一狭缝,照射到光屏上,可观察到的图像是下图中()
A.B.
C.D.
9.如图所示,电灯S发出的光先后经过偏振片A和B,人眼在P处迎着入射光方向,看不到光亮,则
A.图中a光为偏振光
B.图中b光为偏振光
C.以SP为轴将B转过180°后,在P处将看到光亮
D.以SP为轴将B转过90°后,在P处将看到光亮
10.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用绿光照射单缝S时,在光屏P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要得到相邻条纹间距更大的干涉图样,可以()
A.增大S1与S2的间距B.减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
C.将绿光换为红光D.将绿光换为紫光
1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B.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
C.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紫光改为红光,则条纹间距一定变大
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12.半圆形玻璃砖横截面如图所示,AB为直径,O点为圆心.在该截面内有a、b两束单色可见光从空气垂直于AB射入玻璃砖,两入射点到O点的距离相等.两束光在半圆边界上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如图所示,则a、b两束光()
A.a光频率比b光大;
B.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b光的折射角大
C.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a光的传播速度较小
D.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的相邻条纹间距大
13.如图所示,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若不计阻力,取竖直向上为正,则该物体动量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 A.B.
C.D.
14.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木块B与水平桌面间的接触是光滑的,子弹A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把子弹、木块和弹簧合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则此系统在子弹开始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中()
A.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B.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C.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D.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15.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球发生正碰前后的位移s;跟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两球的质量之比m∶M为()
A.1∶3B.3∶1C.1∶1D.1∶2
16.如图所示,扇形AOB 为透明柱状介质的横截面,圆心角∠AOB =60°。
一束平行于角平分线OM 的单色光由OA 射入介质,经OA 折射的光线恰平行于OB ,以下对该介质的折射率值及折射光线中恰好射到M 点的光线能不
能发生全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能发生全反射
B .,能发生全反射
C .
,不能发生全反射
D .
,能发生全反射
17.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各种单色光,取其中a 、b 、c 三种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b 光为绿光,则c 光可能为蓝光
B .若分别让a 、b 、c 三色光通过一双缝装置,则a 光形成的干涉条纹的间距最小
C .a 、b 、c 三色光在玻璃三棱镜中的传播速度依次越来越小
D .若让a 、b 、c 三色光以同一入射角,从空气中某方向射入一介质,b 光恰能发生全反射,则c 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 和自感线圈L 的电阻值都很小,且小于灯泡S 的电阻,接通K ,使电路达到稳定,灯泡S 发光,则( )
A .在甲图中,断开K 后,S 将逐渐变暗
B .在甲图中,断开K 后,S 将先变得更亮,然后才变暗
C .在乙图中,断开K 后,S 将逐渐变暗
D .在乙图中,断开K 后,S 将先变得更亮,然后才变暗
2.如图所示,两根不计电阻的光滑金属导轨MN 、PQ 并排固定在同一绝缘水平面上,将两根完全相同的导体棒a 、b 静止置于导轨上,两棒与导轨接触良好且与导轨垂直,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已知两导轨间的距离为L ,导体棒的质量均为m ,现突然给导体棒b 一水平瞬间冲量使之产生一向右的初速度v 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据上述已知量可求出棒a 的最终速度
B .据上述已知量可求出通过棒a 的最大电量
C .据上述已知量可求出棒a 上产生的总焦耳热
D .据上述已知量可求出棒a 、b 间的最大间距
三、多选题
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入一交流电源,副线圈电路中R 1、R 2、R 3和R 4均为固定电阻,开关S 是闭合的.和为理想电压表,读数分别为U 1和U 2;、和为理想电流表,读数分别为I 1、I 2和I 3.现断开S ,U 1
数值不变,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 .U 2变小、I 3变小
B .U 2不变、I 3变大
C .I 1变小、I 2变小
D .I 1变大、I 2变大
四、填空题
1.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 n 1∶n 2=4∶1,原线圈回路中的电阻 A 与副线圈回路中的负载电阻 B 的阻值相等.a 、b 端加一定值交流电压后,两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之比 P A ∶P B =________。
两电阻两端电
压之比 U A ∶U B =________.
2.光滑水平面上两小球a 、b 用不可伸长的松弛细绳相连。
开始时a 球静止,b 球以一定速度运动直至绳被拉紧,然后两球一起运动,在此过程中两球的总动量 (填“守恒”或“不守恒”);机械能 (填“守恒”或“不守恒”)。
五、实验题
1.如图所示,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激光的波长为5.30×10-
7m ,屏上P 点距双缝S 1和S 2的路程差为7.95×10
-
7 m ,则在这里出现的应是________(填“明条纹”或“暗条纹”).现改用波长为6.30×10-
7 m 的激光进行上述实验,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则屏上的条纹间距将________(填“变宽”“变窄”或“不变”).
2.如图所示,在利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需要从标尺上读出某条亮纹的位置.图中所示的读数是________mm.若缝与缝间相距d ,双缝到屏间的距离为L ,相邻两个亮条纹中心的距离为Δx ,则光的波长表示为λ=________(字母表达式),某同学在两个亮条纹之间测量,测出以下结果,其他数据为:d =0.20 mm ,L =700 mm ,测量Δx 的情况如图所示.由此可计算出该光的波长为:λ=________m.
六、简答题
1.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 、电阻为R 1、粗细均匀的光滑半圆形金属环,在M 、N 处与距离为2r 、电阻不计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ME 、NF 相接,E 、F 之间接有电阻R 2,已知R 1=12R ,R 2=4R .在MN 上方及CD 下方有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Ⅰ和Ⅱ,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现有质量为m 、电阻不计的导体棒ab ,从半圆环的最高点A 处由静止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导体棒始终保持水平,与半圆形金属环及轨道接触良好,设平行导轨足够长.已知
导体棒下落
时的速度大小为v 1,下落到MN 处时的速度大小为v 2.
(1)求导体棒ab 从A 处下落
时的加速度大小.
(2)若导体棒ab 进入磁场Ⅱ后棒中电流大小始终不变,求磁场Ⅰ和Ⅱ之间的距离h 和R 2上的电功率P 2.
(3)若将磁场Ⅱ的CD 边界略微下移,导体棒ab 刚进入磁场Ⅱ时的速度大小为v 3,要使其在外力F 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求所加外力F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2.如图,A 、B 、C 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m ,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B 、C 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而不固连.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B 和C 紧连,使弹簧不能伸展,以至于B 、C 可视为一个整体.现A 以初速度v 0沿B 、C 的连线方向朝B 运动,与B 相碰并粘合在一起.A ,B C 一起运动一段时间以后细线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 与A 、B 分离.已知离开弹簧后C 的速度恰好为v 0.求弹簧释放的势能.
四川高二高中物理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铜质金属环从条形磁铁的正上方由静止开始下落,在下落过程中,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金属环在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
B .金属环在下落过程中动能的增加量小于其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C .金属环的机械能先减小后增大
D .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始终大于其自身的重力
【答案】BD
【解析】金属环在下落过程中磁通量发生变化,由感应电流产生,机械能不守恒,A 错;由能量守恒可知,重力势能的减小量转为动能的增加量和焦耳热的产生,B 对;金属环的机械能始终减小,C 错;由楞次定律,安培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磁通量的变化,所以两者间的安培力为斥力,D 对;
2.如图所示,一宽40cm 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边长为20cm 的正方形导线框位于纸面内,以垂直于磁场边界的恒定速度v=20cm/s 通过磁场区域.在运动过程中,线框有一边始终与磁场区域的边界平行,取它刚进入磁场的时刻t=0,在下图所示的图线中,能正确反映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是()
A.B.
C.D.
【答案】C
【解析】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由感应电动势公式和欧姆定律分别研究各段感应电流的大小,再选择图象.
==1s,根据楞次定律判断可知感应电流方向是逆时针方向,感应电流大小I=
解:线框进入磁场过程:时间t
1
不变.
==1s.
线框完全在磁场中运动过程:磁通量不变,没有感应产生,经历时间t
2
线框穿出磁场过程:时间t
==1s,感应电流方向是顺时针方向,感应电流大小I=不变.
3
故选C
【点评】本题分三个过程分别研究感应电流大小和方向,是电磁感应中常见的图象问题,比较简单.
3.如图所示,两个互连的金属圆环,粗金属环的电阻是细金属环电阻的.磁场垂直穿过粗金属环所在区域,当磁
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时,在粗环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A.E B.E C.E D.E
【答案】C
【解析】穿过粗金属环的磁场变化在粗金属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E,粗金属环和细金属环组成了闭合回路,设粗金属环电阻为R,则细金属环电阻为2R。
ab两点间的电势差即为外电路电压,根据闭合回路欧姆定律
,选项C对
【考点】电磁感应闭合回路欧姆定律
4.多数同学家里都有调光台灯、调速电风扇.过去是用变压器来实现上述调节的,缺点是成本高、体积大、效率低,且不能任意调节灯的亮度或电风扇转速.现在的调光台灯、调速电风扇是用可控硅电子元件来实现调节的.如图所示为一个经过双向可控硅电子元件调节后加在电灯上的电压,即在正弦交流电的每一个周期中,前面的被截去,调节台灯上旋钮可以控制截去多少,从而改变电灯上的电压.则现在电灯上的电压为()
A.U m B.C.D.
【答案】C
【解析】设交流电的有效值为U,将交流电与直流电分别通过相同电阻R,分析一个周期内热量:
交流电:
直流电:
由Q 1=Q 2得:
,故选C .
点睛:求解交流电的有效值,从有效值的定义出发,根据一个周期内通过相同的电阻,发热量相同,此直流的值即为交流电的有效值.
5.如图所示,一矩形闭合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转轴以恒定的角速度转动,从线圈平面与磁
场方向平行时开始计时,则在0~这段时间内
A .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一直在减小
B .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先增大后减小
C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一直在减小
D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一直在减小
【答案】A 【解析】0~
为0~
,线圈的感应电流一直在减小,A 正确B 错误;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在增加,磁通量的变
化率一直在减小,C 错误D 正确;故选AD 【考点】交流电的产生及变化规律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交流电的产生问题;解题时要学会通过瞬时感应电动势来判定在什么时刻,线圈处于什么位置;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内绕固定轴转动,线圈从垂直中性面开始计时时,磁通量为零时,磁通量变化率最大;每当线圈经过中性面时,电流方向改变;同时还能画出磁通量随着时间变化的图象及线圈中的电流随着时间变化的规律。
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一钠灯发出的波长为589nm 的光,在距双缝1.00m 的屏上形成干涉图样。
图样上相邻两明纹中心间距为0.350cm ,则双缝的间距为( )
A .2.06×10-7m
B .2.06×10-4m
C .1.68×10-4m
D .1.68×10-3
m
【答案】C
【解析】根据双缝干涉实验中相邻两明纹中心间距公式有:Δx=
,解得:d= =×589×
10-
9m =1.68×10-
4m ,故选项C 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双缝干涉实验中相邻两明纹中心间距公式的理解与应用问题,属于中档题。
7.下列四种现象中与光的干涉有关的是 A .雨后空中出现彩虹 B .肥皂泡的表面呈现彩色
C .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
D .一束白光通过很窄的单缝后在光屏上形成彩色光带
【答案】B
【解析】雨后空中出现彩虹是太阳光经过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液滴时发生色散而形成的,也就是七种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而偏转程度不同而分成七种单色光,不是干涉选项A 错。
肥皂泡的表面呈现彩色是由于白光在肥皂泡的前后表面的反射光相互叠加而干涉形成,由于不同单色光波长不同,所以发生叠加后加强减弱的位置也不同,所以形成彩色条纹选项B 对。
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折射,由于折射率不同而发生色散形成彩色光带,选项C 不是干涉,选项C 错。
一束白光通过很窄的单缝后在光屏上形成彩色光带属于光的衍射而不是干涉选项D 错。
【考点】光的干涉色散衍射
8.单色光源发出的光经一狭缝,照射到光屏上,可观察到的图像是下图中( ) A .
B .
C.D.
【答案】A
【解析】光的双缝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等宽度的明暗相间的条纹,而在光的单缝衍射图样中,中间是宽度最大最亮的亮条纹,在中央亮条纹两边的亮条纹宽度越来越小,亮度也越来越低,故选项A正确.
9.如图所示,电灯S发出的光先后经过偏振片A和B,人眼在P处迎着入射光方向,看不到光亮,则
A.图中a光为偏振光
B.图中b光为偏振光
C.以SP为轴将B转过180°后,在P处将看到光亮
D.以SP为轴将B转过90°后,在P处将看到光亮
【答案】BD
【解析】电灯发出的光为自然光,A错误,b处的光是经过偏振片而传播过来的,只有一个振动方向的光,为偏振光,B正确,AB两个偏振片正好是垂直关系,所以以SP为轴将B转过180°后,在P处仍看不到光亮,以SP为
轴将B转过90°后,在P处将看到光亮,D正确
故选BD
【考点】考查了光的偏振
点评:自然光向各个方向发射,而偏振光则是向特定方向发射.
10.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用绿光照射单缝S时,在光屏P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要得到相邻条纹间距更大的干
涉图样,可以()
A.增大S1与S2的间距B.减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
C.将绿光换为红光D.将绿光换为紫光
【答案】C
【解析】在波的干涉中,干涉条纹的间距,由公式可得,条纹间距与波长、屏之间的距离成正比,与双
缝间的距离d成反比,故要增大间距应减小d,增大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或增大光的波长,故只有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光波的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应牢记条纹间距的决定因素,不要求定量计算,但要求定性分析.
1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B.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
C.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紫光改为红光,则条纹间距一定变大
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答案】D
【解析】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减弱反射光的强度,增加透射光的强度,选项A正确;泊松
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形成的,选项B正确;双缝干涉实验中条纹间距Δx=λ,紫光改为红光即λ增大,则Δx增
大,选项C正确;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减弱反射光的强度,使照片清晰,
选项D错误.此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D.
12.半圆形玻璃砖横截面如图所示,AB为直径,O点为圆心.在该截面内有a、b两束单色可见光从空气垂直于
AB射入玻璃砖,两入射点到O点的距离相等.两束光在半圆边界上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如图所示,则a、b两束光()
A.a光频率比b光大;
B.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b光的折射角大
C.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a光的传播速度较小
D.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的相邻条纹间距大
【答案】D
【解析】由于两束光的入射点到O点的距离相等,因此它们在半圆边界上的入射角相同,由于b光发生全反射,而a光能够折射,说明b光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a光的全反射临界角,由sin C=可知,b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大于a光的折射率,所以b光的频率比a光的频率高,b光的波长比a光的短,选项A错误;由可知,在同种介质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C项错误;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b光的折射程度大,折射角小,B项错误;由Δx=λ可知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大,选项D正确.故选D.
点睛:解决本题的突破口通过全反射比较出a、b两光的折射率大小.知道折射率、频率、波长、在介质中的速度等关系.并要掌握全反射的条件.
13.如图所示,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若不计阻力,取竖直向上为正,则该物体动量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 A.B.
C.D.
【答案】C
【解析】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物体仅受重力作用,其动量发生变化的规律为:p
t =mv
-mgt,又竖直向上为
正方向,所以C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量定理的直接应用,明确上抛运动是只受重力的运动,故冲量的变化等于重力的冲量.
14.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木块B与水平桌面间的接触是光滑的,子弹A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把子弹、木块和弹簧合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则此系统在子弹开始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中()
A.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B.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C.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D.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答案】D
【解析】此系统在从子弹开始射入到弹簧被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中水平方向受到墙壁对系统的向右的作用力,所以系统的动量不守恒;子弹在进入木块的过程中,子弹相对于木块有一定的位移,所以子弹与木块组成的系统有一定的动能损失,所以系统的机械能也不守恒.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分析清楚物体运动过程、掌握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以及知道当系统只有
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时,系统机械能守恒.分析清楚运动过程即可正确解题.
15.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球发生正碰前后的位移s;跟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两球的质量之比m∶M为()
A.1∶3B.3∶1C.1∶1D.1∶2
【答案】A
【解析】碰前,m/的速度为零,m的速度;碰后两球一起运动的速度:
,则由动量守恒定律:,解得,故选A.
16.如图所示,扇形AOB为透明柱状介质的横截面,圆心角∠AOB=60°。
一束平行于角平分线OM的单色光由OA射入介质,经OA折射的光线恰平行于OB,以下对该介质的折射率值及折射光线中恰好射到M点的光线能不能发生全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发生全反射B.,能发生全反射
C.,不能发生全反射D.,能发生全反射
【答案】A
【解析】由光路图可知,光线在OA面上的入射角:i=60°,折射角:r="30°"
根据折射定律得折射率为:
光线在M点的入射角为:i′=30°,sini′=0.5
临界角的正弦为:,即有:i′<C
故折射光线中恰好射到M点的光线不能发生全反射.故选A.
点睛:本题关键掌握折射定律和全反射条件: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并知道临界角公式 sinC=,并根据全反射条件进行判断.
17.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各种单色光,取其中a、b、c三种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b光为绿光,则c光可能为蓝光
B.若分别让a、b、c三色光通过一双缝装置,则a光形成的干涉条纹的间距最小
C.a、b、c三色光在玻璃三棱镜中的传播速度依次越来越小
D.若让a、b、c三色光以同一入射角,从空气中某方向射入一介质,b光恰能发生全反射,则c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
【答案】B
【解析】白光经过色散后,从c 到a 形成红光到紫光的彩色光带,c 光的波长最长,a 光波长最短.干涉条纹的间距与波长成正比.c 光的折射率最小,a 光的折射率最大,由公式v=分析光在玻璃三棱镜中的传播速度的大小.由临界角公式sinC=分析临界角的大小,分析全反射现象.
解:A 、由偏折程度可以看出a 光折射率最大,c 光折射率最小,而蓝光的折射率大于绿光的折射率,故A 错误; B 、c 光的波长最长,a 光波长最短,干涉条纹的间距与波长成正比,故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最小,B 正确; C 、由公式v=知a 、b 、c 三色光在玻璃三棱镜中的传播速度依次越来越大,故C 错误;
D 、由临界角公式sinC=分析得a 光的临界角最小,c 光临界角最大,b 光恰能发生全反射,则c 光不能发生全反射,D 错误; 故选:B .
【点评】本题光的色散现象,对于色散研究得到的七种色光排列顺序、折射率大小等等要记牢,同时,要记住折射率与波长、频率、临界角的关系,这些都是考试的热点.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 和自感线圈L 的电阻值都很小,且小于灯泡S 的电阻,接通K ,使电路达到稳定,灯泡S 发光,则( )
A .在甲图中,断开K 后,S 将逐渐变暗
B .在甲图中,断开K 后,S 将先变得更亮,然后才变暗
C .在乙图中,断开K 后,S 将逐渐变暗
D .在乙图中,断开K 后,S 将先变得更亮,然后才变暗
【答案】AD
【解析】自感线圈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使通过线圈中的电流不能突变,电流从一个值变到另一个值总需要时间,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甲图中,K 闭合时,由电阻大小关系可推测流过S 所在支路的电流等于流过L 所在支路的电流,当K 断开后,流过L 所在支路的电流通过了S 并逐渐减小,在此过程中,该电流始终不比S 发光时的电流大,故S 将逐渐变暗.A 选项正确,B 错误.同理,在乙图中,K 闭合时,由电阻大小关系可推测流过S 所在支路的电流小于流过L 所在支路的电流,当K 断开后,流过L 所在支路的电流通过了S ,并从大于S 发光时的电流开始减小,故S 将先变得更亮,然后才变暗.D 选项正确,C 错误.故选AD.
2.如图所示,两根不计电阻的光滑金属导轨MN 、PQ 并排固定在同一绝缘水平面上,将两根完全相同的导体棒a 、b 静止置于导轨上,两棒与导轨接触良好且与导轨垂直,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已知两导轨间的距离为L ,导体棒的质量均为m ,现突然给导体棒b 一水平瞬间冲量使之产生一向右的初速度v 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据上述已知量可求出棒a 的最终速度
B .据上述已知量可求出通过棒a 的最大电量
C .据上述已知量可求出棒a 上产生的总焦耳热
D .据上述已知量可求出棒a 、b 间的最大间距
【答案】AC
【解析】突然给导体棒b 一水平瞬间的冲量使之产生向右的初速度v o 后,b 向右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减速运动,而a 向右做加速减小的变加速运动,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一起做匀速运动,由于两棒组成的系统,外力的矢量和为零,由动量守恒得:mv 0=2mv ,解得棒a 的最终速度为:v=
v 0,故A 正确.根据动量定理得:对a 有:
,电荷量为:
,通过棒a 的最大电量为:
,由于B 未知,则电量q 无法求出,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