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A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自治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2017高三上·肇东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要知道生之可贵,但不可苟且偷安。

要知道死不足惧,但不轻易言死。

②他知道自己患的是不可救药的癌症,但他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鞠躬尽瘁为人民办事。

③对于这样的意见,也要加以分析,不可以生吞活剥地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

④宜春一中的老年人活动中心里象棋、扑克、乒乓球、羽毛球、收音机、电视机、书报、画片,包罗万象。

⑤如果不未雨绸缪,将来就要被动,就难以保证明年地方工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从现在起,就必须“今年看明年”,及早准备。

⑥摆好后,他照例是横瞅瞅,竖看看,里磕磕,外扳扳,直到那砖横平竖直了,他自己也觉得称心如意了,这才摸起另一块。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⑤
C . ②⑤⑥
D . ③④⑥
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第十八届全国书博会在郑州举行,广东参展的出版物至少有4500种以上,其中《王蒙自传》、《我在央视》等一批精品各受读者青睐。

B . 科学发展观是在吸取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包括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C . 艺术家能把自己心灵的创伤和对社会现状的痛苦感受,毫无顾忌地倾泻出来,靠的是以艺术来直接表达的。

D . 建设部拟定了未来十年期间我国将建成城市住宅20亿平方米,届时,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将达到15平方米。

3. (2分) (2018高三上·吉安月考)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 听说这家开业不久的购物商场环境不错,前天我在百忙之中抽空惠顾了这家商场。

B . 舅舅,这是我不久前从皖南带来的一些土特产,送给您和舅妈,不成敬意,请笑纳。

C . 同学,你这篇文章内容尚可,但语言还有几处瑕疵,我就斗胆给你斧正了一下。

D .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就此留步,恕不远送。

一路走好,到家给我报个平安。

4. (2分) (2017高三上·闵行期末) 小强因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有些低沉,你作为好朋友想送他一句话。

下面最合适的一句是()
A . 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B . 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上比赛的计分板上。

C . 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时,就变成一座桥。

D . 山涧的泉水㓿过一路曲折,才唱一支是美妙的歌。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5. (6分) (2017高二下·山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代文学数千年的历史不仅产生了经典,而且产生了多种丰富的经典类型。

各经典类型之间并不都处于平行并列的层次,互有交叉。

作为研究者,重要的是努力还原这种类型形态上的固有丰富性。

“六艺”本身虽然主要并不作为文学经典来看待,但在正统的文学观念看来,所有的文学作品却都要在“道文合一”的意义上回溯于它并以它为评价的标准。

因此,从文学经典的类型这个角度看,“六艺”具有确定无疑的“大经典”地位,其他与之相比只能是“小经典”。

就文学经典来说,以秦汉文和《过秦论》为例,秦汉文是大经典,《过秦论》则是秦汉文中的小经典。

不同的时代审美风尚不同,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也有差异,所以每一个朝代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也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或调整。

先秦人虽然未必有像我们现在这样明确的文学经典,但对《诗经》等典籍显然极为熟悉,成为教育和训
练外交辞令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等等,如果在外交场合运用得当可收“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

汉代人的文学经典是诗骚赋,司马相如的赋尤被推崇。

六朝人的文学经典除诗赋外,更开始了一个骈体文的繁盛时代。

到了宋代,随着承续韩柳的欧苏王曾等的古文影响日益扩大,一些古文经典的地位也逐渐得到确认和凸显。

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确立,围绕着科举考试科目也产生了策论、经义等供举子临摹、学习的经典范文。

有的经典能够远远超出断代的范围,经得起更长时间段的检验,如徐庾的某些骈体文、韩柳欧苏的古文,一直到今天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

反之,也有不少经典及身而亡,如随着八股取士制度的废除,原先八股文的经典很快被人遗忘。

时代经典换一个角度看也就是文体经典。

文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关注重点之一,每一代都产生了各自有代表性的文体经典,秦汉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在各类文体自身的序列里,长期的实践也确立了经典文体的地位。

“公开的经典”是指由统治者所确认的正宗经典;“公认的经典”是虽然未被统治者所确认,但却是人们所公认的经典。

一直到清代,正统的文学批评承认的经典从文体上看是正宗的诗文,而小说、词、戏曲及相关的通俗文学都难以列入。

比较典型的《四库全书》,白话长篇小说与戏曲都不收入,词虽收入,但显得非常勉强。

但是,许多上流社会文人与一般民间文人仍然是把它们作为经典的。

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古代文学经典成为沉淀在个人心灵之中的无意识,甚至一个民族和一个文化传统的无意识。

(节选自《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类型》,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类型十分丰富,而且各经典类型之间除了处于平行并列的层次之外,有的还互相交叉。

B . 文学作品都要在“道文合一”的意义上回溯于“六艺”、并以它为评价的标准,因而从文学经典的类型这个角度看“六艺”具有“大经典”地位。

C . 文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色,秦汉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有着鲜明的文体特点,也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文体经典。

D . 《诗经》等典籍是先秦时期教育和训练外交辞令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在外交场合运用得当可以以“三寸不烂之舌”轻松战胜敌军。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中国古代不同的朝代产生了各自有代表性的文体经典,这些不同的文体经典集一代人之功,形成世所公认的一些文体特色。

B . 以秦汉文和《过秦论》为例,可见大经典往往是由小经典构成的.通过对小经典的研究累积能更好地理解大经典。

C . 人们对徐庾的某些骈体文、韩柳欧苏的古文的推崇表明有些经典能够远远超出断代的范围,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D . 每一个朝代人们心目中的经典发生的变化或调整导致不同的时代审美风尚不同,造成人们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也有差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公认经典和公开经典之间可以并列也可以互相交叉,在《四库全书》中诗歌既属于公开经典也属于公认经典。

B . 时代不同审美风格会有区别,时代经典也受时代审美风尚的影响,明清时期盛行的八股文随着八股取士制度的废除而很快被人遗忘。

C . 在对文学经典文体的探讨上,“大”与“小”也兼有价值评判的意义,文学经典可以作出大经典与小经典之分。

D . 古代诗文经过时间的磨砺,沉淀在人们心灵之中,已成为我们民族和文化传统的无意识。

6. (18分)(2017·天津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
王奎山
1982年我读大四。

那年的春节,我领着徐美红一起回乡下过年。

徐美红的爸爸当时是我们省财政厅厅长。

一个厅长的千金,能看上我这乡下娃,那是因为我有三篇论文上过学报的缘故。

徐美红的到来,简直像在我们那个村子里刮了一场十二级的台风。

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一时间,院子里热闹成了一锅粥。

男人
们到底矜持一些,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

父亲拿着香烟,满面春风地上前挨个儿给大家敬。

大家也不客气,会吸的,当场点着吸了起来;不会吸的,就夹在耳朵上。

这是刚刚到家那天的事。

此后的几天里,家里也是人来人往像赶集一样,没个冷清的时候。

母亲高兴地说:咱老王家几十年都没有这样热闹过了。

父亲点点头,说:那是哩,那是哩。

直到年三十下午了,家里才算清静下来。

母亲麻利地剁好饺子馅,妹妹和好面,和父亲三个人包起饺子来。

我和徐美红表示要帮忙,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

于是,我躺在厨房一角父亲平时睡觉的地铺上看书。

徐美红也找了一本闲书,懒懒地靠在我的身上看。

这中间,徐美红上了一趟厕所。

黄昏时候,饺子包完了。

妹妹说:呀,憋死我了。

就往厕所里跑。

一会儿妹妹就回来大惊小怪地喊:猪跑哪里去啦?咱家的猪跑哪里去啦?父亲母亲都慌了,忙着往厕所里看,厕所里空空如也,哪里还有猪的影子。

我们这里,厕所和猪圈是在一起的。

突然,妹妹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大声说:俺嫂中间上厕所了,肯定是出来的时候忘记拴栅栏门了。

这是极有可能的事。

一到乡下,徐美红就暗中朝我抱怨:啥都好,就是解手太恐怖了,身边那么个大东西朝你虎视眈眈的,吓死人了。

因此她匆忙离开时忘记拴栅栏门,以至于让猪逃了出去,这是极有可能的事。

母亲忙给徐美红打圆场,批评妹妹说:你胡说个啥,你嫂出来咋会忘记拴栅栏门!徐美红也是个实心人,也不知道推卸责任,说:我也忘记拴没拴栅栏门了。

父亲宽厚地笑笑,说:我出去找找看,二百多斤个大肥猪,还能丢了?说罢,父亲就出去找猪去了。

跟着妹妹也说:反正没事,我也出去找找。

天黑透了,四周传来噼噼叭叭的鞭炮声。

别人家都在过大年了,我们家却连灯都没有点,五口人有两口还不知在什么地方奔波呢。

终于,父亲回来了。

停了一会儿,妹妹也回来了。

父亲把手一挥,朝母亲说:烧火吧,不能因为丢了一头猪,就连年也不过了,该咋过还咋过。

父亲还特意朝我和徐美红笑笑,说:丢不了,一头二百多斤的大肥猪,往远处跑,它又跑不动,肯定就在这附近。

我明天再找,保准找得到。

话是这样说,但一家人谁也无法轻松下来。

特别是徐美红,因为整个事件是因她的粗心大意而造成的,所以更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饺子吃了没几个,就丢下饭碗早早地上床歇息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出发找猪去了。

然后,妹妹也出去了。

母亲说:反正我在家也是闲着,我也出去,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

这样,家里就剩下我和徐美红两个人了。

我想起母亲的话,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就征求徐美红的意见:要不我也出去找?徐美红说:谁不让你出去了?你出去吧,你想上哪儿上哪儿!我有些尴尬地笑笑,走过去拍了拍徐美红的脑袋,也出去找猪了。

在那样一种特定的情况下,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我只能选择一头猪。

我希望徐美红能理解这一点。

一直找到中午,连根猪毛也没有找到。

我垂头丧气地往回走。

刚进村,就见妹妹远远地迎了上来。

一看见妹妹脸上灿烂的笑容,我就知道猪找到了。

果然,是父亲在附近的崔庄找到的。

原来,头天下午猪跑到人家的包产地里吃麦苗,被人家赶到自家的猪圈里圈了起来。

父亲给人家买了两盒烟,才把猪赶回来的。

回到家里,父亲母亲脸上都是一脸的欢笑。

突然,妹妹发现了一个新情况,说:哎,我嫂哩?又问我:哥,我嫂不是跟你一块儿找猪去了吗?母亲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知道出大事了,像个孩子一样哇地哭了起来。

母亲一哭,本来就是一个孩子的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

父亲虽然没有哭,眼圈也红红的,对我说,我马上就去国营家借车子,你赶紧到新安店去。

新安店,是京广线上离我们家最近的一个火车站。

(1)
小说开始写徐美红到农家过年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2)
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
本文以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为题,有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多方面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简要说明。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从徐美红与我回乡下过年,到后来因为一头猪的缘故,徐美红逃离,应该说二人爱情的过失不是必然的。

B . 作为厅长的千金,徐美红因为我的才华而来到乡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那个时代的超越,以及她对爱情的一份大胆与执着。

C . 妹妹机灵聪明,憨直率真,说话不注意场合,这些特点恰恰增加了小说的戏剧性,同时也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D . 整篇小说通过细腻的对话描写与心理描写,讲述了一个生动的乡村闹剧,反映出较为深刻的社会问题。

E . 小说用诗化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令人遗憾的爱情故事,小中见大,展现了中国社会中存在的城乡矛盾冲突。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 (2017高二下·横峰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舒元舆,婺州东阳人。

地寒,不与士齿。

始学,即警悟。

去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异其秀特,数延誉。

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列棘围,席坐庑下,因上书言:“古贡士未有轻于此者,且宰相公卿由此出,夫宰相公卿非贤不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

罗棘遮截疑其奸,又非所以求忠直也。

诗赋微艺,断离经传,非所以观人文化成也。

臣恐贤者远辱自引去,而不肖者为陛下用也。

今贡珠贝金玉,有司承以棐笥皮币,何轻贤者,重金玉邪?”又言:“取士不宜限数,今有司多者三十,少止二十,假令岁有百元凯,而曰吾格取二十,谓求贤可乎?岁有才德才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俄擢高第,调鄠尉,有能名。

裴度表掌兴元书记,文檄豪健,一时推许。

拜监察御史,劾按深害无所纵。

再迁刑部员外郎。

元舆自负才有过人者,锐进取。

大和五年,献文阙下,不得报。

上书自言:“马周、张嘉贞代人作奏,起逆旅,卒为名臣。

今臣备位于朝,自陈文章,凡五晦朔不一报,窃自谓才不后周、嘉贞,而无因入,又不露所缊,是终无振发时也。

汉主父偃、徐乐、严安以布衣上书,朝奏暮召,而臣所上八万言,其文锻炼精粹,出入今古数千百年,披剔剖抉,有可以辅教化者未始遗,拔犀之角,擢象之齿,岂主父等可比哉?盛时难逢,窃自爱惜。

”文宗得书,高其自激卬,出示宰相,李宗闵以浮躁诞肆不可用,改著作郎,分司东都。

元舆为《牡丹赋》一篇,时称其工。

死后,帝观牡丹,凭殿阑诵赋,为泣下。

(选自《新唐书·舒元舆列传》)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B . 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C . 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D . 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逐渐演变成大臣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
的尊称。

B . “高第”既指官吏考核成绩优等,也指生员参加科举考试成绩优等。

根据语境,可推断文中的“高第”为后者。

C . “晦”和“朔”分别指阴历每月初一和最后一天。

“晦”“朔”连用,有时指一个月,有时指阴阳交相变化,文中的“晦朔”指前者。

D . “员外郎”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

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唐宋沿其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舒元舆受人赏识。

客居江夏时,节度使郗士美多次为他扬名;做鄠县县尉时,裴度上表举荐他;文宗赏识他自负激昂的精神。

B . 舒元舆很有文才。

他写的檄文很有气魄,受到时人的推重赞许;他写的一篇《牡丹赋》十分精巧,皇帝读后被感动得流泪。

C . 舒元舆为人自负。

他向朝廷递送自己的文章,自认为才能不比马周、张嘉贞差,只是始终没有发挥才干的机会。

D . 舒元舆积极建言。

到尚书省参加考试时,他向朝廷上奏,既为参加考试的生员讨公道,又表达了自己对朝廷选贤任能方面的看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宰相公卿非贤不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

②岁有才德才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 (10分) (2016高三上·汪清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帐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苹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圆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近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

②连山:就着山势。

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
诗歌的第二联是用什么手法从哪些角度描写边地景物的?请简要分析。

(2)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
9. (6分) (2018高一上·吉安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
(1)《氓》中,描写女主人公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发出无限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春望》中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刻画出自己的衰老形象,暗示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9高二上·吉林期末)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最真挚的友谊,是觥筹交错的欢笑,是形影不离的相守,还是患难与共的扶持?
材料:
距离财富风景隔膜房屋知识
金钱银河彩虹山水分别海市
广袤无边儿时故乡车载斗量雨过天晴美轮美奂
虚幻缥缈充实人生天人永隔心灵之间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5高二上·桐乡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

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

“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

“哦,当然有这个必要。

”乔治微笑着对朋友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

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

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才可以重新开始。


要求:①自选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5-1、
5-2、
5-3、
6-1、
6-2、
6-3、
6-4、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1、
7-2、
7-3、
7-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1、
8-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 9-1、
9-2、
9-3、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0-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