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同步练习卷(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3.2 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练习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40分)
1.从修建骊山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在()
A. 繁重的徭役
B. 很重的赋税
C. 残酷的刑法
D. 可怕的殉葬
2.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
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
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A. 刑法严酷
B. 治安混乱
C. 人口众多
D. 社会安定
3.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追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
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墓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当时的刑罚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
下列能反映材料所述现象的有
①沉重的赋税②残酷的刑罚③焚书坑儒④繁重的徭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下列不属于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原因的是()
A. 赋税徭役繁重
B. 严刑峻法
C. 争夺皇位
D. 秦二世统治的残暴
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 陈胜、吴广起义
B. 刘邦项羽起义
C. 黄巾军起义
D. 瓦岗军起义
6.对于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认识正确的是()
•发生在大泽乡 ‚建立“张楚”政权 ƒ推翻秦统治④根本原因是秦暴政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7.以下所列,哪些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①巨鹿之战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淝水之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第1页,共8页
8.“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
千越甲可吞吴。
”与文中“破釜沉舟”有关的战役是()
A. 城濮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巨鹿之战
D. 官渡之战
9.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
国足球环境方面的问题。
评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揭竿而起”源自( )
A. 国人暴动
B. 陈胜、吴广起义
C. 楚汉之争
D. 赤壁之战
10.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任命丞相李斯制定笔画规整的文字作为全国推广的标
准文字。
这种文字是()
A. 大篆
B. 小篆
C. 隶书
D. 楷书
11.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
与这一史实有关的成语是
A. 破釜沉舟
B. 四面楚歌
C. 项庄舞剑
D. 三顾茅庐
12.西晋与秦朝的相同之处是
A. 创立皇帝制度,被后世沿用
B. 结束分裂,短期统一
C. 分封诸侯,导致内乱
D. 被农民起义直接推翻
13.贾谊在《过秦论》中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
农民起义,发动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①陈胜②吴广③项羽④刘邦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1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
千越甲可吞吴。
”与文中“破釜沉舟”有关的战役是()
A. 城濮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巨鹿之战
D. 官渡之战
15.下列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中,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赤壁之战②巨鹿之战③官渡之战④淝水之战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①④②③
D. ②③①④
1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
A. 陈
B. 大泽乡
C. 巨鹿
D. 荥阳
17.秦始皇时期,全国人口约2000万,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
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
上述这些材料中的数字足以说明()
A. 秦朝赋税沉重
B. 秦朝徭役和兵役繁重
C. 秦朝律法残酷严苛
D. 秦朝暴虐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18.“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公元前209年中国
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时的呐喊。
公元前209年处于()
A. 公元前二世纪初
B. 公元前二世纪末
C. 公元前三世纪初
D. 公元前三世纪末
19.“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
威名显赫的秦
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
”当时,“统治者”是向谁投降?()
A. 陈胜
B. 吴广
C. 刘邦
D. 项羽
20.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发生的地点是()
A. 渔阳
B. 陈
C. 大泽乡
D. 垓下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1.创建人民军队、坚持领导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宝贵经
验之一.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8月上旬,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并设总指挥部.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
材料三(解放战争时期)经过一年的作战,人民解放军的实力大大增强、中央军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决定实施战略反攻,把战场开辟到国民党统治的地方去.…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后,经过一年的内线和外线作战,使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据《中国历史》(中图版)八年级上册整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A 和图B 分别描绘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二,红军改编表明第几次国共合作正在形成?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
第3页,共8页
动的最大规模进攻性战役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人民解放军揭开全国战略反攻序幕的重大军事行动是什么?战略决战中首先发起的战役是什么?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疆域图》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李白材料三:“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
烧之。
……以古非今者族。
……所不去者,医药占卜种树之书。
”制曰:“可。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秦琅邪石刻上的话:“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材料五:有古人在论及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
请回答:
(1)材料一是秦朝疆域图,根据图片填写秦朝疆域四至点:东到______ ,南到南海,西到______ ,北到长城一带。
(2)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秦王”指的是谁?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秦始皇在思想方面采取这一措施的看法。
(4)材料四中说明秦王采取了哪些措施?
(5)你是否同意材料五的观点?请举出秦暴政的两个例子。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
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
”
请回答:
(1)材料中反映的内容在历史上称为什么?
(2)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危害性?
24.阅读材料:
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大一统”之梦》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
第5页,共8页
前浩劫。
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材料四:汉武帝时开始在地方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由各部派遣刺史一人,称为十三部刺史,于每年八月,“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同时还负责“课第长史不称职者为殿,举免之。
”——《汉书•百官公卿表》
材料五:下图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
针对此问题,汉武帝时期大臣主父偃建议:“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①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回答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
(3)材料三中图1介绍的人物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大臣,他是谁?汉武帝接受他的建议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
(4)材料三中图3《汉代讲经图》中的“经”是什么内容?请选择:
A.《离骚》
B.《论语》
C.《诗》
D.《孙子兵法》
(5)秦汉统治者虽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不一样,但有相同的目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6)根据材料四回答,刺史的职能是什么?
(7)根据材料五回答,汉武帝为消除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25.秦实现大一统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此,其身
边的谋士和人才纷纷出谋划策。
材料一:丞相王绾禀奏:“三皇五帝的名称,是天下共主,而自商周称王后,才真正拥有天下,所以臣认为王的称号最好。
”秦王政不悦。
李斯上奏道:“陛下的功业为三皇五帝所不及……泰皇最尊贵,臣建议称泰皇。
”秦王政一听,高兴的说:“我看,去「泰」留「皇」,采上古「帝」号,称。
(1)请把材料一补充完整,结合所学知识,此称谓显示了什么?
材料二:丞相王绾等进言说:“诸侯刚被击败,燕国、齐国、楚国地处偏远,如不设置诸侯王,就无法镇抚他们。
请立皇子们为王,希望皇上批准。
”
廷尉李斯议论道:“都设置郡县,皇子功臣都用国家赋税多多赏赐他们,很容易就控制了,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同族的人很多,可是后代日益疏远,像仇人般互相攻击,诸侯相互讨伐,周天子不能禁止。
——《史记》
(2)依据材料二,完成下列表格
第7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