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点一 不同意。常言道:人杰地灵。正是因 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 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认为:诗 人就是要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 诗人在此是以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2)情怀:诗人独自登高望远,纵目山河,俯仰 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这里有对漂泊生 活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也有对自然的热 爱和对生命的执着,更有诗人忧国忧民、感时叹逝 的博大胸怀。
6.《登高》一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 又相互照应。试分析。
明确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 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中心——“悲秋”。
而昭君也是因为自恃美貌,高标自恃,不肯贿 赂画工,最终只得远嫁异乡,流离而不得归,身死 而遗长恨。
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无不相似。显 然作者在怀古伤人,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 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 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登高》 5.《登高》一诗中,诗人的形象是怎样的?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 (1)形象: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肖像、身体 状况、心理、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使得一个颤颤巍 巍站立在深秋季节里的满头白发、满脸悲愁、体弱 多病、长年漂泊的老者形象跃然而出。
答案 使动用法 使……增多
文本探究·思维培养
[ 整体感知 ]
1.《秋兴八首(其一)》 这首诗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 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 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 和孤独抑郁之感。
2.《咏怀古迹(其三)》 这首诗在叙述王昭君怨恨的同时,也反映了诗
答案 (1)指夔州的山 (2)图画
(3)万.里.悲秋常作客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一万里的距离 (4)百.年.多病独登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很多年,终身或一辈子
答案 (3)远离故乡 (4)借指晚年
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 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笔势却一气直下,造成了一个 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 拓展提升 ]
《咏怀古迹(其三)》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 了一幅图画,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 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 昭君村上是不合适、不协调的。你有什么看法吗?
在写景中有声(风声、猿啼声)有色(渚清、沙 白),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渚、沙),有局部景(首 联),有整体景(颔联)。
在抒情上,颈联的“万里”与“百年”又与颔联的 “无边”与“不尽”相呼应,从时空两处着笔,由异乡 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从白发日多,因病停杯,归结 到世事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而且五、七两句相承接, 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 秋”而勾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 诗的内容上又是紧密联系的。
《咏怀古迹(其三)》 3.《咏怀古迹(其三)》是咏史诗,重在抒情, 但它的抒情是通过塑造王昭君的动人形象来实现的, 试分析诗歌是运用哪些手法塑造王昭君形象的。 明确
诗歌 内容
表现手法
形象性格特征
首联 侧面烘托
雄伟山川象征其坚强
颔联
正面、侧面结合 对比和反衬
“一去”正面写其态度之坚 决,“青冢”侧面写其思念 故国,“去”与“留”形成 对比,“紫台”与“青冢” 形成色彩的对照、衬托,透 露出强烈的悲剧色彩
《登高》 本诗是诗人在代宗大历二年(767) 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56岁, 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 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 了自己内心的感慨。
律诗 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律诗”。起 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共八句,分五言、七言两 体,简称五律、七律。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 “联”。五律、七律的第一联(第一、二句)称“首联”, 之后依次称“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要 求对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 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 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 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住了两 年左右。在夔州居住的日子里,杜甫的诗歌创作达到 了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 流年,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 衰老。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人的怨恨。全诗的抒情是通过塑造王昭君的动人形象 来实现的,诗人借王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
3.《登高》 诗人通过重九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 了江边深远空旷的秋景,抒发了潦倒一生、年老多病、 流落异乡的身世之感。
[ 品味探究 ]
《秋兴八首(其一)》 1.《秋兴八首(其一)》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 一幅怎样的图画?这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5)回上渚有清六沙龙白回鸟.日飞之回.高标 (
( )
)
答案 (4)副词,单独 副词,特意 副词,只,
仅仅 老而无子的人 独夫:残暴无道,为人民所
憎恨的统治者 (5)回旋 回转
四、词类活用 (1)玉露凋.伤.枫树林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草木凋落衰败 (2)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
[ 基础整合 ]
一、辨正字音 (一)单音字 ①萧.森( ) ②急暮砧.( ) ③明妃.( ) ④青冢.( ) ⑤琵.琶.( ) ⑥渚.清( ) ⑦霜鬓.( ) ⑧贿.赂.( ) ⑨自恃.( )
答 案 ( 一 )①xiāo ② zhēn ③ fēi ④ zhǒnɡ ⑤pí pá⑥zhǔ ⑦bìn ⑧huì lù ⑨shì
颈联
侧面烘托对比和 反衬
“空归”衬其思念故土
尾联
侧面烘托
侧面烘托其美好品格
4.《咏怀古迹(其三)》是杜甫途经昭君村时所作 的咏史诗。诗人为什么要深情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
明确 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 未能一展抱负。肃宗时虽然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 个左拾遗,却最终被疏远,郁郁辞官,漂泊西南。
新知导学·常识积累
[ 资料助读 ]
杜甫( 712~770),河南巩县(今河 南巩义)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唐代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主要作 品 有 “ 三 吏 ” (《 新 安 吏 》《 潼 关 吏 》
《石壕吏 》)和“三 别”(《新 婚别》《 垂老别》 《 无 家 别 》) 以 及 《 望 岳 》《 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 》 《登高》等,有《杜工部集》传世。作品风格沉郁 顿挫,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含蓄,顿挫则是指感情 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诗的前两联写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令人赏心悦目, 人在自然中感到自由、亲切、融洽。后两联写优游闲适 的生活情景以及不求闻达的平淡心情。这是杜甫诗中难 得一见的轻松愉快之作。
◎ 名句集锦
杜甫名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5)艰.难.①苦.恨.②繁霜鬓 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艰苦困难 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痛苦愤恨
答案 憾
(5)①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②极其遗
三、一词多义
风急天高猿啸哀.
(
)
(1)哀君 秦将 人哀 不.而 暇生 自之 哀.乎( (
(二)多音字
①玉露.露相.((
) )
②孤 系.舟鞋一带系(.(
) )
③省归.市省.((
) )
④单单..于位((
) )
⑤回旋.旋风.((
) )
⑥作作..客坊((
) )
答案 (二)①lù lòu ②xì jì ③shěnɡ xǐnɡ
④chán dān ⑤xuán xuàn ⑥zuò zuō
二、古今异义 (1)塞.上.风云接地阴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长城以北的地区 (2)画.图.省识春风面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画图画
明确
景 玉露、枫树林、波浪、风云、丛菊、孤舟、寒 物 衣、暮砧等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草木萧瑟阴森,
图 画
江水波涛滚滚汹涌连天。塞上风云漫卷密布, 天地一片阴沉。秋风萧瑟,风霜凄紧,严冬将 至,那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
描绘了一幅游子思乡的秋景图画
意 境
萧瑟、凄凉、雄浑、壮丽
2.《秋兴八首(其一)》的主旨句是哪一联?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分析。
明确 颈联是主旨句。①“丛菊两开他日泪” 点出诗人滞留夔州已有两年,眼看菊花两度开放, 幽思不已,泪如泉涌,足见心情的哀伤。②“孤舟 一系故园心”说明作者漂泊在外,有家难归。寄身 孤舟,故园之思,一心长系。“孤舟”成为作者漂 泊流浪的意象,其情令人怆然。
这一联表达了作者羁留的悲苦及对故乡的思念 之情,所抒之情为本诗主旨所在。
《秋兴八首》 这是杜甫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 诗,共有八首,课文所选是其中的第一首。在寓居四 川的近十年里,杜甫历经流离,备尝艰辛,身心憔悴 不堪。写此《秋兴八首》时,他55岁,已处在人生之 秋,叶落归根之思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秋 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了这组诗。
《咏怀古迹》 这是一组结构严密的组诗,五 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 村、先主庙和武侯祠,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 之感。
) )
谁为哀.者 (
)
答案 (1)悲哀 怜悯,哀怜 哀叹,惋惜 痛 哭
艰难苦.恨繁霜鬓
(
)
(2)苦而 必山 先不 苦.加 其增 心, 志何(苦.而不平 ) (
)
天下苦.秦久矣 (
)
答案 (2)极 使……苦 发愁 苦于
回独车留叱青牛冢牵向.向黄.北昏 (
( )
)
(3)向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
)
向 惟.吾 觉不 时为 之斯 枕役 席, ,则 失久向.已来病之矣烟霞( (
) )
答案 (3)介词,对着 朝向 接近 副词, 从前 副词,原来,刚才
百至年莫多夜病月独明.登,台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
(4)独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
)
鳏 独.寡 夫之孤心独.,日( 益骄固 ) (
)
) )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你的心胸是开阔 的,襟怀是豁达的,志向是高远的。你的脚步里透着沉 重,你的举止中饱含压抑,你的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对 世道的无奈与不满。令你愁苦的不是自己的窘迫,而是 百姓生活的艰难;令你担忧的不是自家的一日三餐,而 是整个国家的危难。于是,在我心目中,“忧国”与 “忧民”两词已悄悄地跟定了你。你用诗章延续着自己 的生命,在你的人生之路上,忧愁、痛苦把你的人生道 路弄得坎坷荆棘,但你留在文学史上的印迹却是处处充 满了鲜花与赞语。
第5课 杜甫诗三首
晨读在线·含英咀华
◎ 诗海撷英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赏析】 这首诗以清纯质朴的笔调,平实无华的 语言,点染出夏日江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村居生活的闲 适情趣,将自然景象和重新获得安居之乐的欣喜心情, 描绘得真切生动,自然可爱,颇具田园诗恬淡、纯朴的 风韵。
——《前出塞九首(其六)》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5.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6.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隽语荟萃
1.英雄的华夏儿女,灿若群星,熠熠闪耀,历史 的天空因此而美丽,因此而妖娆。我不禁想起了老杜。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忧民之 所忧,想民之所想,虽漂泊一生,流离转徙,却始终不 忘家国之忧、生民之苦。他为“老翁逾墙走”的苦难而 悲号,为“吏呼一何怒”的跋扈而痛心。无论何时何地, 他的心里都装着大唐,装着黎民百姓。他无愧于“诗 史”“诗圣”的称号,他本身就是一部“忧国忧民”的 中华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